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豫中烟区烤烟氯积累规律及土壤氯素平衡研究
《河南农业科学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选取豫中烟区土壤氯含量较高(25.00mg/kg)和较低(8.52mg/kg)的2块烟田,以中烟100为供试品种,研究了烤烟氯吸收积累规律和烟田土壤氯素平衡情况。结果表明:打顶期烟叶氯含量最高,高、低氯烟田烟叶氯含量分别为1.108%、0.382%;烟株氯积累量随烟株生长不断增加,旺长期是烟株大量吸收积累氯的关键时期,至采收结束高氯烟田烟叶和烟茎的氯积累量分别是低氯烟田的1.77倍和1.36倍;土壤氯含量高的地块烟株氯含量及吸收积累量高,但在土壤氯含量25.00mg/kg,灌溉水氯含量10.36 mg/kg,旺长期灌水1 800 m3/hm2情况下,烤后烟叶氯含量低于0.8%;在烟叶当季不施用氯肥情况下,烟株携出氯使得氯输出大于输入,土壤氯含量降低,因此控制氯源是解决土壤氯和烟叶氯含量高的重要措施。


土壤及灌溉水中Cd和Pb含量与蔬菜重金属富集的关联度分析
《河南农业科学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随机定点抽样方法,对郑州地区土壤、灌溉水以及蔬菜中重金属Cd及Pb进行检测,研究栽培土壤和灌溉用水对蔬菜产品重金属富集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中Cd和Pb含量与菠菜、大白菜、小白菜、生菜、萝卜中Cd和Pb的含量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与油麦菜中Cd和Pb的富集量达到了极显著正相关;灌溉用水中Cd和Pb含量与小白菜中的含量相关性分别达到极显著和显著水平,而与其他几种蔬菜Cd和Pb含量的相关性未达到显著水平(油麦菜中Cd除外)。同时还利用单项污染指数和综合污染指数的评价方法,探讨了郑州地区6种蔬菜受Cd和Pb污染的情况,结果显示,有4种蔬菜基本属于清洁水平,而菠菜和生菜开始遭受轻度污染。


河南省花生地方资源蛋白质和脂肪含量分析及育种利用策略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233份河南省地方花生资源进行了蛋白质含量、含油量、油酸和亚油酸含量的全面测定,并与省外和国外资源的相关性状进行了比较分析。在河南地方品种资源中,蛋白质含量中等,平均含油量和油酸含量相对较高,但缺乏蛋白质含量超过30%或含油量超过56%、油酸含量超过70%的突出材料。河南省目前高油品种选育有明显进展,育成了一批高油花生品种,但育成品种蛋白质含量普遍偏低。提出了充分利用现有地方品种资源,积极采用远缘杂交、诱变、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及现代基因工程技术创制优良种质,选育优质专用品种的育种策略。
关键词: 花生 品种资源 蛋白质含量 含油量 油酸含量 亚油酸含量


河南省“三化”同步发展水平测度研究
《农业技术经济 》 2012 北大核心
摘要: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的同时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是新时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要求,因此迫切需要建立一套系统、客观、科学的测度"三化"同步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和方法。本文根据新时期我国农业现代化、工业化、城镇化的内涵和特征,建立了一套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并以河南省的历史数据为基础,运用熵权法确定每项指标的权重,计算农业现代化、工业化、城镇化三个子系统的发展水平指数,进一步构造和测算了河南省"三化"同步度、综合发展水平指数、同步发展度等指标来分析"三化"同步发展状况。


喀斯特地区烟田土壤有效态微量元素的空间变异特征——以贵州省毕节地区为例
《河南农业科学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典型的喀斯特地区——贵州省毕节地区为研究区域,采用地统计学和地理信息系统(GIS)相结合的方法,对烟田土壤中有效态微量元素Cu、Zn、Fe、Mn、B和Mo含量的空间变异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烟田土壤中各微量元素的变异系数在45.75%~82.45%,均属于中等变异。半方差函数分析表明,烟田土壤微量元素中Cu、Zn、Fe的最适模型是线性模型,而Mn、B和Mo的最适模型为指数模型;各微量元素的块基比〔C0/(C0+C)〕均在25%~75%,表现为中等空间相关性,其空间变异受结构性因素(土壤母质、地形地貌、气候)和随机性因素(施肥、耕作措施、工业污染等)的共同影响。烟田土壤微量元素的空间分布表明,除有效铁含量分布呈现连续空间分布特点外,其他几种微量元素的空间分布并未呈现明显的分布规律。


