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5348条记录
植物光呼吸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中国农学通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光呼吸是植物的绿色细胞在光照下吸收O2释放CO2的反应,光呼吸强弱是影响C3和C4植物光合效率高低的重要因素。对光呼吸的分子机理研究是光合作用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就光呼吸的代谢途径、光呼吸基因表达调控及光呼吸突变体的筛选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阐述,对光呼吸的生物学功能进行了探讨,并对光呼吸领域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光呼吸 基因 突变体 生物学功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应用荧光定量PCR对日本血吸虫miRNAs表达量的研究

浙江农业学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近来通过Solexa高通量测序鉴定出了大量日本血吸虫的miRNAs序列,为确定这些miRNAs在日本血吸虫不同生活史阶段的表达量,采用SYBR染料法和Race试剂盒相结合的荧光定量方法对虫卵、尾蚴、14d童虫、雄虫、雌虫阶段的m iRNAs表达量进行了检测分析,发现虫体不同阶段miRNAs表达差异巨大,其中虫卵阶段表达量最低,而虫体其他阶段有着各自的表达特点,同时也用Northern对荧光定量结果进行了进一步的验证。结果表明,这些miRNAs可能在日本血吸虫不同发育阶段的基因转录调控中起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 日本血吸虫 miRNAs 荧光定量PCR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复合营养液处理对完熟采收‘宫川’温州蜜柑果实品质与浮皮的影响

浙江农业学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露地栽培的早熟温州蜜柑‘宫川’为试材,研究了高钙与全营养两种复合营养液叶面喷施对果实品质及浮皮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果实着色之前,果皮占果实的比率随着果实的发育而下降,而汁囊占果实的比率则随果实发育呈上升趋势;在着色期内,果皮占果实的比率略有上升,而汁囊占果实的比率略有下降;至完熟采收时,果皮鲜重占果实的比率下降至最低,而汁囊鲜重占果实的比率达到最高。两种复合营养液应用降低了采收时果皮占果实的比率及果皮厚度,相应地增加汁囊部分的比率;增加了汁囊的可溶性固形物、葡萄糖、果糖和蔗糖含量,但对可滴定酸含量的影响不明显。高钙和全营养复合营养液处理还显著降低了果实的浮皮指数,处理果的浮皮指数分别比对照下降18和13个百分点。以上研究表明,复合营养液应用有利于提高完熟栽培‘宫川’温州蜜柑果实的品质并抑制浮皮的发生,增加营养液中钙的含量对控制浮皮效果较好。

关键词: 温州蜜柑 完熟采收 营养液 品质 浮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含BADH和Bar基因的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

中国农学通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PCR技术扩增出甜菜碱醛脱氢酶基因BADH,并于上下游引物5’端分别添加Xhol和SacI酶切位点和保护性碱基序列;TA克隆PCR产物至pTA2并进行测序验证;双酶切经过测序验证的重组质粒pTA2-BADH和植物表达载体pBA002,分别回收目的基因和pBA002载体片段,并进行连接转化,提取阳性质粒,然后进行双酶切、PCR扩增和进一步的测序验证。结果表明,BADH基因已被完整、正确的插入到pBA002载体中,成功构建了含BADH和Bar基因的植物表达载体,为进一步的植物遗传转化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BADH 植物表达载体 Bar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氰氟草酯对泽蛙蝌蚪毒性及风险

浙江农业学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了氰氟草酯(cyhalofop-butyl)对泽蛙(Rana limnocharis)蝌蚪毒性,室内毒性与田间风险的关系。通过监测氰氟草酯在田间的降解规律,解释其对泽蛙蝌蚪的室内外毒性差异。室内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氰氟草酯对泽蛙蝌蚪的24h-LC50和48h-LC50分别为0.718和0.677 mg.L-1,属于高毒级。田间模拟试验结果表明,100 g.L-1氰氟草酯乳油施药剂量为300 g.hm2以下对泽蛙蝌蚪无影响;100 g.L-1氰氟草酯EC施药剂量在1 500 g.hm-2,蝌蚪死亡率为86.7%。降解动态测定结果表明,氰氟草酯在田间条件下降解极快,1 500g.hm-2处理,田水中氰氟草酯2 h含量为0.112 mg.L-1,远低于理论初始浓度42.9 mg.L-1。因此,虽然氰氟草酯对泽蛙蝌蚪高毒,但在田间对泽蛙急性毒性风险较低。

关键词: 氰氟草酯 泽蛙 毒性 风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甘蔗和土壤中敌草隆残留

