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28323条记录
水产品微冻贮藏过程中冰晶形成与品质特性研究进展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综述微冻贮藏过程中冰晶的形成对水产品品质的影响和控制冰晶形成的方法。【方法】在阐述微冻保鲜技术和冰晶形成的基础上,综述水产品贮藏过程中冰晶对其水分、蛋白质、脂肪、质构、色泽等品质的影响,简要介绍高压冷冻、超声波辅助冷冻、渗透脱水冷冻、电场辅助冷冻等控制冰晶形成大小的方法。【结果与结论】水产品采用微冻贮藏有保持新鲜度、保持质量和延长保质期等优点。冰晶的大小与重结晶对水产品的质量影响较大,需要联合其他技术降低微冻贮藏中冰晶对水产品品质的影响。

关键词: 水产品 微冻贮藏 冰晶 品质变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北部湾中北部海域鱼类群落的季节变化特征

南方农业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明确北部湾中北部海域鱼类群落种类组成、密度分布及多样性指标等参数的时空演变特征,为后续开展北部湾海域鱼类群落结构长时间序列变化和时空分布规律研究积累基础资料,同时为该海域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及科学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分别于2016年2月(冬季)、5月(春季)、8月(夏季)和11月(秋季),在北部湾中北部沿岸海域采用底拖网方式进行4航次渔业资源调查,采用面积法计算各季节的鱼类资源生物量和丰度,依据Pinkas相对重要性指数(IRI)确定鱼类群落结构中的优势种,并通过Shannon-Weiner多样性指数(H′)、Pielou均匀度指数(J′)和Margalef丰富度指数(D)分析各调查站位的鱼类群落结构多样性。【结果】北部湾中北部近岸海域4个季节共渔获鱼类152种,隶属于15目55科96属,均为暖水性或暖温性种类。北部湾中北部海域的鱼类资源生物量和丰度分布不均匀,但二者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表现为春夏季的生物量和丰度均明显高于秋冬季。北部湾中北部海域各季节鱼类的H′在1.952~2.590,其排序为夏季>春季>秋季>冬季;J′在0.481~0.699,各季节排序为春季>夏季>秋季>冬季;D以夏季最高(3.114)、冬季最低(2.303),各季节排序为夏季>秋季>春季>冬季。北部湾中北部海域各季节的鱼类资源优势种(IRI≥1000.00)存在明显差异,其中春季有3种、夏季有5种、秋季有4种、冬季有2种;二长棘鲷(Parargyrops edita)为4个季节鱼类资源的共有优势种,褐菖鲉(Sebastiscus marmoratus)是春季和冬季鱼类资源的共有优势种,鹿斑鲾(Secutor ruconius)是夏季和秋季鱼类资源的共有优势种。【结论】北部湾中北部海域鱼类资源时空变化明显,群落多样性指数较历史水平偏低,鱼类资源处于过渡开发状态,且鱼类资源优势种更替的总体趋势表现为k选择种类被r选择种类所替代。鱼类资源季节变动与鱼类洄游习性、海水温度变化及伏季休渔制度等因素有关。

关键词: 鱼类 群落结构 多样性 优势种 时空变化 北部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我国水产饲料的发展及新型蛋白质源研究进展

科学养鱼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2021年10月11-15日,第十三届世界华人鱼虾营养学术研讨会(简称"世华会")于山东省青岛市召开,本次大会由世界华人鱼虾营养学术研讨会学术委员会主办,中国海洋大学承办,此次会议内容丰富,充分展示了我国水产养殖动物营养与饲料研究的最新进展。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水产行业也经历了高速发展,从最初的粗放型养殖逐渐发展为精细化养殖,养殖产量也在不断增加。水产动物饲料的需求越来越大,行业人士对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的研究也越来越深;面对有限的鱼粉、鱼油,要生产更多的饲料以供使用,寻找可替代鱼粉的可持续新型蛋白质源势在必行。为了让读者更好地了解我国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的发展状况和目前新型蛋白质源的研究进展,特将"世华会"部分内容整理如下,供广大读者参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冲绳海槽西部陆坡泥底辟和泥火山特征及其形成动力机制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海底泥底辟和泥火山对研究海底深部地球化学过程与全球碳循环、油气与天然气水合物资源勘查和新构造运动等具有重要的意义。利用高分辨率多道地震、浅地层剖面以及多波束等地球物理数据,对冲绳海槽西部陆坡泥底辟和泥火山的特征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冲绳海槽西部陆坡发育大量的泥底辟和泥火山,多发育于断裂活动强烈的区域,随着泥底辟的活动和甲烷流体的运移,在海底形成泥火山和气烟囱,因此,泥火山和气烟囱多发育于泥底辟上部,两翼存在强振幅异常,内部表现为低频特征,证明泥底辟和泥火山与甲烷流体活动存在密切联系。冲绳海槽西部陆坡泥火山和泥底辟的形成演化的动力学过程与成因主要包括3个方面,即区域拉张作用形成的构造薄弱带、快速沉积造成的超压和浮力作用以及流体的驱动作用。

