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6829条记录
多糖及其水解产物对谷物淀粉理化及消化特性的影响研究进展

中国食品学报 2024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谷物是我国重要粮食作物,淀粉作为谷物的主要成分,不仅提供膳食能量,还与食品品质紧密相关。然而,天然淀粉易老化、抗剪切能力差,糊化后的淀粉还存在析水、热不稳定等问题,限制了淀粉的应用范围。利用非淀粉多糖对淀粉进行改性处理是一种绿色环保的改良方法。多糖水解产物也表现出提升淀粉加工特性的应用潜力,对于食品加工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概述多糖添加对淀粉糊化、流变、质构和体外消化特性的影响,以及多糖水解产物对谷物淀粉品质影响的研究进展,以期为谷物淀粉基食品物性改善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 多糖 谷物淀粉 改性 物化 消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农业机械化与农民收入的影响研究-基于浙江省县域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中国农机化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重要标志和基础支撑,其可以通过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农产品供给数量与质量,促进农业劳动力转移等,推动农民增收。通过对浙江省81县2012—2020年面板数据构建县级数据模型,实证检验农业机械化对农民收入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与农民增收具有正向联系,在浙江省范围内,机械化率每提高0.01,将带动浙江省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上涨0.025%,且结果显著,而山区26县的农业机械化发展尚未实现增收作用;机械化水平的提高可显著提高劳动生产率和推动劳动力转移,有效促进农民增收,但在山区26县尚未发挥出明显的增收效果。因此,山区26县还需通过推进农机作业条件改善、农业装备全领域研推用、农业生产全环节标准化、社会化服务全范围覆盖补齐农业机械化发展短板,以机械化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关键词: 农业机械化 农民收入 共同富裕 浙江省 实证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三叶青不同部位无机营养元素的ICP-MS/MS分析与评价

浙江农业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串联质谱法(ICP-MS/MS)建立同时测定三叶青中Na、Mg、Al、P、S、K、Ca、Fe、Ni、Cu、Zn、Se共12种无机营养元素含量的方法,并探究不同部位(茎叶、块根、须根)的12种元素含量分布,通过ICP-MS/MS中的单杆和串联四级杆模式下的多种反应气体(O2、H2、NH3)形式建立同时分析三叶青中12种营养元素的方法,测定三叶青中不同部位的无机营养元素含量,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比较药材不同部位无机营养元素含量的差异,采用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构建不同部位的鉴别模型。结果表明,ICP-MS/MS方法的线性、检测限、精密度、重复性和稳定性均良好,实际药材的加样回收率为90.66%~108.50%;不同部位的三叶青无机营养元素含量差异较大,地下部的无机营养元素含量显著高于地上部,Ca、Al、K、Na这4种元素是三叶青3个部位的主要差异元素。本研究通过电感耦合等离子体串联质谱法建立了快速鉴别三叶青不同部位中无机营养元素含量的方法,有效鉴定了块根、须根、茎叶中的无机营养元素含量,三叶青地下部的无机营养元素含量显著高于地上部,研究结果可以为三叶青质量控制、原产地溯源和种质资源的评价提供技术依据。

关键词: 三叶青 无机元素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串联质谱 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几种无机与有机材料对镉的吸附和钝化效果比较

浙江农业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明确无机与有机材料对水体中镉(Cd)的吸附,以及对土壤Cd的钝化效果差异,选择粉煤灰、硅藻土、椰壳炭、麦饭石、蛭石粉、凹凸棒粉、蒙脱石粉、腐殖酸、香榧壳蒲、米糠、聚丙烯酰胺、壳聚糖12种钝化材料,采用电镜观察、Cd溶液水体吸附与土壤钝化培养试验,比较各类材料的表面性状、Cd最大吸附量,以及对土壤有效态Cd含量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腐殖酸、香榧壳蒲、蒙脱石粉、蛭石粉、凹凸棒粉、硅藻土等材料的表面呈颗粒或层状结构,结构较为松散。不同材料对水体中的Cd均具有较好的吸附性能,最大吸附量从高到低依次为腐殖酸(22.08 mg·g-1)>香榧壳蒲(21.99 mg·g-1)>蒙脱石粉(16.24 mg·g-1)>椰壳炭(15.63 mg·g-1)>蛭石粉(13.81 mg·g-1)>凹凸棒粉(12.67 mg·g-1)>粉煤灰(10.22 mg·g-1)>聚丙烯酰胺(9.20 mg·g-1)>米糠(8.72 mg·g-1)>硅藻土(5.90 mg·g-1)>壳聚糖(4.79 mg·g-1)>麦饭石(3.65 mg·g-1)。将这12种材料施入土壤后(施用量1%),除聚丙烯酰胺和硅藻土外,土壤有效态Cd含量显著(P<0.05)降低,降幅在10.66%~32.68%,其中,凹凸棒粉和香榧壳蒲处理的土壤有效态Cd含量降幅最大,分别为32.68%和28.95%。研究成果可为土壤重金属钝化材料的选择提供参考。

