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L-叔亮氨酸对嘎啦苹果品质和贮藏性的影响
《河南农业科学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提高嘎啦苹果的品质和贮藏性,于果实发育期3次叶面喷施外源L-叔亮氨酸,喷施质量浓度分别为0(对照,CK)、50、100、500、1000、5000 mg/L,探究不同质量浓度L-叔亮氨酸对嘎啦苹果采收品质和(0±1)℃低温贮藏的影响,于贮藏0、15、30、45、60、75 d进行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TSS)含量、可滴定酸(TA)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游离氨基酸含量、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测定.结果表明,叶面喷施外源L-叔亮氨酸能显著促进嘎啦苹果黄色着色和亮度增加,不同程度提高果实硬度、TSS含量、TA含量、可溶性蛋白和游离氨基酸含量,500 mg/L处理可显著增加单果质量(247.58 g),较对照(228.55 g)增加8.3%;各处理均有利于冷藏期间果实硬度、TSS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的维持,抑制嘎啦苹果冷藏期间TA含量下降及游离氨基酸的升高,使嘎啦苹果果实保持较低的POD活性和较高的SOD活性.贮藏75d时,50 mg/L处理TA含量(4.69 g/L)最高,100 mg/L处理硬度(7.13 kg/cm2)最高,1000 mg/L处理游离氨基酸含量(1248.1 mg/kg)最低,500 mg/L L-叔亮氨酸处理的嘎啦果肉未软化,可溶性蛋白含量(116.7 mg/kg)、SOD活性[29.64 U/(min·g)]最高,POD活性[8.09 U/(min·g)]最低,游离氨基酸含量(1940.0 mg/kg)、硬度(6.74 kg/cm2)、TSS含量(15.20%)、TA含量(4.65 g/L)均显著优于对照.综上,果实发育期多次进行500 mg/L L-叔亮氨酸喷施处理,可显著提高嘎啦苹果的采收品质和贮藏性.
关键词: 嘎啦苹果 L-叔亮氨酸 果实品质 低温贮藏 贮藏性


红花CtANR2和CtANR3基因的克隆、结构及表达模式分析
《华北农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原花青素是植物中广泛存在的一类黄酮类化合物,是人类膳食的重要营养成分,在防治病虫害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花青素还原酶(ANR)是合成原花青素的关键酶。以大果球红花品种为材料,克隆得到2个CtANR基因。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CtANR2和CtANR3的编码区分别为1 020,1 023 bp,对应基因组序列中均含有5个外显子和4个内含子,第1个外显子长度不同,其余4个外显子长度一致,内含子长度差异较大。CtANR2和CtANR3基因编码蛋白质的氨基酸数目分别为339,340个,二级结构都主要由α-螺旋和无规则卷曲构成,都属于水溶性蛋白,但CtANR2蛋白不稳定,而CtANR3为稳定的亲水性蛋白。此外,2个蛋白质都不存在信号肽和跨膜结构,可能定位于细胞外。序列比对及系统进化分析表明,CtANR2和CtANR1同源性最高,亲缘关系最近,3个CtANR蛋白与菊科植物ANR蛋白进化关系最近,与茄科、锦葵科和桑科植物ANR蛋白也同属一个大分支。组织特异性表达分析发现,CtANR2和CtANR1组织表达模式相似,都是在花中的表达量最高,初期果球表达量最低,而CtANR3则在苞片中表达量最高,根和初期果球中表达量最低。三者在不同激素胁迫下呈现出不同的表达模式,CtANR2和CtANR1在不同激素处理后表达量均下降,而CtANR3在5种激素处理后表达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以上结果表明,红花3个CtANR基因可能在红花不同发育阶段及抵抗非生物胁迫中有不同的分工。


不同热预处理对栎木木质纤维素降解的影响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为破坏木质生物质天然抗降解屏障,促进木质生物质高效转化利用,筛选出适宜的热预处理方式.[方法]以栎木为研究对象,利用质量法/体积法、范式抽提法对高温蒸汽处理、固态汽爆处理和挤压膨化处理栎木的物理性质、木质纤维素含量进行测定,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法对其木质官能团和纤维素相对结晶度进行分析.[结果]挤压膨化处理可显著改变栎木的形貌,持水力和比孔隙率分别为对照的3.2倍和 4.71 倍,容重降低至对照的 1/4.各热预处理均可显著降低栎木木质纤维素含量,挤压膨化处理后木质纤维素含量显著下降,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含量分别比对照组降低了 22.60%、15.85%和 7.9%.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显示,各热预处理栎木均具有木质特征官能团,挤压膨化处理I898/I1 509 比值显著增大,说明纤维素被富集.经不同热预处理后栎木仍具有典型的纤维素X-射线衍射特征,晶体结构峰形未发生改变,但强度不同程度变弱;相对结晶度不同程度增大,固态汽爆处理和挤压膨化处理后相对结晶度显著升高,表明结晶区的纤维素被更多地暴露出来.[结论]挤压膨化处理可显著改变栎木物理性质,降低木质纤维素含量,暴露结晶区纤维素,有利于木质生物质的高效转化利用.
关键词: 栎木 木质纤维素 降解 挤压膨化 高温蒸汽 物理特性 结晶度


