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人工饲料饲养稻纵卷叶螟的生长发育与繁殖
《中国水稻科学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生命表法研究了一种人工饲料饲养的稻纵卷叶螟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结果表明,人工饲料饲养条件下稻纵卷叶螟幼虫能够完成生长发育并化蛹。幼虫历期28.1d,蛹历期10.1d,较水稻离体叶片饲养分别延长6.1d和1.7d。成虫单雌产卵41.6粒,较离体叶片饲养增加26.2%。幼虫种群存活率曲线呈死亡率-年龄降函数,与离体叶片饲养差异不显著。实验种群生命表参数种群净增殖率、内禀增长力和周限增长率分别为17.6928、0.0884和1.0924,平均世代周期和种群加倍时间较离体叶片饲养增加4.9d和1.3d,种群趋势指数为3.26,表明采用人工饲料饲养的稻纵卷叶螟种群数量呈上升趋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菊花管状花数量和花心直径的QTL分析
《中国农业科学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发掘控制菊花管状花数量和花心直径的主效QTL,为菊花花器性状的分子改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142株菊花‘雨花落英’ב奥运含笑’F1代群体为材料,调查管状花数量和花心直径两个性状在2008—2009两个年度的分离情况,并基于菊花SRAP遗传图对其进行QTL定位分析。【结果】管状花数量和花心直径在两年间均表现为连续分布,具有数量性状的典型特征,且两者具有极显著的相关性(r=0.37,P<0.01)。基于菊花SRAP遗传图谱的QTL定位研究共检测到2个QTL与菊花管状花数量显著相关,7个QTL与花心直径显著相关。这9个QTL主要分布在亲本‘雨花落英’遗传图的Y1、Y2和Y21以及‘奥运含笑’遗传图的A5、A13和A19共计6个连锁群上,各个QTL的LOD值介于2.50—4.18,可以解释6.17%—13.72%的表型变异。其中在两年中检测到控制管状花数量的TfnE1Y21和TfnE2Y21以及控制花心直径的FcdE1Y1和FcdE2Y1在连锁群上所处的标记区间相同,应分别属于同一个QTL,受环境的影响较小,其余在单个环境中检测到的QTL受环境影响较大。【结论】共获得9个QTL与菊花管状花数量和花心直径显著相关,其中受环境影响较小的主效QTL可用于菊花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甜樱桃B类MADS-box基因的分离与序列分析
《果树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MADS-box基因在甜樱桃花发育中的作用,以甜樱桃品种拉宾斯为试材,根据多种植物MADS-box基因保守序列设计引物,采用RT-PCR和RACE方法克隆基因cDNA全长,并用半定量PCR法研究基因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克隆得到1个基因全长962 bp,命名为PaMADS2(GenBank登录号:HQ229606),包含1个633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210个氨基酸。序列比对和进化分析表明,PaMADS2与B类的PI基因家族亲缘关系最近。组织特异性分析表明PaMADS2在雄蕊和花瓣中表达。推断所克隆的PaMADS2基因为MADS-box B类家族成员。
氯化苦对环境生物的急性毒性与风险评价
《农药学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明确土壤熏蒸剂氯化苦对环境生物的影响,按照国家环境保护局制订的"化学农药环境安全评价试验准则"研究了氯化苦对5种环境生物的急性毒性,并参照欧盟指令91/414/EEC标准评价了其环境风险。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氯化苦对斜生栅列藻Scenedesmus obliquus的毒性为中毒(0.497 mg/L,96 h-EC50),对泽蛙Rana limnocharis亦为中毒(2.18 mg/L,48 h-LC50),对斑马鱼Brachydanio rerio为高毒(0.222 mg/L,96 h-LC50),对蜜蜂Apis mellifera L.(>65.7μg/蜂,48 h-LD50)和蚯蚓Eisenia foetida(76.1 mg/kg,14 d-LC50)为低毒。环境风险评价结果表明,氯化苦注射使用后对蜜蜂的急性风险为可接受水平,而根据氯化苦在水和土壤中的环境预测浓度(PEC)值,其对斜生栅列藻、泽蛙、斑马鱼及蚯蚓存在急性毒性风险。因此,在田间使用氯化苦时,应采取措施降低其对斜生栅列藻、泽蛙、斑马鱼和蚯蚓的急性毒性风险,以免造成危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铵硝比例对不同基因型小白菜硝酸盐积累影响机理研究
