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上海市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4814条记录
农业非点源污染模型研究与应用进展

上海农业学报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阐述农业非点源污染的概念、危害和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国内外目前农业非点源污染模型研究的特点,指出以元胞自动机为代表的时空动态模拟模型已经在农业非点源污染的研究中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可以认为是农业非点源污染模型研究的第四个阶段。最后总结了现有农业非点源污染模型的不足之处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农业污染 非点源污染 模拟模型 GIS 元胞自动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矮牵牛种子丸粒化包衣研究初报

上海农业学报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使用自制配方进行了丸粒化包衣处理,研究了不同包衣倍数和添加生物菌剂对矮牵牛种子发芽的影响。结果表明:丸粒化种子单籽率>95%,有籽率>98%,整齐度>96%,单粒抗压强度>3 N。丸粒化处理对该批次矮牵牛种子发芽和出苗没有显著影响,添加枯草芽孢杆菌可以提高幼苗鲜重。

关键词: 矮牵牛 种子 丸粒化 发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有机型基质无土栽培中尿素用量对青菜生长和硝酸盐含量的影响

上海农业学报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立架式苗床基质栽培方式,研究了不同尿素施用量和施用时间对青菜生长、产量以及硝酸盐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生长前期施1.5%浓度尿素溶液的青菜叶片数、叶长、叶宽和单株鲜重明显高于施1%浓度尿素溶液的处理,并且前期施肥的青菜生长情况好于后期施肥的处理。施肥晚和施肥浓度高的青菜硝酸盐含量高。

关键词: 青菜 无土栽培 尿素 硝酸盐 施肥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一种简易液体菌种生产装置在金针菇菌种生产中的应用

上海农业学报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使食用菌液体菌种技术得到更广泛的应用,采用造价低廉、使用方便的液体菌种生产装置生产金针菇FV3液体菌种。结果表明:最佳液体培养基为白砂糖3.0%、豆饼粉0.5%、KH_2PO_4 0.15%、MgSO_40.1%、pH自然;利用此培养基10 L,培养8 d,通气量50 L/h,菌丝生物量可达21.80 g。

关键词: 金针菇 液体菌种 装置 培养条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稻纵卷叶螟预测预报方法研究概述

上海农业学报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概述了近年来我国稻纵卷叶螟预测预报方法研究进展,阐述了现有的三类稻纵卷叶螟测报方法、特点,并对今后的测报技术发展提出了展望。

关键词: 稻纵卷叶螟 测报方法 进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草菇丝裂原活化蛋白质激酶编码基因VV-MAPK的克隆和序列分析

菌物学报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丝裂原活化蛋白质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是丝/苏氨酸蛋白质激酶的一个大家族,广泛存在于真核生物中(Widmann et al.1999)。真核生物的MAPK通路由三级激酶组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合欢叶提取物对油菜菌核病菌的抑制作用及其苗期防治效果

植物病理学报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不同浓度的合欢叶提取物对油菜菌核病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菌丝生长及菌核形成的抑制试验表明,该提取物具有抑制菌丝生长及菌核形成的作用,且随着浓度的提高活性增强,当浓度为20 mg/mL时,对菌丝生长的抑制率为73.1%,对菌核形成的抑制率为100%。通过对提取物处理后菌丝形态显微观察,发现病菌菌丝出现形态异常甚至断裂现象,且培养液电导率增加,推测为提取物处理后菌丝细胞壁破裂、细胞质外渗造成。苗期盆栽试验发现,该提取物对油菜菌核病菌有明显的防治效果,当浓度为20 mg/mL时,防治效果达72.1%。

关键词: 合欢 植物提取物 油菜菌核病菌 抑制作用 防治效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醚菌酯种子处理剂对超甜玉米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种子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应用醚菌酯种子处理剂对超甜玉米种子进行包衣处理,研究了醚菌酯对超甜玉米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超甜玉米种子经过醚菌酯种子处理剂包衣处理后,带菌率降低,发芽率和出苗率提高,株高、鲜重及干重增加。

关键词: 醚菌酯 种子处理剂 超甜玉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上海生态农业发展影响因素研究

生态经济 2010 北大核心

摘要:文章分析了上海生态农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并利用计量模型进行检验,认为影响上海生态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农业基础设施、农业劳动力资源、农业产业化水平、农业科技实力状况。

关键词: 上海 生态农业 影响因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农业和化学措施对柑橘树脂病和炭疽病的协同控制作用

上海农业学报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经形态与分子鉴定,上海崇明绿华柑橘基地危害柑橘的2种主要病害柑橘树脂病和炭疽病其病原菌为柑橘间座壳菌(Diaporthe citri)和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对2种病原菌的室内药剂筛选结果表明:咪鲜胺、咪鲜胺锰盐络合物、多菌灵、甲基硫菌灵、丙环唑、苯醚甲环唑、戊唑醇、氟硅唑等药剂对2种病原菌菌丝生长均表现出85%以上的抑制效果。咪鲜胺、多菌灵、氟硅唑对柑橘树脂病菌菌丝生长的EC_(50)分别为0.018、0.059、0.057μg/mL,对柑橘炭疽病病菌丝生长的EC_(50)分别为0.066、0.073、0.266μg/mL。田间试验表明:咪鲜胺、多菌灵分别对柑橘叶片炭疽病、果实沙皮病(树脂病危害果实症状)、枝干树脂病均表现出显著的防治效果,一间一的间伐措施可以明显减轻过度密闭柑橘园柑橘枝干树脂病的发病程度。

关键词: 柑橘 柑橘树脂病 炭疽病 杀菌剂 EC_(50) 间伐 防治效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