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10820条记录
TLR家族基因在产蛋高峰期和停产期鸭肠道中的表达研究

畜牧兽医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旨在研究TLR家族基因在产蛋高峰期和停产期鸭肠道中的表达。选择同日龄产蛋高峰期鸭20只,随机均分为两组,一组在限食7d停产后自由采食10d,另一组自由采食17d。采用RT-PCR和qRT-PCR的方法,检测TLR1-1、TLR1-2、TLR2-1、TLR2-2、TLR3、TLR4、TLR5、TLR7、TLR15和TLR21基因在鸭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盲肠中的表达。结果显示,10种禽类TLR家族基因均在鸭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盲肠中表达;除TLR1-2、TLR2-2、TLR4和TLR21基因外,其他6种TLR家族基因在不同肠道中差异表达(P<0.05),其中,TLR3、TLR5和TLR7基因在十二指肠中高表达,TLR1-1、TLR2-1和TLR15基因在盲肠中高表达;除TLR4和TLR7基因外,其他8种TLR家族基因在产蛋高峰期鸭肠道中的表达水平高于停产期(P<0.05)。结果表明,蛋鸭肠道存在TLR介导的固有免疫反应机制,且产蛋高峰期蛋鸭肠道病原相关分子模式的识别能力强于停产期蛋鸭。

关键词: 蛋鸭 Toll样受体 肠道 产蛋高峰期 停产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小麦品种及秸秆处置方式对农田磷素平衡的影响

麦类作物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掌握不同小麦品种秸秆还田对农田磷素平衡的影响,优化麦田养分资源管理,以当前江苏省农业生产上主导品种和有苗头的小麦新品种(系)为供试材料,研究不同小麦品种成熟期植株磷素含量与分布,分析其秸秆还田与不还田条件下土壤磷素盈亏的差异。结果表明,磷高效吸收型小麦品种的籽粒磷含量较高,其磷素携出量和回田量较高;在常规磷肥施用量49kg P·hm~(-2)条件下,若秸秆不还田,磷高效吸收型品种种植土壤中磷呈现少量亏损状态;而磷低效吸收型品种的籽粒磷含量较低,其磷素携出量和回田量较低,无论秸秆还田与否,土壤磷均有盈余。与秸秆不还田相比,秸秆直接还田显著增加了小麦磷素回田量,减少了小麦磷素携出量。秸秆不还田时,麦田土壤磷盈亏量为-4.7~25.2kg·hm~(-2);秸秆直接还田时,所有小麦品种种植土壤中磷素均呈盈余状态,土壤磷盈亏量为4.0~30.3kg·hm~(-2)。在供试的32个小麦品种中,秸秆不还田方式下农田磷素大量盈余的品种有9个,秸秆还田方式下农田磷素大量盈余的品种有28个。在当前秸秆还田的大趋势下,要维持农田磷素平衡,对大部分小麦品种均应适当减少磷肥施用量。

关键词: 小麦 品种 秸秆还田 养分平衡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干尖线虫Hsp90基因克隆及在不同逆境、侵染早期和取食过程的表达差异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热激蛋白90(heat shock protein 90,Hsp90)调控生物体的细胞代谢、生长发育和逆境适应等一系列生物过程。本研究通过c DNA末端快速扩增技术(rapid amplification of c DNA ends,RACE)分离获得了一个水稻干尖线虫(Aphelenchoides besseyi)Hsp90基因,命名为Ab-hsp90。Ab-hsp90全长c DNA序列含有69bp的5′非翻译区、编码712个氨基酸2 139 bp的开放阅读框以及137 bp的3′非翻译区UTR。Ab-hsp90DNA序列包含9个外显子和8个内含子。Ab-hsp90蛋白序列与其他植物寄生线虫Hsp90s高度相似,最大似然树显示与植物寄生线虫位于同一进化分支;结构上具有5个保守的Hps90蛋白家族序列标签和特异MEEVD基系,表明Ab-hsp90为胞质型Hsp90。q RT-PCR显示,Ab-hsp90在水稻干尖线虫各个龄期均表达,在卵和成虫表达水平最高。当线虫暴露于干燥、低渗透胁迫以及短时间阿维菌素溶液中时Ab-hsp90均上调表达;Ab-hsp90还受到短时低温(4℃)诱导,在高温(40℃)环境持续高水平表达。在侵染抗感不同的水稻(Oryza sativa)植株时,Ab-hsp90的表达水平具有差异性:在线虫接种抗性水稻72 h内,Ab-hsp90一直高度表达,而在接种感病水稻上Ab-hsp90表达水平显著升高随后下降。取食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的线虫Ab-hsp90在9 d内始终高度表达,而胡萝卜(Daucus carota)愈伤组织培养的线虫6 d内Ab-hsp90表达上调但此后逐渐下调。这些数据表明,Ab-hsp90可能参与水稻干尖线虫的抗逆适应、早期侵染以及取食行为。本研究有助于拓展植物寄生线虫Hsp90蛋白的功能,为进一步研究线虫与植物互作机制提供了有益借鉴。

