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10820条记录
锦葵色素葡萄糖苷和锦葵色素半乳糖苷抑制内皮细胞氧化应激作用

食品科学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ngⅡ)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中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黄嘌呤氧化酶-1(xanthine oxidase-1,XO-1)、血红素氧化酶-1(heme oxygenase-1,HO-1)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的影响,确定最佳AngⅡ诱导浓度,探讨不同浓度锦葵色素葡萄糖苷(malvidin-3-glucoside,Mv-3-glc)和锦葵色素半乳糖苷(malvidin-3-galactoside,Mv-3-gal)对AngⅡ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氧化应激的抑制作用机理。方法:通过体外培养HUVEC,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分别测定HUVEC中SOD活力、XO-1和HO-1含量,并采用荧光探针方法检测细胞中ROS水平变化。结果:在HUVEC中,AngⅡ可诱导XO-1的表达,抑制HO-1的表达,AngⅡ在浓度10-2 μmol/L时对HUVEC氧化应激诱导最为显著。不同浓度的Mv-3-glc、Mv-3-gal及其混合物均可显著抑制AngⅡ诱导的内皮细胞氧化应激,通过抑制XO-1蛋白过表达,增加HO-1和SOD表达量,改善细胞抗氧化防御系统,从而减少细胞内ROS水平,达到氧化保护作用,且Mv-3-glc比Mv-3-gal抗氧化活性更强。结论:锦葵色素葡萄糖苷和锦葵色素半乳糖苷具有抑制内皮细胞氧化应激的作用。

关键词: 锦葵色素葡萄糖苷 锦葵色素半乳糖苷 内皮细胞 血管紧张素Ⅱ 活性氧 氧化应激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江苏省番茄黄化曲叶病毒和褪绿病毒复合侵染的分子检测

园艺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14年对江苏地区的番茄黄化曲叶病进行调查时发现,采自南京温室大棚的17份表现矮化,上部叶片上卷、变小、叶缘黄化,下部叶片脉间褪绿、上卷、变厚症状的番茄病株样本中除了感染烟粉虱传双生病毒外,还有一种长线形病毒,序列分析结果显示烟粉虱传双生病毒为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omato yellow leaf curl virus,TYLCV),长线形病毒为番茄褪绿病毒(Tomato chlorosis virus,ToCV)。同时还对发病棚室中采集的烟粉虱进行了两种病毒的检测,结果两种病毒在烟粉虱体内都有检测到。

关键词: 番茄黄化曲叶病毒 番茄褪绿病毒 复合侵染 分子检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荔波连蕊茶GA2ox1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林业科学研究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GA2氧化酶是赤霉素生物合成代谢过程中关键酶之一,GA2ox家族基因常被用于植物矮化基因工程育种。[方法]根据植物GA2氧化酶基因编码区的保守序列设计引物,以山茶属荔波连蕊茶嫩枝为材料,提取总RNA,进行RT-PCR。采用RACE技术扩增获得1 371 bp的GA2ox基因全长c DNA序列,命名为Cl GA2ox1(Gen Bank登录号KJ502290)。[结果]序列分析表明,Cl GA2ox1放阅读框(ORF)为1 002 bp,编码333个氨基酸,5’非编码区59 bp,3’非编码区310 bp。预测的蛋白质分子量为37.31 k D,等电点为5.92,具有GA2ox超基因家族的保守结构域和特有的氨基酸残基。Cl GA2ox1蛋白与Gen Bank中收录的其它植物GA2ox蛋白氨基酸的相似性达到80%。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显示山茶GA2氧化酶与烟草GA2ox蛋白的亲缘关系最为密切。实时定量PCR结果显示,该基因在荔波边蕊茶不同器官及发育不同时期的均有表达,表达量有所不同:Cl GA2ox1基因在2年生茎段中的表达量最高,在嫩枝和根中也有较高的表达,而在新抽生的嫩叶中最低。[结论]试验结果为进一步明确Cl GA2ox1基因的功能特征及揭示其参与调控植物生长的分子机制奠定基础。

关键词: 荔波连蕊茶 GA2氧化酶:实时荧光定量PCR 克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农田养分流失及水生植物吸收再利用研究进展

生态环境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农田养分排放是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原因之一,农业面源污染受到广泛关注。针对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从源头上减少化肥投入被认为是控制农业面源污染最为根本的方法。然而由于农民对环境不够重视,目前源头化肥减量的方法实现难度较大,仍然有大量的养分流失到农田之外,因此如何减少农田流失养分进入河流、湖泊等水体也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事实证明,农田流失养分通过水生植物富集后进行资源化再利用是一项较为有效、可行的养分减排措施。笔者对近年来国内外在农田养分流失及水生植物吸收再利用方面的研究进行了梳理与总结,首先介绍了农田养分流失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接着阐述了水生植物富集农田流失养分以及水生植物对养分的资源化利用两个方面的研究进展,并针对流失养分再利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地探讨,同时展望了今后的研究方向,以期为长江三角洲地区农业面源污染末端治理研究与工程实践提供参考。

关键词: 农田 养分流失 水生植物 资源化利用 面源污染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生物量的冬小麦越冬前植株地上部形态结构模型

