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C/N对枸杞枝条粉发酵过程中堆体理化性状及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影响
《西北农业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讨C/N对枸杞枝条粉园艺基质化腐熟发酵过程中堆体理化性状及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影响,以宁夏枸杞枝条粉为研究材料,以尿素为氮源,分别设置C/N为15(W1)、20(W2)、25(W3)、30(W4)、35(W5)、43.75(W6)。结果表明:整个发酵过程中各处理的pH和电导率均呈现逐渐降低趋势,总氮含量逐渐升高,铵态氮含量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总体变化规律,硝态氮含量各时期变化规律较为一致,均呈现出先增加、后降低、再升高的折线变化规律。在整个发酵过程中纤维素酶活性差异较大,C/N为20~35处理W2、W3、W4、W5在发酵过程中呈现出持续上升趋势,C/N过低(15)或过高(43.75)表现为发酵前期(0~15 d)呈小幅度上升趋势,在15~105 d时间内呈现缓慢下降趋势。发酵堆体中脲酶变化规律为先增加、后降低、再增加的变化规律。C/N为20时,纤维素、半纤维素降解率值最大,而木质素增加值最大。在属水平上草酸降解菌(Pandoraea)、亚硝基单胞菌(Nitrosomonas)、亚硝基螺旋体(Nitrosospira)、假单胞菌(Pseudomonas)、双球菌(Paracoccus)、陶厄氏菌(Thauera)、嗜酸盐杆菌(Acidihalobacter)、绵羊属(Ovis)、马赛菌属(Massilia)、硝化细菌(Nitrobacter)、游动放线菌属(Actinoplanes)、硫磺菌属(Sulfuritortus)均为优势菌群。C/N较高时(C/N≥25),枸杞枝条发酵堆体微生物群落物种数量、物种多样性、丰富度、物种均匀度均显著增加,基于PCA分析得出C/N值25为氨化作用和硝化作用临界值、C/N值35为反硝化作用临界值。因此,为加速枸杞枝条粉发酵过程并减少氮素流失,建议发酵堆体初始C/N保持在20~25之间。
关键词: 枸杞枝条粉 发酵 C/N 理化性状 氮素转化 微生物群落


不同熟期黄花菜品种引进筛选试验
《北方园艺 》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以引进国内的11个黄花菜优良品种为试材,采用田间品种比较及室内检测的方法,研究了不同熟期黄花菜植物学性状、抗逆性指标及产量品质,筛选出适合宁夏中部干旱带栽培的不同熟期黄花菜品种,以期为宁夏黄花菜错期栽培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高山1号”和“四月白”叶长、叶宽在各个时期均大于其他品种,属于晚熟品种;“沙苑”“马莲”生物量均大于其他品种,属于中熟品种;“四月花”根冠比和丙二醛(MDA)含量最高,属于早熟品种;“大乌嘴”“四月花”“台东6号”和“高山1号”根系活力最强;“高山1号”可溶性糖含量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最高;“大乌嘴”“冲里花”和“猛子花”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最高,“四月白”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最高。


腾格里沙漠南缘大型光伏基地植被保护和生态修复的理论与对策
《中国沙漠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推动新能源发展、促进能源结构改革是解决气候变化和能源短缺问题的根本途径,大力发展光伏新能源是中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光伏新能源基地建设急剧发展,而在全国粮食安全战略下,土地资源成为光伏电站建设的主要约束条件。为了应对这一挑战,国家鼓励在严格保护生态前提下,在沙漠、戈壁、荒漠等区域选址建设大型光伏基地。沙漠地区地形复杂,风沙肆虐,环境恶劣,植被破坏容易、修复难,在建设大型光伏电站过程中,如何既能有效提高光伏发电效率,又能保护好植被,具有极大的挑战性。本文以腾格里沙漠南缘大型光伏基地为研究对象,调查和分析了项目区自然环境条件、植被状况和土壤水分特征,分析了固沙灌木盖度与灌木死亡率、土壤水分与灌木盖度和灌木死亡率之间的关系,基于腾格里沙漠南缘固沙植被长期生态学研究成果以及沙漠和退化生态系统生态恢复的理论和技术,提出了沙漠地区开展科学的植物保护和生态修复建议,旨在助力沙漠光伏建设+生态保护+生态修复综合模式的探索和开发,打造高质量大型沙漠光伏+沙漠治理示范样板。
关键词: 腾格里沙漠 大型光伏基地 荒漠化防治 植被保护 生态保护


