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6829条记录
益于螟蛉绒茧蜂而非稻纵卷叶螟的寡糖筛选

环境昆虫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鳞翅目害虫及其寄生性天敌的成虫均能通过取食蜜源食物来提高生态适应性.为筛选出有利于螟蛉绒茧蜂Cotesia ruficras但不使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受益的寡糖,本研究以蜜源中常见的12种寡糖为材料,评估供试寡糖对稻纵卷叶螟寿命和繁殖力的影响,及对螟蛉绒茧蜂寿命的影响.结果显示取食供试寡糖对稻纵卷叶螟的寿命影响不大,雌雄成虫的寿命分别在6.2~8.0 d和5.0~7.9d,仅取食葡萄糖显著提高雌成虫的寿命.但果糖(232.1)、葡萄糖(130.1)和蔗糖(186.1)可以显著提高稻纵卷叶螟的每雌产卵量,分别是取食清水(31.7)的7.3倍、4.1倍和5.9倍.与稻纵卷叶螟不同,取食果糖、半乳糖、葡萄糖、甘露糖、麦芽糖、蜜二糖、蔗糖、海藻糖和松三糖均可显著提高螟蛉绒茧蜂雌雄成虫的寿命,分别是取食清水的3.7倍、2.9倍、2.5倍、2.1倍、2.3倍、2.0倍、2.8倍、2.6倍和1.7倍.因此,半乳糖、甘露糖、麦芽糖、蜜二糖、海藻糖和松三糖可以显著提高螟蛉绒茧蜂的寿命但不会促进其寄主稻纵卷叶螟的寿命和繁殖力.

关键词: 稻纵卷叶螟 螟蛉绒茧蜂 寡糖 生物防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侧偏力矩检测的旋耕起垄拖拉机自主导航控制方法

农业机械学报 2024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拖拉机拖挂机具进行旋耕起垄作业时,由于田地不平坦且土壤紧实度不均匀,机具与土壤间存在不可预测耕作阻力,从而产生侧偏力矩,影响车辆行进位姿,进而降低导航跟踪精度。为实现在复杂农业环境下旋耕起垄的精准自主导航作业,设计了一种基于侧偏力矩检测的旋耕起垄拖拉机自主导航控制方法。首先,根据拖拉机三点悬挂结构及作业场景,分析机具悬挂点受力对导航车辆的影响,研制了一种二维轴销传感器并以此搭建了侧偏力矩采集系统,用于检测土壤相对车辆产生的侧偏力矩,试验结果表明侧偏力矩导致导航作业横向误差滞后性增加。其次,将侧偏力矩引入旋耕起垄拖拉机运动学模型中作为外部随机扰动,采用分离控制策略和线性反馈机制实时计算预测状态误差,设计了鲁棒模型预测控制(RMPC)算法控制器。最后,基于ROS框架开发导航控制系统,并将软硬件集成部署至旋耕起垄拖拉机,在单次灭茬处理的甘蓝农田进行作业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导航平均横向误差绝对值为0.022 m,平均航向误差绝对值为0.034 rad,平均垄体直线度为4.4 cm,整体作业质量可以满足作物种植要求。

关键词: 无人拖拉机 旋耕起垄 鲁棒模型预测控制 自主导航 侧偏力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浙江省韭菜中常用杀菌剂多残留分析及膳食暴露风险评估

现代食品科技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评估浙江省内生产基地与市场环节韭菜的杀菌剂残留水平及对人体的膳食暴露风险。采集时间主要集中在2020年12月至2021年1月,2021年8月至2021年11月,连续两年对浙江省内采集的213个韭菜样品中39种杀菌剂进行残留检测分析,并对检出杀菌剂进行急性和慢性膳食暴露风险评估。残留杀菌剂共19种,总检出率为48.83%(104/213),其中腐霉利(15.02%)、多菌灵(13.15%)、啶酰菌胺(13.15%)、烯酰吗啉(11.74%)、吡唑醚菌酯(11.27%)、百菌清(10.80%)检出率较高;检出2种及2种以上杀菌剂残留的样品占总样品量的25.82%(55/213)。1个样品中的嘧霉胺残留量超过了农业农村部规定的鳞茎类蔬菜最大残留限量(3 mg/kg),超标率为0.47%,样品合格率达99.53%。该实验韭菜中腐霉利按现有标准GB 2763.1-2022(5 mg/kg)判定,则无样品超标,但依据原有标准GB 2763-2021(0.20 mg/kg),腐霉利超标率达7.04%(15/213)。急性和慢性风险范围分别为0.004%~5.546%和0.000%~9.654%,均小于1,摄入风险处在可接受水平。该结果说明浙江省内韭菜中农药多残留情况较突出,应加强农药使用管理,确保韭菜消费安全。

