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欧洲李不同品种授粉结实性试验研究
《新疆农业科学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筛选欧洲李适宜授粉品种,为新疆欧洲李研究和生产上合理配置授粉品种提供技术依据。【方法】以法兰西、斯泰勒和女神3个欧洲李品种为试材,对不同品种自花坐果率、自然坐果率和人工异花授粉坐果率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1)3个欧洲李品种自花坐果率为0%~3.05%;(2)不同的人工异花授粉组合坐果率比对照提高了-4.59%~11.49%;【结论】3个品种自花坐果率低或极低,均为自交不亲和品种;法兰西自然坐果率低,斯泰勒和女神中等;最佳授粉组合为法兰西×女神,斯泰勒和女神可互为授粉品种。


玉米籽粒产量与产量构成因子的关系及条件QTL分析
《作物学报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我国玉米育种的骨干亲本齐319和黄早四构建的230个F2:3家系群体为材料,通过条件分析结合QTL定位方法探讨了单株产量(GYPP)与单株粒数(KNPP)和百粒重(KWEI)的遗传关系。结果表明,百粒重比单株粒数和单株产量遗传力高,受环境影响小。相关分析表明,单株粒数和百粒重与单株产量均呈现显著正相关,单株粒数与单株产量的相关系数更高。单株产量非条件QTL分析共定位到5个遗传主效应QTL和5对上位性位点,其中4个是控制3个性状(单株产量、单株粒数和百粒重)的一因多效性位点,1个是控制2个性状(单株产量和单株粒数)的一因多效性位点,全部5对上位性位点都与单株粒数和百粒重有关。条件QTL分析还检测到14个QTL位点及10对上位性位点,这些位点在非条件QTL分析中未被检测到,其效应较小。因此,单株粒数和百粒重与单株产量密切相关,通过改良单株粒数和百粒重可有效提高产量;条件QTL分析方法在单个QTL水平上证实了单株产量与单株粒数、百粒重较强的遗传相关性,并且能够检测到更多效应较小的QTL;发掘的两个效应较大的一因多效位点可为玉米高产分子育种和进一步精细定位提供理论参考。
新疆维药阿里红液体发酵工艺条件研究
《新疆农业科学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确定新疆稀有药用拟层孔菌阿里红(Fomes officinalis Ames)液体发酵生产胞外多糖最佳实验室工艺条件。【方法】采用单因素及正交试验对光照、培养基初始pH、装液量、培养温度、转速、培养方式等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通过研究得出最佳发酵条件为:采用YM发酵培养基,起始pH 6.0,培养温度20℃,装液量75 mL/500 mL三角瓶、摇床转速180 r/min,在避光条件下,采用间隔时间为4 h的静置震荡交替培养。【结论】采用最佳发酵工艺,经12 d发酵,发酵液中菌丝体干重和胞外粗多糖可分别达1.36和1.60 mg/mL。


新疆南疆核桃树氮磷钾肥料效应试验研究
《新疆农业科学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为新疆核桃的合理施肥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氮、磷、钾肥料效应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了核桃的合理施肥量,施肥与叶片营养水平的关系,分析了传统施肥存在的问题。【结果】适量施用氮肥、磷肥和钾肥,可以提高核桃营养器官的生长量,增加核桃叶片的N、P、K营养水平,提高核桃的产量和品质。氮、磷、钾肥对核桃叶片中N、P、K的含量有显著影响,叶片中N、P、K含量与施肥量之间呈现二次多项式模式。在供试条件下,合理的施肥量为,尿素3 kg/株、三料磷肥3 kg/株、硫酸钾1.5 kg/株,核桃产量可达19.6~22.2 kg/株。【结论】平衡施肥与传统施肥相比,氮、磷、钾、微量元素肥料配合合理,能有效提高核桃产量和品质,核桃园可增加收入2 590.6元/667 m2,平衡施肥的经济效益显著。


