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发酵床生态养殖模式及其在蛋鸡中的应用
《中国家禽 》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近年来,在畜禽养殖业趋于无限追求最大经济效益的同时,所带来的环境污染、动物福利以及畜禽产品安全问题备受争议,发酵床养殖技术即是在此背景下愈受关注的一种可持续发展模式。文章分析了发酵床在畜禽养殖上的优势,探讨了采用发酵床养殖蛋鸡的两种模式,并结合应用实例分析了养殖效益,旨在促进发酵床在蛋鸡健康生态养殖中的推广与应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糖基化影响真菌植酸酶的胰蛋白酶耐受性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通过重叠聚合酶链式反应,将黑曲霉植酸酶(Aspergillus niger NRRL 3135phytase)第238~337位与第382~444位多肽片段的基因编码序列替换为烟曲霉植酸酶(Aspergillus fumigatus ATCC 13073phytase)中的对应序列,构建片段置换植酸酶(Fragments-replaced phytase)基因.将插入该基因的pGAPZαA重组质粒转化入毕赤酵母.通过离子交换与凝胶过滤纯化,获得重组酵母分泌的活性片段置换植酸酶.与黑曲霉植酸酶相比,片段置换显著提高了片段置换植酸酶的胰蛋白酶耐受性.而通过脱糖基化酶PNGase彻底去除N-糖基化,可恢复片段置换植酸酶对胰蛋白酶的敏感性.上述结果表明烟曲霉植酸酶对应片段上的N-糖基化修饰可显著提高毕赤酵母表达的黑曲霉植酸酶的胰蛋白酶耐受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超声处理对龙眼果肉多糖理化特征及免疫调节活性的影响
《现代食品科技 》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超声波广泛用于龙眼果肉多糖的浸提以实现提取率的大幅增加,但对其生物活性的影响尚不清楚。采用不同功率超声处理干制和新鲜龙眼果肉粗多糖(LPD和LPF),以凝胶色谱法分析分子量分布发现:经150~450 W超声处理15 min后,因高分子量级分降解,LPD和LPF的分子量分布发生明显变化,且其降解行为也由逐渐减小的特征粘度所印证,而不同功率之间的影响差异不明显。超声处理还能解离LPD中大部分O型糖苷键以及LPF高分子量级分中非O型糖苷键结合的蛋白。体外免疫调节活性评价发现:超声处理不同程度地减弱LPD和LPF(50~400μg/m L)对脾淋巴细胞增殖、巨噬细胞吞噬和NO生成的刺激活性,可能源于高分子降解和结合蛋白解离;LPD经超声降解后在400μg/m L剂量下对Con A诱导淋巴细胞增殖的刺激活性显著增强(p<0.05),推测与粘度降低有关。超声波对龙眼多糖分子的降解作用导致其体外免疫调节活性明显减弱。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家禽卵泡颗粒细胞体外培养方法研究进展
《动物营养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家禽卵巢中颗粒细胞在卵泡发育和闭锁中起着重要作用,包括信号传递、营养供给以及离子平衡等。卵泡颗粒细胞的增殖与分化自身也受到生殖激素和细胞因子的综合调节,其作用机制是当前研究热点。家禽卵泡颗粒细胞的体外培养可作为研究繁殖生理调节的理想细胞模型。本文对家禽卵泡颗粒细胞的体外培养研究现状及颗粒细胞在卵泡生长发育和闭锁中的作用进行简要概述,并总结了原代颗粒细胞体外培养模型的建立方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硒对水稻碳氮代谢及产量的影响