关键词: 吸附 有效态镉 钝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CRISPR/Cas基因组编辑技术在果树育种中的应用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CRISPR/Cas系统的出现使植物基因组编辑进入了基因精准编辑的新时代。CRISPR/Cas系统已成功应用于多个果树物种。育种研究统计发现,研究者利用CRISPR/Cas基因组编辑技术编辑了大约45个果树基因,主要用于增强抗病性、延长货架期、提早开花、树形矮化体和增加分枝数等方面的研究。目前,果树基因组编辑大多为CRISPR/Cas9系统产生的插入/缺失突变,导入方式主要为农杆菌(Agrobacterium)介导的稳定转化方式,外源基因的瞬时转化体系少有研究,主要是因为大多数果树中转化效率低限制了其应用。本文概述CRISPR/Cas系统及其相关技术,介绍CRISPR/Cas表达载体系统进入植物基因组中的导入方法,并综述CRISPR/Cas系统在果树研究中的应用情况,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本文为果树基因功能研究及分子育种研究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 基因组编辑 CRISPR/Cas系统 果树 遗传改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光质补光对杨梅花芽发育的影响

果树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究不同光质补光处理对杨梅花芽分化和开花进程的影响。【方法】在相同设施条件下,采用色温3329 K的LED白光灯和色温1531 K的LED红光灯对杨梅树进行补光处理,测定树体周围光照度、叶片叶绿素含量、花芽数量和大小,通过形态和解剖观察花芽的萌发及发育状态,以明确不同光质补光处理对杨梅花芽生长的影响。【结果】2种光质补光处理均显著改善树体周围光环境,其中白光处理显著提高树体周围光照度。红光处理下杨梅分化形成的花芽数目最多,同期花芽最大、发育最快,利于提前花期;白光处理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花芽生长发育,但花芽数目、花芽纵横径以及花芽发育状态都弱于红光处理;对照组的花芽数量最少,萌发最晚。表明2种不同光质的补光处理均有利于花芽发育,其中较高比例红光的促进效果最为明显。【结论】对设施栽培杨梅树进行补光处理,可显著增加花芽数目,提高花芽纵横径,促进提早开花。其中红光处理促进作用优于白光处理。该研究结果对杨梅设施栽培具有指导作用。

关键词: 杨梅 不同光质 补光 花芽发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复合微生态制剂对樱桃谷鸭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肉品质和血清指标的影响

中国畜牧杂志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试验旨在研究复合微生态制剂对樱桃谷鸭屠宰性能、肉品质和血清指标的影响。选用480只健康的1日龄樱桃谷鸭,随机分成4组,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F300、F500和F700)在基础饲粮中添加300、500、700mg/kg复合微生态制剂。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雏鸭,试验期42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樱桃谷鸭末重(FW)和平均日增重(ADG)均提高(P<0.01),F/G降低(P<0.01);F500组樱桃谷鸭胸肌水分含量高于F300组和F700组(P<0.05),胸肌红度(a*)值高于F700组(P<0.05);F500组的总蛋白(TP)以及球蛋白(GLB)含量高于其他组(P<0.01);试验组过氧化氢酶(CA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高于对照组(P<0.01),F500组和F700组总抗氧化力(T-AOC)和谷胱甘肽过氧化酶(GSH-Px)活性高于F300组和对照组(P<0.01),丙二醛(MDA)浓度低于对照和F300组(P<0.01)。由此可见,樱桃谷鸭饲粮中添加复合微生态制剂可以提高樱桃谷鸭生长性能,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改善胸肌肉品质。本试验条件下,樱桃谷鸭饲粮中添加500 mg/kg复合微生态制剂效果较好。

关键词: 复合微生态制剂 樱桃谷鸭 屠宰性能 肉品质 抗氧化指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酸化对茶园土壤矿物转变及供钾能力的影响

茶叶科学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酸化是种植茶树后土壤变化的普遍现象.为了解酸化对茶园土壤矿质组分和钾素的长期影响,选择花岗岩发育的红壤茶园为研究对象,以相邻林地为对照,采用实地采样分析与模拟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长期种植茶树20 a和50 a后土壤酸化导致的土壤矿物和土壤钾素形态的变化,以及酸化对外源钾肥在土壤中钾形态转变的影响.结果表明,茶园土壤酸化降低了土壤缓效性钾的容量,减少了砂粒和粉粒中云母、长石等含钾矿物含量,促进了土壤黏粒中2:1型(伊利石)矿物向1:1型矿物(高岭石)的转变,降低了土壤总钾量.随着土壤酸度的增加,土壤中矿物态钾和缓效钾的比例逐渐下降,水溶态钾的比例逐渐增加.土壤酸化后,施入土壤中的钾主要以活性较高的水溶态和交换态存在,向非交换态转化的比例明显降低,土壤对外源钾的缓冲性逐渐下降.在酸性土壤中施用沸石可增强土壤对钾素形态转变的缓冲性.研究认为,茶园土壤酸化可显著降低土壤总钾量,减弱土壤供钾能力及对肥料钾的缓冲能力.

