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吉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4117条记录
玉米品种权申请的统计与分析

玉米科学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对玉米自交系和杂交种品种权申请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反映玉米育种优势省份和优势单位及玉米育种研究基础与创新程度。

关键词: 玉米 植物新品种保护 品种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玉米丝黑穗病侵染率与发病率关系的PCR检测分析

玉米科学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用2个感病的玉米材料接种玉米丝黑穗病菌,苗期调查侵染率,开花期调查发病率,结果表明侵染率显著高于发病率;在开花期提取未发病植株茎髓组织DNA进行PCR检测,结果检测到玉米丝黑穗病菌DNA的存在。因此,通常情况下玉米丝黑穗病侵染率大于发病率。

关键词: PCR 玉米 丝黑穗病 侵染率 发病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建设长平玉米星火产业带优势分析

玉米科学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分析了长平玉米产业带自然资源优势,阐述了玉米生产与消费现状和科技资源及加工技术优势,提出解决玉米供求矛盾的对策。

关键词: 玉米 深加工 产业带 长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出苗后干旱对玉米丝黑穗病发病的影响

玉米科学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选取2个不同抗性的玉米杂交种,播种期接种玉米丝黑穗病菌,出苗后(约6~7片叶)进行干旱处理,开花期调查发病率。结果发现,同一玉米品种干旱处理比对照的发病率高。说明苗后干旱增加了玉米丝黑穗病发病率。经分析发现存在携带病菌而不发病的植株,出苗后期保持适宜的水分可以减少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生。

关键词: 玉米 干旱 丝黑穗病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东北黑土区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研究

玉米科学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针对东北黑土区土壤风蚀和水蚀严重、自然降水利用率低、土壤有机质下降、耕层变浅等问题,研究了玉米宽窄行留高茬交互种植技术和灭高茬整地保护性耕作两种技术模式,该技术对保护黑土生态环境,发展可持续农业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玉米 保护性耕作技术 东北黑土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等离子体处理对玉米幼苗抗逆性的影响

玉米科学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用4个不同剂量0.5A(T1)、1.0A(T2),1.5A(T3)、2.0A(T4)的等离子体处理玉米种子,研究幼苗在干旱、冷害和盐害等逆境处理后对玉米幼苗抗逆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等离子体处理玉米种子可提高玉米幼苗在干旱、冷害和盐害条件下的抗逆性,但以提高幼苗抗旱能力最明显。干旱条件下,4个不同剂量的等离子体处理可使玉米幼苗的可溶性糖含量较对照平均提高5.5%,脯氨酸含量比对照植株平均增加24.7%,POD活性比对照平均增加33.3%,电解质外渗率平均降低20.9%。1.5A(T3)的等离子体处理剂量在所有处理中效果最明显,可作为等离子体处理玉米种子提高抗逆性的适宜处理剂量。

关键词: 玉米 等离子体 抗逆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绿豆新品种吉绿3号

中国种业 2007 北大核心

摘要:1选育经过吉绿3号是吉林省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研究所于1998年以白925为母本,D0809为父本,经人工杂交选育而成。2004-2005年进行产量鉴定,2005-2006年参加全省绿豆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2007年通过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草原红牛血液酶活性与生产性能相关及回归分析

黑龙江畜牧兽医 2007 北大核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酒精型高粱杂交种吉杂118

中国种业 2007 北大核心

摘要:吉杂118是吉林省农科院作物所以自选不育系2055A为母本,以自选恢复系R8036为父本,于2003年组配而成。其中不育系2055A是1992年以314B×871300B,人工有性杂交选择后,经连续回交转育而成:恢复系R8036是吉林省农科院作物所1996年以R137×忻粱52的后代稳定系6022为母本,以7331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利木赞牛改良草原红牛效果的研究

黑龙江畜牧兽医 2007 北大核心

摘要:草原红牛是我国自主培育而成的第一个肉乳兼用型优良品种,具有适应性强、宜放牧、耐粗饲、抗病能力强、乳脂率高、肉质好、遗传力强等突出优点,但与国外优良肉牛品种以及国内黄牛品种相比还存在着个体小、生长缓慢、产肉性能偏低等不足。为了提高草原红牛肉用生产性能,先后从国外引进优良肉牛品种丹麦红牛和利木赞牛等对草原红牛进行杂交改良。本研究就利木赞牛对草原红牛的杂交改良效果进行全面分析,为草原红牛肉牛新品系的选育与品种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