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6829条记录
植物中1-脱氧野尻霉素特异性存在的考证

蚕业科学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1-脱氧野尻霉素(DNJ)是桑树中最具有特征性、标志性的生物碱,具有调节糖脂代谢、抗菌、抗病毒等药理活性,是一种极具开发价值的天然活性产物。目前DNJ检测方法主要为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该方法能够检测到所有与荧光剂结合生成的络合物,但对被检测的物质无法进行定性,往往造成假阳性。通过对桑科植物和已报道含有DNJ的非桑科植物进行检测分析,利用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与高效液相色谱-质谱(HPLC-MS)检测法相结合,挖掘并考证含有DNJ的植物种类,为DNJ的开发利用提供更广泛的原料素材。检测发现,除了桑树,其他常见桑科植物菠萝蜜、全叶无花果、小叶榕、裂叶无花果、构树、大叶榕、橡皮树、柳叶榕中均不含有DNJ;非桑科植物也只有风信子中含有DNJ;常规桑品种强桑1号的桑叶DNJ含量是风信子叶片DNJ含量的212倍。结果表明,对于植物中DNJ的检测,应先通过HPLC-MS进行定性研究,然后再通过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进行定量检测,以避免出现假阳性。

关键词: 桑树 桑科植物 1-脱氧野尻霉素 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检测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浙江平原池塘养殖马口鱼个体繁殖力研究

浙江农业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于2021年4—5月从德清昊源水产种业有限公司按照人工繁育标准挑选后,随机采集卵巢发育处于Ⅳ期的一龄和二龄马口鱼(Opsariichthys bidens)雌性个体60尾,开展个体繁殖力研究。结果表明,平原池塘养殖条件下马口鱼体重与全长的关系为W=0.006 1L3.209 2,其中一龄马口鱼的绝对繁殖力(F)在749.33~6 070.20粒,平均为3 209.74粒;体重相对繁殖力(FW)在49.62~244.67粒·g-1,平均为142.03粒·g-1。二龄马口鱼的绝对繁殖力(F)在2 178.13~7 530.60粒,平均为4 400.17粒;体重相对繁殖力(FW)在42.75~148.83粒·g-1,平均为90.68粒·g-1。一龄马口鱼体重相对繁殖力极显著高于二龄马口鱼(P<0.01)。本研究表明,一龄马口鱼雌鱼亲本较二龄马口鱼雌鱼亲本具有更高的繁殖性能。

关键词: 马口鱼 个体繁殖力 池塘养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种植年限茭白田土壤的有机碳含量与结构特征

浙江农业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茭白种植年限对土壤有机碳(SOC)含量和结构特征的影响,以浙江余姚和黄岩两地不同种植年限的茭白田土壤(黄岩的种植年限为0、5、15、30 a,余姚的种植年限为1、5、15 a)为对象,采集0~20、>20~40 cm土层样品,测定土壤颗粒有机碳(POC)含量,并通过固态碳-13核磁共振技术(13C NMR)对SOC官能团丰度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在黄岩试验点,0~20 cm茭白田的SOC含量随种植年限的增加而增加,但茭白种植年限对>20~40 cm土层的SOC含量无显著影响,与未种植茭白的农田相比,种植30 a茭白田的0~20 cm土层的SOC、POC含量分别显著(P<0.05)升高40.3%、86.4%,POC占SOC的比例显著增加12百分点,但土壤烷基碳比例显著降低5.96百分点,>20~40 cm土层的烷基碳比例显著下降9.53百分点,而芳香碳比例显著升高4.31百分点。在余姚试验点,各种植年限茭白田0~20、>20~40 cm土层的SOC官能团丰度和>20~40 cm土层的SOC、POC含量均无显著差异,但与种植1 a茭白的相比,种植5 a茭白田0~20 cm土层的SOC、 POC含量分别显著提高41.0%、87.1%,POC占SOC的比例显著增加10百分点。综上,茭白种植可以提高0~20 cm土层的SOC含量和POC含量,但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土壤有机碳的稳定性减弱。