《中国土壤与肥料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盆栽模拟试验研究了硒对水稻生长、碳氮代谢以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硒显著提高了水稻叶片、根及大米中硒的含量,硒对水稻株高影响不大,但显著提高了水稻的秸秆鲜重以及籽粒产量;施硒能提高水稻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对光合速率具有提升作用,增强了水稻对光合碳的同化能力,从而提升了植株根及叶片的可溶性糖含量;施硒显著提高了水稻叶片及根中谷氨酸脱氢酶、谷氨酰胺合成酶、谷氨酸合成酶以及硝酸还原酶的活性,增强了水稻对氮素的同化代谢能力;硒对碳氮代谢产物可溶性蛋白影响不大,但是在显著提高水稻叶片氮含量的基础上降低了中间代谢产物游离氨基酸的含量,说明硒促进了碳氮代谢中间产物游离氨基酸向大分子有机含氮化合物的转化。试验结果说明,硒对产量的提升作用可能是通过影响碳氮代谢过程来实现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露寡糖对中速型黄羽肉鸡生产性能和肠道微生物菌群的影响
《中国家禽 》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试验选用1 600只健康中速型黄羽肉鸡雏鸡,根据体重、性别随机分为4个处理,每处理分5个重复(栏),每重复80只鸡(公母各半),采用玉米-豆粕型基础饲粮,处理1饲粮中不添加抗生素或甘露寡糖,处理2饲粮中添加60 mg/kg金霉素,处理3、4饲粮中分别添加0.1%、0.2%甘露寡糖(MOS),各组饲粮营养成分一致。结果显示:1~21日龄,添加0.1%MOS组平均日增重和采食量均较空白对照和添加金霉素组高,料重比降低(P>0.05);22~42日龄,添加MOS组采食量显著低于添加金霉素组(P<0.05)。整个试验阶段,添加MOS组采食量和料重比均显著低于金霉素组(P<0.05)。盲肠菌群分析结果:添加0.1%MOS有提高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数趋势(P>0.05)。试验结果提示:MOS能促进黄羽肉鸡生长,提高饲料利用率,改善肠道微生态环境,添加量以0.1%较适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荔枝新种质‘燎原’的分子标记鉴定
《分子植物育种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利用特异性EST-SSR和SNP分子标记,对云南保山地区发现的荔枝新种质‘燎原’进行分子鉴定。通过研究其与现有367份荔枝种质(栽培品种与野生半野生种质)的亲缘关系,以明确其是否为一份新的种质,并揭示其亲本来源。基于34对EST-SSR标记和21对SNP标记的分析,燎原与其他367份荔枝种质的遗传相似系数介于0.289~0.849之间,遗传分化系数介于0.071~0.643之间,证实燎原应是一份与现有荔枝种质资源完全不同的新种质。进一步对燎原及其22份疑似亲本进行EST-SSR和SNP分析,并结合品种起源信息、果实成熟期以及植株表型特征,本研究推测‘燎原’是云南本地种质与外来广东栽培品种的杂交后代,即其母本为元矮,一个从本地半野生褐毛荔枝中选出的矮化变异品种,父本则为大造或中山状元红。
关键词: 荔枝(Litchi chinensis Sonn.) 新种质 分子鉴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荔枝、蜜蜂及蜂蜜中7种农药残留的分析方法
《农药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针对目前荔枝上农药使用量的增加、使用种类的扩大,建立荔枝叶、荔枝花、荔枝蜜及蜜蜂上的7种农药的残留检测分析方法。[方法]样品用乙酸乙酯或乙腈提取,氨基固相萃取小柱净化,气相色谱法-电子捕获检测器(GC-ECD)检测7种农药的残留量。[结果]荔枝叶、荔枝花、荔枝蜜及蜜蜂在添加水平为0.01、0.1、1 mg/kg时的平均添加回收率分别为79.9%~88.5%、80.5%~90.0%、80.0%~90.1%和79.9%~90.4%;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0.86%~5.73%、1.58%~6.69%、1.79%~6.77%和1.75%~6.32%。[结论]该方法能够较准确的检测荔枝叶、荔枝花、荔枝蜜和蜜蜂中的农药残留量,符合农药残留的检测要求,对于研究农药在荔枝上的传导特性具有重要意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