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6000条记录
猪源乙型脑炎病毒河南分离株的全基因组测序及进化分析

华北农学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猪源乙型脑炎病毒(JEV)的全基因组结构及其分子进化规律,测定了3个JEV猪源分离株(BSF.ZZ-1、BSF.ZZ-3和CSF.XZ-2D)的全基因组序列,并对它们的氨基酸序列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CSF.XZ-2D全长为10 976 nt,而BSF.ZZ-1和BSF.ZZ-3全长均为10 977 nt,在后2个毒株基因组的10 701 nt位点处均有1个插入碱基"G"。BSF.ZZ-1、BSF.ZZ-3、CSF.XZ-2D与SA14株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较高,核苷酸同源性都为99.4%,氨基酸同源性均为99.0%,与猪源分离株HW(HW1)、HWe(HW2)和SH0601的核苷酸与氨基酸同源性均为98.0%以上。用涵盖全部5个基因型的30个JEV毒株的全基因组序列构建系统进化树,发现这3个猪源分离株位于同一进化分支,均属于基因Ⅲ型。

关键词: 乙脑病毒 全基因组 系统进化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分调控对冬小麦根系与叶片生理特性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华北农学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管栽试验研究了水分调控技术对冬小麦根系和叶片生理特性的调控效应,结合田间试验的产量和品质表现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各处理根系主要分布在0~40 cm范围内,约占总根量的50%;在底墒条件充足的情况下,不浇越冬水,适期控水有利于根系的下扎,1水和2水处理灌浆期根系的增加主要表现在100~200 cm土层;在小麦生育期控越冬水、浇灌浆水可以提高根系活力,灌浆水的投入使100~200 cm土层根系在灌浆期仍然保持较高活力,同时提高了旗叶光合速率,保持了旗叶和倒二叶的绿叶面积,有利于小麦籽粒质量增加。因此,通过适期调控水分供应,重视拔节水和灌浆水的投入,不仅利于小麦良好群体结构的形成、促进籽粒产量的提高,还可以有效节约水资源,同时产生较好的产量效应和生态效益。对于强筋小麦来说,减少灌水次数,还可以提高籽粒品质。

关键词: 水分调控 冬小麦 根系 叶片生理特性 产量和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动物专用抗生素的研究进展

中国兽医杂志 2012 北大核心

摘要:抗生素作为人类科技发展的重大发现,在生物学和医学领域具有里程碑的意义。自1940年青霉素问世以来,各种合成及半合成抗生素层出不穷,成为保障人类和动植物健康的重要武器。人们对抗生素的研究和应用越来越广泛,在动物疾病防治、提高饲料利用率、促进畜禽生长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可视化LAMP快速检测猪伪狂犬病毒

河南农业科学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快速检测猪伪狂犬病毒(PRV),利用PRV DBP基因上的一段序列设计并合成3对LAMP引物,采用一种新的荧光染料——罗丹明B衍生物作指示剂,该指示剂在反应前加到反应缓冲液里,通过优化反应条件,建立了可视化LAMP快速检测PRV的方法。结果表明,63℃下恒温反应40min可得到肉眼可视结果,颜色变成蓝色判定为阳性,仍然保持紫色判定为阴性,可视化LAMP结果与电泳结果一致。建立的可视化LAMP方法可以快速、直观、准确地检测PRV。

关键词: 猪伪狂犬病毒(PRV) 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AMP) 罗丹明B衍生物指示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抗猪FcγRⅡb多抗阻断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抗体依赖增强作用研究

河南农业科学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验证猪FcγRⅡb在抗体依赖增强(ADE)作用中的功能,从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阳性血清中提取IgG并制备F(ab′)2片段,将104 TCID50的PRRSV病毒与80μg/mL的F(ab′)2片段或抗PRRSV阳性血清(中和效价1/5.9,经128倍稀释)混合,共同感染猪肺泡巨噬细胞(PAM)和Marc-145细胞,发现亚中和滴度的阳性血清能显著增强病毒对PAM的感染,但不能增强病毒对Marc-145细胞的感染;而F(ab′)2片断不能增强病毒感染;用兔抗猪FcγRⅡb多抗孵育PAM细胞,再用上述病毒与阳性血清复合物感染PAM,结果阳性血清对病毒感染的增强作用受到明显抑制。表明猪FcγRⅡb能够介导PRRSV ADE作用。

关键词: 抗体依赖增强(ADE) 阻断 IgGFc受体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 感染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广西多站点参考作物蒸散量时空变化分析

灌溉排水学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基于广西20个气象观测站点1957—2001年的逐月气象资料,采用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各站点逐月、逐年参考作物蒸散量(ET0),采用变差系数和年际极值比分析ET0的年际变化特征,应用累积滤波器法、Ken-dall秩次相关法、R/S分析法分析ET0的变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桂中ET0年际变化最剧烈,桂南ET0年际变化最小。岩溶发育地区的ET0的年际变化比非岩溶发育略显剧烈,但相差不大。20个站点中,5%站点的ET0呈显著上升趋势,95%站点的ET0呈下降趋势(下降趋势显著的站点占63.1%)。与1957—2001年相比,ET0呈上升趋势的站点由5%增加到未来的35%,且非岩溶地区ET0呈上升趋势的站点数大于岩溶地区。

