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广东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8714条记录
木薯干旱胁迫响应基因MeGSTU7自然变异分析

热带作物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2个木薯品种中检测MeGSTU7基因在不同干旱胁迫阶段的表达量变化,并克隆测序了60个木薯品种的基因区DNA序列,分析基因核苷酸多态性及其自然变异,并将核苷酸多态性与干旱胁迫表型关联分析,挖掘优等位变异。结果表明,干旱胁迫条件下,2个品种的MeGSTU7的表达量均上调。MeGSTU7基因区核苷酸变异丰富,共有23个SNP位点,A/G突变为主;外显子区总计10个同义突变,12个非同义突变;外显子区在品种资源群体中有4种主要单倍型,所有的单倍型分为两大类,分子进化分析表明,MeGSTU7的外显子区的两端受到很强的正选择作用;Q+K+MLM混合线性模型关联分析结果表明,1个Indel和2个SNP与干旱胁迫下地上部鲜重耐旱系数显著关联,并筛选得到了优等位变异。

关键词: 谷胱甘肽转移酶 MeGSTU7 木薯 抗旱 自然变异 单倍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鲜和干制龙眼果肉中多糖的理化特征及免疫调节活性比较(英文)

现代食品科技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龙眼是一种颇受欢迎的亚热带水果,其干制果肉作为传统中药材亦被人们所熟知,而多糖是主要的生物活性成分。基于多糖理化特征和免疫调节活性的分析评价,探析新鲜和干制龙眼果肉的营养性差异。通过气质联用、离子交换层析、凝胶过滤层析、粘度测定、紫外和红外光谱分析发现,新鲜果肉多糖(LPF)和干制果肉多糖(LPD)均为多糖-蛋白络合物,但两者的结合蛋白含量、中性与酸性多糖含量比、单糖组成、分子量分布和特征粘度均存在显著差异。体外细胞试验证实,LPD在50–400μg/m L剂量范围内对脾淋巴细胞增殖和巨噬细胞吞噬的增强作用明显强于LPF。LPD和LPF均能显著刺激Con A诱导的脾淋巴细胞增殖和巨噬细胞NO生成(P<0.05),但对LPS诱导的脾淋巴细胞增殖刺激作用较弱。龙眼果肉的干制处理可能通过改变水溶性多糖的理化特征而增强其体外免疫调节活性。

关键词: 龙眼果肉 多糖 理化特征 免疫调节活性 干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马大杂种相思瓶内和瓶外生根技术研究

植物研究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增殖培养的马大杂种相思无菌苗为材料,进行瓶内生根(采用增殖培养30 d,2~3 cm的无菌苗)和瓶外生根(采用增殖培养45 d,3~5 cm的无菌苗)技术的研究,并对2种生根技术进行了经济效益的简单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将增殖培养30 d的马大杂种相思无菌苗接入1/2MS+IBA 1.0 mg·L-1+NAA 0.5 mg·L-1+蔗糖30%的培养基中,生根率可达99.43%,15 d后移栽,存活率达98.0%;而将增殖培养45 d的马大杂种相思无菌苗用100 mg·L-1的IBA溶液浸泡1 h进行瓶外生根实验,生根率可达94.67%。按生产10 000株苗计算,瓶外生根的经济效益比瓶内生根的多1 288.26元,效益比较可观,瓶外生根技术可以应用于马大杂种相思组培苗的大量生产。

