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6181条记录
环剥和脱落酸处理对‘夏黑’葡萄果实着色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果树学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分析环剥和脱落酸(ABA)处理对‘夏黑’果实品质、着色的效果以及对花青苷合成相关重要基因的表达。【方法】在‘夏黑’葡萄着色初期,对主枝进行环剥以及用ABA溶液浸果和喷叶处理。【结果】环剥和ABA处理均可以显著提高果实中可溶性固形物的含量,降低可滴定酸含量,增加果皮花青苷含量,并且明显改善果实着色程度,使果皮颜色加深。其中,环剥对品质的提高最显著,ABA浸果最有利于果皮着色;环剥和ABA处理后果面光泽明亮度L值和颜色组分b值,以及颜色指数h值均下降。300 mg·L-1和500 mg·L-1ABA浸果对果实品质和果皮颜色差异影响不大;500 mg·L-1ABA喷叶对果实品质和果皮颜色指标影响大于300 mg·L-1ABA。ABA浸果处理还明显促进了UFGT、MYBA1和MYBA2的表达,MYBA1和MYBA2于ABA浸果处理后的第2周表达水平明显上调,相对表达量达到最高值。UFGT的表达水平与花青苷的积累趋势具有一致性,各处理均使UFGT的相对表达高峰提前出现,特别是ABA浸果处理后,第2周前后即出现表达最高峰。【结论】环剥和ABA处理均提高了‘夏黑’葡萄果实品质及果皮颜色。

关键词: ‘夏黑’葡萄 环剥 脱落酸 品质 着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黑粒青麦仁协同护色技术研究

河南农业科学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中普黑麦一号为原料,探讨了不同护色剂对黑粒青麦仁色泽的影响,并采用正交试验对黑粒青麦仁护色配方工艺进行了优化,得出最佳的护色配方.结果表明,20g/L蛋黄粉、10g/L柠檬酸、20g/L NaCl、30g/L蔗糖,均对黑粒青麦仁有护色作用;最优的复合护色剂为20g/L蛋黄粉+30g/L NaCl+30g/L蔗糖,经此复合护色剂处理的黑粒青麦仁,在水洗后仍能保持较好的色泽,色差值L*为23.12.

关键词: 黑粒青麦仁 护色剂 护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作物两苗同穴互作育苗的生理生态效应

生态学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明不同作物两苗同穴互作育苗提高目的作物幼苗素质的机理,本试验在塑料温棚20—30℃、自然光照条件下,采用532mm×280mm具有200方形孔的塑料育苗盘,用土壤作基质,分别以小麦、玉米、谷子、高粱和目的作物棉花、油菜、番茄、花生、牡丹、烟草同穴播种,研究了互作育苗对育苗土壤微生物、酶活性及根系分泌物的影响,以及对目的作物幼苗根系活力、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和ATP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互作苗的加入,育苗土壤中细菌数量显著增加52.80%—102.76%、放线菌数量显著增加34.11%—76.48%、真菌数量显著降低44.33%—56.14%;所测土壤酶活性显著提高,其中脱氢酶活性显著提高30.57%—66.37%、中性磷酸酶活性显著提高38.17%—54.37%、转化酶活性显著提高23.74%—35.04%、脲酶酶活性显著提高60.25%—85.47%;所测根系分泌物积累量显著减少,其中2,4-二叔丁基苯酚显著减少32.80%—51.65%、2,6-二叔丁基苯酚显著减少36.60%—56.59%、邻苯二甲酸二丁酯显著减少10.42%—49.99%、9-16碳烯酸甲酯显著减少25.62%—55.59%;目的作物则表现为根系活力、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和ATP含量显著提高,增加了目的作物幼苗根重、苗重和侧根数,离床存活期延长,栽后缓苗期缩短,表现互作促进。在所有互作处理中,以棉花+小麦、棉花+谷子、油菜+谷子、番茄+小麦、番茄+谷子、花生+小麦、花生+谷子、牡丹+谷子、烟草+谷子处理中目的作物幼苗素质表现较好。不同作物两苗同穴互作育苗改善了育苗土壤微生物数量和结构,这可能是提高土壤酶活性和降低土壤有害根系分泌物积累的主要原因,进而提高了目的作物幼苗素质。

关键词: 互作育苗 土壤微生物 土壤酶活性 根系分泌物 生理特性 幼苗素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麦—野燕麦蓝粒新种质的初步研究

华北农学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野燕麦具有对小麦遗传改良有益的基因,将其遗传物质导入到小麦中对丰富小麦的种质资源具有重要意义。对小麦—野燕麦杂交获得的蓝粒新种质的染色体进行了初步鉴定,其染色体数目为2n=42。用蓝粒新种质蓝粒与白粒小麦进行正反杂交,其F1均表现为蓝色,表明蓝粒对白粒为显性,且具有花粉直感现象。然而,当用红粒小麦中国春为母本与其杂交时,杂种粒色为红粒,通过谷蛋白电泳进一步证实了该红粒杂种的真实性。这表明蓝粒在遗传过程中有母本效应。

