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10820条记录
一株戴尔福特菌NF83-1的鉴定及评价

植物保护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拮抗菌株NF83-1的分类与生物学特性以及评价其生防能力,通过生理生化特征和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对菌株NF83-1进行种属鉴定,以选择性培养基检测其分泌的多种胞外酶,以结晶紫染色法检测其生物膜的形成,采用室内平板对峙生长法测定其抑菌活性,室外盆栽法测定其对番茄立枯病的防效。结果表明,菌株NF83-1被鉴定为戴尔福特菌Delftia tsuruhatensis;菌株NF83-1能产生纤维素酶和嗜铁素,且能在管壁形成较厚的生物膜。菌株NF83-1对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甘蓝黑斑病菌Alternaria brassicae、油菜菌核病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梨胶孢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等病原真菌,梨火疫病菌Erwinia amylovora、番茄青枯病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Xanthomonas oryzae pv.oryzicola等革兰氏阴性病原细菌及革兰氏阳性细菌巨大芽胞杆菌Bacillus megaterium都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菌株NF83-1发酵液原液和100倍稀释液对番茄立枯病的防效分别为48.78%~57.69%和26.83%~36.54%。研究表明,菌株NF83-1是一株具有较好生防应用潜力的拮抗菌株。

关键词: 戴尔福特菌 种属鉴定 拮抗能力 胞外酶 生物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猪髓样细胞触发因子1 CDR区的克隆、表达及生物活性

江苏农业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重组猪TREM-1基因CDR区蛋白对猪肺泡巨噬细胞受到脂多糖(LPS)刺激后炎症因子表达状态的改变。首先克隆猪TREM-1基因CDR区,然后构建重组载体并转入BL21(DE3)中,IPTG诱导表达、纯化并复性猪TREM-1基因CDR蛋白。将不同浓度复性的重组蛋白添加到1 000 ng/ml LPS处理的猪肺泡巨噬细胞培养液中,然后通过荧光定量PCR方法分别测定主要促炎症因子(IL-1β、IL-2、IL-4、IL-6、IL-8、IL-10、IL-12、IL-16、IL-18及TNFα)的表达规律。结果显示,重组猪TREM-1CDR区蛋白可显著降低由LPS诱导的主要促炎症因子的表达。表明重组猪TREM-1基因CDR区蛋白具有抑制炎症反应的生物学活性。

关键词: 髓样细胞触发因子1 肺泡巨噬细胞 促炎症因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丝氨酸/苏氨酸激酶对猪链球菌2型应激和毒力的影响

江苏农业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阐明丝氨酸/苏氨酸激酶(STK)对猪链球菌2型强毒株的应激耐受和毒力的影响,比较了亲本株SS2-1及其丝氨酸/苏氨酸激酶基因缺失株Δstk在各种应激环境(热、酸、氧化应激和高渗应激)中的生长能力,利用HEp-2细胞模型比较各菌株的黏附能力,比较各菌株在猪全血中的存活能力,利用仔猪模型评价STK基因缺失前后细菌的毒力差异。结果表明,丝氨酸/苏氨酸激酶基因缺失后,细菌在各种应激环境中的生存能力明显减弱,对HEp-2细胞的黏附能力减弱,在猪全血中的存活能力显著降低,对仔猪的致病力明显降低。此外,缺失株Δstk在仔猪体内各器官的定殖能力也显著降低。说明丝氨酸/苏氨酸激酶与猪链球菌的应激和毒力密切相关。

关键词: 猪链球菌2型 丝氨酸/苏氨酸激酶 应激 毒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山羊副流感病毒3型人工感染山羊的致病性

