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1-MCP对贮藏酥梨品质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延长贮藏酥梨货架期品质,以酥梨果实为试材,研究了0.5μL/L和1.0μL/L1-MCP2种浓度对通风库贮藏酥梨货架期品质的影响。处理果实与对照相比,能较好维持原有外观品质;处理果实呼吸强度和乙烯释放量比对照都有所降低。0.5μL/L处理效果较明显,果实呼吸强度最低比对照降低24%;1μL/L处理乙烯释放量最低比对照降低53%,0.5μL/L处理比对照最低下降了31%。1-MCP处理能延缓果实硬度和可溶性固形物的下降,0.5μL/L处理果实硬度平均比对照高4.6%,1.0μL/L处理果实硬度平均比处理高8.6%;0.5μL/L处理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与对照有明显差异,最低可下降13%。综合来看,0.5μL/L对延长地下通风库酥梨货架期有较好的效果。


基于SPOT-5影像的冬小麦拔节期生物量及氮积累量监测
《中国农业科学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建立基于SPOT-5遥感信息的冬小麦拔节期地上部生物量和氮积累量的遥感监测模型,为利用SPOT-5影像进行大面积小麦生产力预测和氮素调控提供依据。【方法】分析冬小麦拔节期地上部生物量和氮积累量与同期SPOT-5光谱参数之间的定量关系,筛选出适宜的光谱参数,建立并评价冬小麦拔节期地上部生物量和氮积累量的遥感监测模型。【结果】绿光、红光和近红外波段反射率与冬小麦拔节期地上部生物量和氮积累量的相关系数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其中,近红外波段反射率对地上部生物量反应最敏感,绿光波段反射率则对地上部氮积累量反应最敏感。利用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为变量建立地上部生物量指数函数遥感监测模型表现最优,决定系数(R2)达到0.696**,均方根误差(RMSE)达到258.92 kg.hm-2。利用近红外和绿光波段反射率的比值为变量建立地上部氮积累量线性函数遥感监测模型表现最优,R2达到0.717**,RMSE达到19.24 kg.hm-2。依据上述模型,制作了研究区冬小麦拔节期地上部生物量和氮积累量遥感监测专题图。【结论】SPOT-5影像在冬小麦拔节期小麦长势监测中能够获得较高精度,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冬小麦 SPOT-5 拔节期 生物量 氮积累量 监测模型


2种保水剂对砂土土壤持水性能的影响
《河南农业科学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营养型抗旱保水剂、沃特保水剂和冬小麦矮抗58为试验材料,在延津县砂质潮土试验基地开展了2种保水剂不同用量(0、15、30、45、60kg/hm2)和不同生育期(拔节期和孕穗期)施用对麦田砂土土壤物理性质及其持水性能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施用营养型抗旱保水剂,拔节期和孕穗期土壤容重分别平均减小3.1%、5.8%,土壤总孔隙度分别平均增大14.0%、7.3%,土壤含水量在拔节期增大,孕穗期减小,土壤持水性能在2个生育期都有所增强,并以45kg/hm2用量效果最好;施用沃特保水剂,孕穗期土壤容重平均减小5.1%,土壤孔隙度平均增大1.5%;而拔节期土壤容重、土壤孔隙度变化不明显,土壤含水量和土壤持水性能都随着用量的增加而增大,以30kg/hm2用量效果最好。孕穗期施用保水剂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比拔节期施用的效果好;2种保水剂以营养型抗旱保水剂的效果较好。
关键词: 砂土 保水剂 施用时期 土壤容重 土壤总孔隙度 土壤持水性能 土壤含水量


麦红吸浆虫在不同滞育温度和时间条件下羽化率的初步研究
《河南农业科学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索麦红吸浆虫的最佳滞育温度和时间,模拟田间温度在室内进行麦红吸浆虫滞育羽化研究。结果表明:麦红吸浆虫在一次滞育时,分别于4、6、8、9、10、11℃下滞育60、75、90、105、120d均能出土羽化,其中在4℃下滞育75d一次羽化率最高,为31.67%;二次滞育时,有些温度下不能出土羽化,其中在8℃下滞育120d羽化率最高,为8.00%;对于2次累积滞育,在4℃下滞育75d的出土羽化率最高,为33.50%;2次滞育羽化后剩余活茧率均较低,最高也仅为4.00%;土中滞育的麦红吸浆虫死亡率均在60%以上,最高可达96.17%。


玉米精密播种种子质量差异研究
《玉米科学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08年、2009年和2011年分别选取27、24和10个玉米品种的种子,测定单粒重、发芽势、发芽率等指标,分析普通种子和精播种子的质量差异。结果表明,与普通种子相比,精播种子的平均单粒重增加了15.32%,变异系数降低了12.38%;精播种子的发芽势较普通种子高4.73%,发芽率差异不显著。与先玉335种子相比,国内玉米种子平均单粒重、标准差和变异系数分别增加了33.91%、57.35%和17.57%,发芽势、发芽率降低了8.67%和2.38%。因此,要满足机械化精播的要求,需从种子加工质量和种子活力两方面提高玉米种子质量。精播种子单粒重的标准差和变异系数在0.042 6和15.98%左右、发芽势和发芽率达90%和95%以上、发芽指数为70的标准,可作为我国精播玉米品种的质量参考标准。


玉米生长模型MCSODS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检验
《玉米科学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河南省温县多年玉米栽培数据资料对玉米生长模型MCSODS的系统参数进行调试,使品种模拟参数符合当地情况。采用秋常、秋凉、秋暖不同年型下典型年份的玉米栽培资料检验玉米生长模型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结果显示,不同年型下生育期的模拟误差根均方差(RMSE)在秋常条件下为2.06,吻合度最高;秋凉、秋暖年RMSE分别为2.32和3.45。产量模拟误差RMSE为494.8 kg/hm2,模拟效果一致性较好。2006、2007年玉米田间实测数据对系统叶面积指数和地上生物量模拟的检验结果显示,郑单958和浚单20叶面积指数的RMSE分别为0.441 0和0.402 2,地上干物重RMSE分别为1 683.0 kg/hm2和898.5 kg/hm2,模拟结果良好。


不同品种烤烟调制前后化学成分变化及与感官质量的关系
《中国农学通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弄清河南烤烟新品种的质量特征,以应用于2010年河南省生产示范的6个烤烟品种为研究对象,对各品种主要化学成分调制前后变化规律、调制后主要化学指标及其派生值与感官质量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参试品种在调制后淀粉含量大幅度降低,水溶性糖含量大幅度增加,总氮、蛋白质、烟碱、钾和氯等含量都有不同程度降低,其中钾和氯含量降幅较小。6个参试品种均为浓香型,香型风格得分以NC89最高,‘中烟100’最低;调制后化学成分协调性与评吸总分基本一致,NC89最好,其次为‘豫烟7号’、Y041和Y101,NC297和‘中烟100’化学成分协调性较差,感官质量较差。


异黄酮生物合成途径研究进展
《安徽农业科学 》 2012 北大核心
摘要:大豆异黄酮是一类具有重要保健功能的酚类次级代谢物,是大豆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在植物代谢过程中,大豆异黄酮的表达丰度具有组织和环境因子特异性,在植物生态防御、根瘤形成、人类健康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提高大豆中的异黄酮含量对大豆品质改良有重要意义。该研究就大豆异黄酮生物合成途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