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甘薯新品种衢薯6号的选育
《中国蔬菜 》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衢薯6号是以岩薯5号为母本,以浙薯70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橘红心甘薯新品种.株型半直立,短蔓,平均基部分枝5.3个;薯块纺锤形,薯皮紫红色,薯肉橘红色,单株结薯5~7个,平均大中薯率91.79%,烘干率30.65%,淀粉率18.24%,蛋白质含量1.46%,可溶性糖含量3.15%,β-胡萝卜素含量590 μg·kg-1,食味软甜,耐贮藏;抗茎线虫病,中抗蔓割病,每667 m2 鲜薯产量2 000 kg左右,薯干产量650 kg左右,适宜浙江省及生态环境相近地区春夏季种植.


家蚕抗血液型脓病新品种明湖春江的育成
《蚕业科学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针对农村蚕桑生产中血液型脓病危害严重的现状,利用抗病种质资源,通过杂交和回交的方法选育出抗血液型脓病的家蚕四元杂交新品种明湖春江。国家和浙江省实验室鉴定结果显示,明湖春江4龄起蚕虫蛹率、出丝率与秋丰×白玉(对照)相仿,万蚕产茧量分别比对照提高8.78%、11.25%;解舒丝长达900 m以上,超过对照;洁净高于94分。国家和浙江省农村生产试验的张种产茧量分别比对照提高15.36%、11.06%,健蛹率与对照相仿。抗血液型脓病检测结果表明,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ombyx mori nucleopolyhedrosis, BmNPV)对明湖春江的LC50值为3.102×10~8 mL-1,对照为2.085×10~6 mL-1。新品种于2022年5月通过浙江省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于2022年12月通过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审定。该品种适合在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秋期饲养。
关键词: 家蚕品种 血液型脓病 斑纹限性 品种选育 明湖春江


浙江省不同水稻亚种上稻瘟病菌种群分布及生理小种组成
《植物保护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浙江省稻瘟病菌Magnaporthe grisea种群发生动态及不同水稻亚种上种群分布与生理小种组成结构,对2014—2023年该省分离、筛选的434株稻瘟病菌单孢菌株进行生理小种鉴定。结果显示:浙江省稻瘟病菌优势种群为籼型种群ZA和ZB,出现频率分别为34.3%和31.3%,种群发生动态相对稳定;籼型优势小种数量明显超过粳型优势小种,ZA1和ZB1小种出现频率最高,其次是ZB13和ZC15小种;共鉴别出3个籼型种群50个籼型小种和4个粳型种群11个粳型小种,稻瘟病菌种群和生理小种组成均呈现多样化趋势;源自籼稻的菌株(籼菌)中优势种群为ZB和ZA,出现频率分别为40.2%和27.5%,优势小种为ZB1、ZA1和ZB13,其次是ZB5和ZC15小种;源自粳稻的菌株(粳菌)中优势种群为ZA和ZB,出现频率分别为38.2%和25.4%,优势小种为ZA1,其次是ZB1和ZE3小种;源自籼粳杂交稻的菌株(籼粳菌)中优势种群为ZA和ZB,出现频率分别为43.0%和22.2%,优势小种为ZA1。表明不同水稻亚种上稻瘟病菌种群分布及优势种群、生理小种组成及优势小种均有差异,但均表现为籼型种群和籼型小种占优势,这个特点在籼菌中更为突出。


浙江道地延胡索优质品种性状及其生物碱含量研究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延胡索是我国传统中药材中的常用大宗药材之一,产地多且适应性强,其中浙江省为其主要的道地产区之一.延胡索生产中多采用自繁自种的无性繁殖,易产生种质退化等问题,导致其产量和品质良莠不齐.采用基因条形码ITS2序列检测技术、田间延胡索性状记录及高效液相色谱分析等技术,对浙江省3个主要品种来源的延胡索浙胡1号(YHS-1)、浙胡2号(YHS-2)和延胡索3号(农户自保种,YHS-3)进行延胡索的基源鉴定、田间性状分析和主要苄基异喹啉型生物碱的含量分析,以筛选浙江地区延胡索的优良品种.基源鉴定数据结果显示,YHS-2与延胡索Corydalis Yanhusuo W. T. Wang(NCBI编号MH260617.1和MH260618.1)的亲缘关系较近,YHS-3次之,而YHS-1亲缘关系较远.田间数据结果显示,与另外2个品种相比,YHS-2具有花多且密,花期短以及块茎产量高的优良生产性状.建立6种苄基异喹啉型生物碱的快速检测方法分析3个品种中生物碱的含量.结果显示,YHS-2中各生物碱的含量显著优于YHS-1和YHS-3(p<0.05).表明3个品种中YHS-2更为适合浙江地区的生存环境,可作为目前延胡索浙江栽培的优质品种推广种植和使用.


