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吉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4117条记录
高粱高产育种应重视株型和穗结构性状的改良

种子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阐述了高粱高产育种株型和穗结构性状改良问题。通过株型改良可改善形态、降低株高、增加密度、增强抗倒性、提高收获指数。但只注重株型是不够的,还必须注重株型与产量性状和穗性状结合,注重形态与机能结合。穗性状改良有利于增加穗粒数,提高穗粒重,从而达到高产的目的。株型改良和穗性状改良是现阶段乃至今后高粱高产育种的方向和主要任务。

关键词: 粒用高粱 株型改良 穗性状改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抗寒紫叶李新品种‘长春彩叶李’

园艺学报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长春彩叶李’为中国李(P. salicina)×紫叶李(P. catropurpurea)人工杂交培育的新品种,叶片全生长季为紫红色,生长季节的不同色泽有程度上的差异,为园林绿化树种,适合我国东北部寒冷地区栽植,使寒冷地区有了彩叶常色乔化树种。

关键词: 品种 抗寒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十五”大豆创新种质和1963—1995年间育成品种的SSR遗传结构及遗传多样性分析

作物学报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22份"十五"攻关培育的创新种质和22份大豆育成品种进行了24个SSR标记的分析比较,目的是在分子水平上阐明创新种质的遗传结构特点,为拓宽我国大豆育成品种遗传基础及亲本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在24个SSR位点共检测出231个等位变异,其中15.8%(36个等位变异)为创新种质所特有,特别是在与大豆胞囊线虫紧密连锁的Satt309位点上验证了一个我国独有的等位变异。结合UPGMA和Model-based聚类结果,将创新种质和育成品种分为4组,第Ⅰ组由13份来自东北和山西的创新种质组成;第Ⅱ组由8份来自东北的育成品种组成;第Ⅲ组由8份来自黄淮海和南方的大豆种质组成,其中创新种质和育成品种各为4份;第Ⅳ组由4份育成品种组成,分别来自吉林、黑龙江、河南和山西。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利用国外种质和野生大豆创造的创新种质丰富了东北地区育成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因此,应加强利用国外种质、我国栽培大豆地方品种和野生大豆等优异资源,在创造优异大豆新种质的同时,拓宽我国大豆的遗传基础。

关键词: 创新种质 育成品种 SSR标记 遗传结构 遗传多样性

柱前在线衍生-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内标法快速测定饲料中氨基酸

分析化学 2007 SC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邻苯二甲醛和氯甲酸芴甲酯联合柱前在线衍生,用反相C18短柱梯度洗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用于检测胱氨酸和赖氨酸)和荧光检测器(用于检测其它氨基酸)联合检测,建立了一种高效液相色谱内标法快速测定饲料中氨基酸含量的方法。此方法对传统样品水解液制备的方法进行了简化,在不须预先除去干扰物质的情况下,提高了氨基酸测定的准确度,18种氨基酸除胱氨酸和色氨酸未检出(完全被破坏)和蛋氨酸为87.32%(部分被氧化破坏)外,其它氨基酸的回收率为94.14%~102.25%,相对标准偏差为2.11%~4.52%(n=5);线性相关性好(相关系数为0.9900~0.9995);线性范围为4.5~1000μmol/L;方法检出限低,灵敏度高,分离时间短,适合饲料中氨基酸的快速测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法 柱前在线衍生 内标法 饲料 氨基酸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新品种吉粳503

中国种业 2007 北大核心

摘要:吉粳503是吉林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于1999年以日本高产优质品种奥羽346为母本,以抗逆性强、大穗、少蘖的丰优207为父本杂交,当年冬在海南加代,2000年在所内进行F2代单株选拔,当选单株2000年冬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玉米杂交种母本自交系的SSR快速鉴定技术

