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江苏省小麦空间分布动态变化监测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揭示江苏省小麦空间分布动态变化以及地域格局特征,采用遥感、格网和Moran'sⅠ指数等方法对江苏省近年小麦生产地域空间分布格局以及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11年、2013年、2015年和2017年江苏省小麦种植面积都存在很强的地域聚集效应,且聚集和连片程度逐年增强。至2017年,小麦面积高聚集区集中分布在淮河和灌溉总渠以北,徐州以东,低密度区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苏州以西;2013年以来,江苏省苏南地区大幅度压縮了小麦生产规模,苏中地区较大幅度削减了小麦生产规模,苏北小麦生产规模基本保持稳定;苏南地区小麦调减范围主要集中在宁镇扬丘陵区,苏中调减的是里下河养殖区,苏北调减的是徐州、连云港丘陵山区。2013年以来江苏省小麦面积呈现下降趋势,已经基本形成了适宜江苏小麦生产的地域空间格局。上述结果可为种植业结构调整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科学依据。


二花脸猪卵巢卵泡发育过程中可溶性鸟苷酸环化酶和一氧化氮合酶活性变化及其定位
《江苏农业科学 》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为研究在胎猪卵巢发育过程中,NO/s GC/c GMP信号通路对猪卵泡发育的影响,选取70日龄、90日龄胎猪和1日龄仔猪以及120日龄母猪为试验动物,取其卵巢,对其进行免疫组织化学分析,研究一氧化氮合酶[e NOS(endothelial nitric oxide synthase)、i NOS(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esis)、n NOS(neuronal nitric oxide synthase)]以及可溶性鸟苷酸环化酶(s GCα1、s GCβ1)在卵巢中的表达,并使用化学比色法进行酶活性测定。结果表明,3种NOS在卵巢不同细胞中均有表达,特别是随着卵泡的发育,在膜细胞和颗粒细胞中的表达逐渐增强。而s GCα1和s GCβ1除了在卵巢的腔前卵泡的颗粒细胞中表达,也在黄体细胞和有腔卵泡膜细胞中有较高的表达量。研究发现,s GCα1和s GCβ1在腔前卵泡的颗粒细胞中的表达量最高,且随着卵泡的不断发育,这2种蛋白的表达强度逐渐降低;总NOS、e NOS、i NOS活性在出生前期显著高于出生后期(P <0. 05),n NOS含量在出生前期和出生后期之间差异不显著(P> 0. 05)。说明NO/s GC/c GMP通路在卵泡的早期发育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种植密度和施氮量对小麦宁麦24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江苏农业科学 》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以优质高产中筋小麦宁麦24为试验材料,在大田条件下设置135万、180万、225万、270万、315万株/hm25个密度水平和210、270、330 kg/hm23个施氮水平,研究种植密度和施氮量对宁麦24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密度和施氮量均极显著影响宁麦24的籽粒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宁麦24的籽粒产量随种植密度和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但当种植密度和施氮量达到临界值,即种植密度为270万株/hm2、施氮量为270 kg/hm2后,继续增加种植密度和施氮量,籽粒产量呈明显下降趋势。种植密度对宁麦24的籽粒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面团稳定时间的影响不明显。增施氮肥可显著提高宁麦24的籽粒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并可改善面团流变学特性。在该试验条件下,实现宁麦24高产与优质相结合的适宜种植密度为270万株/hm2,施氮量为270 kg/hm2


耐热不结球白菜新品种‘热矮001’的选育
《中国瓜菜 》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热矮001’是以雄性不育系‘白上-07C’为母本、自交系‘绿矮-1-2-5’为父本配选育成的速生、耐热不结球白菜杂种1代新品种。夏季作菜秧种植生育期30 d左右,株高15.96 cm,开展度22.38 cm,叶片数约11片,叶长12.85 cm,叶宽10.04 cm,叶柄长6.33 cm,叶柄宽1.63 cm,叶柄比1.76,单株质量22.49 g。其株型直立、紧凑、束腰性中等,叶片卵圆形、黄绿色,叶柄白色,耐热性强,外观商品性和食用品质好。适宜长江中下游及相似生态特点地区夏、秋季种植。2015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鉴定。


应用于茄子的病毒诱导的基因沉默体系的建立与优化
《江苏农业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以八氢番茄红素脱氢酶(PDS)基因作为指示基因,探讨不同接种方式、培养环境、菌液数量浓度和接种时间对烟草脆裂病毒(TRV)诱导茄子植物内源PDS mRNA沉默效率的影响,进而测试该沉默体系在不同基因型茄子上的沉默效率。结果表明,在昼夜温度25℃/20℃,16 h光周期条件下,-25 k Pa压强下真空抽气2min渗透侵染露白后2~3 d的种子能够获得最佳沉默效率;与传统注射压迫法相比真空渗透萌芽种子能够更快、更明显出现沉默表型,缩短试验周期,且该方法在不同基因型茄子中都获得较高沉默效率,说明基于真空侵染萌芽种子法的VIGS体系可应用于茄子基因功能研究。