关键词: 马大杂种相思 瓶内生根 瓶外生根 经济效益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钾氮配比对荔枝果实矿质元素含量及其耐贮性的影响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在广东省惠州市荔枝主产区,于2009 2012年连续3年研究不同钾氮养分比例对荔枝果实矿质元素含量的影响及其与耐贮性的关系,以期为荔枝高产优质高效栽培与耐贮增值的科学施肥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大田栽培条件下,以1995年嫁接苗种植的国内主栽品种妃子笑为试材,设钾氮不同施用比例(K2O/N分别为0.6、0.8、1.0、1.2和1.4)5个处理,分别用K0.6N、K0.8N、K1.0N、K1.2N、K1.4N表示。在荔枝收获期测定果实矿质元素含量,并进行室温(25±1°C)自然贮藏试验,每2d采样测定相关贮藏指标。【结果】1)随着K2O/N比的提高,荔枝外果皮钾(K)、硼(B)含量呈下降趋势,内果皮K含量呈先下降后增加,果肉K、内外果皮和果肉钙(Ca)、内果皮B含量均呈现先增加后下降,果核Ca含量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2)随着K2O/N比的提高,内外果皮K/Ca、Mg/Ca、(Mg+K)/Ca、K/B比均呈先下降后增加,外果皮Ca/B比呈增加的趋势。3)内果皮K含量与果实好果率呈极显著负相关,外果皮Ca、内果皮B含量与果实好果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内、外果皮K含量与果皮细胞膜透性呈显著正相关,外果皮Ca含量与果皮细胞膜透性呈显著负相关。内、外果皮K含量与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呈显著正相关,而内、外果皮Ca含量则与两种酶活性呈显著负相关。4)内、外果皮K/Ca、Mg/Ca、(Mg+K)/Ca和K/B比与果实好果率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与果皮细胞膜透性、PPO和POD活性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而Ca/B比则完全相反。【结论】荔枝生产中合理调控钾、氮养分施用比例(K2O/N),不仅可以提高内、外果皮的Ca/B比值,还有利于降低内、外果皮K/Ca、Mg/Ca、(Mg+K)/Ca和K/B的比值,对提高果实耐贮性具有重要作用。本试验条件和施肥方法下,K2O/N的施用比例以1.2∶1时能最大限度地满足优良耐贮性能适宜的养分含量及比例。

关键词: 荔枝 钾氮养分含量比例 耐贮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苞鞘石斛与铁皮石斛主要活性成分比较分析

热带作物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石斛(Dendrobium)是一类名贵中药材,活性成分的构成也直接影响着石斛属植物的药用价值。为了探明大苞鞘石斛(Dendrobium warkianum Warner.)的药用价值,比较了其与铁皮石斛(Dendrobium catenatum Lindl.)多糖、生物碱、氨基酸及微量元素含量的异同。结果表明,大苞鞘石斛多糖含量较高(p<0.001);2种石斛生物碱含量都较低;2种石斛都含有所测的19种氨基酸(包含8种必需氨基酸),大苞鞘石斛中的苯丙氨酸(0.111%)、氨基丁酸(0.152%)、天冬氨酸和天冬酰胺(0.115%)等含量较高,而铁皮石斛只有组氨酸(0.070%)较高;2种石斛都含有所测的8种微量元素,大苞鞘石斛镁元素(4.06×103mg/kg)、锰元素(359.33 mg/kg)、铁(87.80 mg/kg)和硼(16.85 mg/kg)含量较高,而铁皮石斛锌含量(34.60 mg/kg)较高。以上研究结果对大苞鞘石斛的开发利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石斛 多糖 生物碱 氨基酸 微量元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成熟度赣南“纽荷尔”脐橙香气成分和主要品质指标分析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赣南主栽脐橙品种-纽荷尔脐橙为试材,研究了不同成熟度纽荷尔脐橙品质指标和香气成分的变化。随着纽荷尔脐橙果实成熟,果实转为橙红色,可溶性固形物、固酸比和维生素C(Vc)含量显著增加,可滴定酸含量降低,100%转黄果实固酸比达到19.05。利用固相微萃取技术富集赣南脐橙香气,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共检测出68种香气成分,主要为萜烯类、醇类、醛类和酯类,其中萜烯类28种,醇类17种,醛类15种,酯类6种,酮类2种,在3个不同成熟阶段分别检出了60种、38种和27种。随着纽荷尔脐橙果实的成熟,萜烯类、醇类和酯类香气成分种类显著减少,总含量增加,其中含量最高的为D-柠檬烯,在3个成熟阶段相对含量分别为87.87%,87.77%,91.66%,含量分别为881.52,2 336.60,3 702.84μg/kg。

关键词: 纽荷尔脐橙 品质 成熟度 香气成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泥炭对Pb、Cd污染菜地土壤修复效果评价

