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吉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4117条记录
苏子新品种吉苏1号

中国种业 2007 北大核心

摘要:近年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有营养保健功能的苏子加工品的需求量逐年增加,为此急需对苏子资源进行收集、整理、保护,并加以改良创新。吉林省农科院作物所于2002年以公主岭收集的地方品种(GZL-SZ-2)为基础材料进行系统选择,2003年对所收集材料(GZL-SZ-2)进行系统选育,系统号为GZL- SZ-2-2;2004年进行田间系选,系统号为GZL-SZ-2- 2-4;2005年田间继续选择,系统号为GZL-SZ-2-2- 4-3,同时进行田间鉴定(产量、抗病虫);2006年进行田间试验示范,由吉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组织专家现场验收,2006年年底通过吉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为吉苏1号,准予推广,认定号为吉登苏2007001。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2006年美国玉米高产竞赛的启示

玉米科学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介绍了2006年美国玉米高产竞赛结果的简要情况,包括9个竞赛获胜品种、获胜者所创造的产量及其种植技术等,为我国玉米高产、超高产研究提供借鉴。

关键词: 玉米 美国 高产竞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吉林省玉米丝黑穗病研究进展及抗病品种选育

玉米科学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吉林省近几年玉米丝黑穗病有逐年加重的趋势,给粮食生产带来巨大的损失。丝黑穗病是以土壤传病为主,发病轻重取决于品种抗病性和土壤内越冬菌源数量以及播种和出苗期环境因素的影响。玉米对丝黑穗病的抗性呈数量性状遗传。根据其抗性遗传特点,在抗病品种选育上应坚持以拓宽种质基础为主的综合选择方法。

关键词: 玉米 丝黑穗病 抗病品种选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低温冷凉地区超高产春玉米群体生长分析研究

玉米科学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三合模式”为基础,从产量构成、光合性能、源库3方面对东北雨养玉米产区产量水平高于1.5×104kg/hm2的不同密度玉米群体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东北雨养地区玉米要获得高于1.5×104kg/hm2的产量,须选择耐密性品种,密度介于80000~87000株/hm2,叶片光能持续期长,吐丝后光合势大于2.87×106m2/(d·hm2),叶面积比率与叶面积维持在合理水平,生育期平均净同化率大于5.21g/(m2·d),营养生长时期相对生长率迅速,吐丝到灌浆期相对生长率稳定,吐丝后干物质积累量高于16192.48kg/hm2,转化率大于83.6%,经济系数维持在0.5左右。

关键词: 玉米 密度 三合模式 超高产

北方春大豆品系对灰斑病7号生理小种的抗性

大豆科学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详细了解我国近几年来育成的北方春大豆品系对灰斑病的抗性表现,对来自2003~2006年200份大豆品系的灰斑病7号生理小种抗性数据进行了整理,统计分析北方春大豆整体的抗性情况和各省育成的北方春大豆品系抗性表现及年度间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近4年北方春大豆品系灰斑病抗性总体表现良好,但仍有13.6%感病品系存在;黑龙江省参试品系的总体表现最好,抗性品系较多,感病和高感品系很少,而且具有丰富的免疫材料;吉林省缺乏抗性好的品系,感病的多且呈逐年增多的趋势;辽宁抗性品系多,但感病,尤其是高感的多,但高感品系年度间呈现显著下降趋势。其它省区的春大豆,免疫和抗病品系少,高感品系多,但近年来,抗病材料在不断提高,高感材料不断下降。该研究对于今后大豆灰斑病抗性育种和大豆品种审定及推广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北方春大豆 品系 灰斑病 抗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吉林省中熟玉米新品种分析评价与展望

玉米科学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中熟玉米杂交种选育一直是吉林省育种工作的难点,生产上中熟生态区应用的品种也相对较少,且更新缓慢。本文以代表吉林省最新育种水平的2005~2006两年区试中熟组各育种单位选育参试新品种组合为试验材料,采用高稳系数和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材料进行分析、评价,提供中熟玉米新品种市场信息,推荐未来生产主导品种或接替品种,并对其应用前景予以展望。

关键词: 玉米杂交种 高稳系数 灰色关联度 主导品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优质水稻新品种吉粳504号的选育

中国种业 2007 北大核心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优质大米成为人民的首选。针对市场需求,吉林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充分利用各种优异的种质资源,通过杂交育种的途径,培育出高产、优质、抗性强的水稻新品种吉粳504号。2006年结束国家北方水稻区域试验,审定命名为吉粳504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半胱胺对吲哚美辛诱发的大鼠胃粘膜溃疡的保护与抗氧化研究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讨半胱胺对动物应激性胃粘膜溃疡的保护和抗氧化机制,本研究利用吲哚美辛(IN)诱导大鼠胃部急性溃疡模型。选取雄性SD大鼠45只,体重180~220 g,随机分为3组,每组15只。对照组(A):灌服生理盐水1 mL/只;应激组(B):灌服吲哚美辛(45 mg/kg体重);抗氧化组(C):灌服半胱胺处理(100 mg/kg体重),1 h后灌服吲哚美辛(45 mg/kg体重)。结果表明:半胱胺明显抑制了吲哚美辛诱导的胃粘膜溃疡。与对照组A比较,灌服IN显著降低了胃粘膜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以及谷胱甘肽(GSH)、线粒体中ATP、ADP、AMP、总腺苷酸和能荷(EC)水平(P<0.05),然而过氧化氢酶(CAT)明显提高,脂质过氧化物(LPO)产量显著增加。灌服半胱胺明显遏制了上述各项指标改变,显著提高了胃粘膜组织中SOD活性以及GSH、线粒体中总腺苷酸含量和EC值,同时降低了LPO和溃疡指数(P<0.05)。

关键词: 半胱胺 胃粘膜 氧化损伤 能量代谢 抗氧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松辽黑猪雌激素受体基因对部分繁殖性状的影响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松辽黑猪为研究对象,采用PCR-RFLPs方法检测其雌激素受体(ESR)基因的PvuⅡ多态性,分析了该基因与产仔数及其他繁殖性状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ESR基因型间总产仔数(TNB)和产活仔数(NBA)差异显著(P<0.05),BB和AA纯合子间TNB和NBA分别相差2.395和2.250头;各基因型在初生窝重、20日龄重、60日龄重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

关键词: 松辽黑猪 繁殖性状 ESR基因 生长性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玉米新品种DUS测试性状的选择与测试指南修订

玉米科学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介绍了玉米DUS测试性状的选择方法和对原有测试指南选择性状的验证和调整结果,供相关育种企事业单位及时了解我国玉米新品种保护审查测试技术标准研究的最新动态。新修订的玉米DUS测试指南将作为国家(行业)标准,从2008年开始执行使用。

关键词: 玉米 DUS测试 指南 性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