关键词: 茭白 种植年限 土壤有机碳 有机碳组分 碳-13核磁共振(13C NMR)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杀虫剂减施和添加助剂对红枣-小麦间作麦田蚜虫防效的影响

新疆农业科学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杀虫剂减量施用及添加助剂对红枣-小麦间作麦田蚜虫防效的影响,为杀虫剂减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定点调查各处理施药前后麦蚜的种群数量,评价5 种常用杀虫剂减施及添加增效剂'激健'对红枣-小麦间作麦田蚜虫防效的影响.[结果]药后7 d,22%噻虫·高氯氟SC减量20%~40%对麦蚜的防效为 91.88%~94.22%,22%氟啶虫胺腈 SC 减量 20%~40%对麦蚜的防效为89.30%~94.11%,70%噻虫嗪WG减量20%~40%对麦蚜的防效为80.08%~83.82%,与常规用量相比均无显著差异.供试药剂减量20%~40%时添加增效剂'激健'对麦蚜的防效无显著影响.[结论]7d内对麦蚜的控制达到较高水平,选择22%噻虫·高氯氟SC、22%氟啶虫胺腈SC或70%噻虫嗪WG减施40%人工喷雾即可.14 d内维持较好效果,5 种杀虫剂减量施用20%~40%均可.在新疆南疆红枣-小麦间作田内人工喷雾防治小麦蚜虫时,可不添加.

关键词: 红枣-小麦间作 杀虫剂 增效剂 减量施用 防治效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分蘖期淹水对常规粳稻生长特性、产量形成与钾素吸收的影响

浙江农业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分蘖期淹水胁迫对常规粳稻生长特性、产量、产量构成因子、钾素吸收与钾肥利用率的影响,阐明钾素对常规粳稻分蘖期耐淹性的调控作用,以常规粳稻浙粳99为供试材料开展盆栽试验,设置CK(不淹水,对照)和ST(分蘖期用43 cm水层淹水15 d)2个主处理,在主处理下进一步设置K0(不施钾)和K180(K2O施用量180 kg·hm-2)2个钾肥处理。结果显示,相比于对照组,淹水组2个钾肥处理的平均存活率、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单位面积颖花数分别显著(P<0.05)下降16.8百分点、71.1%和68.0%,退水后1 d和成熟期的植株钾素积累量分别显著下降53.8%和44.6%,淹水期间和退水后的钾素积累速率分别显著下降66.7%和45.0%,但植株钾含量、钾肥偏生产力、钾肥回收利用率、钾素收获指数无显著变化。结果表明,分蘖期淹水胁迫显著抑制常规粳稻的正常生长,但在本试验条件下对水稻产量和钾肥利用无显著不利影响,增施钾肥对提高常规粳稻分蘖期的耐淹性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淹水胁迫 常规粳稻 钾肥利用率 产量构成 生长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温州市杨梅农药残留与重金属污染特征及膳食摄入风险评估

浙江农业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明温州市杨梅中农药残留与重金属污染物特征及膳食风险,开展多菌灵、嘧霉胺、啶虫脒等71种农药残留和铬、镍、铜等9种重金属污染物在杨梅中的污染特征及膳食风险研究。结果表明,121份杨梅样品中,84份检出了农药残留,3份检出不合格,杨梅样品的农药检出率为69.42%、合格率为97.52%,多残留检出率为48.76%;共检出农药30种,其中26种未在杨梅或果树生产中登记。从食品安全指数(IFS)评价结果来看,检出农药的IFS值和■值均<1,摄入风险在可接受范围。从点评估法评价结果来看,检出农药的慢性膳食摄入风险(%ADI)、急性膳食摄入风险(%ARfD)均<100%,慢急性膳食摄入风险均可接受。杨梅重金属污染物的合格率为94.21%,不合格样品均为镉超标,镉的中位值<均值<限量。从IFS评价结果来看,重金属的摄入风险在可接受范围。研究表明,温州市杨梅农药与重金属的膳食摄入风险均可接受。