生态环境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珠江三角洲地区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较为严重,泥炭作为一种富含有机质的碱性改良剂在修复重金属污染农田土壤方面具有很好的潜力。通过研究泥炭对珠三角地区Pb、Cd污染菜地土壤修复效果开展的连续盆栽试验,从生态学角度对泥炭的修复效果进行综合评价。试验结果表明:泥炭可以提高0.25~1.61个单位的土壤p H值,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显著降低土壤中Cd有效态含量。连续种植小白菜(Brassica chinensis)后泥炭处理的土壤Cd有效态含量仍显著低于对照,对土壤修复持效性好;但对土壤Pb有效态含量作用效果不显著。泥炭对小白菜有明显的增产效果,在种植第二茬时效果最明显,同时与对照比较泥炭处理显著降低小白菜中Cd含量,但对降低小白菜中Pb含量效果也不明显。泥炭可以显著提高土壤中微生物的活性和代谢多样性,种植小白菜后微生物活性提高更明显。综合判断,15 g·kg-1泥炭用量对修复珠三角地区Pb、Cd污染菜地土壤效果最好而且持效性好。整体来看,泥炭对降低土壤中Cd有效态含量的效果优于对Pb的。

关键词: 泥炭 Pb、Cd污染 生态修复 效果评价 菜地土壤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地区辣椒疫霉菌生理小种的鉴定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华北农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确定不同地区采集的辣椒疫病病原菌的菌种类型及其生理小种类型,首先利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的手段对广东、山西和内蒙古等地的辣椒疫病的病原菌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所分离到的7株病原菌均为辣椒疫霉菌。通过比较不同地区分离到的疫霉菌生物学特性,发现不同地区辣椒疫霉菌在菌落形态、孢子囊的数量、生长速度等方面存在显著的差异。利用国际通用的鉴别寄主,对分离到的7个辣椒疫霉菌进行生理小种的鉴定,结果表明,来源于广东的辣椒疫霉菌P1是2号生理小种,而来源于山西和内蒙古的6株辣椒疫霉菌P2~P7都是3号生理小种。目前,在山西和内蒙古地区并没有关于辣椒疫霉菌生理小种鉴定的任何报道,确定了这2个地区的辣椒疫霉菌的优势生理小种为3号生理小种。

关键词: 辣椒疫病 辣椒疫霉菌 生理小种 生物学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模拟氮沉降对外来入侵植物互花米草生长及化感作用的影响

生态科学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设置室内模拟实验,从生长特性和化感作用的角度,探讨了氮沉降对外来入侵植物互花米草入侵潜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氮沉降和高氮沉降处理都明显促进了互花米草地上和地下部的生物量累积,其中低高氮沉降分别使地上部生物量增加161.15%和120.20%,使地下部生物量增加128.43%和71.06%。而氮沉降使叶面积和叶重也显著增加,这将增强其对资源的捕获和利用能力。而不同氮沉降处理下互花米草的叶、根水浸液对莴苣种子萌发和幼根生长具有化感抑制作用,当浸提液浓度相同时,低氮沉降比其他氮处理有更强的综合化感效应。互花米草叶和根的综合化感效应分别在低氮沉降处理下浸提液浓度为0.02 g·m L~(–1)和0.04 g·m L~(–1)时最大。高氮沉降处理下互花米草各项指标并不完全优于低氮沉降处理,这可能由于高氮沉降处理下其生长已不处于氮限制状态。全球氮沉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目前的氮沉降条件下,加强对互花米草的防治和管理迫在眉睫。

关键词: 氮沉降 互花米草 化感效应 入侵植物 生物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十字花科芸薹属作物小孢子胚植株再生体系的研究进展

种子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小孢子培养是十字花科芸薹属作物育种领域中的一项重要技术。近年来,为提高育种效率,众多学者对小孢子培养技术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本文综述了十字花科芸薹属作物小孢子胚植株再生体系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基因型、胚状体形态、长度及胚龄、基本培养基类型及培养基添加物、琼脂浓度、低温和弱光处理等方面对小孢子胚植株再生率的影响,并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 芸薹属 小孢子培养 小孢子胚 再生体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