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快速检测玉米粉中乙草胺、异丙甲草胺和三唑酮残留
《农药学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建立了玉米粉中乙草胺、异丙甲草胺和三唑酮残留检测的气相色谱-串联质谱(GCMS/MS)分析方法。样品采用乙腈浸提3 h、过两次0.22μm尼龙66微孔过滤膜后,以气相色谱-串联质谱EI离子源,多反应监测模式(MRM)检测。结果表明:在0.005~1 mg/L范围内,3种供试农药的质量浓度与其相应的峰面积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决定系数(R2)均大于0.999。在0.025、0.050和0.25 mg/kg 3个添加水平下,3种农药的平均回收率为95%~101%,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7%~2.2%(n=6)。3种农药在玉米粉中的定量限(LOQ)分别为0.05、0.05和0.2μg/kg。该方法准确、灵敏、简单,适用于同时快速检测玉米粉中乙草胺、异丙甲草胺和三唑酮的残留量。
关键词: 气相色谱-串联质谱 玉米粉 乙草胺 异丙甲草胺 三唑酮 残留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海鲈鱼胶原蛋白肽制备工艺优化及其促进成纤维细胞增殖活性比较
《中国食品学报 》 2016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建立海鲈鱼胶原蛋白肽酶法制备的工艺条件,明确不同酶法制备的海鲈鱼胶原蛋白肽促进成纤维细胞增殖的活性。方法:采用海鲈鱼加工副产物为原料,以胶原蛋白肽提取率为优化指标,通过单因素结合响应面优化酶法制备海鲈鱼胶原蛋白肽工艺,建立碱性蛋白酶与底物浓度比、温度、时间和p H值的四因子回归模型;以成纤维细胞NIH/3T3增殖率为指标,比较碱性蛋白酶、胰蛋白酶和木瓜蛋白酶制备的胶原蛋白肽促进NIH/3T3细胞的增殖活性。结果:碱性蛋白酶制备鲈鱼胶原蛋白肽的最佳酶解工艺条件为:碱性蛋白酶与底物浓度比2.33%、温度47℃、时间2.5 h和p H值9.0,在此条件下鲈鱼胶原蛋白肽提取率为48.65%;各因子对胶原蛋白肽提取率的影响顺序为时间>E/S>温度>p H值。通过比较发现碱性蛋白酶制备的胶原蛋白肽促进NIH/3T3细胞增殖的活性最强。结论:通过碱性蛋白酶酶解海鲈鱼加工副产物,可制备具有促进成纤维细胞增殖活性的胶原蛋白肽,为开发创伤患者专用临床营养品提供胶原蛋白肽配料。
关键词: 鲈鱼加工副产物 胶原蛋白肽 碱性蛋白酶 细胞增殖 优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蓝莓成熟过程中花色苷组分的变化
《食品工业科技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分析研究不同成熟度蓝莓果实的总花色苷含量及其花色苷组分的动态变化规律,以期为蓝莓采收和加工提供参考。采用p H示差法测得不同成熟度蓝莓的总花色苷含量,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HPLC-MS/MS)确定单个花色苷结构,用HPLC定量分析单个花色苷含量。结果表明:随着蓝莓果成熟度的增加,花色苷合成速率不断加快,花色苷含量逐渐积累,紫黑期含量达到最大值2827 mg/kg;蓝莓成熟过程中共有15种花色苷,分别为飞燕草色素、矢车菊色素、矮牵牛花色素、芍药色素、锦葵色素这5种花色苷元所连接的半乳糖、葡萄糖和阿拉伯糖3种糖残基;在蓝莓发育过程中,飞燕草素类、矮牵牛花素类、芍药素类、锦葵素类均呈显著增长趋势,而矢车菊素类增长至成熟后期开始明显减少。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2015年广东花卉产业发展形势与对策建议
《广东农业科学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花卉产业是世界上最具活力的产业之一,近10年来,世界花卉产业以年均25%的速度增长,花卉主产地也逐步向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蔓延和转移,世界花卉需求旺盛,花卉产业物流模式日渐成熟,我国花卉规模持续扩大。2015年广东花卉产业整体稳定,产业结构逐步调整,花卉年末实有面积持续上升(7.35万hm~2、同比增加20.34%),出口下降明显(出口额1.11亿美元、同比下降11.61%),经营实体减少,广东花卉产业科技要素贡献率分析表明,科技进步对花卉产业起着关键性的主导作用,花卉产业技术创新继续稳步拓展。根据现状分析,提出以下对策建议:加强宏观指导,发展"互联网+"花卉产业;优化花卉产业布局,找准发展定位;优化组织方式,引导企业转型升级;发展花卉观光旅游业,创造新的消费增长点;加快花卉市场流通体系建设,促进市场与生产互动。
关键词: 花卉产业 发展形势 创新 “互联网+” 转型升级 流通体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家蚕蛹糖水解酶18家族几丁质酶的抗原表位预测与结构分析
《现代食品科技 》 2016 EI 北大核心
摘要:家蚕蛹是蚕桑产业中的重要副产物资源,因营养丰富、蛋白质含量高、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等优点,常用作人们的休闲食品,近年来,随着以蚕蛹为原料的多元化产品开发研究的不断发展,蚕蛹资源的利用越来越成为增加蚕桑产业效益的重要途径,但因食用或饲用家蚕蛹而引发的过敏症状较为严重,制约了其在食品和饲料中的应用。已有报道家蚕蛹中的糖水解酶18家族几丁质酶(Bm Chi)是一种重要变应原物质,但至今尚无其三维结构数据,本文通过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对家蚕蛹糖水解酶18家族几丁质酶的同源性、二级结构、亲疏水性、可塑性、表面可及性和抗原性等进行了综合分析,确定其抗原表位位点,为深入开展该变应原的免疫学特性研究打下基础,并为家蚕蛹蛋白的脱敏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 家蚕蛹 糖水解酶18家族几丁质酶 食物变应原 抗原表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石硖’龙眼果皮发育过程中糖代谢及相关酶活性变化
《热带作物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索龙眼果皮发育过程中糖分积累以及相关酶活性的变化规律,以‘石硖’龙眼(Dimocarpus longan Lour.cv‘shixia’)为试材,对花后45 d到果实成熟期间果皮质量、厚度,果糖、葡萄糖、蔗糖含量,以及蔗糖代谢相关酶活性水平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果实发育后期,果皮质量增加的速度变缓,果皮厚度则表现为由厚到薄的变化模型。糖分水平显示,果实发育过程中果皮可溶性糖主要包括果糖、葡萄糖和蔗糖,同期果糖含量远远高于葡萄糖,蔗糖含量较低。蔗糖代谢酶活性表明,龙眼果皮中NI和SS(分解方向)活性较高,为调控‘石硖’龙眼果皮糖代谢的主要酶类,SPS、SS(合成方向)活性则较低,为果糖和葡萄糖生成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