中国兽医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明确新分离的山羊副流感病毒3型(CPIV3)JS2013株的致病性,本试验采用动物感染试验的方式研究该病毒在本属动物体内的复制、排毒以及组织病理损伤等情况。通过病毒血症、临床症状、病理组织学检测、HI抗体及中和抗体检测综合分析病毒对山羊的致病性。结果表明,攻毒后的山羊出现以喷嚏、咳嗽、流鼻涕、眼分泌物增多以及呼吸困难为主的临床症状;攻毒后1d即可检出病毒血症,持续到攻毒后7d,且从攻毒后1~7d可以从鼻拭子中检测到排毒。剖检观察攻毒组山羊肺组织出现增生实变、肿大,组织病理学检测发现肺组织出现肺泡间隔增宽、肺泡结构消失、炎性细胞浸润等变化。HI和中和试验表明,山羊感染后7d开始出现血凝抑制抗体,14d出现中和抗体,并持续升高至28d。以上结果证实CPIV3JS2013株对山羊具有较强的致病性,为后续研究奠定基础。

关键词: 山羊副流感病毒3型(CPIV3) JS2013株 人工感染 山羊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钾吸收类型小麦品种(系)秸秆还田对农田钾素平衡的影响

麦类作物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不同小麦品种(系)秸秆还田对土壤钾素平衡的影响,采用大田试验,研究了32个小麦品种(系)成熟期植株的钾含量及分布,对比分析了秸秆直接就地还田与收获不还田条件下不同小麦品种(系)钾素的携出量、回田量与土壤钾素盈亏量。结果表明,在麦田钾肥施用量为93kg·hm-2条件下,秸秆还田后,小麦植株返还到土壤中的钾素量高达60.4~146.3kg·hm-2。与秸秆不还田相比,秸秆还田多向农田返还钾素44.6~112.6kg·hm-2。在秸秆还田条件下,种植所有品种(系)的土壤钾素均呈现大量盈余状态,其盈余量为65.7~81.3kg·hm-2,占施钾量的70.7%~87.4%。秸秆还田还有利于缩小不同品种(系)种植农田土壤钾素的差异。秸秆不还田条件下农田钾素盈亏状况在品种(系)间差异显著,而秸秆还田条件下不同品种(系)间农田钾素盈亏状况差异较小。钾高效吸收型小麦品种(系)具有较高的钾素携出量和回田量及较低的土壤盈余量,而钾低效吸收型小麦品种(系)则具有较低的钾素携出量和回田量及较高的土壤盈余量。从土壤可持续发展而言,无论小麦品种(系)钾吸收效率高低,秸秆还田条件下麦田均应大幅减少钾肥施用量。

关键词: 小麦品种 秸秆还田 钾素 养分返还量 养分平衡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DNA条形码的物种丰富度估计:以宿迁地区鳞翅目蛾类为例

生物多样性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究基于DNA条形码方法量化物种多样性指标的可行性,本研究以江苏省宿迁地区蛾类群落为例,基于DNA条形码方法估计群落物种丰富度并绘制等级多度分布曲线(rank-abundance curves),同时与基于传统形态学的对应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表明:(1)基于DNA条形码的物种丰富度估计与基于形态的物种丰富度估计之间没有显著差异;(2)基于形态和DNA条形码的等级多度分布曲线趋势一致,通过K-S检测发现二者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显示,基于DNA条形码的物种丰富度估计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补充基于形态学的方法,可以尝试将其应用于蛾类群落生态学调查研究中。

关键词: 鳞翅目 DNA条形码 物种丰富度 等级多度分布曲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改性硅藻土负载纳米零价铁去除水中硝酸盐氮

化工学报 2016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改性硅藻土为载体,采用硼氢化钠液相还原法制备了硅藻土负载的纳米铁(NZVI-CDt,nanoscale zero-valent iron supported on modified diatomite)复合材料。结果表明,所制得的纳米零价铁颗粒呈球形,粒径小于100 nm,均匀分散在改性硅藻土表面,部分纳米铁颗粒镶嵌在硅藻土孔隙内。NZVI-CDt能高效去除水体中NO~-_3-N,当pH=7,温度为25℃,NO~-_3-N初始浓度为20 mg·L~(-1),NZVI-CDt复合材料投加量为0.5141 g,反应60 min时,NZVI-CDt对NO~-_3-N的去除率达到90.1%。NZVI-CDt去除NO~-_3-N的反应符合准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反应速率常数kobs随着NO~-_3-N初始浓度的增加而呈现下降的趋势。