不同水分环境下玉米产量构成因子及籽粒相关性状的QTL分析
《作物学报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干旱胁迫对玉米产量及其相关性状有重要影响。本研究以我国玉米育种骨干亲本齐319和掖478分别和黄早四组配构建的两个F2:3群体为材料,应用逐步联合分析的QTL定位方法,剖析新疆不同水分环境下(包含水区和旱区)玉米产量构成因子及籽粒相关性状的遗传基础。结果表明,在相同水分处理不同年份间产量构成因子和籽粒相关性状超过70%的QTL可稳定表达,旱区QTL的稳定性明显低于水区,当全部环境联合分析时,各性状QTL稳定性呈现一定程度的降低,但超过60%的QTL仍然稳定表达。两群体中共检测到11个环境钝感的主效QTL(在2个以上环境中检测到,且至少在一个环境下的贡献率大于10%),分布在bin1.10、2.00、4.09、7.02、9.02、10.04和10.07共7个基因组区段上,除bin10.04外所有环境钝感的主效QTL在全部环境下稳定表达。因此,玉米产量构成因子和籽粒相关性状的QTL在新疆相同水分处理不同年份间,甚至不同水分条件下大部分均可稳定表达,这些主效QTL位点可为抗旱分子育种和进一步精细定位提供参考。
70%噻虫嗪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和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拌种对马铃薯甲虫的防效
《植物保护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药剂拌种处理马铃薯种薯后播种的方法,研究比较了2种新烟碱类杀虫剂对马铃薯甲虫的活性和防治效果.结果表明,按药剂有效成分18 g/100 kg种薯拌种,70%噻虫嗪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拌种出苗后60 d对马铃薯甲虫幼虫的生物活性和防效较高,卵块孵化率较低,死亡率在61.1%以上,防效达57.3%,孵化率为36%,这有利于降低马铃薯甲虫种群数量,减轻为害.而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拌种出苗后60d对马铃薯甲虫幼虫生物活性和防效较低,卵块孵化率较高,死亡率在12.5%以下,防效为37.1%,孵化率为64.6%,对马铃薯甲虫的控制效果较差.
关键词: 70%噻虫嗪WS 10%吡虫啉WP 拌种 马铃薯甲虫 生物活性 防效


不同栽植密度下小白杏结果枝和花器官形成规律研究
《新疆农业科学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明杏树结果枝及花芽形成规律。【方法】选取不同栽植密度的小白杏树,对其行间两侧主枝上的结果枝类型和花芽的形成情况进行调查,研究了不同栽植密度下结果枝、花芽和花器官的形成规律。【结果】在5种栽植密度下,结果枝的构成比例不同,但均以花簇状结果枝和短果枝为主,其次为中果枝和长果枝,徒长性果枝最少;花芽在不同类型枝条上分布从多到少依次为:花簇状果枝>短果枝>中果枝>长果枝>徒长性果枝,并以2×4(m)和5×6(m)的花簇状果枝和短果枝的形成量最多,分别为85.12%和83.62%;杏树的花芽越冬存活率从大到小依次为3 m×6 m>2 m×8 m>1.5 m×4 m>2 m×4 m>5 m×6 m。可育花的比率从多到少依次为:5 m×6 m>2 m×4 m>1.5 m×4 m>2 m×8 m>3 m×6 m。【结论】不同栽植密度下小白杏的结果枝和花器官形成有差异。


杂交与诱变相结合提高春小麦育种效果的研究
《麦类作物学报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给小麦育种工作者提供参考,总结了30多年春小麦杂交与诱变相结合的育种进展。从1974年至今,每年将各杂交组合当代种子均分为两份,一份用60Coγ-射线80Gy辐照,另一份种子不辐照,为单纯杂交材料,两部分材料同步筛选,育成了7个新品种,其中4个成为新疆春小麦种植面积最大的主栽品种。研究表明,中低剂量γ-射线辐照春小麦杂种当代干种子,能够扩大杂种后代多数农艺性状的变异范围,株高与籽粒饱满度的相关系数有所降低,为选育矮秆兼抗旱的品种提供了可能。本项目育成的新春2号、新春6号等抗旱高产品种,连续20多年在新疆春小麦中种植面积为最大,近年又育成了优质品种新春26号等。认为杂交与诱变相结合,互相补充,可显著提高育种效率。另外,CIMMYT小麦种质在新疆春小麦育种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新葵杂18号氮、磷肥料试验研究
《新疆农业科学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摸索新葵杂18号栽培的最佳施肥配比方案。【方法】新葵杂18号施肥试验设3个处理,采用拉丁方排列设计。种肥以三料磷肥、磷酸二铵等N、P肥为主;苗期、蕾期以尿素、磷酸二铵等N肥。【结果】新葵杂18号最佳施肥方案施肥总量为尿素225~300 kg/hm2,磷酸二铵195 kg/hm2或三料磷肥225 kg/hm2。种肥用三料磷肥75 kg/hm2,或磷酸二铵60~120 kg/hm2,苗期追肥氮、磷配合,蕾期追尿素150 kg/hm2。其籽实产量、产油量最高。【结论】施用N、P化肥能显著提高油葵单位面积籽实和油脂产量;在N、P配合施肥中相对增施P肥油葵籽实增产显著,同时籽实皮壳率也相应提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