关键词: 茶园 酸化 含钾矿物 供钾能力 钾形态 缓冲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丁酸梭菌对断奶仔猪盲肠菌群结构和产丁酸代谢的影响

中国饲料 2023 北大核心

摘要:为探究丁酸梭菌对断奶仔猪盲肠菌群结构和产丁酸代谢的影响,试验选取162只日龄为(25±1)d的“杜×长×大”三元杂交断奶仔猪,随机分成3组,对照组(Ctrl组)给予常规饲料喂养,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分别加入浓度为500 mg/kg(CB500组)和2000 mg/kg(CB2000组)的丁酸梭菌,试验周期为30 d。试验完成后,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和实时荧光定量(RT-qPCR)对盲肠菌群结构、产丁酸的功能基因丁酸激酶和丁酰-CoA:乙酰-CoA的表达水平进行测定分析,借助于气相色谱法对仔猪体内短链脂肪酸的含量进行测定分析。试验结果显示:(1)在门水平,仔猪盲肠优势菌门为厚壁菌门(Firmicutes)、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相比Ctrl组而言,CB2000组的变形菌门和广古菌门(Euryarchaeota)相对丰度分别下降了1.93%和6.62%(P <0.05)。在属水平,相比Ctrl组而言,试验组土孢杆菌属(Terrisporobacter)、库特氏菌属(Kurthia)和链球菌属(Streptococcus)的相对丰度分别升高了0.38%、0.71%和0.03%(P <0.05);弯曲菌属(Campylobacter)和瘤胃菌属(Ruminococcaceae_UCG-014)的相对丰度分别下降了5.5%和0.72%(P <0.05)。(2)丁酸梭菌处理使断奶仔猪盲肠中丁酸、戊酸和总短链脂肪酸等含量增多,其中丁酸含量增加趋势较为明显(P=0.064),特别是CB2000组丁酸含量比对照组增加了28.0%。(3)与Ctrl组相比,丁酸梭菌处理组的丁酸激酶和丁酰-CoA:乙酰-CoA转移酶的相对表达含量增多,尤其是丁酰-CoA:乙酰-CoA转移酶的表达量增加趋势较为显著(P <0.05),且CB2000组丁酰-CoA:乙酰-CoA转移酶的表达量与Ctrl组相比增加了15%。由此说明,丁酸梭菌处理能够改善仔猪盲肠菌群结构,增加菌群代谢产生的短链脂肪酸含量,从而更好地改善肠道内环境的稳态,有利于断奶仔猪的健康生长。

关键词: 丁酸梭菌 断奶仔猪 盲肠 菌群结构 丁酸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5种杀菌剂在大棚和露地韭菜上的残留消解动态及膳食风险评估

农药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评价蔬菜生产中5种常用杀菌剂腐霉利、嘧霉胺、异菌脲、烯酰吗啉和啶酰菌胺在韭菜中的残留消解动态,评估其人体膳食摄入风险.[方法]开展了大棚和露地2种栽培模式下5种常用杀菌剂的残留消解田间试验,通过测定残留量对5种杀菌剂可能产生的膳食摄入风险进行评估.[结果]5种杀菌剂(腐霉利、嘧霉胺、异菌脲、烯酰吗啉、啶酰菌胺)在韭菜中的消解动态均满足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在大棚栽培模式下半衰期分别为8.4、3.7、12.6、6.0、11.6 d;在露地栽培模式下半衰期分别为1.7、1.5、3.7、2.6、3.4 d.不同人群对大棚、露地韭菜中试验农药的慢性、急性膳食摄入的风险都较低,为可接受水平;而大棚韭菜中同种农药带来的慢性、急性膳食暴露风险都高于露地.按推荐最高剂量喷洒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大棚韭菜在安全间隔期第30天最终残留量为0.42 mg/kg,高于旧标准GB 2763-2021中韭菜最大残留限量(0.2 mg/kg),但低于最新调整的GB 2763.1-2022中的限量标准(5 mg/kg),我国韭菜中腐霉利残留限量标准的调整既能有效保障韭菜的食用安全,也能改善韭菜腐霉利频繁超标问题.[结论]建议严格控制施药剂量,并严格遵守安全间隔期,按照推荐剂量及其操作规范在韭菜上施用这5种杀菌剂基本不会对人群健康产生影响.

关键词: 杀菌剂 韭菜 大棚 露地 残留消解动态 膳食风险评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