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中国特色蜂蜜调节肠道菌群的研究
《中国食品学报 》 2024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中国常见的意蜂蜜(洋槐蜜、枣花蜜、荆条蜜、荔枝蜜)以及特色中蜂蜜(枇杷蜜、柃木蜜、苦丁茶蜜)为原料,探讨其模拟胃肠道消化与结肠发酵对肠道微生物的影响。结果表明,7种蜂蜜经体外模拟消化发酵后对肠道菌群有调节作用,均增加了放线菌门丰度,降低了厚壁菌门丰度,荔枝蜜、洋槐蜜、荆条蜜、苦丁茶蜜、枇杷蜜、柃木蜜和枣花蜜分别降低了30.08%,21.2%,34.83%,35.5%,32.73%,35.7%和30.41%。且不同蜂蜜对肠道菌群作用有显著差异,荔枝蜜、洋槐蜜、荆条蜜、苦丁茶蜜、枇杷蜜和柃木蜜增加了拟杆菌门丰度,荔枝蜜和洋槐蜜降低了变形菌门丰度。除枣花蜜外,其它6种蜂蜜均可降低厚壁菌门/拟杆菌门(Firmicutes/Bacteroidetes,F/B)值,荔枝蜜、洋槐蜜、荆条蜜、苦丁茶蜜、枇杷蜜和柃木蜜分别降低了341.99%,337.37%,106.36%,128.14%,141.59%和93.52%,其中荔枝蜜降低效果最好。蜂蜜对肠道菌群的作用效果与蜂蜜的植物源有直接的相关性,与蜜蜂的种类没有直接的相关性,厚壁菌门丰度与多酚总量呈负相关。


乙磷铝在香榧体内的传导分布及对香榧根腐病防治效果
《农药学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乙磷铝在香榧体内传导分布及对香榧根腐病的田间防治效果,将0.5%乙磷铝水剂(SL)对3年生香榧注干施药7、14和21 d后,采用HPLC-MS测定了乙磷铝在香榧体内各部位的分布;并将0.5%乙磷铝SL对13年生香榧连续注干施药3年,每年3月中旬施药1次.第3年施药90和180 d后测定了乙磷铝在香榧体内各部位的残留,第3年施药15、45和180 d后检测香榧叶片光合作用的变化.结果显示:0.5%乙磷铝SL注干施药7 d后,乙磷铝已传导至香榧的根、干、枝、叶等部位,枝干及根部乙磷铝含量分别为0.51、0.15 mg/kg;施药3年对香榧根腐病的防治效果达89.41%;乙磷铝注干施药,可以增加香榧叶片的光合色素和叶绿素含量,降低热耗散量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增强叶片的光合作用,使叶片萌发正常、复壮复绿.综上,乙磷铝注干施药后,在香榧体内可双向传导,有效防治香榧根腐病.


基于定量描述法的鲜食蚕豆资源食味品质感官评价与分析
《浙江农业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22份鲜食蚕豆种质资源为研究对象,采用定量描述法对不同品种(系)的食味品质性状进行评价分析,建立鲜食蚕豆感官特征定量描述词汇表,借助主成分分析、相关性分析和方差分析等多元统计分析方法探究不同感官性状之间的相关性和差异性,初步确定影响鲜食蚕豆感官品质的关键性状,以及食味感官优劣的评分标准。结果表明,22个鲜食蚕豆种质资源在甜味、硬度和糯性的感官强度上存在显著(P<0.05)差异。鲜食蚕豆的综合评价与甜味、鲜味呈极显著(P<0.01)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2、0.91。筛选甜味、鲜味、硬度和糯性作为鲜食蚕豆感官评价的关键性状。根据食味感官品质最好品种(Y019、HN002)和最差品种(GB37、七粒长香)的得分进行食味感官品质等级划分,食味性好的评分标准为:甜味≥8.0,鲜味≥6.5,质地软糯(硬度≤2.5,糯性≥7.5)或质地嫩脆(4.5≤硬度≤7.0,糯性≤2.0);食味性差的评分标准为:甜味≤4.5,鲜味≤3.5,质地坚硬(硬度≥7.0,糯性≤2.0)或疏松(硬度≤4.5,糯性≤2.0)。试验结果可为鲜食蚕豆感官品质的深入研究和优质鲜食蚕豆新品种的选育提供技术支撑。


