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3897条记录
Fusarium graminearum sensu stricto和F.asiaticum在玉米秸秆和水稻秸秆上子囊壳形成的比较

植物保护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麦田前茬作物玉米秸秆和水稻秸秆上中国小麦赤霉病菌的两个优势种Fusarium graminearum sensu stricto (F.graminearum)和F.asiaticum子囊壳形成和发育成熟过程的差异,分别选择3株F.graminearum菌株(SE81,3-ADON型;LcA-2,15-ADON型;HX5-1,NIV型)和2株F.asiaticum菌株(M4A,3-ADON型;M31-2,NIV型),用其孢子悬浮液接种玉米秸秆和水稻秸秆,放置于花泥和地表两种环境条件下,比较接种不同菌株秸秆上子囊壳的形成和发育成熟情况及5个菌株对‘郑麦366’(高感小麦赤霉病品种)的致病力。结果表明:花泥环境下产生子囊壳的速度要快于地表,以玉米秸秆为载体子囊壳产生速度比水稻秸秆快且多数密度大,3个F.graminearum菌株(SE81、LcA-2和HX5-1)在同种秸秆相同环境下比2个F.asiaticum菌株(M4A和M31-2)产生子囊壳的速度快且子囊壳密度大。5个菌株在不同环境的不同秸秆上产生的子囊壳的成熟度均无规律,接种‘郑麦366’后其病情指数间有极显著差异(P<0.01),在花泥和地表的玉米秸秆和水稻秸秆上3次调查的子囊壳密度与‘郑麦366’的病情指数呈显著正相关,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子囊壳产生速度(AUPGC)与‘郑麦366’的病情指数呈极显著正相关。本研究将为阐明F.graminearum和F.asiaticum在中国小麦赤霉病上表现区域性地理分布的原因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Fusarium graminearum sensu stricto F.asiaticum 玉米秸秆 水稻秸秆 子囊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丹参萌发期抗旱性鉴定及抗旱指标筛选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5个丹参栽培类型为材料,用不同浓度(0%、3%、6%、9%、12%)的PEG-6000在萌发期模拟干旱胁迫处理,测定发芽势、发芽率、子叶长、子叶宽、胚芽长、胚根长等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和隶属函数分析进行丹参萌发期的抗旱性鉴定及抗旱指标筛选.结果表明:高浓度PEG对种子萌发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低浓度(3%PEG-6000)处理对丹参种子的生长发育具有促进作用,5个丹参栽培类型中豫丹参VD发芽率(0%PEG-6000)和发芽势(3%PEG-6000)最高,分别为56.50%、55.50%,豫丹参VC、豫丹参VD和豫丹参VE在12%PEG-6000下发芽率、发芽势为0%;随着PEG胁迫程度的增大,发芽势、发芽率、胚芽长、胚根长、子叶长、子叶宽、十芽重、萌发指数和活力指数总体表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对各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前2个主成分能够概括9个指标82.635%的数据信息,对在前2个主成分中特征向量较大的8个综合指标的相对值进行因子分析,可提取出2个公因子,子叶长、子叶宽、活力指数、十芽重和萌发指数在2个公因子上有较大载荷.9%PEG-6000是较适宜的抗旱性鉴定浓度.根据综合隶属函数值可得出5个供试材料抗旱性强弱顺序:豫丹参VE>豫丹参VC>豫丹参VB>豫丹参VD>豫丹参VA,其综合隶属函数值分别为:0.071、0.068、0.054、0.043、0.028,豫丹参VE为抗旱能力较强的种质,豫丹参VC抗旱能力次之,豫丹参VD和豫丹参VA抗旱性较弱;子叶长、子叶宽、活力指数、十芽重和萌发指数可以作为抗旱鉴定指标.

关键词: 丹参 抗旱性鉴定 萌发期 渗透胁迫 抗旱指标筛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bHLH转录因子在植物耐冷基因工程中的应用进展

