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3897条记录
河南省花生生产区域变化分析

中国农学通报 2023 CSCD

摘要:通过分析近30年河南省花生生产区域性变化,揭示花生生产格局演变规律,为花生产业发展提供指导,促进全省花生生产的区域化、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发展.利用1990-2018年河南省统计数据,采用生产重心、产地集中度、效率比较优势指数、规模比较优势指数及综合比较优势指数等指标,分析河南省花生生产区域变化及影响因素.随新品种、新技术的应用及机械化程度的提高,花生生产由最初的集中走向分散,且生产重心向西南方向移动.豫中、豫东等传统花生产区在花生主产地市中的地位逐渐下降,而豫南地区在河南省花生生产中重要性越来越大,该地区拥有较高的生产集中度和较强的效率比较优势、规模比较优势及综合比较优势,已成为河南省花生生产优势区域,且优势在逐步增强.科技支撑和政策引导推动了各区域花生的生产,且导致各市发展差异化显著.例如豫南地区优势逐步增强,豫西地区小幅发展,而豫东和豫中的优势逐步减弱.

关键词: 河南 花生 区域分布 比较优势 变化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黑暗和强光下脱水对小麦离体叶片光系统活性的影响

作物杂志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脱水是小麦叶片在干旱条件下的自然失水过程,为了探明黑暗和强光下脱水对小麦叶片光系统的影响机制及其差异,采用叶绿素荧光动力学技术,分析了黑暗和强光下脱水不同时间对小麦离体叶片光系统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强光加速了叶片脱水过程,黑暗脱水条件下,叶片的最大光化学效率随着脱水程度的增加并没有出现明显下降,而强光下显著下降,且随着脱水程度加剧而下降速度逐渐加快;强光脱水条件下,QA到QB电子传递受到抑制,且抑制程度大于黑暗脱水;无论是黑暗还是强光脱水条件,光系统Ⅱ(PSⅡ)供体侧活性均没有显著变化;PSⅡ单元间的偶联程度在黑暗条件下没有明显变化,在强光脱水条件下则大幅下降.最终表明,脱水导致的PSⅡ活性和光合性能的下降依赖于光照,强光下随着脱水程度的加剧,PSⅡ对光能的吸收和传递活性以及PSⅡ单元间能量偶联程度逐渐下降,而在黑暗条件下,仅严重脱水时才会导致最大光化学效率、反应中心数目以及QA到QB电子传递活性的小幅下降.

关键词: 小麦 脱水 干旱 光合作用 光系统Ⅱ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黄淮麦区小麦品种抗倒春寒鉴定及其评价方法构建

麦类作物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小麦抗倒春寒特性与发育进程和体内生理指标密切相关.为筛选小麦品种抗倒春寒指标,建立小麦春季抗寒性评价方法,以郑麦7698、矮抗58、石麦19等11份黄淮麦区小麦品种为材料,于小麦二棱期、小花分化期、雌雄蕊分化期、药隔期和四分体期在人工气候室,对试验材料进行低温处理,于6、12和18 h后观察幼穗的受冻情况,测定每个小麦品种的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丙二醛(MDA)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并对产量性状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幼穗冻害级别以二棱期最低,药隔期最高.进一步对小花分化期、雌雄蕊分化期、药隔期和四分体期低温处理后小麦叶片的生理指标进行比较,发现药隔期低温处理18 h后小麦叶片的可溶性糖含量以及CAT和SOD活性的平均降幅显著高于其他三个时期,分别为32.33%、38.22%和45.20%,MDA含量的平均增幅显著高于其他三个时期,为84.73%.幼穗冻害级别与药隔期低温处理12 h后的可溶性糖含量、SOD活性和MDA含量的变幅均呈极显著相关.这些结果说明,药隔期为小麦抗倒春寒鉴定的最佳生育期,可溶性糖含量、SOD活性和MDA含量可作为小麦抗倒春寒鉴定的生理指标;基于以上3项生理指标的隶属函数综合值对不同品种进行抗寒性评价,综合值(D值)为0.65

关键词: 小麦 抗倒春寒 抗寒指标 抗寒评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施氮措施对强筋和中强筋小麦品质的调控效应

