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新疆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4717条记录
不同温度对阿克苏灰枣采后生理活性及贮藏效果的影响

新疆农业科学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筛选适宜的阿克苏灰枣贮藏温度。【方法】设置0、-1和-2℃3个温度,从贮藏温度与阿克苏灰枣采后呼吸强度、乙烯释放量、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VC含量及果肉细胞膜透性等关系进行试验。【结果】-2℃条件下贮藏阿克苏灰枣的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VC含量均高于其它2个温度条件下的;且该温度条件下贮藏的灰枣果实相对电导率在整个贮期一直处于较低的水平,表明其细胞膜还未受到破坏;从贮藏效果看,-2℃条件下贮藏的灰枣果实在整个贮期失水率和转红率较低,好果率和脆果率较高。【结论】为了进一步探究阿克苏灰枣贮藏的临界温度,将继续降低温度对其进行观察和研究。

关键词: 阿克苏灰枣 不同温度 生理活性 贮藏效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快速测定蔬菜中7种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

分析试验室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UPLC-MS/MS)技术建立了同时检测蔬菜中7种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多残留量的快速检测方法。样品经乙腈提取,氨基固相萃取柱净化,WatersC18超高效液相色谱柱分离,进入电喷雾串联四极杆质谱进行检测,采用多反应监测(MRM)分析,对液质分离条件和样品前处理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7种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在2~500μg/L范围内线性良好(r≥0.9986)。在0.005~0.01mg/kg范围内,平均加标回收率在72.4%~112.1%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小于13%。该方法检出限范围为1.31~3.72μg/L,测定结果满足多残留农残的检测要求。

关键词: 多残留量检测 氨基甲酸酯类 固相萃取 蔬菜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向日葵亲本和杂交后代的相互关系研究

新疆农业科学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揭示向日葵的两个亲本材料在杂交育种中与杂交后代的影响关系。【方法】对20份向日葵亲本和100份杂交组合进行方差及相关性分析。【结果】向日葵杂交后代F1在产量、含油率、花盘直径、单盘粒重以及出仁率等方面都与其母本有着显著的正向相关性,与父本在单盘粒重上也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同时F1杂交后代的综合表现与不育系有很大程度上的相似性,F1的多项农艺性状的表现主要是受亲本中不育系所控制的,不育系的表现会直接影响到其产量和含油率等。【结论】在培育适应大田生产的杂种F1的时候,应优先考虑杂交亲本中母本的优良性状。

关键词: 向日葵 杂交后代 相关性 农艺性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疆两泥火山可培养中度嗜盐微生物多样性

新疆农业科学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了解新疆乌苏和独山子两泥火山可培养中度嗜盐菌的多样性。【方法】采用10%NaCl盐浓度的ISP5培养基,对两泥火山样品进行可培养菌分离、16S rDNA鉴定及系统发育分析。【结果】从新疆两泥火山中共分离得到26株中度嗜盐细菌和放线菌,乌苏泥火山13株,分属于7个属:Nesterenkonia、Bacillus、Salinicoccus、Nocardiopsis、Halomonas、Halophilic和Micrococcacea,其中Nesterenkonia属为优势菌群;独山子泥火山13株,隶属于6个属:Halomonas、Marinobacter、Bacillus、Salinicoccus、Nocardiopsis和Halolactibacillus,其中Halomonas和Marinobacter属为优势菌群。4株可能为潜在的新种。【结论】新疆两泥火山可培养中度嗜盐细菌和放线菌具有较为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且潜藏着新的菌种资源,具有进一步研究开发价值。

关键词: 泥火山 中度嗜盐菌 多样性 16S rDNA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薯颗粒全粉评价指标的初步研究

中国粮油学报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筛选甘薯颗粒全粉的评价指标,分别测定了56种不同品种甘薯颗粒全粉的感官指标(L*、a*、b*和中位径D50)、理化指标(游离淀粉、水分、得率、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胡萝卜素和灰份)和功能性指标(持油能力、乳化性、乳化稳定性、溶解度和吸水指数WAI),并在此基础上,通过主成分分析筛选出甘薯颗粒全粉的评价指标。结果表明:甘薯颗粒全粉的感官评价指标分别为L*和b*;理化评价指标分别为游离淀粉和得率;功能性评价指标分别为乳化性和乳化稳定性。

关键词: 甘薯颗粒全粉 感官指标 理化指标 功能性指标

陆地棉矮化材料株高与纤维品质关系的研究

西北农业学报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一定高度范围内,研究陆地棉矮化材料植株高度与纤维品质之间的相关性。利用陆地棉矮化材料杂交后代(F2),进行植株高度与纤维品质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矮化植株高度在一定范围内,株高与纤维长度存在着极显著正相关,随着植株高度的升高,纤维品质逐渐提高,当植株高度达到75 cm以上时,纤维品质可达到优质水平。矮化植株的正常高度应该在75 cm以上,才能确保纤维品质不受植株高度的影响。