河南农业科学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经常遭遇低温胁迫,影响其生长发育、地理分布,降低产量、品质.bHLH(Basic helix-loop-helix)是植物中第二大转录因子家族,在植物抵御低温胁迫反应中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阐述了植物bHLH转录因子的基本结构,综述了类似MYC(Avian myelocytoma virus)的bHLH转录因子ICE[Inducer of CBF(C-repeat binding factor)expression]和其他bHLH转录因子在植物耐冷基因工程中的应用进展,以期为bHLH转录因子在植物耐冷遗传改良、育种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植物 bHLH转录因子 耐冷 基因工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拜赖青霉菌株47M-1的培养条件优化及其对芝麻枯萎病的防治效果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拜赖青霉Penicillium bilaiae 47M-1是具备广谱抑菌活性和促生能力的高效生防菌株,但其生物学特性、最佳培养条件及对芝麻病害的防治效果尚未见系统研究。本研究旨在明确拜赖青霉47M-1的生物学特性、最佳培养条件及病害防治效果。在明确菌株47M-1生物学特性的基础上,以芝麻枯萎病病原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为靶标菌,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菌株47M-1的最佳培养条件,通过盆栽试验测定菌株的防病效果。试验结果表明,菌株47M-1在25℃~28℃,p H 5.0~7.0,光周期中0~16 h光照的条件下菌丝生长最快;在25℃~28℃,p H 3.0~10.0,光周期中8 h光照的条件下产孢量最大,该菌分生孢子的致死温度为60℃。菌株47M-1最佳产抑菌活性物质的培养液配方为:蔗糖30 g,酵母粉/牛肉膏/蛋白胨5 g,KCl 0.5 g,Mg SO4·7H2O 0.5 g,Fe SO4·7H2O 0.01 g,蒸馏水1000 m L。将菌株47M-1的孢子悬浮液按2%或3%接种至p H 7.0的75~125 m L优化后的培养液中,在25℃~27℃的恒温摇床上培养5 d时,其发酵液抑菌活性最强。盆栽试验结果表明,菌株47M-1的孢子悬浮液及其发酵滤液10倍稀释液对芝麻枯萎病的防治效果均在70%以上。拜赖青霉47M-1是具备良好防治效果的潜力生防菌,明确其生物学特性、最佳培养条件及病害防治效果,为该菌株抑菌活性物质的研究、菌剂生产和田间应用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拜赖青霉 芝麻枯萎病 生物学特性 培养条件优化 防治效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茶树腐皮镰刀菌拮抗菌株的筛选鉴定及促生防病特性分析

茶叶科学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腐皮镰刀菌(Fusarium solani)是可以引起茶树茎腐和枯萎的致病真菌.为获得对茶树腐皮镰刀菌有拮抗效果的生防菌株,从河南省信阳市新县茶园收集的茶树(Camellia sinensis)健康叶片中采用梯度稀释法分离纯化得到内生细菌56株,通过平板对峙法筛选对腐皮镰刀菌抑制效果较好的菌株,并根据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和分子生物学技术对其进行鉴定,测定其防病促生指标并进行抑菌谱试验,通过发酵液试验和平板对扣法评估挥发性物质对腐皮镰刀菌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显示,筛选得到的菌株YB-1476对腐皮镰刀菌菌丝生长抑制率达到63.31%,拮抗效果最佳,鉴定其为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该菌株有产铁载体和吲哚乙酸、分泌 β-1,3-葡聚糖酶和纤维素酶及溶磷的能力.抑菌谱试验表明,菌株YB-1476对平脐蠕孢菌(Bipolaris sorokinana)、禾谷镰刀菌(Fusarium graminearum PH-1)、念珠状镰刀菌(Fusarium moniliforme)、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niveum)和茄链格孢菌(Alternaria solani)5种病原真菌的菌丝生长抑制率分别达到65.03%、42.32%、51.67%、52.33%和63.22%.发酵液原液、稀释10倍和稀释100倍发酵液对腐皮镰刀菌的菌丝生长抑制率分别为66.67%、51.85%和18.52%.菌株YB-1476产生的挥发性物质对腐皮镰刀菌的菌丝生长抑制率达到53.37%.以上结果表明,菌株YB-1476在防控茶树茎腐和枯萎病方面具有巨大应用潜力.

关键词: 腐皮镰刀菌 茶树 茎腐和枯萎病 生物防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灌浆期郑麦1860旗叶的光合速率及叶绿体超微结构分析

麦类作物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郑麦1860在灌浆前中期(花后15~21 d)旗叶叶绿体超微结构以及光合速率,选取百农207和周麦18为对照,通过光合仪测定三个小麦品种花后15~21 d叶片的光合参数,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对灌浆期蔗糖和淀粉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量进行分析,进一步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叶绿体的超微结构。结果表明,花后15~21 d郑麦1860的净光合速率(Pn)、细胞间隙CO2浓度(Ci)和气孔导度(Gs)总体上显著高于百农207和周麦18,且保持较高的ATP酶活性、NADPH酶含量和叶绿素含量。与百农207和周麦18相比,郑麦1860花后15 d的淀粉含量也相对较高,但花后21 d的淀粉含量较花后15 d显著降低,而蔗糖含量却显著提高。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表明,花后15~21 d郑麦1860旗叶蔗糖合成相关基因TaFBA、TaSS和淀粉合成相关基因TaSSⅡ均能保持较高的表达水平。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花后21 d郑麦1860叶绿体的类囊体片层排列清晰有序,堆砌紧密,嗜锇颗粒较少,也未观察到淀粉粒,表明该品种在灌浆前中期一直保持着较稳定的光合结构。这些结果表明,与百农207和周麦18相比,郑麦1860在灌浆前中期能够维持较完整的叶绿体结构,对光能的吸收和转化利用能力更强,可以捕获更多的光能进行光合作用;同时,可将旗叶中的光合产物更快地转运到籽粒中,降低旗叶中的光合产物浓度,从而维持较高的光合速率。

关键词: 小麦 灌浆期 光合性能 叶绿体超微结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黄淮南部麦区小麦品种赤霉病抗性的快速改良

