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9805条记录
我国富硒魔芋营养评价研究现状及展望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17

摘要:富硒魔芋兼具魔芋和硒的独特生理药理特性。随着全民补硒工程的启动,富硒魔芋市场前景广阔。本文综述了富硒魔芋的分布及营养评价研究现状,并提出研究展望,以期为富硒魔芋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富硒魔芋 营养评价 研究现状 展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反复冻融对速冻油条品质的影响

食品工业科技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无铝油条预混粉为原料制作速冻油条,研究反复冻融(0、1、2、3、4次)对速冻油条物理特性(温度变化、含水量变化、色泽、质构特性)及感官品质的影响,探讨冻融过程中油条品质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速冻和解冻过程,油条内部温度会产生较大波动;除皮的水分含量、粘性和咀嚼性外,不同冻融次数与油条瓤的水分含量、L*值、a*值、b*值、比容、感官评分、硬度、弹性、剪切力呈极显著相关(p<0.01),随冻融次数增加,油条表面色泽变暗,红度、黄度增加,油条的感官品质各指标评分降低,4次冻融后油条感官评分降低至65分以下,可食用性差,油条硬度、粘性、咀嚼性、剪切力逐渐增加,弹性逐渐减小;可见,随反复冻融次数的增加,油条品质越来越差。3次冻融后,油条皮出现明显结霜,瓤水分含量降低至75.28%、色泽变差、硬度、咀嚼性及剪切力增大,弹性降低,感官评分降低至70.67分,严重影响油条的食用性,可接受程度变差。因此,速冻油条在储藏过程中,要尽量减少速冻油条产品冻融次数,冻融次数不宜超过2次,以保证产品质量。

关键词: 冻融循环 品质 速冻油条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香菇柄干燥技术的对比研究

食品科技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干燥是香菇柄延长贮藏期的常用方法,采取3种干燥技术对新鲜香菇柄进行干燥处理,对比研究了干燥产品的能耗、营养成分、物理性质和微观结构。结果表明:热风干燥产品能耗最高,营养成分中可溶性蛋白质和多糖损失大,物理性质最差,且结构致密发生干缩;变温压差膨化干燥产品的物理性质最好,营养成分的损失居中,内部形成了均匀的多孔状结构;微波真空干燥能耗最低,膳食纤维损失大,物理性质和组织结构均匀性不如变温压差膨化干燥。综合来看,变温压差膨化干燥产品色泽和膨化效果好,营养保存较好,适合用于生产对复水性要求较高的产品。

关键词: 香菇柄 干燥技术 品质 变温压差膨化干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氮肥运筹方式对不同肥力土壤油菜产量与经济性状的影响

湖北农业科学 2017

摘要:为明确油菜(Brassica napus L.)适宜的氮肥施用方式,促进油菜高产稳产,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氮肥运筹方式对丰油10号在2种不同肥力土壤中产量与经济性状的影响,并比较分析了不同肥力土壤对氮肥运筹方式响应的特点与差异。结果表明,施氮处理中的产量与相关经济性状均高于不施肥对照;施氮处理中,氮肥作基肥和越冬肥分两次施入且比例为7∶3时,油菜产量均显著高于对照且达到最高,氮肥作基肥、越冬肥与蕾薹肥分3次施入且比例为5∶3∶2时,油菜产量虽明显高于对照但均为最低。说明,充足的氮素供应是油菜苗期正常生长发育的基础,纯氮用量在192 kg/hm~2且基肥和越冬肥比例为7∶3时,能够较好的协调油菜高产与氮肥运筹利用的统一,获得较高的油菜产量。

关键词: 油菜(Brassica napus L.) 氮肥运筹 产量 经济性状 土壤肥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动物体细胞核移植中供体细胞的选择

中国牛业科学 2017

摘要:影响体细胞核移植效率的因素很多,供体细胞选择是核移植实验成功的基础和关键。本文参考近年来国内外在动物体细胞核移植技术方面的资料,从供体体细胞类型、细胞年龄、细胞传代及细胞周期对克隆效率的影响进行简要综述。

关键词: 供体细胞 核移植 克隆效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利用重组自交系群体定位不同温度条件下玉米种子发芽性状的QTL