玉米科学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实验以10个我国主要玉米杂交种的正反杂交组合为材料,分别提取杂交组合果皮、种胚以及母本自交系植株叶片的DNA。每一个正反交组合选取10对多态性SSR引物,对正交组合的母本、正交组合果皮、反交组合母本、反交组合果皮和杂交种F1种胚的DNA进行扩增。数据分析显示,97.5%杂交组合果皮的SSR标记带型呈纯合单一带型,与其母本相同;有2.5%杂交组合果皮DNA扩增出双带型,与杂交种胚相同。根据重复分析结果推测,这可能与母本自交系在某些位点处于杂合状态有关。研究结果表明:采用SSR标记分析玉米杂交组合F1果皮DNA,可以快速鉴定出母本自交系的DNA指纹特征。

关键词: 玉米 杂交组合 自交系 SSR标记

长白山野猪不同杂交组合生长性能和胴体品质的研究

中国畜牧杂志 2007 北大核心

摘要:选择体重30 kg左右的野×野×松(10头),野×松(18头),野×松×松(10头)长白山野杂猪进行饲养试验,饲养试验结束后每组各选5头进行屠宰试验,并采样进行肉质分析。结果表明:野×松×松的日增重最高,极显著(P<0.01)高于另外2组,野×松次之,极显著(P<0.01)高于野×野×松,野×野×松最低,仅为450.02 g;瘦肉率野×野×松最高,极显著(P<0.01)高于另外2组,其他2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pH24野×松最高,显著高于野×野×松(P<0.05),其他2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长白山野猪不同杂交组合,随着野猪血液比例的降低,生长性能及屠宰性能得到提高,3个杂交组合在肉质性状均处于优良之列。

关键词: 杂交组合 生长性能 胴体品质 长白山野猪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吉林省半干旱区玉米超高产品种、密度与产量关系研究

玉米科学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高肥量水平下不同玉米品种、种植密度与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品种对产量影响差异6.1%~46.6%,不同密度对产量影响差异1.98%~12.80%。郑单958种植密度9.0万株/hm2时产量最高,单产为13214kg/hm2。在此密度下主要通过群体来影响产量。

关键词: 玉米 品种 密度 超高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乳酸菌胞外多糖的流变学特性和分子结构修饰

食品科学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乳酸菌胞外多糖在乳品加工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发酵过程中,胞外多糖的形成有利于改善产品的流变学特性,并赋予产品优良的感官特性和营养保健性能。不同的乳酸菌在胞外多糖的产量、化学组成、分子量、带电情况和侧链分支等方面具有很大差异。通过对胞外多糖进行分子结构修饰,可以优化其功能特性,并获得具有特定用途的食品改良剂。有些乳酸菌胞外多糖具有抗肿瘤和免疫调节活性,有益于人类健康;或者可能用作益生元,有益于胃肠道菌群微生态平衡。本文着重讨论乳酸菌胞外多糖的流变学特性和多糖的分子结构修饰,探讨胞外多糖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关键词: 乳酸菌 胞外多糖 流变学特性 分子结构修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氯化钾中的钾素和氯素对玉米茎腐病防治效果研究

玉米科学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长期定位试验和田间试验,研究了缺钾条件下钾素、氯素以及氯化钾对玉米不同抗性品种茎腐病的防治效果,明确钾素和氯素在氯化钾防治玉米茎腐病中的作用。结果表明,施钾可明显增强抗、感病品种抗茎腐病的能力,且对感病品种的防治效果优于抗病品种;施氯对抗、感病品种茎腐病防治效果均不明显。施钾明显增加了吉单180(抗病品种)、吉单327(感病品种)根、茎、叶部的钾素含量,在缺钾条件下,抗病品种较感病品种具有更强的吸钾能力。分析发现,蜡熟期的根部钾素含量与玉米茎腐病的发生率相关最密切,相关系数r=-0.9218。土壤养分是决定氯化钾中钾素还是氯素发挥主导作用的关键因素。

关键词: 钾素 氯素 氯化钾 玉米茎腐病 防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