番鸭肌肉氨基酸谱发育性变化研究
《浙江农业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选取同一批次14、28、42、70、660日龄的母番鸭屠宰后采集胸肌和腿肌,测定水分、蛋白质和氨基酸含量的变化,旨在明确番鸭胸肌和腿肌氨基酸谱的发育性变化。结果表明,在整个发育过程中,番鸭的胸肌重、腿肌重均随日龄增长而显著(P<0.05)增加,蛋白含量总体增加,水分含量逐渐降低。番鸭胸肌的氨基酸总量和必需氨基酸含量随日龄增长总体增加,70日龄与660日龄间无显著差异,但显著高于14日龄、28日龄、42日龄,赖氨酸和胱氨酸含量在70日龄时显著高于其他日龄,精氨酸、酪氨酸、缬氨酸、苯丙氨酸、异亮氨酸和脯氨酸的含量在660日龄显著高于其他日龄。番鸭腿肌的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含量和鲜味氨基酸含量均在70日龄时达到峰值,丙氨酸、亮氨酸和赖氨酸的含量在70日龄显著高于其他日龄,胱氨酸、苏氨酸、酪氨酸的含量在660日龄显著高于其他日龄。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模型表明,不同日龄番鸭的胸肌和腿肌氨基酸谱存在差异,赖氨酸和胱氨酸分别是14~660日龄番鸭胸肌和腿肌氨基酸代谢谱差异中最重要的氨基酸。综上,番鸭肌肉中的氨基酸含量随着日龄的增长而发生明显变化,腿肌中的总氨基酸、必需氨基酸和鲜味氨基酸含量在70日龄较为突出,胸肌中的总氨基酸和必需氨基酸含量在660日龄尤为丰富。


中华鳖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基因的表达分析
《淡水渔业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一氧化氮(NO)参与生物体内多种重要的生理病理活动,可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是一氧化氮合成过程中的关键限速酶。为了探明iNOS在中华鳖(Pelodiscus sinensis)先天免疫中的作用,研究了iNOS基因在中华鳖组织的分布及外源刺激物对其基因和蛋白表达的影响。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iNOS基因在中华鳖的心脏、肝脏、肾脏、脾脏、肌肉、小肠和大肠中均有表达,其中在大肠中表达量最高,其次是小肠、肾脏和脾脏。在受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s, LPS)刺激后,肝、脾、肾、肌肉和小肠iNOS mRNA的表达显著升高。免疫组化实验结果显示LPS刺激后12 h、24 h iNOS蛋白在小肠、脾脏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生理盐水对照组。研究结果表明iNOS可能参与了中华鳖的机体免疫反应。
关键词: 中华鳖(Pelodiscus sinensis) 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 脂多糖


易裂球和耐裂球甘蓝木质素含量及其合成基因CAD的表达分析
《北方园艺 》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以易裂球、耐裂球甘蓝为试材,采用间苯三酚染色与转录组学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甘蓝裂球性状与木质素含量之间的关系,以期揭示木质素在甘蓝裂球形成过程中的潜在作用。结果表明:易裂球甘蓝叶柄的木质化程度以及叶片的木质素含量均比耐裂球甘蓝略高;在甘蓝全基因组范围鉴定到10个木质素合成关键基因肉桂醇脱氢酶基因(CAD),分布于甘蓝6条染色体上;甘蓝CAD基因之间外显子-内含子结构差异较大;大部分CAD基因在2种甘蓝叶片中均有表达,其中5个CAD基因(BoCAD4、BoCAD7-LF、BoCAD7-MF2a、BoCAD7-MF2b和BoCAD9-MF2)在易裂球甘蓝中的表达量高于耐裂球甘蓝,与木质素测定结果一致。综上可知,木质素含量与甘蓝裂球性状无显著相关性,木质素并不是影响甘蓝裂球性状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 甘蓝 裂球性 木质素 肉桂醇脱氢酶(CAD) 基因表达