基于阵列化振动单元的枸杞采收机设计与试验
《农业工程学报 》 2024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针对国内枸杞采收装备存在采收质量差、效率低的问题,该研究提出基于篱架型枸杞双侧挂果种植农艺的阵列化振动单元采收方式。对阵列化振动部件和接果归集平台进行结构设计,并进行行走、输送、分选和整机稳定性分析,确定振动部件结构、频率和角度参数,宁夏枸杞夏果不同茬数的阵列布局参数,履带总成设计参数,横-纵输送带传动结构和驱动参数,接果筐与提升输送带位置和杂物分选风速参数,并完成整机在坡度上行驶稳定性校验。根据整机行走、采收和分选试验条件与方法,开展整机性能试验,结果显示:整机最高行驶速度0.252 m/s,最小转弯半径1.86 m,适应最大坡度32°,最大越沟宽0.5 m,最大越阶高度11 cm,整机行走性能良好;针对宁夏宁杞1号夏果第6茬枸杞采收,振幅固定为15 mm,最佳作业条件为驱动转速1 300 r/min,振动时间5 s,成熟枸杞采摘效率4 037颗/min,成熟枸杞采净率88.95%,鲜果损伤率3.64%,干果损伤率4.17%,未成熟果、青果和花朵综合误采率3.80%,机采人采效率比26.91,机械化采收枸杞果实满足商品化加工的要求;确定风速至少5 m/s,利于果叶分离。


不同组合TMR日粮对滩湖杂代羔羊饲喂效果对比分析
《现代畜牧兽医 》 2024
摘要:试验旨在研究日粮中南瓜籽壳粉、柠条粉、芦苇草粉不同组合对滩湖杂代羔羊生长性能、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选择体重25 kg左右、体况较好的断奶公羔羊57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19只,每只羔羊为1个重复。试验分为前后两期:试验1组试验前期日粮中南瓜籽壳粉、柠条粉、芦苇草粉分别为15%、15%、7%,试验后期分别为15%、10%、5%;试验2组试验前期日粮中南瓜籽壳粉、柠条粉、芦苇草粉分别为10%、11%、14%,试验后期分别为10%、7.5%、11.0%;试验3组试验前期日粮中南瓜籽壳粉、柠条粉、芦苇草粉分别为20%、10%、7%,试验后期分别为20%、7%、3.5%。预试期10 d,正式试验期90 d。结果显示:各组羔羊末重、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料重比差异均不显著(P>0.05),但以试验1组平均日增重最高,料重比最低。试验2组羔羊血清白蛋白(ALB)、免疫球蛋白M (IgM)含量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5),肌酐(CREA)含量显著高于试验3组(P<0.05)。综合增重情况和饲料成本,试验1组平均日收益最高,试验3组次之,试验2组最低。研究表明,前期以15%南瓜籽壳粉+15%柠条粉+7%芦苇草粉的组合,后期以15%南瓜籽壳粉+10%柠条粉+5%芦苇草粉的组合饲喂滩湖杂代羔羊可提高其平均日增重,增加养殖效益。


施氮水平对福香占种子耐储藏性的影响及其高产栽培技术
《福建农业科技 》 2024
摘要:福香占兼具耐储藏、抗逆、优质,且香味浓郁,是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利用耐储藏、抗病的粤晶丝苗2号作为母本,优质长粒具有香味的H603作为父本选育的优质常规香稻品种。文章探讨了福香占在不同氮肥水平下福香占种子的耐储藏性。结果表明:当施氮量为103.5 kg·hm-2时,福香占种子耐储藏性最好。2024年,福香占在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百亩示范片取得单产10.71 t·hm-2的佳绩,创造了福香占百亩片的最高产量记录,示范片福香占有效穗数、结实率和穗粒数均表现优异,优质品种的高产潜力得到了发挥。同时,还阐述了福香占在福建省龙岩市百亩示范片种植的高产栽培技术和措施。


