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转基因青蒿环境释放试验及评价
《上海农业学报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环境释放条件下,研究了3种转基因青蒿品系及其亲本品种的农艺性状,分析了各个农艺性状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利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PCR技术检测3种转基因青蒿目的基因表达变化差异,并利用HPLC-ELSD技术测定青蒿材料中的青蒿素含量。研究表明:在田间栽培条件下,转基因青蒿植物个体发育正常;转基因青蒿在株高、冠幅、茎粗、叶间距、叶形、叶片宽度方面与其受体材料无显著差异,但在个别时间点存在例外;转基因青蒿和其亲本材料的生长趋势大致相似;3种转基因青蒿目的基因表达变化显著,转基因青蒿中青蒿素含量明显增高,与预期结果一致。
关键词: 转基因青蒿 环境释放 农艺性状 RT-PCR HPLC-ELSD


遮荫处理对温室四种蔬菜生长及光合作用日变化的影响
《浙江农业学报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了温室中不同遮荫处理(温室自然光、一层遮阳网遮荫、二层遮阳网遮荫)对黄瓜、辣椒、番茄、茄子生长及光合作用日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遮荫均显著降低了四种蔬菜干物质的积累量,并且以二层遮荫处理条件下减少的最多。在温室自然光条件下,黄瓜、辣椒、番茄在9:00均出现了较为明显的光合作用下降的现象,其全天的净光合速率以一层遮荫处理的最大,温室自然光处理居中,二层遮荫处理最小,而茄子的净光合速率表现为温室自然光>一层遮荫处理>二层遮荫处理;四种蔬菜的胞间CO2浓度均为二层遮荫处理>一层遮阴处理>温室自然光。因此气孔限制可能是导致蔬菜在温室自然光条件下出现光合作用降低的主要原因,而整个植株叶肉细胞利用CO2能力降低的非气孔因素,可能是二层遮荫处理后蔬菜光合作用较低的主要原因,由此看出茄子对强光、高温的抗性较强。


高能电子束与~(60)Coγ射线对大蒜辐照保鲜效果的比较研究
《食品科学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我国大蒜辐照抑芽工艺规范没有对60Coγ射线和电子束应用的工艺参数做出区分,为明确两者对大蒜抑芽保鲜效果的差异,以60Co产生的γ射线和电子加速器产生的高能电子束,分别对大蒜进行辐照处理,辐照剂量为200、500、800Gy,辐照后置于室温(5~25℃,RH70%~85%)贮藏,并对贮藏期间大蒜内芽生长情况及各生理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两种辐照源均能有效抑芽,且相同辐照剂量下,电子束辐照抑芽效果强于60Coγ射线;200Gy和500Gy的两种辐照均能抑制大蒜呼吸作用,延缓质量损失,且对大蒜鳞茎外皮颜色和大蒜风味品质影响不大;而高剂量800Gy的两种辐照则刺激大蒜呼吸增强,失重率升高,大蒜干缩严重。从大蒜营养品质和商业品质的角度综合分析,电子束采用200Gy、60Coγ射线采用500Gy对大蒜的抑芽保鲜效果较好。


猪白细胞介素-2基因的克隆与表达
《上海农业学报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根据GenBank上发表的猪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2,IL-2)基因序列,设计1对引物。采用RT-PCR技术,以ConA刺激的猪外周血淋巴细胞为材料,从总RNA中扩增出484 bp的特异性片段,将其克隆入pGEM-T easy载体。序列测定表明;扩增片段为猪IL-2基因,该基因与GenBank上发表的猪IL-2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达99.8%。将其定向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32a,构建了表达重组猪IL-2的基因工程菌株,经IPTG诱导表达和层析纯化,获得了纯化的重组猪IL-2蛋白。


臭氧处理对巨峰葡萄微生物及贮藏品质的影响
《安徽农业科学 》 2010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探讨臭氧气体处理对巨峰葡萄的保鲜效果。[方法]以不同浓度臭氧(21.04、44.62、81.41、131.14mg/m3)处理新鲜巨峰葡萄,将处理后的葡萄贮藏于温度为-0.5~0.5℃、湿度为85%~95%的冷库中,研究不同处理对葡萄病原微生物的杀灭效果及其对葡萄贮藏品质的影响。[结果]臭氧处理可有效抑制葡萄表面的微生物繁殖,且臭氧浓度越大处理效果越好,贮藏至84d时,21.04、44.62、81.41、131.14mg/m3臭氧对霉菌的杀灭率分别为80.45%、94.09%、95.64%、96.18%;81.41mg/m3臭氧处理可有效减轻葡萄的腐烂程度,降低其呼吸强度并抑制其Vc、可滴定酸及可溶性总糖含量下降,延缓其成熟和衰老进程。[结论]81.41mg/m3臭氧处理对巨峰葡萄的保鲜效果最好。


三种茎叶处理除草剂防除直播稻田稗草的应用技术研究
《上海农业学报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选择3种茎叶处理除草剂二氯喹啉酸、氰氟草酯和五氟磺草胺在直播稻田开展防除稗草的应用技术研究。结果表明:50%二氯喹啉酸WP在上海部分地区连续使用20多年后,稗草对其产生一定的抗药性,525~750 g/hm~2(商品量,下同)对稗草的防效仅50%左右,剂量提高至1 125 g/hm~2,杀稗效果未见相应提高;100 g/L氰氟草酯EC对稗草的防除效果随着叶龄的增加而下降,稗草1.5~2.0叶期使用900 mL/hm~2,防除效果达90%以上,而在稗草4.0~6.0叶期时剂量需提高到3 000 mL/hm~2,才能取得比较理想的防除效果;25 g/L五氟磺草胺OD对小龄稗草和大龄稗草均有很好的防除效果,600~900 mL/hm~2防效可达90%以上。因此,当前防除直播稻田稗草尤其是高龄稗草的首选药剂为五氟磺草胺。


猴头菌水溶性多糖的分离纯化与结构表征(英文)
《菌物学报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从猴头菌子实体中分离得到一种新型的水溶性杂多糖HEPF2,分子量大小为1.66×104Da,该多糖由岩藻糖、半乳糖和葡萄糖以1.00:3.69:5.42比例构成,同时也含有微量的3-O-甲基鼠李糖。进一步利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法、糖组成分析、甲基化分析、部分酸水解法和核磁共振法等方法进行结构鉴定,检测结果表明,该杂多糖中包含1→4、1→6结合的葡萄糖和1→6结合的半乳糖残基,连接于主链的侧链残基,包括岩藻糖残基、少数的端基葡萄糖和半乳糖残基。核磁共振法检测结果还表明,1→4结合葡萄糖为β构型,(1→6)结合半乳糖、(1→2,6)结合半乳糖和端基葡萄糖均为α构型。


电子束辐照对鲜切西洋芹的保鲜效应
《上海农业学报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讨电子束对鲜切西洋芹的保鲜效果,通过不同剂量(400、1 000 Gy和2 000 Gy)电子束处理对鲜切西洋芹微生物的控制作用,测定辐照对Vc、可溶性固形物、总糖、可溶性蛋白等营养品质指标及呼吸强度、多酚氧化酶等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电子束1 000 Gy和2 000 Gy均能较好地控制各种微生物的生长;两处理均可显著降低呼吸作用,明显抑制多酚氧化酶的活性,延缓总糖含量的增加,对Vc及可溶性固形物无破坏作用;4℃条件下贮藏12 d,1 000 Gy处理的鲜切西洋芹感官指标良好。综合电子束辐照对鲜切西洋芹的品质指标和感官指标的影响,确定1 000 Gy为最佳处理剂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