关键词: 泥底辟 泥火山 高分辨率地震 流体运移 冲绳海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绥芬河三块鱼属"银滩头"洄游群体的分子鉴定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绥芬河三块鱼属洄游群体中"银滩头"的分类地位一直存在争议。利用DNA条形码COⅠ和基因标记(fst和mitfa)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采自我国绥芬河的珠星三块鱼(Tribolodon hakonensis,40尾)、三块鱼(T.brandtii,38尾)和"银滩头"(34尾)及采自日本宇曾利山湖的珠星三块鱼(3尾),共计115尾个体进行了种质鉴定。线粒体COⅠ基因扩增结果显示,共获得单倍型11种,其中,珠星三块鱼独享5种,三块鱼独享5种,珠星三块鱼日本群体独享1种(Hap6),"银滩头"群体与珠星三块鱼共享1种,与三块鱼共享3种,聚类分析不支持"银滩头"群体为一个独立种。基因标记扩增结果显示,"银滩头"群体中兼具珠星三块鱼和三块鱼两种基因型。结合以上两种分析结果发现"银滩头"中存在珠星三块鱼与三块鱼的杂交个体。明确了"银滩头"群体的分类地位,即"银滩头"是由珠星三块鱼、三块鱼及二者的杂交个体组成的一个混合群体。研究结果为三块鱼属鱼类的分类、种质资源保护和野外增殖放流提供了科学依据。

关键词: 绥芬河 银滩头 COⅠ基因 基因标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珊瑚礁的成岩作用:来自南海永兴岛珊瑚礁的原位地球化学研究

海洋地质前沿 2021 CSCD

摘要:珊瑚礁的地球化学特征记录了其形成时周围海水的状况,能够反映古海洋、古气候和古环境变化;然而珊瑚礁形成过程中及其形成后,容易受到成岩作用的影响,导致其矿物组成和地球化学特征发生变化;因此,在对珊瑚礁的研究中,首先要识别出保存原始沉积特征的组分,并排除后期成岩改造的影响。以西沙群岛永兴岛的SSZK1珊瑚礁钻孔岩心为研究对象,通过矿物学、岩相学和地球化学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不同层位的生物化石、碳酸盐胶结物进行原位地球化学分析,探索成岩作用对不同形成阶段矿物的改造。SSZK1井岩心的岩石类型主要为骨架灰岩和生物碎屑灰岩两大类;岩心礁相碳酸盐岩沉积后主要受控于早期大气成岩作用,成岩层段揭示的主要成岩作用类型有胶结作用、新生变形作用和溶解作用。电子探针和LA-ICP-MS的原位分析结果表明,不同阶段的珊瑚礁碳酸盐岩的矿物成分较为单一,主要是由方解石组成,仅在局部的生物化石中保存了原始形成的文石。后期形成的碳酸盐胶结物(低Sr/Ca、低Sr、高Mg/Ca)和原始的生物化石(高Sr/Ca、高Sr、低Mg/Ca)具有明显不同的地球化学特征,表明不同阶段的碳酸盐矿物受不同来源流体的制约。