麦类作物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小麦赤霉病已发展成为危害黄淮南部麦区小麦生产的主要病害,快速提高黄淮南部麦区小麦品种的赤霉病抗性是解决赤霉病问题的重要途径.本研究采用回交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将抗赤霉病主效基因Fhb1和Fhb7导入黄淮南部麦区3个优异小麦品种中.结果发现,在基本保持原有丰产性和品质特性的基础上,3个小麦品种回交后代群体的赤霉病抗性提高了 38.38%~52.87%.通过对主要农艺性状和抗病性选择,从以郑麦1860为受体亲本的回交后代群体中,选育出6个与受体亲本产量水平相当、主要品质特性相似、赤霉病抗性显著提高的小麦新品系.在回交过程中采用人工气候室加代技术加快育种进程.每世代平均需要112 d.本研究的育种方法可用于今后黄淮南部麦区小麦品种的赤霉病抗性快速改良.

关键词: 小麦 赤霉病 黄淮南部麦区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快速育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分层施肥对花生光合特性、产量及籽仁品质的影响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索适宜分层施肥方案,推进花生绿色生产,在田间条件下,以青花7号花生品种为供试材料,以农民常规施肥(750 kg·hm-2)和深松施肥为对照,系统研究二层和三层施肥下,常量施量、减肥10%和20%对花生光合特性、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分层施肥可提高花生功能叶片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降低胞间CO2浓度,促进植株光合作用的进行;分层不减肥和分层减肥10%均显著提高了花生荚果产量、百果重、百仁重、双仁果率和出仁率,即使减肥20%,花生荚果产量在数值上仍略高于常规施肥;分层施肥改善了花生籽仁品质,提高了蛋白质、脂肪含量和油亚比。综上,分层施肥对花生光合特性、产量及籽仁品质有明显促进作用,相同施肥层次下,改善效果随施肥量降低而下降;相同施肥量条件下,二层与三层施肥效果相当。综合考量田间操作和实施效果,本试验条件下,推荐较优分层施肥方式为二层不减肥或减肥10%。

关键词: 花生 分层施肥 光合 产量 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河南原阳东方粘虫和劳氏粘虫发生动态与虫源性质分析

应用昆虫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了解粘虫在河南原阳的发生规律和虫源性质,为预测预报和综合防控提供参考。【方法】利用虫情测报灯对河南原阳2020-2021年东方粘虫Mythimnaseparata和劳氏粘虫Mythimnaloreyi进行持续监测及种群动态分析,并对2018-2021年2种粘虫各代的虫源性质进行分析。【结果】2020年东方粘虫以第2代为主(占全年总诱虫量的52.95%),2021年以第1代为主(占全年总诱虫量的81.42%);监测期间劳氏粘虫均以第3代为主,分别占全年总诱虫量的46.27%和43.10%。雌蛾卵巢解剖的结果表明,东方粘虫第1代(2019年除外)和第3代(2020年除外)成虫中卵巢发育低级别(Ⅰ-Ⅱ级)所占比例较高,说明该代成虫以向外迁出为主,第2代成虫卵巢发育高级别(Ⅲ-Ⅴ级)所占比例较高,以留在当地为主(2020年除外)。劳氏粘虫各代成虫卵巢发育低级别的比例均较低(低于25.00%),各代成虫均以留在本地为主。【结论】河南原阳东方粘虫和劳氏粘虫的种群发生动态和虫源性质存在明显差异。

关键词: 粘虫 劳氏粘虫 灯光监测 种群动态 虫源性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半地下通风库结合冷库贮藏对酥梨品质的影响

河南农业科学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提高酥梨果实商品性,以金顶谢花酥梨为材料,研究不同半地下通风库贮藏时间处理后再结合冷库组合贮藏方式对其贮藏期间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通风库贮藏酥梨果实可快速退绿转黄,低温可有效抑制叶绿素降解,半地下通风库结合冷库贮藏可有效改善贮藏酥梨果实的色泽,促进果皮退绿转黄.20 d半地下通风库处理,可维持果实硬度,保持较高可溶性固形物(TSS)含量、过氧化氢酶(CA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抑制多酚氧化酶(PPO)活性上升.酥梨半地下通风库贮藏20d后转入冷库贮藏200 d,果实品质和各项生理指标均表现较好,酥梨果皮转黄,腐烂率(3.3%)最低,果实光洁度L*值(78.5)最高,TSS含量(11.8%)、硬度(3.88 kg/cm2)、可滴定酸(TA)含量(0.098%)、类胡萝卜素含量(29.01 μg/g)、SOD 活性[354.48 U/(min·g)]和 CAT 活性[12.97 U/(min·g)]较直接冷库贮藏(CK)低但差异不显著,PPO活性[1 621.06U/(min·g)]较CK高且差异显著,果皮叶绿素含量显著低于CK.综上,酥梨半地下通风库贮藏20 d后转入冷库中长期贮藏,既可满足消费需求又可保持与冷库贮藏相当的果实品质,且操作简单、方便应用,可在酥梨产地推广.

关键词: 酥梨 半地下通风库 贮藏 冷库 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