烟草镰刀菌根腐病抗性鉴定方法研究
《中国烟草科学 》 2023 CSCD
摘要:为获得不同烟草品种镰刀菌根腐病抗性的鉴定方法,采用镰刀菌粗毒素幼芽接种、孢子悬浮液培养、带菌菌谷接种、离体叶片菌饼接种、草酸局部注射等 5 种方法对4 个品种(小黄金 1025、中烟100、长脖黄、664-01)的镰刀菌抗病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镰刀菌毒素液胁迫法可以鉴定品种的抗感程度,适宜体系毒素浓度为 8%,处理时间 6 d;镰刀菌孢子悬浮液接种法可以鉴定品种的抗感程度,适宜体系孢子液浓度为 107 个/mL,处理时间 4 d;带菌菌谷接种也可以鉴定品种的抗感程度,适宜体系菌谷比例为 20%,处理时间 9 d;离体叶片用菌饼和草酸液处理,能区分品种的抗感性,但不能区分品种的抗感程度.研究结果认为孢子悬浮液接种法和带菌菌谷接种与其他 3 种方法相比可以准确评价品种对镰刀菌根腐病的抗感性.


种下分层施用有机肥和化肥对花生产质量的影响
《中国土壤与肥料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花生营养分层调控-起垄-播种一体机,通过研究花生种下分层施用有机肥与化肥对花生生长发育、养分积累、产量和品质、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旨在为砂姜黑土区夏花生微域土壤调理、高效施肥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与有机肥和化肥撒施相比,种下施肥能改善花生农艺性状、提高经济性状,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增加花生养分积累量,油酸含量平均增加1.94个百分点,产量平均增加554.0 kg/hm2,增产11.2%,其中,花生种下5 和 8 cm分层施用有机肥 600 kg/hm2 和化肥 600 kg/hm2 产量最高,为 5759.4 kg/hm2.花生种下 5 和 8 cm分层施用有机肥和化肥的产量比种下 5 cm同层施用有机肥和化肥的产量平均增加 175.7 kg/hm2,平均增产 3.3%,油酸含量平均增加 0.89 个百分点.化肥减施 25%时,花生种下施用有机肥和化肥比有机肥和化肥撒施产量平均增加258.1~419.4 kg/hm2,平均增产 5.2%~8.5%,油酸含量平均增加 0.75~1.71 个百分点,其中花生种下 5 和 8 cm分层施用有机肥和化肥的增产提质效果最好.总之,花生种下 5 和 8 cm分层施用有机肥 600 kg/hm2 和化肥 450 kg/hm2,与撒施有机肥 600 kg/hm2 和化肥 600 kg/hm2 相比,化肥减施 25%,花生增产 419.4 kg/hm2,增产 8.5%,能实现有机肥和化肥协同增效,达到化肥减施和大面积均衡增产的目的,应在夏花生主产区推广应用.


不同除草剂对11种冬小麦田阔叶杂草的防除效果比较
《植物保护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小麦田除草剂的长期使用,造成麦田杂草群落发生变化.为建立不同区域优势杂草种类的化学防除技术,本研究采用室内盆栽法测定了 14种除草剂对11种冬小麦田阔叶杂草的防除效果.结果表明,灭草松可以较好地防除冬小麦田野老鹳草、牛繁缕、大巢菜、紫堇、小藜、阿拉伯婆婆纳、播娘蒿、猪殃殃、麦家公等阔叶杂草;吡草醚对野老鹳草、牛繁缕、小藜、阿拉伯婆婆纳、播娘蒿、猪殃殃、麦家公、荠菜等8种杂草防效突出.辛酰溴苯腈可很好地防除牛繁缕、大巢菜、小藜、阿拉伯婆婆纳、播娘蒿、麦家公等6种阔叶杂草;唑草酮对野老鹳草、牛繁缕、阿拉伯婆婆纳、播娘蒿、猪殃殃等5种杂草防效突出.这4种除草剂及其适用浓度与其他供试药剂相比杀草谱更为广泛,对阔叶杂草防效较好.根据不同区域优势杂草种类,合理选用高效除草剂进行防除.