宁夏引黄灌区果园生草处理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江苏农业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选用多年生黑麦草、紫花苜蓿、高羊茅、长柔毛野豌豆4种功能草种,以清耕和自然生草作为对照,探究不同生草处理对果园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多年生黑麦草生草处理相比,紫花苜蓿与长柔毛野豌豆生草处理可以显著提高0~20 cm土层土壤总孔隙度和0~20 cm、21~40 cm土层田间持水量(P<0.05),显著降低0~20 cm土层土壤容重(P<0.05)。与处理前相比,2022年10月紫花苜蓿与长柔毛野豌豆生草处理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全盐含量、碱解氮含量(0~20 cm土层)、有效钾含量(0~20 cm土层)显著提高(P<0.05),土壤pH(0~20 cm土层)显著降低(P<0.05)。因此,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可以选择苜蓿和长柔毛野豌豆进行果园生草处理。本研究结果为改良果园土壤,提高水果产量提供了理论依据。


棉隆与微生物菌剂联合应用对番茄土传病害及长势的影响
《中国蔬菜 》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为明确不同棉隆用量与微生物菌剂联合应用对番茄土传病害的防效,采用温室小区试验法,以常规施肥为对照(CK),研究 20 g·m-2 和 40 g·m-2 棉隆用量与自制哈茨木霉菌剂和菌肥、商品淡紫拟青霉复合菌剂和菌肥配施对番茄根际土壤微生物、根结线虫以及番茄长势、品质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处理土壤中细菌数量显著高于CK,且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各处理土壤中根结线虫均未发生,而CK根结线虫数量为2 170条·kg-1;各处理番茄植株发病率均显著低于CK,且处理间发病率差异不显著;各处理株高、茎粗、果实糖酸比、产量均显著高于CK,说明不同用量棉隆与微生物菌剂联合应用对番茄生长有一定促进作用,且对产量提高具有积极效应.在20 g·m-2 和40 g·m-2 棉隆用量下,土壤中微生物含量(放线菌除外)、番茄株高、茎粗、折合产量均无显著差异.综上,考虑节本增效和环境保护等方面,应用土壤熏蒸剂棉隆20 g·m-2 联合施用哈茨木霉菌剂和菌肥技术,能够达到有效防控番茄土传病害和增产提质双重效果.


宁南山区杏树开花与环境因子相关性调查研究
《宁夏农林科技 》 2024
摘要:杏树是宁夏南部山区开展生态建设的重要树种。近年来,由于当地区域性小气候的影响,花期冻害已成为宁南山区红梅杏生产中主要的气象灾害,这导致杏树减产甚至绝产。本文通过调查宁南山区8个不同杏树品种花期、育性及抗冻性,并对不同地形下杏树开花规律的影响进行研究,初步明确了不同海拔、坡向、坡位环境因子变化对杏树开花节律的影响。结果表明:宁南山区8个杏树品种中本地乡土树种“山杏”初花期最早,“围选1号”初花期最晚;“一窝蜂”有效花比例最高(48.8%),“山杏”最低(37.0%);“龙王帽”坐果率最高(19.9%),“山杏”最低(11.4%);“金太阳”冻害指数最高(74.25%),“山杏”最低(61.88%)。宁南山区杏树花期随着纬度南低北高的趋势,呈现南早北晚的规律性;海拔成为限制杏树开花坐果的首要因子。研究结果可为后续宁南山区杏树防冻措施探索及筛选抗冻晚花品种提供技术支撑。


宁夏枸杞产业高质量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宁夏农林科技 》 2024
摘要:"十三五"以来,宁夏枸杞产业顺势而上、快速发展,为宁夏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支撑.分析宁夏枸杞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面临的机遇,提出持续推进枸杞大健康产业基础与应用研究、持续推进新品种选育及配套绿色栽培升级技术、持续推进枸杞精深加工装备升级与改造、持续推进枸杞科技人才和产业队伍素质培养等对策措施,以促进宁夏枸杞产业绿色、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