茄子果皮转录组SSR位点分析及标记开发
《北方园艺 》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以茄子(Solanum melongena L.)果皮样品转录组的36 568条转录本为试材,采用MISA (MicroSAtellite)软件进行SSR位点搜索,研究SSR位点的分布频率和特征,同时利用Primer 3.0软件对检索出的SSR位点设计引物,验证引物有效性,以期为茄子的种质鉴定、亲缘关系分析、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及遗传图谱构建等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在转录本中共检测出9 775个SSR位点,分布于6 289条转录本上,平均5.49 kb存在1个SSR位点,发生频率26.73%。SSR位点特征分析显示,单核苷酸为优势重复基元类型,占SSR位点总数的47.67%;A/T基元是数量最多的重复基元,占总数的46.13%;97.91%的重复基元的重复次数在5~25,92.21%的SSR重复序列长度分布在10~30 bp。对所有SSR位点进行引物设计,共获得6 619对EST-SSR引物。随机选择27对EST-SSR引物在12个茄子自交系中进行PCR扩增,引物有效性为92.59%,多态率为33.33%。
关键词: 茄子(Solanum melongena L.) 果皮转录组 SSR位点 标记开发


盐胁迫下生物炭添加对紫苏生长及根际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揭示生物炭对盐土理化性质和紫苏(Perilla frutescens L.)生长的影响规律,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生物炭添加量(生物炭质量分数为0、1%、3%)处理下不同浓度(盐土质量分数为0、2‰、4‰、6‰)盐分胁迫对土壤养分、结构、微生物群落结构以及紫苏产量、品质等的影响。结果表明:生物炭施加能够提高盐胁迫下紫苏株高、整株干鲜比、叶片光合色素含量、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和可溶性总糖含量。相同浓度盐分胁迫条件下,3%生物炭处理相较于不添加生物炭处理,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钾、有效磷含量以及土壤pH、最大持水率显著提高(P<0.05),另外土壤电导率、容重显著降低(P<0.05)。在2‰的盐浓度胁迫下,生物炭施加对土壤酶活性有显著的提高作用(P<0.05)。在2‰的盐浓度胁迫下,3%生物炭施加量处理相较于不添加生物炭处理能够显著提高(P<0.05)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ota)为土壤中的优势群落,盐胁迫下土壤微生物的丰富度与多样性随着生物炭的施加显著提高(P<0.05)。绿弯菌门(Chloroflexi)相对丰度随生物炭施加量的增大而增加,放线菌门与土壤电导率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有效磷、全氮、速效钾、有机质、pH呈显著负相关(P<0.05)。研究认为,生物炭能够改善土壤电导率和土壤容重等理化性质,缓解根系盐胁迫,提高紫苏株高、整株干鲜比,生物炭施入可提高土壤酶活性、增加土壤微生物群落丰度与多样性,进一步改善紫苏根系微环境,提升紫苏的品质。


笼养绿尾虹雉大肠埃希菌耐药特征与毒力基因分析
《南方农业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分析笼养绿尾虹雉大肠埃希菌的耐药特征与毒力基因携带状况,了解笼养绿尾虹雉大肠埃希菌耐药性及潜在风险,为绿尾虹雉驯养繁育过程中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及动物源细菌耐药性的遏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2022年1月、3月、4月、7月和10月采集四川蜂桶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中心笼养绿尾虹雉新鲜粪便样本116份,进行细菌分离鉴定,通过药敏试验测定分离获得的大肠埃希菌对18种抗生素的耐药表型,筛选鉴定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的菌株,通过PCR扩增对13种耐药基因和9种毒力基因进行检测,并对代表性耐药表型与相关耐药基因进行关联分析。【结果】116份样本共分离获得84株大肠埃希菌,分离率为72.41%,其中有12株不耐受任何抗生素,耐受3种及以上抗生素的耐药菌株有53株,占63.10%,菌株的耐药数量最高为12种,耐药谱以氨苄青霉素、甲氧苄氨嘧啶和庆大霉素为主,平均耐药率分别为78.57%、75.00%和45.24%。耐药基因检测结果显示,多黏菌素类耐药基因pmrA的平均检出率最高,为80.95%。其他平均检出率达50.00%的耐药基因还有β-内酰胺类耐药基因blaTEM(70.24%)、氯霉素类耐药基因floR(57.14%)和磺胺类耐药基因sul(Ⅰ50.00%);庆大霉素耐药性与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aadA1具有极显著关联性(P<0.01),而氨苄青霉素耐药性与blaTEM基因、甲氧苄氨嘧啶耐药性与sulI基因、环丙沙星耐药性与喹诺酮类耐药基因qnrS均无显著关联性(P>0.05,下同)。筛选鉴定出产ESBL菌36株,产ESBL菌对氨苄青霉素与甲氧苄氨嘧啶的耐药率均为100.00%,但产ESBL菌与blaTEM基因无显著关联性。对7月和10月粪便样本中分离的39株大肠埃希菌进行毒力基因检测,其中蛋白分泌物调节基因(escV)的检出率最高(17.95%),其次为肠定植因子基因(pic)(15.38%),而侵袭性质粒调节基因(invE)未检出。【结论】笼养绿尾虹雉粪便中的大肠埃希菌具有多重耐药性并携带部分毒力基因,具有潜在致病性,耐药谱以耐氨苄青霉素、甲氧苄氨嘧啶和庆大霉素为主。在笼养绿尾虹雉的细菌性疾病防控治疗中,应控制对β-内酰胺类、磺胺类、氨基糖苷类及喹诺酮类抗生素的使用。
关键词: 绿尾虹雉 大肠埃希菌 耐药表型 耐药基因 毒力基因