关键词: 杨梅 农药残留 重金属 污染特征 膳食风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断奶仔猪肠道古菌菌群结构功能与腹泻的相关性研究

中国畜牧兽医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断奶仔猪肠道古菌菌群结构功能,分析古菌与断奶仔猪腹泻的相关性,为防治断奶仔猪腹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同批次24日龄健康断奶仔猪(H组)和腹泻断奶仔猪(D组)各32头,采集粪便后通过16S rRNA基因测序分析两组粪便样本古菌菌群结构,使用PICRUSt2软件预测肠道古菌功能,分析差异古菌与断奶仔猪腹泻的相关性。【结果】健康和腹泻断奶仔猪腹泻评分差异显著(P<0.05)。广古菌门(Euryarchaeota)、泉古菌门(Crenarchaeota)和奇古菌门(Thaumarchaeota)为健康和腹泻仔猪优势古菌菌门;健康仔猪优势菌属为甲烷八叠球菌属(Methanosarcina)、Euryarchaeota_norank和甲烷短杆菌属(Methanobrevibacter)。腹泻仔猪优势菌属为Euryarchaeota_norank、甲烷八叠球菌属和甲烷短杆菌属。腹泻仔猪菌群多样性和丰富度高于健康仔猪,且健康和腹泻断奶仔猪的古菌菌群结构和功能差异显著(P<0.05),古菌菌群结构差异主要体现在甲烷八叠球菌属、Euryarchaeota_norank、恐硫球菌属(Sulfophobococcus)、Nitrosarchaeum、热网菌属(Pyrodictium)等菌属上;古菌菌群功能差异主要体现在脂多糖的生物合成、氨基酸生物合成、抗原处理和表达等通路上。相关性分析发现,甲烷八叠球菌属、恐硫球菌属、Euryarchaeota_norank、甲烷暖球菌属(Methanocaldococcus)、火球菌属、甲烷卵圆形菌属(Methanocalculus)和Nitrosarchaeum的相对丰度与断奶仔猪腹泻均显著相关(P<0.05)。【结论】健康和腹泻断奶仔猪肠道古菌菌群结构和功能存在显著差异,腹泻断奶仔猪Euryarchaeota_norank相对丰度较高,而甲烷八叠球菌属相对丰度较低,Euryarchaeota_norank、甲烷八叠球菌属和恐硫球菌属与断奶仔猪腹泻存在相关性。