烟粉虱中甘薯双生病毒(sweepoviruses)半巢式PCR快速检测技术的建立与应用
《植物保护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甘薯双生病毒(sweepoviruses)是侵染甘薯的一类重要病毒,通过烟粉虱以持久方式传播,我国甘薯上至少存在8种甘薯双生病毒。本研究根据我国已报道的8种甘薯双生病毒基因组保守区设计了一组引物,建立了单头烟粉虱中甘薯双生病毒的半巢式PCR快速检测方法。特异性和灵敏性分析结果表明,半巢式PCR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灵敏性,以8种不同甘薯双生病毒重组质粒为模板时,该方法能同时检测出8种甘薯双生病毒,且半巢式PCR方法的灵敏性比常规PCR高10~10 000倍。对烟粉虱的检测结果表明,该方法能稳定地从单头烟粉虱中检测出甘薯双生病毒。该方法具有经济、快速,灵敏性、特异性和稳定性均较好等优点。


浓香花生油脂体的提取工艺优化及品质分析
《中国油脂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花生仁为原料,先红外辐射预处理,再采用酶解法提取浓香花生油脂体。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响应面法优化浓香花生油脂体的提取工艺并对其品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浓香花生油脂体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液料比6∶1、复合酶(纤维素酶、果胶酶与木聚糖酶比例63∶24∶13)加酶量460 U/g、pH 5.5、酶解时间110 min、酶解温度51℃,在此条件下浓香花生油脂体得率为50.89%。所得浓香花生油脂体呈半流动态乳液状,淡黄色,具有浓郁的烘烤花生香,平均粒径为(3.49±0.61)μm,必需氨基酸含量为5.39 mg/100 g,氨基酸总量为13.50 mg/100 g,冻融稳定性良好。


红花花青素还原酶基因ANR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核农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花青素还原酶(ANR)是类黄酮代谢途径下游合成原花青素的关键酶,对花青素含量有一定的负调控作用。为探索ANR基因在红花(Carthamus tinctorius L.)中的序列特征及其与红花花色的关系,采用反转录PCR方法从红花中克隆ANR基因,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和系统进化分析,并检测了其在不同花色红花品种的不同组织部位及不同花期的表达量。结果表明,CtANR最长开放阅读框(ORF)为1 020 bp,编码339个氨基酸,分子量为37 958.28,理论等电点为5.87,为不稳定的亲水性蛋白,属于NADB-Rossmann超家族,二级结构主要由α-螺旋和无规卷曲组成。CtANR和刺菜蓟ANR的同源性最高,为83.98%,与刺菜蓟ANR的亲缘关系最近,与梅花、欧洲甜樱桃ANR的亲缘关系较远,模体基序相差较大。定量分析表明,红色和白色红花品种中,CtANR基因都是在果球形成初期表达量最低,其次是根和茎中表达量较低,而在花中的表达量相对较高。在花发育的不同时期,红色红花品种中CtANR基因的表达呈现降低-升高-降低的趋势,而白色红花品种中CtANR基因的表达呈现降低-升高的趋势。在不同花色的红花品种中,CtANR基因的表达量在花发育的S1、S3和S5时期差异极显著(P<0.01),S4、苞片、根、叶中差异显著(P<0.05),其他时期与其他组织中差异不显著。本研究为解析红花类黄酮生物合成的分子机制及红花花色相关基因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伴生麦种内脱落酸动态变化与休眠相关性分析
《植物生理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伴生麦可在田间实现自然越夏,该现象在我国小麦主产区普遍发生。本研究选取不同休眠时间的伴生麦新收获及休眠解除的种子,对其种内脱落酸(abscisic acid, ABA)含量进行测定,分析伴生麦种子在白光和黑暗条件下休眠持续期内和吸胀条件下的ABA含量动态与和发芽率的相关性。研究表明,长休眠伴生麦种内ABA含量(304.9~687.2 ng·g~(–1))高于短休眠伴生麦种内ABA含量(95.5~314.1 ng·g~(–1));休眠持续期内,长休眠伴生麦种内ABA含量逐渐降低,发芽率与ABA含量存在负相关,白光处理能够延长长休眠伴生麦的休眠时间,同时能降低种内ABA的降解速率;白光处理对短休眠伴生麦种内ABA含量无影响,但可延长休眠时间;吸胀处理期间,所有材料ABA含量均先降低再升高,除了新收获长休眠干种子不发芽外,其他伴生麦材料在黑暗条件下发芽势达到最高时间比白光条件下均推迟3 DAI (day after imbibition)。本研究结果将为伴生麦的防除和资源利用提供重要理论依据及实践指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