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密集烘烤定色阶段不同湿球温度对烤后烟叶品质的影响
《河南农业科学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提高烟叶烘烤质量,优化烟叶密集烘烤工艺技术,研究了密集烘烤过程中不同定色湿球温度对烤后烟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较高定色湿球温度(干球温度升至48℃前将湿球温度升高到39℃并保持稳定;超过48℃,湿球温度稳定在40℃)烤后烟叶经济效益较好,每千克烤后烟叶均价提高0.18~0.42元,耗煤量减少0.01~0.07kg;油分、身份、结构、色度等外观质量改善,嗅香较好;内在化学成分表现为多数样品总糖、还原糖含量增加,分别平均增加14.79%和11.99%,总氮、蛋白质、烟碱、淀粉含量减少,糖碱比(多在7.00~10.44)、氮碱比(多在0.60~0.98)更趋于协调;单料烟评吸质量高半个到一个档次,香气量、杂气、刺激性和余味等指标较优。较高定色湿球温度处理提高了中、上部烟叶的挥发性香气物质总量和新植二烯、类胡萝卜素降解产物、芳香族氨基酸类降解产物、西柏烷类香气物质含量,以及中部烟叶的棕色化产物含量;下部烟叶以较低定色湿球温度(干球温度升至48℃前将湿球温度升高到38℃并保持稳定;超过48℃,湿球温度稳定在39℃)烤后两糖含量相对较低,化学成分比较协调,挥发性香气物质总量、新植二烯、类胡萝卜素降解产物、芳香族氨基酸类降解产物、棕色化产物含量得到提高。综合分析认为,下部烟叶采用较低定色湿球温度烤后烟叶化学成分比较协调,香气物质含量高;中上部烟叶采用较高定色湿球温度烤后烟叶经济效益较好,外观质量好,化学成分协调,评吸档次高,香气物质含量高。


基于灰色关联度分析对新型水溶肥料在花生喷施效果的优选
《土壤通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讨不同类型新型水溶肥料在花生上的应用效果,筛选出适合花生生产应用的新型水溶肥料种类,笔者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模型对6种新型水溶肥料在花生生产上的应用效果进行了评价。从产量角度看,以微量元素水溶肥料增产效果最好,增产幅度为10.11%;从对花生生物学性状影响看,喷施微量元素水溶肥料、大量元素水溶肥料等处理的花生生物学性状综合表现较好;喷施含氨基酸水溶肥料、含海藻酸水溶肥料、含腐植酸水溶肥料等能改善花生品质性状。综合产量、品质和经济效益三方面的效果,花生生产上推荐使用微量元素水溶肥料、大量元素水溶肥料和含氨基酸水溶肥料。
关键词: 灰色关联度 新型水溶肥料 花生 产量 品质 经济效益


行距对两种穗型冬小麦品种碳氮运转及籽粒氮素输入特征的影响
《华北农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不同穗型小麦品种选择各自适宜的行距配置方式提供理论依据,在大田高产栽培条件下,研究了行距配置对两种穗型小麦品种花后光合物质和氮素积累及转运的影响,明确了小麦籽粒灌浆期植株氮素向籽粒输入特征及品种间差异。结果表明,花后光合产物向籽粒的输入量及对籽粒贡献率兰考矮早八为随行距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少变化,20 cm行距最大,豫麦49则随行距增大而减小。两品种花前营养器官贮藏物质总运转量及其对粒重贡献率表现随行距扩大而增加,兰考矮早八和豫麦49的运转率分别以15 cm和20 cm行距最高。兰考矮早八营养器官氮素总运转量以行距15 cm最大,其次为20 cm行距,运转率为窄行距处理大于宽行距处理;豫麦49营养器官氮素总运转量为10 cm行距最大,其次25 cm行距,运转率为宽行距处理大于窄行距处理,器官间存在差异。兰考矮早八的籽粒氮素积累量与氮素输入持续期(S)和平均输入速率(V)关系密切,且均以窄行距15 cm行距表现最优,而豫麦49籽粒氮素输入量主要受氮素输入速率(V、Vmax和Vs)制约,宽行距(20 cm)具有很好的调节效应。


11种植物psbA基因的密码子偏好性及聚类分析
《核农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植物叶绿体psbA基因的启动子是叶绿体基因工程中常用的启动子,研究该基因的编码特点对完善叶绿体基因工程的研究设计、提高外源基因在受体物种中高效、稳定的表达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综合运用了多种分析软件,对11种植物的叶绿体psbA基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1种植物psbA基因的ENC(Effective Number of Codons)值都小于40,显示出了明显的密码子偏好性,即在碱基组成上偏爱以C结尾的密码子。RSCU(Relative Synonymous Codon Usage)值表明共有20个密码子在编码使用上具有偏好性,其中有8个表现出较强的偏好性;另有12个密码子在psbA中出现率极低或没有出现。在聚类分析中,基于密码子偏好性参数RSCU的聚类不能正确反映物种间的进化关系,而基于基因序列的聚类更适合作为系统发育分析的参考。


麦红吸浆虫区域分布的GIS分析
《河南农业科学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运用灌浆期麦穗幼虫调查方法、地学统计学方法以及地理信息系统(GIS),对河南省北部新乡市辉县高庄乡小麦灌浆期麦红吸浆虫(Sitodiplosis mosellana)老熟幼虫种群的空间结构进行了分析,并采用普通克里格插值法模拟了吸浆虫老熟幼虫种群的空间分布。结果表明:辉县高庄乡小麦灌浆期麦红吸浆虫幼虫种群存在空间相关性,其半变异函数模型为指数型,空间格局呈聚集岛屿式分布,东北部和中部地区发生程度高,存在以金章和孙村为中心的2个麦红吸浆虫高发区,发生量呈阶梯式下降。金章、孙村预测发生虫量为每100穗3 168~3 791头。空间分布模拟图有助于从空间角度直观地分析吸浆虫幼虫的发生动态,对小麦吸浆虫防治具有指导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