关键词: 水稻干尖线虫 热激蛋白90 基因克隆 基因表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豆粕粉制备胶合板用生物质胶黏剂的研究

大豆科学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氢氧化钠和乙醇改性剂处理豆粕粉(SBM),用硫脲作交联剂,选用十二烷基硫酸钠(SDS)表面活性剂制备出具有较好耐水性能的木材用胶黏剂。研究p H、乙醇、硫脲及SDS用量对杨木胶合板耐水胶合强度的影响,并结合浴比(物料质量比)因素,探讨退粘剂(硫酸)对反应体系黏度和胶合强度的作用机理。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手段阐明退粘剂对豆粕粉胶黏剂黏度及耐水性增强效应。结果表明:当p H13、乙醇用量15%、硫脲用量7%及SDS为5%,浴比为1∶3.5(豆粕粉质量为基准)时,耐水胶合强度可达0.98 MPa,当加入0.5%退粘剂后,黏度由84 520 m Pa·s降低至1 239 m Pa·s,胶接强度增加18.07%。SEM结果发现豆粕粉胶黏剂固化断面胶接致密,有效改善了胶液黏度和耐水胶合性能。

关键词: 豆粕粉(SBM) 生物质胶黏剂 耐水胶合强度 黏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猕猴桃果胶纯化及分子结构信息解析

食品科学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猕猴桃果胶来源量大,纯化后可用于食品制造。解读和求证它的分子结构信息,为其生物学功能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将猕猴桃果胶经DEAE-Cellulose 52阴离子交换柱纯化,采用高效液相凝胶渗透色谱及高效液相离子色谱、紫外光谱和红外光谱等现代技术,解析猕猴桃精制果胶组分、分子质量、碳链一级结构和高级结构官能团。结果表明,猕猴桃果胶至少包括3个组分,其中酸性果胶1(AP-A1)分子质量524.31 k D,占84.8%,是猕猴桃果胶的主要成分;而中性果胶(AP-N)和酸性果胶2(AP-A2)分子质量仅为281.89 k D和273.88 k D。结构解析,AP-A1主要由D-半乳糖和D-木糖聚合而成,指纹区显示其碳链是由吡喃糖以α-糖苷键连接,且特征区同时存在C=O和对称、非对称—COO基团,属于典型大分子果胶结构;而AP-N和AP-A2组分中无C=O结构,且碳链中同时兼备α或β-糖苷键,属于非典型果胶低聚多糖结构。

关键词: 纯化 分子质量 多糖组分 结构域 猕猴桃果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磷脂与Hsp90相互作用的荧光和红外光谱

江苏农业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磷脂酰胆碱(PC)与热休克蛋白90(Hsp90)的相互作用机制,分别采用荧光光谱和红外光谱法研究Hsp90内源荧光的变化和磷脂主要基团的变化。结果显示:PC对Hsp90内源荧光有较强的猝灭作用,PC对Hsp90的猝灭属于形成复合物产生的静态猝灭,结合位点数为0.92,结合的主要作用力为氢键和范德华力;Hsp90与PC的相互作用发生在磷脂极性头端和非极性侧链上,并使磷脂的结构发生改变。磷脂可以稳定地与Hsp90结合。