作物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越冬前植株地上部形态建成是冬小麦株型构建和可视化的重要基础。为定量分析冬小麦越冬前植株地上部形态结构参数与器官生物量的关系,以济麦22、泰农18和鲁原502为材料,于2013—2014和2014—2015年度开展品种和施氮试验。利用2013—2014年度越冬前植株地上部形态结构参数和器官生物量等数据构建了冬小麦越冬前植株地上部形态结构模型。经2014—2015年度数据检验,除叶鞘长和叶弦长模型精度略低外,叶长、最大叶宽、叶切角和叶弦角模型精度均较高,所建模型可较好地模拟不同品种与各施氮水平冬小麦越冬前植株地上部形态结构。

关键词: 冬小麦 形态结构 生物量 植株地上部 模型

水稻和土壤中呋虫胺残留的固相萃取/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析方法

分析测试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建立了呋虫胺在水稻(糙米、稻壳和稻草3种基质)和土壤中残留的液相色谱-电喷雾串联质谱(LC-ESI MS/MS)检测方法。各基质经乙腈提取,PSA柱净化后,以Agilent ZORBAX SB-C18色谱柱分离,电喷雾电离串联质谱正离子多重反应监测(MRM)模式进行测定。在不同加标水平下,对呋虫胺在4种不同基质中的回收率和相对标准偏差(RSD)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呋虫胺在糙米中的回收率为73.8%~97.2%,RSD为3.1%~9.9%;在稻壳中的回收率为77.6%~80.3%,RSD为2.5%~5.8%;在稻草中的回收率为76.0%~94.0%,RSD为4.8%~8.8%;在土壤中的回收率为83.6%~93.3%,RSD为4.6%~6.4%。该方法具有样品前处理简单、快速、分析时间短的特点,灵敏度、准确度和精密度均符合农药残留检测要求。

关键词: 呋虫胺 水稻 土壤 固相萃取 液相色谱-电喷雾串联质谱(LC-MS/MS)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施磷水平下甘薯干物质积累及其氮磷钾养分吸收特性

西南农业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明磷素用量对甘薯干物质积累和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效应。以甘薯品种宁紫薯1号为研究对象,设置1个不施肥对照(P1),6个施磷量水平:不施磷对照(P_2O_5)0 kg/hm~2(P2)、施磷(P_2O_5)37.5 kg/hm~2(P3)、施磷(P_2O_5)75 kg/hm~2(P4)、施磷(P_2O_5)112.5 kg/hm~2(P5)、施磷(P_2O_5)150 kg/hm~2(P6)、施磷(P_2O_5)300 kg/hm~2(P7),在甘薯整个生育期内定期取样,测定甘薯地上茎叶和地下块根干物积累量和养分含量,分析各生育期磷素用量对氮、磷、钾养分累积量的影响效应,明确不同施磷水平下甘薯干物质积累及其氮磷钾养分吸收特性。结果表明:1适量增施磷肥有利于提高甘薯干物质积累量,生育前期(<60 d)和后期(>120 d)是磷肥影响甘薯干物质积累增加的关键时期,过量施磷不利于提高块根干物质含量;处理P5(112.5 kg/hm~2)在生长后期保持了较高的干物质日增长量和阶段累积率是其获得最终高产的关键条件。2不同施磷量对甘薯茎叶和块根氮、磷、钾养分的吸收利用有显著影响,适量施磷可以促进甘薯茎叶对氮、磷素吸收和块根对钾素的吸收利用;过量施磷不利于提高甘薯块根对氮、磷、钾养分的吸收利;当施磷量为112.5 kg/hm~2,甘薯表现出较高氮磷钾养分累积吸收量,从而获得了较高经济产量,而当施磷量超过112.5 kg/hm~2时,甘薯块根钾素累积吸收量反而下降。3施磷水平对磷素的利用效率影响很大,磷肥用量为112.5 kg/hm~2时,磷素吸收利用率最高;合理适量施磷可以促进植株对磷素的合理吸收与分配利用,过量施磷不是提高甘薯磷素吸收利用率的有效途径。因此,磷素用量对甘薯干物质积累和养分吸收利用有显著影响,适量增施磷肥有利于提高甘薯干物质积累量,可以促进甘薯茎叶对氮、磷素吸收和块根对钾素的吸收利用,在本试验条件下施磷量112.5 kg/hm~2甘薯实现高产高效的最优磷肥运筹模式。

关键词: 甘薯 磷肥 干物质积累 养分积累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外源腐殖酸对栽培基质性状和辣椒生长发育的影响