作物杂志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不同施氮措施对优质小麦产量及品质的影响,以强筋品种郑麦366和中强筋品种郑麦7698为材料,设置不施氮(N0)、基施纯氮210kg/hm2(N210+0)、基施纯氮150kg/hm2+追施纯氮60kg/hm2(N150+60)和基施纯氮150kg/hm2+追施纯氮120kg/hm2(N150+120)4个施氮处理,连续3年分析不同施氮措施下的产量、籽粒与麦粉品质。结果表明,不同施氮措施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年际间变化较大;丰产年份(2018-2019年度)N150+60处理的籽粒和蛋白质产量均高于其他处理;N150+120处理2017-2018年度2个品种、2019-2020年度郑麦7698的小麦粉湿面筋含量显著高于N150+60和N0处理;不同施氮措施下2个品种的小麦粉面团稳定时间以N150+60或N150+120处理较长;N150+60处理与其他处理相比显著增加了2019-2020年度的郑麦366面团最大拉伸阻力;与N210+0和N0处理相比,N150+60和N150+120处理显著增加了2018-2019和2019-2020年度的郑麦7698面团最大拉伸阻力。综上分析,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及产量、小麦粉湿面筋含量、面团稳定时间和面团最大拉伸阻力等品质指标受不同类型品种的影响较大,同时对不同施氮措施具有一定的响应,不同施氮措施对小麦品质的调控效应受不同年际间的影响较大。

关键词: 氮肥 强筋小麦 中强筋小麦 产量 面粉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花生网斑病抗性遗传分析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花生网斑病严重影响花生的产量和品质。为探究花生网斑病抗性遗传机制,本研究利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对感病品种豫花22和抗病品种冀农99杂交得到的F2:3群体进行了网斑病抗性遗传分析。对病斑面积比和病情指数的分析结果表明,花生网斑病抗性主要由1对主基因加性-显性效应控制,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76.72%和65.45%,一对主基因加性效应值(da)分别为8.11和21.95。本研究可为花生网斑病抗性育种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关键词: 花生 网斑病 遗传分析 主基因加多基因遗传模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磷肥施用深度对谷子根系分布、氮素吸收利用和产量的影响

河南农业科学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大田试验,设置5 cm(P5)、10 cm(P10)、15 cm(P15)和20 cm(P20)4个磷肥施用深度,以不施磷肥为对照(CK),研究磷肥施用深度对谷子根系分布、干物质积累和转运、氮素吸收利用、产量的影响,以期为谷子生产上磷肥的高效利用提供理论基础.结果表明,适当的磷肥施用深度能促进谷子根系生长,提高根长、根表面积和根干质量,整体表现为P15>P10>P5>P20>CK;随着磷肥施用深度的增加,深层土壤中谷子的根长、根表面积和根干质量增加,在20~40 cm土层表现为P20>P15>P10>P5>CK.适当的磷肥深施可以促进谷子干物质积累和转运,相较于P5处理,P10、P15和P20处理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分别提高4.60%、10.29%和0.92%,干物质转移率分别提高6.49%、10.06%和-20.13%.磷肥深施提高了根系对深层土壤中氮素的吸收和利用,深层土壤尤其是20~40 cm土层中的有效氮含量较P5处理显著降低,P10、P15、P20处理成熟期谷子总氮积累量分别较P5处理提高3.91%、17.85%、5.31%,氮素吸收效率分别提高5.88%、19.12%、7.35%,氮肥偏生产力分别提高18.95%、32.88%、-1.26%.适当的磷肥深施可以提高穗粒质量、产量和收获指数,均表现为P15>P10>P5>P20>CK,P10、P15处理产量分别较P5处理提高18.98%、32.86%,P20处理较P5处理减产1.27%.综上,15 cm为最优磷肥施用深度,可促进谷子根系生长及下扎,提高根系对土壤中氮素的吸收和利用,促进干物质积累及转运,相较于磷肥5cm浅施增产32.86%.

关键词: 谷子 磷肥 施用深度 根系 干物质积累 氮素吸收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处理对发酵红枣汁键合态香气释放的影响

精细化工 2023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Amberlite XAD-2树脂吸附、洗脱分离得到发酵红枣汁键合态香气化合物(GBVs),考察了在β-D-葡萄糖苷酶酶解(38℃、48 h)、酸解(pH 1.0、40℃、4 d)和超声(280 W、20 min、50℃)3种处理条件下GBVs的释放规律,利用电子鼻和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质联用(HS-SPME-GC-MS)技术对释放得到的GBVs进行了鉴定,对发酵红枣汁特征性香气成分进行了香气活度值(OAV)分析。结果显示,3种处理得到的GBVs种类及含量均有较大差异。在数量上,超声处理共检出16种GBVs,酸类是键合态组分中含量最高的物质;酸解后共检出21种GBVs,主要为酸类和其他类物质;酶解后共检出32种GBVs,主要为酯类、醇类和酸类物质。大马士酮和壬醛对发酵红枣汁香气起主要贡献作用。超声处理和酸解处理主要释放发酵红枣汁的酸类物质,酶解处理则主要释放发酵红枣汁的酯类、醇类和醛类物质。因此,β-D-葡萄糖苷酶酶解处理有利于释放更多种类的GBVs。