关键词: 韭菜 杀菌剂 残留 膳食暴露 风险评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灰优蚜蝇对扶桑绵粉蚧的捕食作用

昆虫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明确大灰优蚜蝇Eupeodes corollae对扶桑绵粉蚧Phenacoccus solenopsis若虫和雌成虫的捕食能力及生物防治潜能。【方法】在室内条件下测定了大灰优蚜蝇1-3龄幼虫对不同密度扶桑绵粉蚧若虫和雌成虫的捕食能力;采用Holling模型和Hassell模型拟合计算大灰优蚜蝇对扶桑绵粉蚧的捕食功能反应和自身干扰反应。【结果】大灰优蚜蝇幼虫捕食扶桑绵粉蚧时表现为搜寻、试探、攻击和取食行为。大灰优蚜蝇1-3龄幼虫取食扶桑绵粉蚧若虫和雌成虫的捕食率随着自身发育阶段的增大而升高,大灰优蚜蝇1-3龄幼虫对扶桑绵粉蚧若虫的捕食率大于对雌成虫的捕食率。在一定的猎物密度下,大灰优蚜蝇1-3龄幼虫对扶桑绵粉蚧1和2龄若虫的捕食功能反应符合HollingⅢ模型,其瞬时攻击率与猎物密度呈正相关,大灰优蚜蝇对猎物的处理时间随食蚜蝇龄期增大而减少,理论日最大捕食量随食蚜蝇龄期增大而增加。大灰优蚜蝇1-3龄幼虫对扶桑绵粉蚧3龄若虫和雌成虫的捕食功能反应符合HollingⅡ模型,其每日捕食量均与猎物密度呈正相关。大灰优蚜蝇对猎物的瞬时攻击率随食蚜蝇龄期增大而呈增大趋势,理论日最大捕食量和捕食能力也随食蚜蝇龄期增大而增大,对猎物的平均处理时间随食蚜蝇龄期增大而减少。大灰优蚜蝇1-3龄幼虫对扶桑绵粉蚧雌成虫的捕食率与捕食者密度呈负相关,随着捕食者密度的增加其种内干扰作用逐渐增强。【结论】研究表明大灰优蚜蝇幼虫对扶桑绵粉蚧若虫和雌成虫具有较好的控制潜能。本研究为评价大灰优蚜蝇幼虫对扶桑绵粉蚧的生防潜力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大灰优蚜蝇 扶桑绵粉蚧 生物防治 捕食功能反应 干扰反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畜禽养殖场恶臭污染物排放及其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黑龙江畜牧兽医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随着居民环境保护和健康意识的加强,畜禽养殖场恶臭污染物排放问题受到广泛关注。近年来,恶臭污染物的处置技术研究取得较大进展,对畜禽健康养殖和污染减排的意义重大。文章综述了养殖场恶臭污染物来源及国内外相关控制标准,以及影响排放的主要因素,重点论述了现有恶臭污染物处理的物理、化学和生物技术及其效果,并对未来研究提出了展望,以期为养殖场恶臭污染物的有效防控及处理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 恶臭污染物 排放 养殖场 处理技术 污染减排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机器学习的生物炭吸附重金属建模研究进展

工业水处理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生物炭吸附重金属试验面临参数众多、污染状况复杂、生物炭特性丰富以及研究成本高且周期长等问题,传统吸附模型已无法满足当前研究需求。近年来机器学习在高维数据处理和复杂问题分析方面展现出巨大潜力,其建模流程清晰且成熟,在重金属污染预测方面精准而稳定,对发掘隐藏的吸附机制具有独特价值,是生物炭吸附重金属建模研究的优质选择。阐述了机器学习建模的工作流程及优势;从吸附效率预测、促进优化实验、洞察吸附机理三方面综述了机器学习在生物炭吸附重金属中的应用;分析了机器学习在生物炭吸附重金属研究领域面临的挑战,并对跨学科合作的前景与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如构建更加全面可靠的吸附数据库、引入表面官能团等深层影响因素、关注模型准确性和计算成本平衡等以深化对生物炭吸附重金属建模的研究。

关键词: 生物炭 机器学习 重金属 预测模型 环境修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园艺作物果实β-半乳糖苷酶研究进展

浙江农业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β-半乳糖苷酶属于糖苷水解酶GH35家族,参与了植物不同生长阶段细胞壁的合成与修饰,尤其对肉质水果发育和成熟过程中多糖的裂解具有重要作用。文章概述了β-半乳糖苷酶的蛋白功能、不同亚型、亚细胞定位和活性规律,重点阐述了该基因家族在园艺作物果实质地变化中的作用及相关研究进展。

