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6000条记录
应用相互嫁接技术研究棉花对黄萎病的抗性

河南农业科学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选用对棉花黄萎病表现不同抗性的棉花材料,应用相互嫁接的方法将抗病和感病棉花品种组合在一起构建嫁接系统,将其种植在连作多年的棉田,调查棉花黄萎病的发生情况。结果表明,自身嫁接苗与自根苗抗性差异不显著;相互嫁接植株抗/感(接穗/砧木,下同)和感/抗组合抗病效果明显强于感/感组合,但较抗/抗组合抗病性下降。研究认为,抗病材料无论作砧木还是接穗,均能抑制黄萎病的发生,说明抗病材料植株整体对棉花黄萎病菌具有抵抗能力。

关键词: 棉花 黄萎病 相互嫁接 抗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棉花与不同作物同穴互作育苗对土壤微生物、酶活性和根系分泌物的影响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明两苗互作育苗提高棉苗素质的机理,本试验在塑料温棚20~30℃、自然光照条件下,采用532×280mm2具有200方形孔的塑料育苗盘,用土壤作基质,以棉花单作育苗为对照,研究了棉花分别与小麦、玉米、谷子和高粱同穴互作育苗对土壤微生物、酶活性及根系分泌物的影响。结果表明,随互作苗的加入,育苗土壤中细菌和放线菌数量显著增加,真菌数显著降低;脱氢酶、中性磷酸酶、转化酶和脲酶活性显著提高;2,4-二叔丁基苯酚、2,6-二叔丁基苯酚、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和9-16碳烯酸甲酯根系分泌物的积累量显著减少,棉苗则表现为根系活力、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和ATP含量显著提高,增加了棉苗根重、苗重和侧根数,棉苗离床存活期延长,栽后缓苗期缩短。在四种互作处理中,以棉花+小麦、棉花+谷子处理中棉苗素质表现较好。综上,两苗同穴互作育苗改善了育苗土壤微生物数量和结构,这可能是提高土壤酶活性和降低土壤有害根系分泌物积累的主要原因,进而提高了棉苗素质。

关键词: 互作育苗 土壤微生物 土壤酶活性 根系分泌物 棉苗素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温度、光照及继代周期等对金叶复叶槭组培苗生长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完善金叶复叶槭组培快繁技术、实现工厂化规模化生产,以其组培苗为试验材料,通过设置不同的温度、光照、继代周期等,研究培养条件对其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继代周期、光照条件对苗高影响较大,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同时发现继代周期显著影响叶片数量、光照时间对根生长系数影响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筛选出在30℃、4200lx的光照强度下,16h/d光照时间、继代周期35天为‘金叶复叶槭最佳培养条件。

关键词: 金叶复叶槭 组织培养 温度 继代周期 光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烟嘧磺隆在玉米和土壤中的残留及消解动态研究

河南农业科学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定量定性分析,研究了75%烟嘧磺隆水分散粒剂在玉米籽粒、玉米植株和土壤中的残留及消解动态。结果表明,烟嘧磺隆在玉米植株中的空白添加平均回收率为78.32%~86.02%,相对标准偏差为2.28%~5.98%;在籽粒中的空白添加平均回收率为82.95%~88.37%,相对标准偏差为2.22%~5.21%;在土壤中的空白添加平均回收率为92.96%~98.84%,相对标准偏差为1.73%~2.91%。其最小检出量为0.005ng,在玉米植株、籽粒及土壤中的最低检测限量为0.002 5mg/kg。2009、2010年在河南省和黑龙江省两地的田间残留试验结果表明:烟嘧磺隆在玉米植株中的消解半衰期为0.58~1.45d,在土壤中的消解半衰期为9.63~13.59d;烟嘧磺隆在玉米籽粒、玉米植株及土壤中的最终残留量均为未检出,说明该药为低残留、易消解农药。建议将75%烟嘧磺隆水分散粒剂用于防治玉米田杂草时,施药的有效成分不得高于90g/hm2,于玉米苗后三至五叶期施药1次。

关键词: 除草剂 烟嘧磺隆 玉米 土壤 消解动态 最终残留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奶牛Leptin及其受体研究进展

河南农业科学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Leptin是由肥胖基因OB编码,由白色脂肪组织合成分泌的蛋白质类激素,主要参与调节体质量、采食量以及妊娠和分娩过程,在生殖、神经等组织器官中都有较高水平的表达。Leptin在血浆中的浓度是能量代谢过程中最明显的生理学指标之一。主要综述了letpin基因及其受体(Ob-R)在奶牛机体代谢过程中生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奶牛 瘦素 letpin基因受体(Ob-R)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河南省安阳县三种土壤全氮含量空间插值方法的比较分析