芝麻枯萎病病原菌分离和纯化方法研究
《河南农业科学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快速、高效地分离芝麻枯萎病病原菌,对该病原菌的分离及纯化方法进行了改进研究。结果表明,与新鲜病株病原菌分离方法相比,利用干燥后的病株更容易分离到芝麻枯萎病病原菌,无杂菌污染病原菌株系的分离率为92.7%,比常规分离方法(73.5%)高出19.2个百分点;孢子悬浮液方法可以替代显微镜检方法用于芝麻枯萎病病原菌的单孢分离工作,该方法简便易行,菌株纯合度高。研究认为,采用干燥病株分离病原菌、采用孢子悬浮液方法进行单孢分离是获得高质量芝麻枯萎病病原菌的重要优化技术途径,尤其适合于大量芝麻枯萎病株的病原菌分离及纯化工作。


ZmNAP基因对玉米抗衰老及产量性状的调控效应
《河南农业科学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索ZmNAP基因在调控玉米抗衰老及产量性状等方面的作用,根据已知的ZmNAP基因cDNA序列构建玉米Ubi启动子控制下的ZmNAP的RNA干扰载体pTCK303ihpZmNAP,并通过农杆菌介导的方法对ZmNAP基因进行遗传转化。结果表明:ZmNAP转基因玉米植株在叶片滞绿、籽粒千粒重等方面较野生型植株(WT)有明显优势,转基因植株比野生型植株千粒重提高15%~30%。ZmNAP基因在玉米育种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 玉米 ZmNAP基因 RNAi 抗衰老 滞绿性 千粒重


大白菜种皮颜色基因的QTL定位与分析
《华北农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已构建的包括457个标记位点的大白菜分子遗传图谱,采用多QTL复合作图方法(MQM),通过目测和利用色差计测量两种方法对种皮颜色性状进行了QTL定位和分析。结果表明,共得到种皮颜色的QTLs 9个,其中最重要的QTLs位于A6上,命名为Sc-1,与利用色差计测量法检测到的控制种皮颜色性状L值QTL(ScL-2)和b值(Scb-2)位置完全相同,解释80.4%~100%的表型变异。


依诺沙星完全抗原的制备与抗体检测
《黑龙江畜牧兽医 》 2012 北大核心
摘要:依诺沙星(Enoxacin,ENX)是喹诺酮类抗生素,在人医和兽医临床广泛应用。依诺沙星在兽医临床的应用,导致其在动物组织中残留而影响食品安全。检测兽药残留的方法主要有色谱学方法和免疫学方法,试验首先合成依诺沙星的完全抗原,然后免疫小鼠,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阳试验(ELISA)测定抗体,为下一步建立依诺沙星残留检测方法奠定基础。


钾肥施用方式对烤烟钾素利用及土壤钾含量的影响
《中国土壤与肥料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大田试验,在河南驻马店烟区研究了钾肥施用方式对烤烟钾素利用及土壤钾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施钾量相同条件下,随着钾肥的追施比例和追施次数增加,不同部位的烟叶含钾量均增加,尤其是上部叶钾含量显著增加,2次或3次追钾比1次追钾处理上部叶钾含量分别提高18.9%~26.9%、35.0%~41.1%,使耕层土壤供钾能力在整个烤烟生育期内持续稳定在较高水平,并减少了土壤钾素下移,增加了烟株总吸收钾量,显著提高了钾素的利用效率,以钾肥基追比3∶7、分3次追钾处理钾素利用效率最高,达45.4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