关键词: 棉花 矮化材料 株高 纤维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盐胁迫对新疆三个冬小麦品种发芽及幼苗期耐盐性研究

新疆农业科学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盐胁迫对冬小麦发芽及幼苗生长的影响。【方法】以新冬26号、新冬22号和新冬18号为材料,研究不同浓度的NaCl和Na2SO4混合盐溶液对冬小麦种子发芽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随着盐分浓度的增加,3个小麦品种的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芽长及根长都呈下降趋势,均与盐浓度呈极显著负相关。盐胁迫下,小麦种子出苗延迟,根数则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结论】2.2%的盐分浓度可能是影响小麦种子萌发的临界浓度。参试的三个品种芽期耐盐性顺序为新冬26号>新冬22号>新冬18号。

关键词: 小麦 盐胁迫 发芽率 发芽指数 活力指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玉米高光效基因ppdk的克隆及其生物信息学分析

新疆农业科学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获得玉米(Zea mays)的丙酮酸磷酸双激酶基因(以下简称ppdk),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使用Trizol提取玉米SC704的总RNA,并用特异引物对其进行RT-PCR扩增,将得到的cDNA片段连接到pGEM-T载体后转化大肠杆菌DH5α,然后对阳性克隆进行测序,并对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获得的玉米PPDK基因CDS全长2 781 bp,与玉米z561ppdk基因同源性为99%;其编码的多肽链包含926个氨基酸,与玉米PPDK同源性为97%。【结论】克隆了玉米C4型丙酮酸磷酸双激酶(PPDK)基因,它所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具备PPDK蛋白的保守序列和催化活性中心区域。该基因的成功克隆为今后利用其改造C3植物的光合效率以提高粮食单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 玉米 C4植物 光合作用效率 ppdk 生物信息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两个相关群体的玉米花期相关性状QTL定位

中国农业科学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利用具有共同亲本黄早四的2个F2﹕3群体,定位控制玉米的抽雄期(DTT)、散粉期(DTP)、吐丝期(DTS)以及散粉-吐丝间隔期(ASI)的QTL,为玉米分子育种与相关基础研究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以自交系齐319和掖478分别与黄早四杂交构建的230个和235个F2﹕3家系为定位群体(分别写作Q/H和Y/H),利用完备区间作图方法,对在不同生态环境下(2007-北京、2008-北京、2007-河南、2008-河南、2007-新疆以及2008-新疆)玉米花期相关性状进行QTL定位。同时利用基于混合线性模型的QTL Network-2.0软件进行基因×环境互作及上位性的分析。【结果】尽管4个花期相关性状的表现在2个群体中存在明显差异,但它们之间均呈现高度的相关性。在6个环境下对2个群体的4个性状进行了QTL检测,Q/H群体共定位到了85个QTLs,分布在玉米的10条连锁群上;Y/H群体共检测到了30个QTLs,呈现成簇分布。在Q/H群体中检测到2个重要的与多个性状相关且在不同环境条件下同时表达的QTL区域,分别位于第8染色体的umc1562—bnlg1651和第10染色体的phi062—umc1115区段;在Y/H群体中也检测到了1个与多性状相关且在多环境表达的QTL区域,位于第3染色体的nc030—umc2166区域。进一步分析发现,贡献率较大的QTL同时控制着多个性状。对比2个群体的定位结果,共检测到4个在不同遗传背景下的"一致性"QTLs。【结论】玉米花期相关性状的遗传机制较为复杂,而在不同环境及不同遗传背景下能够稳定存在的QTL可为这类性状的生产应用以及精细定位与图位克隆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 玉米 花期相关性状 QTL定位

小麦叶片cDNA-AFLP扩增反应体系的优化

新疆农业科学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建立并优化小麦叶片cDNA-AFLP扩增反应体系,进行cDNA-AFLP分析,挖掘新春6号相关抗旱基因。【方法】在盆栽小麦苗期水分胁迫下叶片cDNA-AFLP的试验中,分别对20μL预扩增和选择性扩增反应体系中的4种反应条件影响因子进行不同梯度优化的研究,包括引物、dNTP、Mg2+及TaqDNA聚合酶的用量。【结果】PCR预扩增20μL反应体系中,引物(40 mM)1.0μLd、NTP(2.5 mM)1.8μL、Mg2+(25 mM)2.2μL、TaqDNA聚合酶(5U)0.5μL时预扩增效果较好;PCR选择性扩增20μL反应体系中,引物(40 mM)0.6μL、dNTP(2.5 mM)2.0μL、Mg2+(25 mM)1.6μL、TaqDNA聚合酶(5U)0.4μL时,可得到更多清晰可辨的TDFs(transcriptderived fragments)。【结论】试验通过对引物、dNTP、Mg2+、TapDNA聚合酶用量等因子进行筛选,获得较为理想的预扩增和选择性扩增体系,得到了更多有效的条带,为利用cDNA-AFLP研究小麦抗旱相关基因的分离及其克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 小麦叶片 cDNA-AFLP 预扩增 选择性扩增 体系优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