关键词: β-半乳糖苷酶 园艺作物 果实软化 基因功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对泰乐菌素的胁迫响应与耐受性

浙江农业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抗生素是一类典型的新兴污染物,对水生生物有较高的生态风险。微藻作为自然水体的初级生产者,极易受到环境变化尤其是污染物暴露的影响。但是目前关于微藻对泰乐菌素(tylosin, TYN)胁迫的响应研究还十分有限。本研究选用模式藻种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为试验材料,从细胞生长、生理、代谢、基因表达等层面研究TYN处理下微藻的胁迫耐受性。结果表明,TYN对C.vulgaris的生长呈典型的hormesis效应:即低质量浓度(≤0.5 mg·L-1)促进藻的生长;随着TYN处理浓度的升高,其对C.vulgaris生长的抑制作用越明显,并导致细胞形态改变、质壁分离、类囊体降解等不同程度的氧化损伤。转录组测序发现,高质量浓度TYN处理8 d后,C.vulgaris中光合作用、核糖体生物合成、抗氧化等相关的基因表达水平显著下调,进一步表明高质量浓度TYN对微藻细胞有抑制效应。值得注意的是,C.vulgaris可通过增加胞外多糖和蛋白质含量提高TYN与胞外聚合物中-OH、-COOH、-NH等官能团的结合水平,以应对高质量浓度TYN对细胞的胁迫效应。研究系统揭示了C.vulgaris对TYN的胁迫响应与耐受性,相关结果可以为抗生素的水体生态风险评估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新兴污染物 微藻 胁迫响应 转录组学分析 胞外聚合物 逆境耐受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平托花生叶绿体基因组特征及其系统发育分析

分子植物育种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平托花生叶绿体基因组结构特征及系统发育关系,本研究利用Illumina Hiseq测序平台获得了平托花生完整叶绿体基因组全长序列,对其进行基因注释和特征分析,并将该叶绿体基因组与其近缘物种构建最大似然(maximum likelihood, ML)系统进化树。结果表明:平托花生叶绿体基因组全长为156 185 bp,共注释出131个基因,其中unigenes有112种,包括80种蛋白编码基因、28种tRNA基因和4种rRNA基因;共鉴定到102个SSR位点,其中单核苷酸、二核苷酸、三核苷酸和四核苷酸分别为60、29、4和9,未发现五核苷酸和六核苷酸重复基序;在平托花生叶绿体基因组中共检测到26 149个密码子,其中RSCU>1的密码子有29个且绝大多数以A或T结尾,亮氨酸密码子使用占比最高,为10.76%。基于18个物种构建的系统发育树显示,平托花生与其他花生属植物的亲缘关系相对较远,形成了单独的进化分支。本研究为平托花生种质资源鉴定、评价以及亲缘关系研究提供依据。

关键词: 平托花生 叶绿体基因组 SSR 系统发育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激光补光处理对杨梅果实发育及品质形成的影响

中国南方果树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以25年生“东魁”杨梅为试材,设置激光补灯光,即红蓝光质比分别为9∶1和4∶1,于2022年6月8日(转白期)、6月23日(转红期)、7月8日(成熟期)分别每天给供试杨梅植株补光13 h,以不补光为对照,测定比较不同补光处理的单果质量、果实横纵径,及果实总糖、总酸、葡萄糖、果糖、蔗糖、苹果酸、柠檬酸、维生素C、总黄酮、总酚、总氨基酸和花色苷含量。结果表明,转白期补光处理均能促进果实生长,单果质量、纵径和横径高于对照(不补光),但葡萄糖含量低于对照(不补光);转红期补光处理均能显著提升果实葡萄糖、花色苷、总糖和总氨基酸含量,降低总酸和苹果酸含量;成熟期补光处理对果实纵横径无显著性影响,相比对照(不补光),维生素C、总氨基酸、总酸、苹果酸、柠檬酸含量均出现下降,但显著提升果实中总糖、葡萄糖、果糖和花色苷含量。纵观整个果实发育时期,激光补光处理的单果质量、果实纵横径、总糖、果糖、葡萄糖、蔗糖、花色苷含量随果实生长发育逐渐升高,苹果酸含量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总酸、柠檬酸、维生素C、总黄酮、总酚、总氨基酸含量则呈现下降趋势。其中,红蓝比4∶1的激光补光处理在转白期、转红期对果实品质的影响较显著;在成熟期,红蓝比9∶1的激光补光处理下果实的综合品质更好。说明激光补光有利于提高果实品质,实际生产中可根据需求选择相应光质补光,以有效调控设施栽培杨梅果实生长发育。

关键词: 东魁杨梅 补光 成熟期 红蓝比 单果质量 总酸 总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