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病毒灭活疫苗诱导云斑尖塘鳢脾脏转录组分析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阐明云斑尖塘鳢对病毒灭活疫苗的免疫应答机制,本研究采用RNA-sequencing技术结合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了传染性脾肾坏死病毒、鳜弹状病毒二联灭活疫苗接种云斑尖塘鳢后脾脏转录谱。分别构建疫苗接种后7 d、14 d脾脏cDNA文库并对其进行高通量测序,共获得85 547条Unigenes,其中32 386条Unigenes被注释;共筛选得到13 593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免疫后7 d上调基因1 291个、下调基因2 030个,14 d上调基因3 732个、下调基因6 540个。GO功能注释显示,差异表达基因编码蛋白主要与免疫应答、细胞黏附以及细胞增殖相关;KEGG分析表明差异表达基因集中在细胞-细胞受体互作通路、细胞粘附分子通路和MAPK信号通路等。选取差异表达的IL-1β、IL-12、MHCⅠ、MHCⅡ等4个基因进行qPCR验证,结果与转录谱结果相符。研究结果为阐明云斑尖塘鳢对传染性脾肾坏死病毒、鳜弹状病毒二联灭活疫苗的免疫应答机制提供依据。
关键词: 云斑尖塘鳢 转录组 传染性脾肾坏死病毒 鳜弹状病毒 免疫应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南海北部海域大眼鲷资源的时空异质性
《水产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经济鱼类的资源密度重心及其时空异质性有助于深入了解其渔场形成过程,并为其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科学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本研究基于2009—2014年南海捕捞信息网络中的南海北部海域底拖网渔业生产数据,运用重心分布、自举法(Bootstrap)和地统计等方法研究了大眼鲷资源密度重心分布和时空异质性。结果发现,2009—2014年大眼鲷资源密度总体上呈逐年降低的趋势,且差异极显著,最高值为2012年的(26.69±7.34) g/(h·kW·nets)。不同年份大眼鲷资源密度重心均分布在南海北部50~100 m等深线间,资源密度重心年际分布差异不显著,主要集中于调查海域中部。大眼鲷资源密度在70~90 km的尺度范围内呈强烈的空间自相关格局及良好的空间结构性(块金系数<25%),主要受环境因素的作用;在90 km以上的尺度范围,空间自相关性较弱,受随机成分影响较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滨海废弃盐田复垦区土壤盐分和有机质的空间变异特征
《农业工程学报 》 2019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揭示废弃盐田复垦区棉田土壤盐分和有机质的时空变化特征,该文利用棉花关键生长节点的土壤采样数据,采用经典统计学和地统计学相结合的方法,对土壤盐分和有机质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不同时期不同深度的土壤含盐量和有机质含量变幅较大,二者的变异强度均为中等;随着时间的变化土壤含盐量和有机质含量均呈现下降的趋势,各层土壤含盐量与有机质含量相关性程度不高.研究区土壤含盐量与有机质含量均具有中等强度的空间自相关性.Kriging插值结果表明土壤有机质呈条带状分布,苗期和花期土壤有机质含量由西向东逐渐增加,花铃期土壤有机质含量以东北部含量最低,收获期有机质含量高值区主要集中在西北部和东南部.土壤含盐量的三维空间分布在不同时期不同深度具有相似性,其空间分布特征总体较为接近;苗期和花期土壤含盐量高值区出现在东南部方向;花铃期和收获期土壤含盐量空间分布比较散乱,呈斑块状分布.研究结果为莱州湾南岸盐田复垦区的盐渍土科学改良、合理利用及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盐度对不同温度下海月水母螅状体存活和无性繁殖的影响
《应用生态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海月水母是全球近岸海域的主要致灾水母种类之一,其螅状体的繁殖情况与种群数量是影响水母暴发的重要因素.采用实验生态学的方法分别研究了高温(21℃)和低温(12℃)条件下,不同盐度梯度对螅状体存活与无性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温条件下,盐度15~40时螅状体存活率均大于90%,适合出芽生殖盐度范围为20~32,其中28为最适盐度;在低盐(≤15)或高盐(≥36)环境下,螅状体会进行足囊生殖以度过不良环境条件.低温条件下,20~40盐度组螅状体存活率均大于90%,20~32盐度组适于螅状体出芽生殖,其中28盐度组出芽生殖效率最高;20~40盐度适于横裂生殖,其中28~32盐度组最利于螅状体横裂生殖.说明海月水母螅状体有较强的盐度耐受性,一定范围内盐度对螅状体无性生殖影响不显著.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渤海湾盆地埕北断层新生代分段特征及其对凹陷演化的控制
《地球科学 》 2019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形成于中生代、NW走向的埕北断层位于渤海湾盆地中部,为明确其新生代分段发育特征及对埕北凹陷演化的差异控制作用,在整合渤海油田和胜利油田探区三维地震勘探资料、测井资料基础上,对断层几何学、运动学特征和断层控制下的地层展布特征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埕北断层新生代呈NW走向展布的"M"形,由2段NWW走向和2段NNW走向的断层分段相间排列、首尾相连而成;经历Ek-Es4(~65~42 Ma)分段复活,Es3-Ed(~42~23 Ma)连通拉张,N-Q(~23~0 Ma)走滑改造3个演化阶段;4个分段在新生代的差异演化控制了埕北凹陷内新生界基底形态、地层超覆、横向背斜发育以及次洼的差异演化,断层分段控制下的凹陷演化可分为3个阶段:Ek-Es4的横向扩张阶段,Es3-Ed的垂向加深阶段以及N-Q的走滑改造阶段.