分析科学学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建立了一种测定甘蔗和土壤中敌草隆农药残留的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方法。样品经水和甲醇提取,二氯甲烷液-液分配后,过中性氧化铝柱纯化,用石油醚:乙酸乙酯的混合液(体积比85:15)淋洗和洗脱,洗脱液经减压浓缩后用5mL乙腈定容。采用UPLC分离,紫外检测器检测,外标法定量。敌草隆在0.02~5.0mg/L范围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为0.9999;甘蔗、土壤和甘蔗叶中敌草隆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76.0%~98.4%、84.1%~98.0%和79.2%~90.0%;变异系数分别为0.69%~2.93%、5.11%~9.30%和2.45%~4.92%。检出限分别为5μg/kg、10μg/kg和10μg/kg。

关键词: 敌草隆 甘蔗 土壤 超高效液相色谱 残留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稻瘟病菌对新型模式植物二穗短柄草的致病性研究

中国水稻科学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建立了稻瘟病菌对二穗短柄草的接种体系,观察了稻瘟病菌在二穗短柄草上的发病过程和特点,并与在水稻和大麦上的发病情况进行了比较。在人为接种稻瘟病菌的条件下,二穗短柄草的叶片、叶鞘、茎秆、穗部均可获病。利用稻瘟病菌孢子悬浮液对二穗短柄草进行苗期活体或离体接种,都能引发典型病斑。与大麦相比,二穗短柄草叶片上病斑的出现时间及发展速度更接近水稻。同时,二穗短柄草叶片上的接种和发病条件比水稻更易控制,病斑更具一致性。另外,稻瘟病菌致病突变体在二穗短柄草叶片上致病性变化(降低或丧失)趋势与在水稻上的情况一致。显微观察及组织化学染色表明,稻瘟病菌在二穗短柄草叶片上可有效形成附着胞,侵入叶片表皮细胞,形成典型的侵染菌丝,其过程与水稻近似。因此,二穗短柄草可以作为稻瘟病菌与寄主互作的研究材料,并有望为杂草上梨孢菌的研究提供可能的模式植物以及为农作物的抗病育种提供参考。

关键词: 二穗短柄草 稻瘟病菌 互作 模式植物 致病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鸡ICV法的改建与NPY注射试验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在参考Davis等建立的侧脑室注射(ICV)法的基础上,建立鸡ICV法。方法:利用改建的鸡ICV法研究梯度注射神经肽Y(NPY,2.5μg/bird和5μg/bird)对鸡采食量的影响。结果:ICV套管安装手术的成功率为88%(37/42),注射成功率为64%(23/36);NPY可显著提高注射后1~4 h和24 h鸡的采食量(P<0.05),提高幅度在6.88%(5μg/bird,注射后24 h)~138.95%(注射后1 h)之间,注射后3 h内,采食量随注射剂量增加而增加。结论:本研究建立的鸡ICV注射法是适用的,NPY是鸡重要的诱食因子之一,利用建立的ICV法,2.5μg/bird的外源性NPY就足以使鸡产生采食反应,为今后进一步开展鸡行为学研究提供方法和依据。

关键词: 侧脑室注射 神经肽Y 采食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Cd胁迫对2种基因型番茄幼苗活性氧清除系统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明Cd对不同基因型番茄活性氧清除系统影响的基因型差异,利用人工气候箱内水培的方法,测定了0,15,30mg/LCd处理对2种基因型番茄(高积累型‘以色列189’,低积累型‘合作903’)幼苗活性氧清除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Cd处理对番茄活性氧清除系统影响显著,且因品种、部位及酶而不同:高Cd积累品种‘以色列189’茎叶过氧化物酶(POD)、及过氧化氢酶(CAT)随Cd浓度增加而显著增加,并显著高于低Cd积累品种‘合作903’,而‘合作903’则有降低趋势;茎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都是先增加后降低。通过分析,发现‘以色列189’防卫酶对Cd耐性强于‘合作903’,SOD对Cd耐性不如POD和CAT。‘以色列189’因其较强的抗氧化能力及GSH含量,在高积累前提下,没有产生过多的脂质过氧化产物TBARS。

关键词: 番茄 活性氧清除系统 幼苗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褐飞虱共生菌抗感吡虫啉菌株体内抗氧化酶活性的比较

植物保护学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含不同浓度吡虫啉的综合马铃薯葡萄糖琼脂液体培养基中接种抗感吡虫啉褐飞虱共生菌菌株且培养2~6天后,通过测定抗吡虫啉菌株和敏感菌株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等活性,阐明抗感菌株在吡虫啉胁迫下体内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结果显示,抗吡虫啉菌株和敏感菌株三种抗氧化酶活性差异明显不同,抗性菌株的SOD、POD活性(极)显著高于敏感菌株,其中抗性菌株SOD活性比敏感菌株提高了45.89%~222.53%;抗性菌株的CAT活性与敏感菌株差异无明显规律性。说明褐飞虱共生菌对吡虫啉的抗药性与其体内SOD和POD的活性增强有关。

关键词: 褐飞虱共生菌 抗吡虫啉菌株 敏感菌株 抗氧化酶活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