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春兰GLO基因的克隆和实时定量表达分析
《浙江农业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RT-PCR结合RACE技术从春兰(Cymbidium goeringii)中分离到一个GLO基因。该基因含有一个630 bp的开放阅读框(ORF),共编码210个氨基酸。系统进化树分析显示,该基因属于B类MADS-box基因的PI/GLO家族,其编码的蛋白与其他植物PI/GLO类蛋白具有很高的同源性,命名为CgGLO(登录号HM106984)。实时荧光定量表达分析表明,CgGLO主要在第二轮花器官唇瓣和花瓣中表达,在萼片、子房和叶片中表达较少,在蕊柱和根中表达量最少,这种表达模式支持了van Tunen对ABC模型的修正,也显示了CgGLO基因可能在春兰花器官以及子房的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生防菌K-8对南方根结线虫的防治及其鉴定
《中国农学通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明确生防菌株K-8对南方根结线虫的防效及其分类地位,采用亚甲基蓝染色法测定了生防菌株K-8的发酵液对南方根结线虫2龄幼虫存活的影响,考察了其对南方根结线虫的防效,对其鉴定采用生理生化法、表型培养观察法、脂肪酸分析并结合16S rDNA序列分析法。结果表明,击倒试验发现,生防菌株K-8发酵液对南方根结线虫2龄幼虫有一定的杀伤作用,其矫正死亡率为70.8%,与化学药剂200g/L克线丹的69.4%将近。菌株K-8对南方根结线虫温室盆栽防治效果为47.8%,明显高于对照200g/L克线丹的防效41.3%。菌株K-8的形态与生理生化特性与巨大芽孢杆菌很接近,根据SI值和差值,脂肪分析把其鉴定为Bacillus megaterium,由16S rDNA序列分析的系统发育树发现,菌株K-8的序列与Bacillus megaterium构成1个分支,进化上的距离最近,由此可将其鉴定为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megaterium。综合3种鉴定方法,最后把菌株鉴定为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 megaterium。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羊硒菜提取物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
《中国食品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羊硒菜提取物的体外抗氧化活性进行研究,比较不同溶剂提取物的抗氧化和自由基清除活性。采用层析方法将羊硒菜甲醇提取物分成6部分,即F1组分~F6组分。利用还原力、Fe2+螯合和低密度脂蛋白(LDL)氧化的方法研究F2组分的抗氧化特性,试验结果表明:羊硒菜甲醇提取物具有较强的抗氧化和自由基清除活性。与其它组分相比,F2组分具有较强的抗氧化能力,当其质量浓度为0.5mg/mL时,抗氧化活性达到73.6%,对DPPH自由基的EC50达到16.4μg/mL,强于BHT。在质量浓度0.025~0.15mg/mL范围,F2组分具有一定的还原能力和较弱的Fe2+离子螯合能力,能够有效抑制Cu2+引发的LDL氧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耐热抗病苦瓜新品种‘浙绿1号’
《园艺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浙绿1号’苦瓜是以自交系‘K7-30-2-1-4-2’为母本,‘G23-1-4-2-11-1’为父本配制而成的一代杂种。果实长圆锥形,皮色亮绿,第一雌花节位9~12节。果长25~30cm,横径6~6.5cm,单瓜质量480g左右,长、短状瘤相间,产量可达40t·hm-2,耐热性好,抗白粉病,苦味轻,品质优。适宜于浙江省种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好氧反硝化细菌的筛选鉴定及其反硝化反应条件优化
《浙江农业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从养殖水体、污泥和农村河道中定向筛选好氧反硝化细菌,对分离得到的菌株进行初步鉴定,并研究了不同碳源、碳氮比、初始pH、接种量、转数以及温度等对其反硝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从初筛得到的35株具有反硝化活性的细菌中复筛得到一株具有较强反硝化能力的菌株GC5,经16S rDNA测序和系统发育分析,该菌株属于假单胞菌属(Pseudom onassp.)。在以乙醇为碳源、碳氮比15∶1,接种量1%,初始pH 7.5,转数160 r.m in-1和温度30℃的条件下,脱氮效率最强,对模拟污水中硝酸盐氮和总氮的去除率分别为99.19%和53.83%。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鸡CACNA1S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及其与肉质性状的关联性