菌丝培养期温度和时间对金针菇产量的影响
《食用菌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金针菇(Flammulina filiformis)发菌室内菌丝培养期温度(15、16、17℃,分别记为低温LT、中温MT、高温HT)和时间(20~27 d)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菌丝培养过程中,随着培养时间延长,栽培瓶内培养料温度逐渐升高,栽培瓶内外温差最高可达4℃,HT的瓶内平均料温高于LT 3.16℃。菌丝培养22~27d后出菇,MT菌丝培养22d的产量最高(每瓶472.13g)。以MT每天培养温度总和为基准,分别通过延长和缩短LT和HT的培养时间,使三者温度总和相同,比较出菇产量,发现LT(23 d,每瓶465.69 g)和HT(20 d,每瓶393.94 g)平均产量均低于MT(22 d,每瓶472.13 g)。发菌室1~6 d为16℃、7~22 d为14℃的条件可以提高产量。


浙江省桂花叶斑病的病原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等相关研究
《浙江农业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近年来,随着桂树种植范围的推广且种植品种单一,桂花叶斑病的发生日趋严重,为明确杭州市内引起该病害发生的病原菌种类及其生物学特性,本研究首先通过发病部位组织分离培养获得其致病菌株一株,并通过ITS序列分析鉴定病原菌为葡萄座腔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其次,进一步探究了温度、pH值和培养基等不同环境条件对B.dothidea生长的影响,最终明确其适宜生长温度范围为23~28℃,最适生长pH值为5,最适生长培养基为燕麦培养基(OMA),不同碳、氮源对其生长影响不显著。同时通过不同温度梯度明确其致死温度及其致病能力,结果表明,其致死温度为55℃、20 min,致病能力随温度的升高明显增强。最后,通过药剂抑菌实验,完成5种药剂抑菌能力评价,其中抑菌最显著的是稀释10 000倍的20%丙环唑微乳剂,抑菌率超过90%。


水苏糖对腹泻儿童肠道菌群及代谢通路的影响
《中国公共卫生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 利用宏基因组测序技术分析水苏糖对腹泻儿童肠道菌群的结构组成和代谢通路的影响。方法 采集2021年12月—2022年3月某三甲医院收治的腹泻儿童粪便样本6份,利用体外模拟发酵技术接种于水苏糖培养基(STS组)和对照培养基(Ctrl组),提取粪便基因组DNA,通过宏基因组测序分析水苏糖对肠道微生物组成和多样性的影响,在COG和KEGG代谢功能层次上,PCoA分析肠道优势菌种在KEGG功能通路中的贡献度,分析代谢产物与肠道微生物、KEGG代谢通路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Alpha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STS组与Ctrl组间除Simpson指数(0.29,0.24,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外,Ace指数(143.17,127.00)、Chao指数(143.17,127.00)和Shannon指数(1.69,1.79)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STS组中长双歧杆菌(0.06%)、反刍木质杆菌(0.05%)和唾液乳酸杆菌(0.04%)的相对丰度高于Ctrl组。COG和KEGG代谢功能层次上的PCoA分析发现2组样本群落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STS组上调了嘌呤代谢、淀粉和蔗糖代谢、半乳糖代谢等特征性代谢通路,同时下调Ctrl组的特征性代谢通路。与Ctrl组相比,STS组中丰度增加的菌种在与KEGG level 3水平有关的代谢功能中表现出高贡献度。Spearman相关性系数分析发现肠道菌群的代谢产物与相关的肠道微生物、KEGG代谢通路之间存在密切联系。结论 水苏糖可以调节腹泻儿童肠道菌群结构组成,增加肠道菌群多样性,促进相关的代谢功能,产生更多对人体有益的物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