《土壤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以前期工作中筛选出的硝酸盐积累量存在显著差异的2个不同基因型小白菜品种为材料,在人工气候箱水培条件下研究了不同铵硝比例对小白菜硝酸盐积累量、硝酸还原酶活性(NRA)和硝酸盐吸收基因NRT1和NRT2的表达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铵硝比例对小白菜硝酸盐积累量有显著影响,且存在基因型差异。四月慢对硝酸盐吸收、积累及同化利用的能力都强于华冠青梗菜,尤其是在高NO3-比例处理时。与华冠青梗菜相比,四月慢对NO3-的同化利用的能力更不易受铵硝比例的影响。NRT1和NRT2主要在根部表达,且NRT1的表达量显著高于NRT2,NRT1和NRT2的表达量变化规律只能在一定程度上解释小白菜不同基因型间硝酸盐积累量的差异,小白菜不同基因型品种间硝酸盐积累量差异的机理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田间柑橘植株不同部位黄龙病菌的PCR检测及发病原因分析
《植物保护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了解黄龙病菌在柑橘植株不同部位的分布,为深入研究病菌在植株体内的扩散情况奠定基础;明确病害的发生原因为有效防控该病害提供借鉴。[方法]调查浙江省台州市柑橘黄龙病(huanglongbing,HLB)的发生情况,通过常规和巢式PCR,检测了发病情形不同的两个果园内柑橘病株不同部位及不同植株中的黄龙病菌,并对其发病原因进行分析。[结果]发现一果园内病株的无症状叶片、有症状叶片和枝条中均含有黄龙病菌,而其周围植株不含病菌;另一果园内病株的有症状叶片、枝条、主干和砧木中均含有黄龙病菌,而其周围植株也含菌。[结论]分析认为这两种果园内柑橘植株发病原因不同,一种可能为通过携带黄龙病菌的柑橘木虱所感染,另一种可能为嫁接过程中通过带菌的接穗感染。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苹果基因序列在砂梨引物开发中的应用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选取苹果液泡质子泵焦磷酸水解酶基因、液泡质子泵三磷酸腺苷酶A亚基基因、生长素受体基因、脱落酸受体基因、乙烯受体基因、果重基因、抗病相关基因等共8个基因,根据其基因组序列分别在起始密码子上游区、终止密码子下游区、外显子区和内含子区设计引物,用这些引物同时对苹果和砂梨的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结果显示:除了抗病相关基因,其余7个基因均有引物在砂梨基因组DNA中扩增出特异条带。与基因其他区域扩增产物相比,起始密码子上游区扩增产物在不同砂梨材料间多态性较丰富,外显子和内含子区扩增产物在不同砂梨材料间的保守性更高。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三氯蔗糖的安全性研究进展
《食品工业科技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三氯蔗糖是一种非营养合成甜味剂,目前已广泛应用于饮料、食品、医药等行业,为评价其使用的安全性,国内外相关学者对其急性和慢性毒性、致癌性、生殖毒性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就三氯蔗糖在体内的吸收代谢、毒性以及国内外批准使用情况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动物关键模式识别受体及其抗病毒天然免疫作用研究进展
《生命科学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天然免疫系统是动物抵御病原入侵的第一道防线,在机体抗病毒感染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模式识别受体(pattern-recognition receptors,PRRs)是天然免疫系统的重要成分,动物机体的抗病毒免疫机制是由一系列PRRs对病原体的识别所启动的。近年来识别和感受病原体的一系列动物PRRs受到广泛关注,成为动物医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为揭示动物复杂的抗病毒天然免疫反应提供了新思路。该文简要介绍动物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s,TLRs)和维甲酸诱导基因Ⅰ样受体(RIG-I like receptors,RLRs)的分子特征及其介导的抗病毒天然免疫作用研究进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