科研产出
枸杞优选优株快繁体系的建立及优质种苗繁殖技术研究
《新疆农业科学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以枸杞宁杞1号优选优株嫩枝为外植体,研究影响枸杞离体快繁的各种因素,建立优选优株快繁体系,以期达到大量培育枸杞优质种苗的目的。【方法】通过观察采集优选优株,进行外植体的灭菌方法、侧芽诱导及继代培养、生根培养基激素的筛选,确定出相适应的培养基;同时对试管苗的移栽基质也进行了筛选。【结果】加用青霉素注射液500 mg/L浸泡5~8 min后进行外殖体进行表面消毒时,易获得无菌外殖体。适宜培养基:侧芽诱导MS+6-BA0.5 mg/L+IAA0.1 mg/L;增殖培养基为MS+6-BA0.5 mg/L+IAA1.0mg/L;生根培养基1/2MS+IBA0.3 mg/L;移栽基质泥炭∶珍珠岩2∶1,成活率96%。【结论】枸杞优选优株快繁体系的建立,对于加速育种进程和新育良种的繁育、推广奠定了良好的技术基础,通过优选优株进行枸杞优质种苗的培育是可行的。


南疆扁桃品种自交不亲和S-RNase基因型鉴定
《新疆农业科学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鉴定南疆扁桃品种自交不亲和S-RNase基因型,可为科学合理地配置授粉品种提供依据,有效提高南疆扁桃的产量。【方法】以南疆10个扁桃品种的叶片为试材,利用蔷薇科通用引物PaConsⅡ-F+PaConsⅡ-R、EM-PC2consFD+EM-PC3consRD对叶片基因组DNA进行S-RNase特异性扩增,将克隆测序结果在GenBank上进行同源性比对。【结果】显示10个扁桃品种均获得2条带,共20条带,包含16种不同的S基因核苷酸序列,其中4个为GenBank上登录的已知S-RNase基因序列,分别为S1(1 370 bp)、S12(2 479bp)、S14(740 bp)、S52(1 626 bp),12个为新的S-RNase基因序列,暂时分别命名为SA(780 bp)、SB(530 bp)、SC(1 261 bp)、SD(432 bp)、SE(1 266 bp)、SF(270 bp)、SG(1 263 bp)、SH(272 bp)、SI(690 bp)、SJ(1 523bp)、SK(755bp)、SL(1 486 bp)。【结论】鉴定出10个品种的S-RNase基因型。


外源钙对红地球葡萄贮藏过程中果梗及品质影响的研究
《新疆农业科学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解决红地球葡萄贮藏过程中果梗的失水问题。【方法】以不喷施为对照(CK),采前1个月连续喷施两次1.5%氨基酸钙和硝酸钙,对红地球葡萄贮藏过程中果梗切片、果实内在品质(单果重、可溶性固形物、硬度、可滴定酸)的变化进行研究。【结果】外源钙使红地球葡萄贮藏过程中果梗表皮细胞排列紧密,果梗木质化增强,减缓了韧皮部和木质部的失水收缩,使红地球葡萄果梗保持鲜绿和饱满状态;外源钙的喷施还减缓了红地球葡萄果实内在品质的变化幅度。【结论】采前1个月连续喷施两次钙提高了贮藏过程中红地球葡萄的商品价值;在氨基酸钙和硝酸钙的处理中,喷施1.5%的硝酸钙效果最好。


优质高产抗病春小麦新品种—新春33号
《麦类作物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新春33号是新疆农业科学院核技术生物技术研究所1996年以新春9号为母本,新春6号为父本进行杂交,杂交当代种子经60Co-γ射线辐照,经多代单株、单穗选择,温室及南繁加代,于2002年育成的小麦新品种。该品种2010年4月通过新疆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新审麦2010年01号)。


新疆小蠢虫主要寄生性天敌蒲螨生物学特性初步研究
《新疆农业科学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蒲螨Pyremotes sp.是新疆杏、扁桃、桃等果树毁灭性害虫小蠢虫的主要寄生性天敌.研究蒲螨的生物学特征,为室内人工繁育和田间释放蒲螨提供参考.[方法]在室内不同温度下观察蒲螨的发育历期、产后代数等生物学特征.[结果]在19-31℃条件下随着温度的升高,蒲螨的发育历期逐渐减少,产后代数也逐渐减少;在10-15℃条件下蒲螨发育缓慢,不产后代;在19-22℃条件下产后代数较多,单雌最高产226头后代;通过对不同温度下发育速率的回归分析得出回归方程为Y=167.14X+10.49(R2=0.99)(2009年)和Y=167.67X+10.00(R2=0.95)(2010年).[结论]蒲螨的发育起点温度在10.00-10.49℃;有效积温在167.14-167.67日度;最适繁殖温区为19-22℃.