江苏农业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添加外源腐殖酸对基于发酵床垫料蔬菜栽培基质的腐殖酸及其他理化性质的变化和辣椒生长发育的影响,本试验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添加5种水平(0 mg/kg、0.5 mg/kg、1.0 mg/kg、1.5 mg/kg、2.0 mg/kg)外源腐殖酸对辣椒栽培基质在定植期、苗期、开花坐果期和成熟期腐殖酸含量和理化性状的变化以及对辣椒在苗期、开花坐果期和成熟期的生长发育情况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各外源腐殖酸添加量处理在定植期、苗期和开花坐果期能显著提高基质腐殖酸含量,并随外源腐殖酸施入量的增加而增加;各外源腐殖酸添加量处理在开花坐果期和成熟期,基质p H值有所增加,而在定植期、苗期、开花坐果期和成熟期,基质电导率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对基质的有机质和粗灰分含量影响不显著,在4个生育期基质的全氮、全磷、钾含量随外源腐殖酸添加量的增加而略有增加,而基质容重、总孔隙度和通气孔隙度有所降低。添加外源腐殖酸均能不同程度地增加辣椒植株在苗期、开花坐果期和成熟期的植株鲜质量、干质量、株高、根长和茎粗,其中添加量为2.0 mg/kg和1.5 mg/kg时增加效果较为显著,并提高开花结果期和成熟期辣椒SPAD值,提高光合能力,而且随外源腐殖酸添加量的增加辣椒单株产量显著增加。说明,添加外源腐殖酸在一定范围内可以增加基质中腐殖酸含量,提高基质总孔隙度和通气孔隙度,促进辣椒生长发育和提高单株产量。

关键词: 腐殖酸 基质理化性状 辣椒生长发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发酵床垫料翻耙结合网床养殖改善鸭舍空气质量与鸭生产性能

农业工程学报 2016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解决规模化肉鸭生产中粪污影响鸭健康和污染环境的问题,研发了一种发酵床结合网床架养新技术及其配套的可移动式网床下发酵床垫料翻耙系统,并研究了该模式在控制舍内气载微生物数量和提高鸭生产性能中的优势。结果显示:1)可移动式发酵床垫料翻耙系统实现不同发酵床体共用一台翻耙机。2)与发酵床平养相比,鸭26日龄之前未翻耙垫料时,发酵床网养舍内需氧菌总数(1.531×105 CFU/m3)和大肠杆菌数量(1.298×104 CFU/m3)显著升高(P<0.05);鸭27~34日龄时每4 d翻耙垫料,发酵床网养舍内需氧菌总数(2.304×105 CFU/m3)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数量(1.353×105 CFU/m3)显著降低(P<0.05);鸭35~39日龄时每天翻耙垫料,发酵床网养舍内需氧菌总数(1.255×105 CFU/m3)和"沙门+志贺"氏菌数量(14.13 CFU/m3)显著降低(P<0.05)。3)在发酵床平养舍内,与每4 d翻耙1次垫料相比,每天翻耙1次垫料舍内需氧菌总数(2.688×105 CFU/m3)、大肠杆菌(2.038×104 CFU/m3)、金黄色葡萄球菌(8.90×104 CFU/m3)和"沙门+志贺"氏菌(47.11 CFU/m3)数量显著(P<0.05)降低,而在发酵床网养舍内,每天翻耙1次垫料舍内需氧菌总数(1.255×105 CFU/m3)和"沙门+志贺"氏菌(14.13 CFU/m3)数量显著降低(P<0.05)。4)与发酵床平养相比,发酵床网养增加鸭体质量(P<0.05),降低死亡率和上市淘汰率(P<0.05)。结果表明研发的肉鸭养殖新模式能更好地减少舍内空气中病原菌浓度,改善鸭舍内空气环境,提高鸭生产性能。该研究为发酵床结合网床架养新模式在规模企业中推广应用提供技术支持。

关键词: 动物 细菌 生长 肉鸭 发酵床结合网床架养 翻耙机 气载需氧菌总数 生产性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呈色机制不同的桃叶片花色素苷积累及合成相关基因表达的季节性差异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红叶桃叶片夏季呈现高温"返青"现象,而早熟桃夏季果实采收后叶片逐渐变红,2种桃叶片呈色规律相反。测定其花色素苷生物合成相关结构基因和转录因子表达特性,分析与叶片呈色之间的关系。[方法]以红叶桃品种‘筑波5号’和‘洛格红叶’、早熟桃品种‘早美’和‘春蕾’以及绿叶桃品种‘京蜜’为试材,分别在春、夏、秋3个季节测定其叶片花色素苷含量、叶片色差以及与叶片花色素苷生物合成相关的结构基因(CHS、CHI、F3H、F3'H、DFR、LDOX、UFGT)和调节基因(MYB10、b HLH3、WD40、MYBPA1、MYB15、MYB16、MYB111、MYB123)的时空表达。[结果]2个红叶桃品种花色素苷含量在夏季下降,秋季回升;2个早熟桃品种夏季叶片逐渐变红,花色素苷含量一直增加;而绿叶桃叶片一直处于绿色,花色素苷含量基本保持稳定。结构基因中CHS、CHI、F3'H、DFR、LDOX、UFGT和调节基因中MYB10、MYBPA1、MYB16、MYB111、WD40、b HLH3的表达水平与桃叶片中花色素苷含量呈正相关;而MYB15和MYB123基因的表达水平与桃叶片中花色素苷含量呈负相关。[结论]6个结构基因和6个调节基因表达水平与红叶桃、早熟桃花色素苷积累关系密切,表明其在调控桃叶片着色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关键词: 桃叶 呈色 花色素苷 结构基因 转录因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