土壤通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反距离加权法(IDW),克里格法(Kriging),径向基函数法(Spline)对河南省安阳县385个土壤样点的全氮进行空间插值,通过交叉验证和样点检验对不同空间插值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Spline优于IDW和Kriging,并且不同插值方法有不同的最优插值点数;基于不同样条函数的径向基函数法插值结果的平均相对误差MRE不同,其中平面样条函数表现最差,高次曲面函数,张力样条函数、规则样条函数和反高次曲面函数之间差异不显著。检验分析结果也显示,Spline优于IDW和Kriging,因此,相对于IDW和Kriging,Spline更适合用于全氮的空间插值。

关键词: 土壤全氮 空间插值 反距离加权法,克里格法,径向基函数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口蹄疫抗体免疫层析试纸的临床应用及性能评价

河南农业科学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评价前期研制的猪口蹄疫O型抗体检测试纸的临床应用效果,检测了162头份口蹄疫病毒(FMDV)多肽疫苗免疫猪血清和87头份灭活疫苗免疫猪血清,并与UBI FMDV抗体检测ELISA和美国BioXL FMDV抗体检测ELISA做平行对比试验。结果显示,试纸与2种ELISA方法的符合率分别为95.06%和96.55%。说明该试纸可以用于猪FMDV O型抗体的临床检测,为评价口蹄疫疫苗免疫效果提供了快速、简便的方法。

关键词: 口蹄疫病毒 免疫层析试纸 ELISA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动物病毒microRNA的研究进展

河南农业科学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MicroRNAs(miRNAs)是一种含有约22~25个核苷酸的非编码单链RNA分子,广泛存在于人类及其他各种生物中。它通过与靶mRNA特异性的碱基互补配对,引起靶mRNA降解或者抑制其翻译,从而调节基因的转录后表达水平。病毒microRNA是新发现的一类miRNA,综述了近年来病毒microRNA的产生、作用机制、生物学功能及其在动物上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病毒 microRNA 基因调控 动物疾病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发根农杆菌介导不同基因型大豆转化效率的筛选

河南农业科学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基因型是影响发根农杆菌转化大豆的主要因素之一,为筛选转化效率高的大豆基因型,利用不同基因型大豆的下胚轴接种发根农杆菌K599(含GUS基因),待长出毛状根后,根据不同基因型大豆发根诱导率和发根数的差异,选择适宜大豆基因型进行GUS基因的组织化学染色和RT-PCR分析。结果表明,34个大豆基因型发根诱导率和发根数有很大差异,选择发根诱导率大于60%以及发根数大于1.6条的20个大豆基因型毛状根进行GUS基因组织化学染色,其中Y091、Z184、P108、L010等4个大豆基因型的GUS基因转化效率较高,分别为96.2%、91.7%、87.5%、86.4%;进一步对以上4个大豆基因型毛状根进行RT-PCR分析,结果表明,GUS基因均得到了正确转录。表明大豆基因型Y091、Z184、P108、L010是发根农杆菌转化大豆较为理想的受体材料。

关键词: 发根农杆菌 大豆 毛状根 GUS基因转化效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芝麻愈伤组织诱导与植株再生体系的建立

植物学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芝麻栽培种(Sesamum indicum,2n=26)、野生种(S.radiatum,2n=64;S.schinzianum,2n=64)及其远源杂交后代(S.schinzianum×S.indicum)为材料,研究了不同基因型、外植体类型、激素种类及其浓度对芝麻愈伤组织诱导及植株再生的影响,建立了芝麻愈伤组织诱导及高频植株再生的技术体系。结果表明,6-BA/NAA激素组合有利于绿色紧密型愈伤组织的形成及分化;最佳愈伤组织诱导及分化培养基为MS+0.1 mg.L–1NAA+2.0 mg.L–16-BA+30 g.L–1蔗糖。在该培养条件下,野生种下胚轴愈伤组织的诱导率最高为97.50%,分化率为94.02%;栽培种下胚轴愈伤组织的诱导率最高为40.60%,分化率为8.16%;远缘杂交后代幼胚外植体愈伤组织的诱导率最高为46.67%,分化率为89.29%。该研究结果为芝麻转基因技术体系的建立及新种质创制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愈伤组织 基因型 诱导 再生 芝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