河南农业科学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基于豫82×沈137和豫537A×沈137构建的2个重组自交系群体的420个家系为材料,借助SNP分子标记遗传连锁图谱,利用复合区间作图法定位了发芽率(GP)、发芽势(GE)、发芽指数(GI)、活力指数(VI)、苗长(SL)、幼苗干质量(SDW)、根干质量(RDW)7个种子发芽相关性状的QTL。结果表明,基于豫82×沈137的重组自交系群体检测到24个QTLs,分布在1、2、3、5、6、7、10染色体上,单个QTL解释性状遗传变异的5.61%~11.01%;基于豫537A×沈137的重组自交系群体检测到40个QTLs,分布在除第2染色体外的其余9条染色体上,单个QTL解释性状遗传变异的5.39%~11.92%。通过元分析方法将64个原初QTLs中的25个(39.1%)整合进6个mQTLs,分别分布于第3、5、7、10染色体上,每个mQTL平均包含4.17个QTLs,分别参与2~4个性状的调控,其中,mQTL3-2包含了7个QTLs,参与对VI、SDW、RDW、GE等4个性状的调控。确定了位于6个mQTLs对应标记区间的35个候选基因,主要参与种子萌发、氧化还原代谢途径、信号传导、逆境抵御等生物学过程。

关键词: 玉米 重组自交系 温度 发芽性状 QTL定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棉花烂铃病的发生、品种抗病性及主要病原菌致病力分析

植物病理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11~2013年,调查了我国黄河和长江流域6省70县(市)200块棉田和不同栽培模式下棉花烂铃病发生情况,田间试验评价了棉花品种对烂铃病的抗性,采用离体棉铃人工接种方法分析了棉铃烂铃主要病原菌的致病力分化情况。结果表明:(1)所有调查的棉田均有棉花烂铃病发生,其中,棉铃疫病在各地发生最为普遍而且严重,仍属于我国黄河和长江流域棉区的最主要的棉花烂铃病,其病原菌为苎麻疫霉(Phytophthora boehmeriae)。(2)与春棉直播模式相比,3种套种模式均能显著减少棉花烂铃病的发生,其中麦-棉-西瓜12∶2∶1种植模式的防效最好,减少烂铃72.96%。(3)河北、山东和河南3省审定的50个棉花品种对棉花烂铃病的抗性存在显著差异,其中邯7860、邯棉103、锦科178、百棉1号和郑农棉4号5个品种对棉花烂铃病表现了较好的抗性,单株烂铃低于3.0个。(4)苎麻疫霉在棉铃上的致病力存在显著分化。

关键词: 棉花烂铃 发生 苎麻疫霉 棉铃疫病 抗病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多雨易涝区麦后直播花生种植技术集成与示范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17

摘要:针对多雨易涝区麦后直播花生生产上存在的主要问题,开展了适宜品种筛选、渍涝灾害影响机理及麦后直播花生起垄种植技术与配套机械等相关研究,集成了以品种、机械化起垄种植为核心的麦后直播花生起垄种植技术体系,并进行了大面积推广,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

关键词: 多雨易涝 麦后直播 花生 起垄种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氮磷钾配比对不同肥力土壤油菜产量与经济性状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2017

摘要:为合理利用肥料,发挥品种基因型优势,促进油菜高产稳产,本研究以‘丰油10号’为试验材料,在大田条件下考查了氮磷钾配比对2种不同肥力土壤油菜产量与经济性状的影响,采用统计分析法比较分析了不同肥力土壤对施肥响应的特点与差异。结果表明:与不施肥处理相比,不同氮磷钾配比均可显著提高油菜的产量、株高、有效分枝高和主花序有效角果数,氮磷钾肥配比为15:9:6时,油菜产量及主花序有效角果数均达到最高;相同施肥处理条件下,油菜产量、千粒重、单株有效角果数、一次有效分枝数、株高、有效分枝高、主序有效段长及有效角果数均表现出随土壤肥力升高而增加的趋势,但贫瘠土壤中的油菜产量始终低于中等肥力土壤的产量水平。结果说明,土壤肥力对油菜产量与经济性状具有重要影响,平衡配施氮磷钾肥,培肥土壤肥力,保证油菜全生育期正常生长发育的养分供给,是实现油菜稳产高产的关键。

关键词: 油菜 土壤肥力 氮磷钾配比 产量 经济性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免疫分析方法在磺胺类药物残留检测中的应用

河南农业科学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磺胺类药物是一类常用的广谱型抗菌药,主要用于预防和治疗细菌感染性疾病,并可作为添加剂在动物饲料中长期添加。但磺胺类药物的不规范使用会导致不同程度的药物残留,从而引起生态环境污染,威胁人类健康。磺胺类药物在人体内蓄积会引起过敏反应、造血功能紊乱、肾脏损伤等。因此,研究简单快速、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的磺胺类药物残留检测方法十分必要。免疫分析方法利用高亲和力抗体对抗原进行特异性识别,是近几年磺胺类药物残留快速检测的研究热点。综述了放射性免疫、化学发光免疫、酶联免疫、免疫层析、免疫传感器等免疫分析方法在磺胺类药物残留快速检测中的应用,并对免疫分析方法今后的发展进行展望。

关键词: 磺胺类药物 免疫分析 残留检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