《江苏农业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PCR-SSCP技术,对萧山鸡、仙居鸡、灵昆鸡、萧山鸡×仙居鸡杂交F1代、AA鸡的L型钙离子通道α1亚单位(CACNA1S)基因(CACNA1S)5′-调控区(5′-UTR)和外显子1(exon1)进行多态性检测,结合肉质性状做关联分析。结果表明试验群体CACNA1S基因5′-UTR和exon1存在3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位点与肉质性状关联,在SNPs551位点,NN和MN基因型的肌苷酸(IMP)含量极显著(P<0.01)大于MM基因型;NN和MN基因型的肌内脂肪(IMF)含量显著(P<0.05)大于MM基因型;NN基因型的谷氨酸(Glu)含量极显著(P<0.01)大于MN、MM基因型;在SNPs716位点,KK基因型的IMP和Glu含量极显著大于(P<0.01)JJ基因型;JJ基因型的IMF含量极显著大于(P<0.01)KK基因型;在SNPs1711位点,YY基因型的IMF含量显著(P<0.05)大于XY和XX基因型;YY基因型的Glu含量显著(P<0.05)大于XY和XX基因型。初步推断CACNA1S基因可能是影响鸡肉质性状(肌内脂肪含量、肌苷酸含量、谷氨酸含量)的主效基因或与主效基因连锁,并且这些突变位点可被用作分子遗传标记选择鸡的肉质性状。
关键词: 鸡 CACNA1S基因 PCR-SSCP 肉质性状 关联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PLFA法和DGGE法分析堆肥细菌群落变化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同时采用PLFA(Phospholipid fatty acid)谱图分析法和DGGE(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法分析农业废物堆肥化过程中细菌群落的变化。结果表明:(1)单体PLFA数据显示样品之间的群落结构有明显差异,随着堆肥进程的进行,群落在不断演替,PLFA数据可以较为明确地表征微生物生物量的变化,但不能给出具体的物种变化信息;(2)DGGE分析显示堆肥过程中的样点和DGGE条带数据都存在3大主要类别,堆肥过程中细菌群落结构至少经历了3个阶段的演替,即嗜温细菌群落、高温细菌群落和腐熟期细菌群落。堆肥过程是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堆肥温度相互制约的过程;(3)虽然两类方法显示的信息并不完全一致,但也因此说明了不同方法显示的信息并不是绝对的,采用各类方法组合研究堆肥微生物的信息变化是很有必要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秸秆全量还田下连作晚稻不同栽培方式比较研究
《中国农学通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应用早稻秸秆全量还田和连作晚稻轻简化栽培技术是当前发展新型农作制度和质量效益型农业的重要措施。此研究对早稻秸秆全量还田条件下连作晚稻手移栽、机插和抛秧3种栽培方式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连作晚稻手移栽栽培方式产量最高,机插次之,抛秧的产量最低。但手移栽栽培方式的产量与机插处理的差异不显著,但二者均与抛秧栽培方式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与手移栽处理相比,机插处理抽穗期、成熟期、抽穗至成熟期的干物质含量均相近,且手移栽与机插栽培方式抽穗至成熟期的干物质积累量显著高于抛秧。秸秆还田降低了3种稻作方式的有效分蘖数,抛秧处理的差异最大。此外,与手移栽和抛秧相比,机插栽培方式显著节本省工。综合来看,秸秆全量还田条件下,机插稻表现高产稳产、省工节本,是浙江省双季稻区值得推广的栽培方式,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金华火腿副产品酶解物的MRPs抗氧化活性
《中国农业科学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分析金华火腿副产品酶解物的组成,研究其美拉德反应产物(MRPs)的抗氧化活性。【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对酶解物的氨基酸组成进行测定,高效凝胶过滤色谱分析相对分子质量分布情况。通过与葡萄糖、木糖进行反应制备MRPs,经体外试验评定MRPs的抗氧化活性。【结果】酶解物中游离氨基酸占5.52%,总氨基酸中必需氨基酸含量为21.68%;酶解物主要由相对分子质量180—500 D的成分组成。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金华火腿副产品酶解物的MRPs颜色不断加深,DPPH自由基清除率与还原力均呈上升趋势。酶解物与木糖的反应速度相对较快;在反应90 min时,DPPH自由基清除率与还原力显著高于与葡萄糖的反应产物,抗氧化活性更强。【结论】金华火腿副产品酶解物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主要由2—4肽构成,与葡萄糖、木糖反应所得的MRPs均具有一定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和还原力。
关键词: 金华火腿副产品酶解物 MRPs 抗氧化活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十一种农药对小菜蛾的毒力及其天敌草间小黑蛛的安全性
《应用昆虫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室内试验,评价了11种农药对3龄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L.)幼虫的毒性及其天敌草间小黑蛛的安全性。研究结果表明,苏云金杆菌、氟虫腈、溴虫腈、多杀菌素和丁醚脲对小菜蛾3龄幼虫的杀虫效果最好,致死率达100%;啶虫隆和巴丹效果次之,致死率分别为90.0%和87.5%。对于草间小黑蛛Erigonidium graminicolum(Sunderall)幼蛛,丁醚脲、苏云金杆菌、虫酰肼、啶虫隆的初始毒性和持续毒性均较低,接触药膜48h后致死率都低于30%;而对于草间小黑蛛成蛛,除阿维菌素、高效氯氰菊酯和巴丹外,其余8种农药毒性较低,死亡率低于20%;综合11种农药对小菜蛾和蜘蛛的毒性,苏云金杆菌、丁醚脲、多杀菌素的选择毒性最好,优先推荐在蜘蛛等天敌多的季节使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