关键词: 改性硅藻土 纳米材料 复合材料 硝酸盐氮 去除率 动力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抗虫杂交棉苏杂6号抗虫亲本的Bt基因类型鉴定与染色体定位

江苏农业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抗虫杂交棉苏杂6号抗虫亲本YL02-1的Bt抗虫基因类型,抗虫性状遗传方式以及Bt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插入位置,首先利用特异引物对抗虫亲本YL02-1的Bt基因来源进行PCR鉴定,结果显示,其扩增条带符合国产Bt抗虫基因引物设计的特征片段长度456 bp。而后以抗虫亲本YL02-1与非抗虫海岛棉种质系海7124杂交配组获得F_1,F_1自交获得F_2分离群体。对F_2分离群体的分析结果显示,Bt抗虫基因符合3∶1理论分离比例。进一步利用F2中含有Bt和不含Bt基因的棉株DNA构建近等基因混合池,以覆盖棉花26对染色体的234对核心引物检测混合池,共获得38对SSR多态性引物。将获得的多态性引物检测F_2分离群体基因型,发现分子标记NAU2579与目的基因连锁。已知分子标记NAU2579位于棉花第20染色体,对该分子标记上、下50 cM之内的其他分子标记进行多态性筛选,共获得17个与Bt基因连锁的分子标记,目的基因位于分子标记Gh564和NAU3813之间,其遗传距离分别为2.8 cM和12.2 cM。由此,将亲本YL02-1中的Bt抗虫基因定位于棉花第20染色体上。

关键词: 杂交棉 抗虫棉 Bt基因 染色体定位 遗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热处理条件对蓝莓汁中花色苷和加工特性的影响

中国食品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热处理条件对蓝莓汁生产过程中出现的色泽和功能成分改变的影响,采用沸水热烫和微波加热两种方法对蓝莓进行处理,测定果汁中多酚氧化酶(PPO)活性、主要功能性成分花色苷和总酚等含量,以及果汁色泽的变化。热烫处理0~2 min内,PPO的残余活力迅速下降,花色苷含量没有显著变化,果汁颜色变暗,红色减弱,蓝色增强;低频率微波处理,不能起到钝化PPO的效果,而高微波功率作用又对花色苷造成很大的破坏,使得蓝莓中多酚氧化酶的活性增加,之后随着微波频率的进一步增加,PPO的酶活力迅速下降。在实际生产中,应结合低功率微波和短时热烫处理,同时保留蓝莓汁功能成分和维持色泽。

关键词: 蓝莓 热烫 微波加热 花色苷 总酚 色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秸秆育苗容器在土壤中降解对微生物区系的影响

中国土壤与肥料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阐明秸秆育苗容器降解过程中对土壤及容器残体酶活性及微生物的影响,选择淀粉胶秸秆育苗容器(MSGC)和豆胶秸秆育苗容器(MBGC)两类容器的片状试材进行土培试验,设计不含容器试材土壤为对照组(CK),试验持续45 d,采用常规分析和BiologEco微平板计数技术手段测定了容器残体及土壤中的酶活变化、微生物群落多样性、菌群数量及功能多样性。结果表明:土培过程中,容器和土壤中酶活总体呈上升趋势,MSGC淀粉酶活与MBGC无显著差异,纤维素酶活初期显著高于MBGC,中后期则无显著差异。蛋白酶活MBGC全过程显著高于MSGC;秸秆容器可显著提高土壤磷酸酶和脲酶酶活,与MBGC相比,MSGC土壤中磷酸酶和脲酶酶活更高。Biolog~(Eco)分析显示,秸秆容器能够显著提高土壤中微生物碳源利用活性,土壤平均颜色变化率(AWCD)值先增大后减少,MBGC与MSGC差异在于后者土壤AWCD值下降速率显著快于前者。两种容器残体微生物功能多样性初期差异显著,后期差异减少。与MSGC比,MBGC土壤微生物对氨基酸、聚合物及胺类利用具有更强活性,这种差异主要与容器胶粘剂不同有关。本研究结果将为秸秆育苗容器田间应用与生态效应评价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秸秆育苗容器 生物降解 酶活性 微生物功能多样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