不同施N策略对膜下滴灌棉花SPAD值和产量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棉花膜下滴灌不同施氮策略对产量及氮素养分和叶绿素值相关性的影响研究,为膜下滴灌精准施氮技术提供理论依据。在田间分别设2个施N量水平,3个追氮比例,共6个处理,比较产量差异,并采用SPAD-502叶绿素仪测定分析SPAD值和土壤碱解氮变化特征。结果表明:360kg/hm2的施氮量可获得3040.5kg/hm2的高产,但3个追氮比例策略对产量影响差异小,240kg/hm2的施氮量下3个追氮比例策略对产量影响差异显著;240kg/hm2施氮量的SPAD值整体较低,3个追氮比例策略在蕾期以后的SPAD值差异不显著,而360kg/hm2施氮量处理在蕾期以后的SPAD值差异显著;高产棉花需肥规律的推荐比例的SPAD值与土壤碱氮相关性R2值达到0.9367的最高水平。结论:充足供氮时,调整追氮比例对高产影响不大;供氮不足不易获得高产,但调整追氮比例有一定的增产空间;施氮肥充足并按照棉花需肥规律的推荐比例施氮,可延缓棉花早衰失绿,形成高产。


4种杀虫剂对核桃黑斑蚜的防治试验
《新疆农业科学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核桃黑斑蚜Chromaphis juglandicola(Kaltenbach)是新疆南疆核桃产区的重要害虫之一,常造成核桃叶片失绿焦枯,严重时核桃仁干缩,出仁率下降20%以上。通过防治核桃黑斑蚜的药效试验,筛选高效、低毒的化学药剂,从而达到有效控制核桃黑斑蚜的目的。【方法】选择4种药剂,采用喷雾的方法对核桃黑斑蚜进行防治试验。【结果】25%吡蚜酮悬浮剂3 0002、500、2 000倍处理、25%吡虫啉可湿性粉剂5 000倍处理、20%啶虫咪可湿性粉剂3 000倍处理和2.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1 000倍处理对核桃黑斑蚜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且对核桃树安全。【结论】防治核桃黑斑蚜,可选用试验筛选出的以上4种药剂,同时注意合理轮换用药,以减少核桃黑斑蚜的抗药性产生。


新疆水稻田土壤团聚体及有机碳动态变化
《水土保持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土壤团聚体是土壤结构的基本单元,对土壤物理化学性质及生物化学性质具有重要影响。通过湿筛法对新疆水稻土团聚体及其有机碳的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稻田土壤总有机碳随着种植水稻时间的延长而增加,种植水稻100a土壤总有机碳比荒地的增加了28.35g/kg;荒地开垦种植水稻后,随着种稻时间的延长,土壤水稳性团聚体(>250μm)和微团聚体(53~250μm)显著增加,<53μm矿物结合态团聚体则显著下降;水稳性团聚体和微团聚体有机碳随植稻时间的延长而显著增加,矿物结合态有机碳含量呈现下降趋势,不同粒级土壤团聚体有机碳之间存在明显差异。荒地开垦种植水稻有利于新疆水稻田土壤总有机碳、水稳性团聚体及其有机碳的积累,有利于土壤结构的改善和提高。


“新疆甜瓜霜霉病预测与控制的技术推广”通过验收
《新疆农业科学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1月7日,由我院植保所承担的自治区科技厅成果转化项目"新疆甜瓜霜霉病预测与控制的技术推广"通过自治区科技厅专家组验收。该项目针对新疆甜瓜主产区——伽师县、岳普湖县和阿勒泰等地区甜瓜生产中的病害问题,通过3年甜瓜病害预测和控制技术的示范推广,在喀什地区和阿勒泰地区建立了甜瓜病害监测网络,建成了甜瓜霜霉病预测和控制的计算机技术分析平台。每年年初为伽师县、岳


水稻耐盐性SSR标记引物的筛选
《新疆农业科学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针对两个典型的水稻品种(系)耐盐材料(02-11和津源85)和两个敏感材料(秋田小町和99-28),进行水稻耐盐相关的SSR标记的研究。【方法】选取水稻12条染色体上的565对SSR引物进行亲本间多态性筛选;选择适合的标记引物,并确定PCR扩增的最适退火温度。【结果】在565对引物组合中筛选出68对引物在4个材料间有多态性;明确了主要标记引物的通用退火温度为55℃。【结论】68对可作为该水稻群体耐盐QTL分析的SSR标记引物,为进一步进行水稻耐盐性分子鉴定和耐盐分子辅助育种提供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