双孢蘑菇不同潮次采收期转录组差异表达分析
《南方农业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分析双孢蘑菇不同潮次采收期转录组差异表达,为筛选影响双孢蘑菇产量和品质的关键基因及双孢蘑菇的高效栽培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双孢蘑菇A15为试验材料,利用转录组测序(RNA-Seq)技术对双孢蘑菇第1潮次采收期(CZ1)、第2潮次采收期(CZ2)、第3潮次采收期(CZ3)样品进行分析。将RNA-Seq数据序列比对参考基因组筛选差异表达基因,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GO功能注释和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验证RNA-Seq结果的准确性。【结果】不同潮次样品共获得58.54Gb的Cleandata,Q20为98.41%~98.49%,Q30为95.01%~95.24%,有效碱基占比为49.00%~49.70%。以CZ1样品为对照组,在CZ2和CZ3样品中分别筛选到849和1297个差异表达基因,CZ1 vs CZ2组和CZ1 vs CZ3组中共有545个差异表达基因,CZ1 vs CZ2组、CZ1 vs CZ3组和CZ2vsCZ3组中共有90个差异表达基因。差异表达基因GO功能注释分析结果显示,CZ1vsCZ2组、CZ1vsCZ3组中差异表达基因被注释到的GO功能分为生物过程、分子功能和细胞组分三大功能类别。KEGG信号通路分析结果显示,CZ1vsCZ2组和CZ1vsCZ3组中代谢途径、抗生素的生物合成以及次生代谢产物的合成等信号通路被显著富集。从高表达量的差异表达基因中筛选出10个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分析,CZ3样品中酪氨酸酶基因(TYR)表达量是CZ1样品的7.04倍,CZ1样品中过氧化氢酶基因(CAT3)表达量达到峰值,为CZ3样品的3.20倍。4个差异表达基因的表达趋势与RNA-Seq分析结果基本一致。【结论】从3个不同潮次采收期A15双孢蘑菇样品差异表达基因中筛选到10个高表达量基因,其中包括催化黑色素生成的关键限速酶基因TYR及过氧化氢酶的编码基因CAT3。不同潮次采收期双孢蘑菇的抗氧化能力不同,第1潮次采收期双孢蘑菇的抗氧化能力最强,而第3潮次采收期的抗氧化能力最弱。


淡紫紫孢菌ZJPL08可湿性粉剂研制及对柑橘木虱的毒力分析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淡紫紫孢菌(Purpureocillium lilacinum)ZJPL08对柑橘木虱具有强致病性,以该菌为材料的生防菌制剂研发对柑橘木虱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淡紫紫孢菌ZJPL08为有效成分,进行载体、润湿剂、紫外保护剂等的筛选,确定了淡紫紫孢菌ZJPL08可湿性粉剂的最佳配方:淡紫紫孢菌ZJPL08分生孢子粉10.00%(有效成分)、十二烷基硫酸钠3.00%(润湿剂)、木质素磺酸钠5.00%(分散剂)、腐殖酸0.25%(紫外保护剂)、氯化钙0.10%(孢子萌发促进剂)、黄原胶0.05%(黏着剂)和硅藻土81.60%(载体)。在此条件下制得的淡紫紫孢菌ZJPL08可湿性粉剂孢子含量为3.25×1010个/g,悬浮率为85.67%,润湿时间为86.22 s,细度为95.39%粉剂过300目筛,pH值为6.65,产品各项指标符合国家农药制剂产品要求。半田间防效试验结果表明,该制剂1 500倍液处理能有效防治柑橘木虱,防效达97.78%,与对照药剂30%噻虫嗪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100%防效)相比无显著差异,但显著高于1.80%阿维菌素乳油1 500倍液(78.33%防效)。综上所述,本研究研制的淡紫紫孢菌ZJPL08可湿性粉剂对柑橘木虱具有较好的防效,在替代化学农药防治柑橘木虱上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政府宣传、消费者认知与农产品质量安全满意度-基于浙江省18个区县的调查数据
《浙江农业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提升消费者农产品质量安全满意度是政府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中的重要目标之一。文章基于浙江省18个区县的3 060个消费者调查数据,利用Oprobit模型,探讨了政府宣传对消费者农产品质量安全满意度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政府宣传显著提升了消费者农产品质量安全满意度。机制分析表明,消费者农产品质量安全认知在政府宣传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满意度的影响中发挥中介效应。异质性研究发现,政府宣传在年轻组和高受教育程度组上发挥了更加有效的作用。为此,建议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宣传力度,提高宣传的针对性,进而提升消费者农产品质量安全满意度。


植物源皂苷的研究与应用
《中国食品学报 》 2024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皂苷是苷元为三萜或螺旋甾烷类化合物的一类糖苷,它为一种常见的活性成分,具有很重要的营养价值,如抑菌、抗肿瘤、降血糖、调节肠道菌群。同时,皂苷也存在很多局限性,如溶血性、器官毒性,生物利用度低,组织刺激性强,这极大地限制了皂苷在功能食品上的应用。目前通过一些方法来改善这些问题。本文综述近年来常见植物源皂苷的研究进展,基于其分类与结构解析,介绍其生理活性,临床应用的局限性及其解决措施,旨在为植物源皂苷在疾病预防与治疗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植物源皂苷 结构分类 生理活性 应用局限 解决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