关键词: 热休克蛋白90(Hsp90) 磷脂酰胆碱 荧光光谱 红外光谱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海洋细菌NH-8防治草莓灰霉病机理及其抗菌物质分析

植物保护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讨从海藻分离获得的枯草芽胞杆菌Bacillus subtilis菌株NH-8对草莓灰霉病的防治机理,采用酸沉淀法分析其抗菌活性成分,并从促生、抑菌和诱导草莓防御酶活性方面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接种菌株NH-8后,草莓体内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均有不同程度提高,最大分别为35.4、3.63、51.5、43.8 U;同时接种菌株NH-8和灰霉病菌比单一接种菌株NH-8或灰霉病菌对草莓体内防御酶活性的影响更大,PAL、POD、SOD、CAT活性最大分别为37.5、3.91、55.5、47.6 U。NH-8菌株发酵液对草莓生长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苗株高、鲜重和干重分别比对照显著增加57.58%、131.43%和45.45%;发酵液的粗提物对灰霉病菌具有抑菌活性,可引起菌丝不规则生长,菌丝顶端或中间膨大成泡囊状,引起原生质泄露;NH-8菌株及其分泌物质对草莓具有抗性诱导作用,分泌的抗菌活性产物为伊枯草素(iturin)。

关键词: 海洋细菌NH-8 草莓灰霉病 酶活性 抑菌物质

高效液相-电喷雾串联质谱法测定动物肌肉组织中的糖皮质激素

分析化学 2016 SC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实验建立了肌肉组织中氢化可的松、可的松、泼尼松和地塞米松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串联质谱(LC-ESI-MS/MS)检测方法。样品经酶水解、乙酸乙酯提取、HLB固相萃取净化,C_8色谱柱分离在多反应选择性监测模式(MRM)下采用负离子模式进行信号采集和测定。4种糖皮质激素的检出限为0.13~0.25μg/kg定量限为0.25~0.5μg/kg。在0.5~50.0μg/L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在0.5,5.0和10.0μg/kg基质加标水平下,4种物质的平均回收率为74.0%~101.8%相对标准偏差0.7%~8.6%。

关键词: 糖皮质激素 高效液相-电喷雾串联质谱 固相萃取 肌肉组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花生品种(系)萌发期抗旱性鉴定评价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胚根长、胚轴长、幼芽长、幼苗鲜/干重的相对值为指标,通过PEG6000模拟干旱处理,对15份花生品种(系)进行萌发期抗旱性鉴定。结果显示,胁迫处理初期,低浓度处理对种子萌发有促进作用,随着胁迫处理时间的延长及胁迫处理浓度的升高,种子萌发受抑制程度增强。除相对幼芽长以外,其他相对指标都和品种综合抗旱能力呈极显著正相关。通过隶属函数法结合抗旱分级标准筛选出泰花4号、徐花13号、泰0125、泰0005等4份抗旱品种,泰花5号、濮花28、中花16等3份中抗材料,表明该方法可以作为一种快速、简便的鉴定花生萌发期抗旱性的方法。

关键词: 花生 萌发期 抗旱性 隶属函数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温和水热预处理促进秸秆产沼气的条件优化研究

中国环境科学 2016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水稻秸秆为原料,在前期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研究不同水热预处理条件对稻秸理化特性及产沼气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预浸时间、初始含水率和热处理时间3个因素对稻秸厌氧发酵20d累积TS产气率的影响程度各不相同,各因素对厌氧发酵累积TS产气率的影响大小顺序为初始含水率>预浸时间>热处理时间;得出的最佳水热预处理条件为:初始含水率为55%,预浸时间为2h,热处理时间为6h;与处理CK相比,最佳预处理条件下稻秸20d容积产气率提高29.79%,产气量达总产气量60%和80%时间可提前5d;结合预处理前后稻秸理化特性变化规律分析,表明温和水热预处理促进了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的降解溶出,并促使其更多转化为挥发性脂肪酸(VFA),从而有利于稻秸快速产沼气.

关键词: 秸秆 温和 水热预处理 正交试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