关键词: 小麦 野生燕麦 远缘杂交 蓝粒种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绿盲蝽胚胎发育的显微及切片观察

植物保护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明确绿盲蝽滞育卵胚胎发育的停滞阶段,对其滞育卵和非滞育卵的发育过程进行了显微和切片的比较观察。在(26±0.5)℃、80%RH和L∥D=16h∥8h的试验条件下,使用湿滤纸收集并孵化卵。滞育卵在产后24h内,即形成了单细胞的囊胚层后停滞发育,而非滞育卵随着细胞层的加厚形成胚带并继续发育,经过6d的发育可孵出若虫。通过每天定时向产卵滤纸补充等量水分,非滞育卵的卵重随着胚胎的发育不断增加,而滞育卵由于发育停滞,卵重无明显变化。

关键词: 绿盲蝽 胚胎发育 石蜡切片 卵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20%啶虫脒·哒螨灵微乳剂在棉花和土壤中的残留检测及消解动态分析

农药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对20%啶虫脒·哒螨灵微乳剂在棉花和土壤中的安全性进行评价,为该农药在棉花上的合理使用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方法]气相色谱-电子捕获检测器进行定量分析,研究啶虫脒、哒螨灵在棉籽、棉花叶和土壤中的残留及消解动态。[结果]2011、2012年在河南和浙江2地田间残留试验结果表明:啶虫脒在棉花叶和土壤中的消解半衰期分别为3.8~8.9、2.9~6.2 d;哒螨灵在棉花叶和土壤中的消解半衰期分别为0.49~1.3、5.3~7.6 d;不同采样间隔及施药次数,啶虫脒在棉籽中的最终残留量均≤0.005 mg/kg,哒螨灵在棉籽中的最终残留量均≤0.01 mg/kg。[结论]该药为低残留、易消解农药,建议20%啶虫脒·哒螨灵微乳剂防治棉花蚜虫,最高用药量30 g a.i./hm2,最多施药2次,安全间隔期为15 d。

关键词: 啶虫脒 哒螨灵 棉花 土壤 消解动态 残留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河南省烟草低头黑病的病原鉴定

河南农业科学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明确引起河南省烟草低头黑病的病原菌,在襄城、舞阳两县采集表现烟草低头黑病症状的病株,采用组织分离与单孢分离相结合的方法分别获得Ⅰ号和Ⅱ号2个菌株。形态学鉴定结果表明:在PDA培养基上,菌落正面初期呈白色、黄色或灰色等变化,但后期均能产生分生孢子盘、刚毛、分生孢子梗与分生孢子。rDNA-ITS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菌株Ⅰ号和菌株Ⅱ号属于同一个种,其序列与序列号为DQ286158.1和HM231266.1的辣椒炭疽菌(Colletotrichum capsici)ITS序列同源性分别均为100%和99%。因此,河南省烟草低头黑病的病原菌可确定为辣椒炭疽菌[Colletotrichum capsici(Syd.)Butler&Bisby]。

关键词: 烟草 低头黑病 辣椒炭疽菌 鉴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花生种间杂交胚胎发育初探

江苏农业科学 2013 北大核心

摘要:将花生栽培种和野生种杂交,统计下针率、结荚率,解剖观察杂交果,结果表明:花生杂交受精前无障碍,花生栽培种与花生区组内的野生种杂交亲和,与其他区组野生种杂交不亲和,在胚发育阶段出现败育。

关键词: 花生 种间杂交 胚胎发育 亲和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针对牛病毒性腹泻病毒RNA干扰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与鉴定

黑龙江畜牧兽医 2013 北大核心

摘要: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ovine viral diarrhea virus,BVDV)会引起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bovine viral diarrhea mucosal disease,BVD-MD),造成牛腹泻、发热、黏膜恶性坏死,甚至可以在孕牛体内通过胎盘传染给幼牛,使得产下的幼牛终身带毒,成为持续感染源。牛病毒性腹泻在世界各地都普遍存在,P.Olafson等[1]在1946年首次对此病进行了报道,近些年来,其发生、流行呈上升趋势,在养牛业发达的地区则更为严重,给全球畜牧业造成极大危害和重大的经济损失。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2012-2013年度河南省气候特点及小麦品种利用建议

河南农业科学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分析了2012-2013年度小麦生育期间河南省的农业气候特点及其对小麦品种的影响、造成冻害成因及应对措施、小麦品种利用现状和利用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并对部分新审定品种和中间试验中表现较好的小麦品系进行了评价,以期为河南省秋季麦播及品种选择提供参考。

关键词: 河南省 气候特点 小麦 品种利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