关键词: 断层分段 凹陷演化 埕北断层 新生代 渤海湾盆地 石油地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盐度对花鲈幼鱼消化器官组织结构的影响
《南方农业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究花鲈幼鱼响应不同盐度的适应性变化规律,为建立健康大规格苗种培育技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人工繁育的淡水驯化花鲈幼鱼为研究对象,设4个盐度梯度(0、10‰、20‰和30‰),以盐度0为对照组,花鲈幼鱼放入不同盐度水体中养殖30 d后取样,然后基于石蜡切片技术比较分析不同盐度条件下花鲈幼鱼胃、肠道和肝脏组织结构的变化特征。【结果】对照组花鲈幼鱼的胃黏膜层较厚,皱褶数目少,胃小凹分布不均匀,胃腺发达;肠道黏膜皱褶较高,杯状细胞丰富;肝细胞空泡化严重。10‰盐度组花鲈幼鱼胃黏膜皱褶增高,皱褶数目增多,胃小凹发达,胃腺细胞增多;肠道黏膜皱褶变矮,杯状细胞增多,较饱满;肝细胞空泡明显减少,细胞界限清晰。20‰盐度组花鲈幼鱼胃黏膜上皮变薄,胃小凹变浅且数量减少;肠黏膜皱褶较矮且数量减少,杯状细胞减少;肝脏组织血管丰富,少数肝细胞呈空泡状,细胞核较大。30‰盐度组花鲈幼鱼胃黏膜皱褶宽大,胃小凹数量变少且较浅,胃腺发达,有少量杯状细胞分布;肠黏膜皱褶变矮且不规则,杯状细胞明显减少且体积缩小;肝细胞较大,肝血窦丰富。【结论】花鲈幼鱼消化系统组织结构能对不同盐度产生适应性变化,其中低盐度条件对肝脏组织影响最明显,高盐度条件对胃和肠道组织影响较明显。综合考虑,在10‰的盐度条件下花鲈幼鱼消化器官组织结构最完整,能满足其消化生理需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拖网渔船电子捕捞日志的作业信息与北斗船位数据获取的作业信息的可信度比较研究
《南方水产科学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分析电子捕捞日志数据的准确性和可信度,以"粤新会渔01282""粤新会渔01240""粤新会渔01286""粤新会渔01239""粤茂滨渔47239""粤新会渔02163""粤茂滨渔42278""粤新会渔00070"和"粤新会渔01268"9艘拖网渔船2018年8月17日—2019年4月30日的作业状态为研究对象,利用北斗船位数据提取拖网作业时间、作业网次和作业渔区,与电子捕捞日志数据的相关信息进行比较验证。结果表明,9艘拖网渔船的电子捕捞日志数据与北斗数据提取的作业时间的重复率分别为36.7%、64.8%、71.4%、81.5%、24.7%、46.7%、66.7%、79.6%和68.9%。作业渔区的重复率分别为80%、86.9%、65.7%、74.7%、75.3%、85.6%、71.6%、56.9%和65.2%,作业网次的重复率分别为65%、86.4%、60%、70%、75.3%、67.1%、54.4%、62.1%和35.4%。作业时间与渔获量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粤新会渔01286""粤新会渔01239""粤新会渔01240"和"粤茂滨渔47239"的作业时间与渔获量呈极显著相关(P<0.01),"粤茂滨渔42278"的作业时间与渔获量呈显著相关(P<0.05),"粤新会渔01282""粤新会渔02163""粤新会渔00070"和"粤新会渔01268"的作业时间与渔获量无显著相关性(P<0.05),反映出电子捕捞日志数据的准确性和可信性尚有空间可待提高。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空气暴露及抗氧化剂对鲤血清生化、肌肉抗氧化及品质的影响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研究空气暴露及抗氧化剂对松浦鲤Cyprinus carpio Songpu血清生化、肌肉抗氧化及品质的影响,试验设置5个组,分别饲喂基础饲料中添加600 mg/kg维生素E(VE组)、500 mg/kgγ-氨基丁酸(GABA组)、0.5 mg/kg亚硒酸钠(Se组)、600 mg/kg VE+500 mg/kg GABA+0.5 mg/kg亚硒酸钠(复合组)的试验饲料及不添加抗氧化剂的基础饲料(对照组),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放15尾,共225尾鱼,鱼体质量为(1060±40)g,试验共进行13 d,养殖试验结束后饥饿24 h,检测空气暴露前和经空气暴露15 min后各组松浦镜鲤血清生化、肌肉抗氧化及品质相关指标。