关键词: 参考作物蒸散量 变化特征 变化趋势 Penman-Monteith公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花生ahFAD2A等位基因表达变异与种子油酸积累关系

作物学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花生ahFAD2A是控制种子油酸、亚油酸含量和油亚比的关键基因。利用ahFAD2A基因特异引物检测远杂9102、豫花9416等52个花生品种的ahFAD2A基因等位变异,并比较其中13个品种的ahFAD2A基因序列。结果表明,花生ahFAD2A基因存在G-A两种单核苷酸等位变异(野生型ahFAD2A-wt和突变体ahFAD2A-m)。DNA序列比对结果证实,豫花9416等10个品种(突变体)与远杂9102、延津花籽和开农白2号(野生型)相比,在ahFAD2A基因的448bp处存在核苷酸G-A突变。应用real-timePCR检测ahFAD2A等位基因在种子不同发育时期的表达动态显示,突变体豫花9416等位基因(ahFAD2A-m)在种子发育中期表达量稍高,种子发育后期表达量下降速度较野生型远杂9102(ahFAD2A-wt)更快。进一步测定豫花9416和远杂9102在种子不同发育时期的油酸、亚油酸积累和油亚比动态,发现2个品种间存在明显差异,豫花9416在籽粒发育前期油酸相对含量已超过亚油酸,油亚比大于1并逐渐增加,而远杂9102到籽粒发育中后期油酸相对含量才高于亚油酸,油亚比逐渐接近于1左右。

关键词: 花生 油酸含量 亚油酸含量 ahFAD2A 等位变异 等位基因表达变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花生油酸和亚油酸含量的遗传模式分析

中国农业科学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利用F2遗传群体分析油酸和亚油酸含量的遗传模式,为高油酸种质的利用奠定基础。【方法】利用高油酸亲本wt08-0932和wt08-0934与普通(低)油酸含量品种配制杂交组合,建立不同杂交组合的遗传模型,并进行遗传参数估计,明确控制油酸性状的主基因个数、加性或显性效应值、遗传力等。【结果】获得控制油酸和亚油酸性状遗传的2对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遗传模型,油酸和亚油酸性状的2对主基因遗传力分别为66%—89%和70%—85%,并存在多基因效应。控制油酸含量的2个主基因显性效应值均为负值,控制亚油酸含量的2个主基因的显性效应值均为正值。【结论】花生的油酸和亚油酸性状分别由2对主基因控制,同时存在基因互作及多基因效应。第一对主基因的加性和显性效应均大于第二对主基因。2对主基因同时变异形成高油酸性状;2对主基因之间的加性和显性效应的差异导致在1对主基因变异时形成中低油酸含量和中高油酸含量的性状表现。

关键词: 花生 油酸含量 亚油酸含量 遗传模型 主基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粮食生产过程中的不协调性分析——以河南省为例

农业现代化研究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分析粮食生产过程中的不协调性,对促进主产区粮食生产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利用粮食生产统计数据,对粮食生产的时序动态和空间变化进行的分析表明,粮食产量的大幅度增长主要依赖于粮食单产的提高,土地高产出(粮食单产)与资源低效率并存;粮食生产成本的增加与粮食价格不能同步提高,出现粮食主产区财政收入和农民纯收入的"双低"现象,成为影响粮食安全的障碍因素。粮食产量的波动与粮食政策关系密切,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粮食政策具有发挥作用的空间。粮食主产区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作用,制定有利于粮食主产区发展的财政、金融、价格等政策,探索一条粮食产量与农民收入同步提高、主产区与主销区利益协调和不以牺牲粮食主产区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粮食生产持续稳定和谐发展之路。

关键词: 粮食生产 粮食产量 粮食主产区 农民收入 生产成本 粮食价格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秸秆还田对小麦玉米轮作田土壤有机碳质量的影响

河南农业科学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小麦-玉米轮条件下不同秸秆还田方式进行定位试验,对不同秸秆还田方式下土壤有机碳和活性有机碳含量进行了6a11季的连续监测,结果表明:单施化肥和秸秆还田配施化肥均能提高土壤有机碳含量;3种还田方式均能显著提高活性有机碳和碳库管理指数,表现为玉米秸秆还田>两季秸秆还田>小麦秸秆还田;3种秸秆还田处理的土壤有机碳增长速率为玉米秸秆还田>两季秸秆还田>小麦秸秆还田。小麦季玉米秸秆还田对有机碳活性提升效果优于两季秸秆还田和玉米季小麦秸秆还田。

关键词: 连续耕作 秸秆还田 小麦-玉米轮作 土壤有机碳 活性有机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