关键词: 永兴岛 珊瑚礁 成岩作用 地球化学特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捕捞方式下印度洋北部鸢乌贼渔场时空分布差异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根据中国远洋渔业协会鱿钓技术组和公海围拖网技术组提供的2017—2019年印度洋北部鸢乌贼(Sthenoteuthis oualaniensis)生产统计资料,对灯光敷网、灯光罩网和鱿钓3种捕捞方式的鸢乌贼作业次数、产量和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atch per unit effort, CPUE)进行统计分析。通过产量重心分析、聚类分析和方差分析,对3种捕捞方式的渔场时空分布及其年间差异进行比较。结果表明,2017、2018和2019年印度洋北部鸢乌贼产量分别为28 347、68 535和180 094t,产量逐年上升。从年间变化来看,CPUE波动较大;从月间变化来看,各月产量与CPUE的变化趋势均保持一致。3种捕捞方式各月产量重心呈现逆时针变化规律,从南到北,自东向西移动。通过聚类分析可将灯光敷网分为5类,灯光罩网分为4类,鱿钓分为6类;渔获量主要分布于12.5°N~14.5°N,58°E~60°E和16°N~18°N,61.5°E~63°E海域内。以时间和空间为影响因素,对不同经度间海域分析发现,CPUE在不同时间、空间上有明显差异;而不同捕捞方式也均存在显著差异。研究认为,今后应该加强时间序列的样本采集工作,综合考虑环境因子分析鸢乌贼渔场的变化规律及其根本原因,为后续合理开发该渔业和建立相关渔情预报模型提供依据。

关键词: 印度洋北部 鸢乌贼 捕捞方式 中心渔场 时空分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气相色谱法测定中华绒螯蟹中脂肪酸组成与含量

色谱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中华绒螯蟹中脂肪酸组成与含量的测定对评估其营养价值与品质具有重要意义,但面对种类繁多的脂肪酸提取试剂和甲酯化试剂,测定结果参差不齐,很难对中华绒螯蟹中丰富的脂肪酸准确定量。研究通过比较4种常见的脂肪提取试剂、2种脂肪酸甲酯化试剂,确定以氯仿-甲醇(1∶1, v/v)为提取试剂,含2%硫酸的甲醇溶液为甲酯化试剂,建立了测定中华绒螯蟹肌肉中脂肪酸组成与含量的气相色谱分析方法。实验按照程序升温的条件,采用DM-2560毛细管色谱柱(100 m×0.25 mm×0.20μm)分离37种脂肪酸,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检测,外标法定量。37种脂肪酸在0.5~100.0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其相关系数(R2)为0.998 1~0.999 9,检出限(LOD)与定量限(LOQ)分别为0.01~0.02 mg/100 g和0.04~0.06 mg/100 g;以棕榈酸和硬脂酸进行加标回收验证,在1、2、10 mg/100 g 3个加标水平下的加标回收率为76.0%~97.5%,相对标准偏差(RSD,n=5)为3.31%~7.90%。该方法应用于中华绒螯蟹肌肉中脂肪酸组成与含量的测定,肌肉中共测得31种脂肪酸,碳链长度为12~24,脂肪酸总含量为281.03 mg/100 g,其中油酸、二十二碳六烯酸、二十碳五烯酸等为中华绒螯蟹肌肉中主要脂肪酸。该方法操作简便,试剂、样品用量少,且定性可靠,定量准确,能检测较多的脂肪酸种类,适用于中华绒螯蟹肌肉中脂肪酸组成与含量的快速检测。

关键词: 气相色谱法 脂肪酸 中华绒螯蟹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价值链管理的造船行业实施过程优化探讨

西部财会 2021

摘要:当前,我国造船行业面临的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多数造船项目在实施过程中面临着信息不足与信息超载等问题,基于价值链管理的造船项目实施过程优化能够有效缓解上述问题。阐释价值链管理的涵义以及与传统管理的区别,分析基于价值链管理的造船项目实施过程的优化对造船行业的影响以及要求,探讨价值链管理实施过程优化在造船行业中的应用,以期为我国造船行业价值链管理实施过程的优化提供些许借鉴。

关键词: 造船行业 价值链管理 过程优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东海南部与鄂尔多斯中南部中生代油气成藏地质条件比较性研究

海洋地质前沿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0引言全国油气资源最新评价结果表明,我国中生界油气资源非常丰富,陆区的东部、中部和西部油区中生界的石油资源量分别占比41.3%、97.1%和26.31%。中生界将是未来中国东部油气勘探的重要领域。中国近海的黄海、东海和南海北部盆地广泛发育中生界,并普遍发育侏罗系、白垩系2套有效烃源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