结果表明:空气暴露前,与对照组相比,饲料中添加各种抗氧化剂对松浦镜鲤血清生化指标无显著性影响(P>0.05),但复合抗氧化剂可显著提高鲤肌肉过氧化氢酶(CA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同时显著降低丙二醛(MDA)含量(P<0.05),Se可显著降低滴水损失(P<0.05);空气暴露15 min后,与对照组相比,饲料中添加GABA、VE和复合抗氧化剂可显著降低鲤血清皮质醇及葡萄糖含量(P<0.05),VE和复合抗氧化剂可显著提高鲤肌肉SOD、CAT活性并显著降低MDA含量(P<0.05),Se和复合抗氧化剂可显著提高谷胱甘肽(GSH)含量(P<0.05),VE及复合抗氧化剂显著降低鲤肌肉滴水损失,GABA和复合抗氧化剂显著降低鲤肌肉储存损失(P<0.05)。研究表明,VE和复合抗氧化剂均可缓解空气暴露对松浦镜鲤产生的应激胁迫,提高松浦镜鲤的肌肉抗氧化能力,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鲤的肌肉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长江水系野生中华绒螯蟹F_1不同规格仔蟹在扣蟹阶段养殖性能比较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长江水系野生中华绒螯蟹F_1具有优异的养殖性能,但F_1不同规格仔蟹对扣蟹养殖性能的影响并不清楚。本研究系统地比较了长江水系野生中华绒螯蟹F_1不同规格仔蟹在扣蟹养殖阶段的生长、成活率、早熟率、产量、养成规格和饵料系数等指标。结果表明:(1)生长阶段,小规格组扣蟹的平均体质量始终低于大规格组。就雌体而言,6—7月和8—9月,小规格组扣蟹的增重率(WGR)和特定生长率(SGR)显著高于大规格组(P<0.05);就雄体而言,6—7月和7—8月,小规格组扣蟹的WGR和SGR显著高于大规格组(P<0.05)。(2)小规格组正常扣蟹平均体质量低于大规格组,成活率较高,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小规格组最终养成扣蟹无一龄早熟现象,而大规格组则存在一定的早熟率。小规格组饵料系数(FCR)显著低于大规格组(P<0.05)。(3)就最终规格分布而言,小规格组养成扣蟹规格主要集中于0~6.00 g,所占百分比为80.09%;大规格组养成扣蟹规格主要集中于3.00~9.00 g,所占百分比为70.56%。长江水系野生中华绒螯蟹F_1不同规格仔蟹在扣蟹养殖阶段养殖性能存在差异,这为野生中华绒螯蟹的种质资源评价和优良性状挖掘提供依据。
关键词: 长江水系 中华绒螯蟹 野生 不同规格 扣蟹 养殖性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暗纹东方鲀sox9基因的克隆和组织表达分析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初步探究暗纹东方鲀sox9基因在性腺发育和性别分化过程中的作用,通过设计兼并引物、RACE及荧光定量PCR技术,成功克隆出暗纹东方鲀sox9基因的cDNA全长序列,并分析其相应的生物信息学特征及其在雌雄个体的组织表达水平。结果表明:sox9a基因cDNA全长为1 248 bp(NCBI登录号:MH218818),包括684 bp的ORF,编码227个氨基酸,297 bp的5′UTR和267 bp的3′UTR。sox9b基因全长为1 941 bp(NCBI登录号:MH218819),包括1 470 bp的ORF,编码489个氨基酸,306 bp的5′UTR和165 bp的3′UTR。同源性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暗纹东方鲀sox9基因与红鳍东方鲀同源性最高,亲缘关系最近。氨基酸多重序列比对结果显示两个Sox9氨基酸序列的HMG box结构域在哺乳动物和鱼类中均高度保守。荧光定量PCR分析显示两个sox9基因普遍存在于雌鱼和雄鱼的各个组织中,且均在雌鱼下丘脑中表达量最高,在精巢中有少量表达,卵巢中几乎不表达。总体来说,除少数组织外,两个sox9基因在雌鱼组织中的表达量普遍高于雄鱼。本研究为了解暗纹东方鲀sox9的遗传特性及相关的生理功能,探索性别分化与性腺发育的分子调控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暗纹东方鲀 sox9基因 cDNA克隆 生物信息学 组织表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