土壤盐分对Bt棉铃壳中Bt蛋白含量和氮代谢生理的影响
《应用生态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讨土壤盐分对转Bt基因抗虫棉棉铃抗虫性的影响,以2个Bt棉品种‘新棉33B’(盐敏感)和‘中07’(耐盐)为试验材料,设置5个土壤盐分水平(0、0.15%、0.30%、0.45%和0.60%),采用盆栽法研究了不同土壤盐分下Bt棉盛铃期铃壳Bt蛋白含量变化及氮代谢生理特征.结果表明:铃壳中Bt蛋白含量随土壤盐分的升高而降低,与对照相比(0%),盐敏感型品种在土壤盐分0.15%、耐盐型品种在0.30%以上时,铃壳中Bt蛋白含量显著下降.相同土壤盐分水平下,花后30 d(DPA)铃壳Bt蛋白含量下降幅度明显大于10 DPA.在铃壳Bt杀虫蛋白含量下降显著时,其可溶性蛋白含量明显下降,硝酸还原酶(NR)和谷氨酸丙酮酸转氨酶(GPT)活性显著下降;游离氨基酸含量、蛋白酶和肽酶活性在土壤盐分0.30%以上时显著增加.以上结果说明,土壤盐分影响铃壳的氮代谢,从而引起Bt蛋白合成减弱,中度以上土壤盐分水平会引起Bt蛋白分解加强,从而导致杀虫蛋白表达水平进一步下降.


小麦骨干亲本阿夫衍生系赤霉病抗性的关联分析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赤霉病是影响小麦产量和品质的重要病害,发掘抗性遗传变异、培育抗病品种是防治小麦赤霉病最安全、经济的根本途径。本研究在5个环境中对阿夫及其264份衍生品种(系)进行了赤霉病抗扩展性鉴定,利用分布于19条染色体上的52个标记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群体结构分析以及关联分析,共检测到19个与赤霉病抗性相关的位点。其中,分布在2B、2D、3A、3B和5A染色体上的5个位点能够在至少5个环境中的2个且在5年平均值中检测到。3B上的赤霉病抗性位点Xgwm493与Fhb1连锁;5A上的赤霉病抗性位点Xbarc117与Fhb5紧密连锁。标记位点的等位变异表型效应值检测结果显示11个等位变异与赤霉病抗性关联,其中3个等位变异具有减效效应,减效效应值最大的是Xgwm493-180;7个等位变异具有增效效应,增效效应值最大的是Xbarc117-225,1个等位变异为无效等位变异。同时发现材料的赤霉病病小穗数与其携带优异等位变异数目呈线性负相关。


水稻咪草烟抗性的遗传分析及其紧密连锁分子标记的筛选与应用
《作物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抗除草剂水稻的培育及推广能够提高除草效率,取得巨大经济效益。本研究中金粳818为抗咪草烟资源,以其与常规粳稻苏垦118杂交产生的F2群体对抗性基因进行遗传分析与分子定位表明,其抗性表型受1对显性核基因控制,位于水稻第2染色体SSR分子标记RM7413和RM7426之间。对该区间候选基因预测和测序发现,咪草烟靶基因-乙酰乳酸合酶基因(ALS)在重要功能位点发生1个碱基的突变(G变为A),导致一个氨基酸由丝氨酸(S)突变为天冬酰胺(N),初步确定ALS是抗性表型的重要候选基因。标记RM7413、RM7426与ALS的物理距离分别为165 kb、1612 kb。以金粳818与南粳9108为亲本,检测标记RM7413在辅助育种实践中的应用潜力,对杂交种及其自交后代进行连续表型及标记选择,F_7群体能够稳定遗传抗咪草烟性状,表明RM7413在粳稻抗咪草烟辅助育种中具有巨大应用潜力。本研究结果为粳稻抗除草剂分子标记辅助改良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粳稻 分子标记辅助育种 RM7413 金粳818 咪草烟


生活污水尾水灌溉对麦秸还田水稻幼苗及土壤环境的影响
《应用生态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麦秸还田下生活污水尾水灌溉对水稻幼苗和土壤环境的影响.测定了不同处理水稻幼苗根系形态、根系活力、分蘖、株高、干物质累积量、土壤亚铁、有机酸、酶活性,结果表明:与自来水灌溉相比,不施化肥氮时,生活污水尾水灌溉显著提高了水稻移栽后41 d的分蘖数和根系活力;正常施氮肥时,生活污水尾水灌溉显著促进了水稻根系和植株生长,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根系活力、水稻分蘖数和干物质累积量均显著高于自来水灌溉处理.生活污水尾水灌溉处理显著降低了土壤Fe~(2+)和有机酸含量,土壤脲酶、过氧化氢酶活性等显著提高.生活污水尾水灌溉和施氮耦合能有效缓解秸秆还田初期对水稻幼苗生长的不利影响,改善水稻生长状况,提升土壤肥力和质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