关键词: 断奶仔猪 腹泻 16S rRNA 古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红螯螯虾不同养殖群体和选育群体遗传多样性及遗传结构分析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红螯螯虾(Cherax quadricarinatus)是一种世界性养殖的淡水经济虾类,目前在我国许多地区均有养殖.为了解我国红螯螯虾不同地区及人工选育群体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本研究分别利用15对和20对微卫星标记对10个不同地区红螯螯虾养殖群体和3个世代选育群体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10个养殖群体的平均等位基因数(number of alleles,Na)为5.867~6.867,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effective number of alleles,Ne)为3.090~3.857,香农指数(shannon's diversity index,H')均大于1,平均观测杂合度(observed heterozygosity,Ho)和平均期望杂合度(expected heterozygosity,He)均大于0.5,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olymorphism information content,PIC)为0.531~0.595.此外,10个不同地区红螯螯虾养殖群体的基因流(number of migrants per generation,Nm)为 11.343~32.526,遗传分化指数(genetic differentiation coefficient,Fst)为 0.008~0.027,遗传距离(genetic distance,D)为 0.024~0.090,遗传相似系数(genetic similarity index,I)为0.914~0.977.基于D构建的聚类图显示,潮汕与南通、珠海、台湾和平湖群体聚为一个分支,无锡与淮安、海南、诸暨群体聚为一个分支,而汕尾群体单独聚为一个分支.分析3个世代的选育群体发现,其遗传多样性参数发生明显下降,其中,Ho从0.663下降到0.638,H'从1.449下降到1.372,Na从3.509下降到3.303,PIC从0.640下降到0.635,说明通过人工选育导致群体上述各项指标均有所降低.同时,随着选育世代数增加,I从0.961逐渐降低到0.931、D从0.044逐渐升高至0.07,而相邻世代间的I从0.957升高至0.960、Nm从26.262升高至29.895,Fst在渐次变小,其中,选育1代与选育2代间Fst值为0.009,而选育2代与选育3代群体间Fst值降为0.008,进一步说明累代人工选育导致世代间遗传相似性降低,遗传距离增加,世代间的遗传分化逐渐增大.以上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不同地区红螯螯虾群体无明显遗传分化,各地区红螯螯虾遗传多样性水平都较高,都可作为良种选育的基础群体;红螯螯虾选育群体经过3代选育后,遗传多样性水平有所降低,但仍处于较高水平,遗传变异与遗传分化水平较低,仍旧具有较强的选育潜力.本研究为红螯螯虾良种选育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 红螯螯虾 养殖群体 选育群体 遗传多样性 遗传结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浙江省规模湖羊场盈亏平衡分析与对策建议

中国畜牧杂志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文在分析浙江省湖羊种羊场养殖成本收益构成的基础上运用盈亏平衡分析法探究影响牧场盈亏平衡点的因素,并提出提高养殖效益的对策建议.通过调研,获得浙江省 5 个湖羊场的生产与财务等年度数据.通过种羊、肉羊固定成本与变动成本划分,计算了达到盈亏平衡时的肉羊出栏量和出栏价格.结果表明,不同羊场养殖均为盈利,但盈利能力差异较大,主要表现在:羊场饲料支出占比差异大(48.4%~81.6%),不同羊场劳动力效率差异较大(85~129 头/万元),肉羊收入占比差异大(43.8%~93.0%).各羊场肉羊盈亏平衡价格与实际出栏价格之间、肉羊出栏量和盈亏平衡数量之间均存在较大差异.基于牧场调研与盈亏平衡分析,建议牧场管理者通过选择销售时机、提高养殖技术水平、延长湖羊产业链等措施,确保牧场盈利并不断提高牧场盈利能力.

关键词: 盈亏平衡分析法 规模湖羊场 种羊 肉羊 浙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过氧化物酶体在不同生物中的增殖机制

浙江农业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过氧化物酶体是真核生物细胞中普遍存在的细胞器,参与多种代谢过程,尤其是脂质的代谢。过氧化物酶体在应对外界环境变化的过程中,数量和体积会随外界环境的改变而变化,其增殖过程主要通过从头合成和增殖(分裂)等2个过程实现。从头合成过程是内质网(endoplasmic reticulum)通过出芽生殖形成过氧化物酶体前体(一种囊泡状结构),前体囊泡在胞质中招募膜蛋白以及基质蛋白,最终成为成熟过氧化物酶体。PEX3、PEX16以及PEX19基因对过氧化物酶体膜蛋白(peroxisomal membrane proteins, PMPs)的生物合成有重要作用,主要参与过氧化物酶体的从头产生过程。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分裂)包括过氧化物酶体的极化、膜的突出与伸长、基质蛋白的转运、膜的收缩及分裂等多个过程。PEX11基因编码过氧化物酶体膜延伸因子,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过程中参与膜的极化、突出与伸长,此外,Vps1和Dnm1可调节过氧化物酶体的形态、复制和丰度,Inp1和Inp2等参与过氧化物酶体的遗传。文章对各种生物物种中的过氧化物酶体增殖过程及相关基因功能进行了总结和比较,以期为过氧化物酶体的研究和利用提供思路。

关键词: 过氧化物酶体 从头合成 增殖 PEX基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