关键词: 发酵红枣汁 β-D-葡萄糖苷酶 酸解 超声 键合态香气 香料与香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高密度遗传图谱的芝麻籽粒品质相关性状QTL定位

河南农业科学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芝麻是我国重要的优质油料作物,对芝麻籽粒品质性状进行数量性状位点(QTL)定位对定向培育高品质芝麻品种具有重要意义.以豫芝4号为母本、孟加拉小籽为父本,分别构建F2、F2∶3、BC1和BC1F2群体,结合特异位点扩增片段(SLAF)标记和简单重复序列(SSR)标记构建F2和BC1遗传图谱,以F2∶3、BC1和BC1F2 3个群体的表型数据为基础,进行脂肪、蛋白质、芝麻素、芝麻林素含量等4个品质性状的QTL作图分析.结果表明,在F2:3群体中共检测到16个QTL,解释表型变异的5.08%~27.12%,其中仅有1个主效QTL qOC_10-1在2个环境中被重复检测到,分别解释表型变异的9.62%和27.12%.在BC1和BC1F2群体中共检测到35个QTL,其中3个主效QTL qOC_4-1、qOC_10-2和qSmin_7-2在3个环境中被重复检测到,分别解释表型变异的8.08%~12.42%、11.95%~12.60%和4.24%~10.56%;3个主效QTL qSmin_8、qSmol_5-2和qSmol_7-2在2个环境被重复检测到,分别解释表型变异的13.36%~26.75%、11.44%~14.33%和5.77%~12.38%.经过对2个图谱进行整合和比对分析,共发现10个QTL簇,其中QTL簇loci4、loci7、1oci8和loci 10均与多个性状相关联,并且均至少包含1个主效QTL,其对应的最大表型变异解释率分别为12.42%、12.38%、26.75%和27.12%.

关键词: 芝麻 品质性状 高密度遗传图谱 数量性状位点 QTL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黄瓜新品种‘优NT603’

园艺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优NT603’黄瓜是利用华北型母本C306-3和华北型父本C406-5,采用传统杂交技术育成的新品种。植株生长势强,果皮墨绿色,瓜码密,畸形瓜少,主蔓结瓜,瓜条长37 cm,口感清脆。抗病强,产量高,栽培产量可达117 000 kg·hm-2,适宜在河南省春季大拱棚和越冬温室栽培。

关键词: 黄瓜 杂交育种 品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氮锌配施对夏玉米籽粒矿质元素含量和累积量的影响

华北农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氮锌配施下夏玉米籽粒矿质元素含量的变化,为玉米生产上氮锌肥的合理施用提供参考.采用大田小区试验,以郑单958 和谷神玉66 为材料,设置90,180,225 kg/hm2 等3 个施氮水平和不喷锌、苗期和拔节期 1∶1 喷锌、拔节期和大口期1∶1 喷锌、大口期喷锌等4 个喷锌处理,分析氮锌配施对夏玉米籽粒产量、矿质元素含量和累积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量超过180 kg/hm2,籽粒产量显著下降,而籽粒中Ca、Cu、Fe、Zn含量以及Cu和Fe累积量显著增加,施氮量为 180 kg/hm2,N含量和P、K、Mg含量分别达最高和最低;拔节期和大口期 1∶1 喷锌和大口期喷锌2 个处理均能显著提高籽粒产量、N和Zn含量以及N、Mg、Zn、B和Na累积量,但降低了P、K、Ca、B和Na含量;与谷神玉66 相比,郑单958 产量平均提高了19.3%,且籽粒中K和Fe含量以及K、Ca、B和Na累积量也显著提高.籽粒产量与大多矿质元素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除Ca与Mg和Zn相关性不显著外,籽粒中Ca、Mg、Cu、Mn、Fe、Zn和B含量之间均达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Zn与N、Mg含量的回归关系均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总之,施用氮肥180 kg/hm2,结合拔节期大口期1∶1 叶面喷施锌肥4.5 kg/hm2,能够使玉米籽粒高产稳产,并同步提高籽粒中N和Zn含量及其他矿质元素累积量,达到籽粒产量和矿质元素营养品质同步提高的目的,可在大田中进行推广应用.

关键词: 夏玉米 氮锌配施 矿质元素 含量 累积量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