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16582条记录
茶叶质量安全主要化学影响因素分析方法研究进展

食品科学 2018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茶叶是一种很受欢迎的饮料作物,具有独特的香气、药用及保健功效,深受消费者喜爱。现代工业的迅速发展和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导致茶叶质量安全受到严重威胁,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总结相关文献,从茶叶样品的前处理技术和检测技术两个方面,对影响茶叶质量安全的主要化学因素农药残留、重金属残留和真菌毒素的分析方法进行了总结,对各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比较,并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以期为今后开展相关的检测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茶叶 农药残留 重金属 真菌毒素 分析方法 进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一种对mcr-1阳性大肠杆菌具有裂解作用的噬菌体生物学特性

江苏农业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以携带多黏菌素耐药基因mcr-1的大肠杆菌SQ-P-E32为宿主菌,分析其对应的裂解性噬菌体的生物学特性。利用双层平板法,从江苏宿迁某猪场污水中分离对该菌具有裂解性的噬菌体,通过透射电镜和基因组酶切分析对噬菌体进行鉴定并命名为v B-Eco P-32,同时测定了该噬菌体的最佳感染复数、一步生长曲线、酸碱和温度耐受性、杀菌效力和裂解谱。结果表明,该噬菌体为短尾噬菌体科,其噬菌斑呈透明的圆形,外周无晕环;该噬菌体的最佳感染复数为100;潜伏期约为5 min,爆发期为55 min,裂解量为32;可耐受温度范围为30~60℃;当pH值为5~10时其效价稳定;当MOI=100.00时,其对大肠杆菌SQ-P-E32的裂解效果最好;v B-Eco P-32裂解谱较广,对猪源大肠杆菌(包括mcr-1阳性菌株)具有较好的杀灭作用。表明,噬菌体v B-Eco P-32在控制mcr-1阳性大肠杆菌感染方面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mcr-1阳性 大肠杆菌 噬菌体 生物学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江苏省农业绿色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江苏农业科学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江苏省一直高度重视农业生态文明建设,农业生产逐步进入绿色发展道路。农业绿色发展的制度体系、体制机制、生产方式、产品品质等已得到基本确立与保障,但仍然存在生产要素支撑体系不完备、绿色生产标准和规范匮乏、市场机制发挥不充分、政府管理体制不健全等问题,须要进一步厘清发展思路,完善理论体系,明确政策取向。

关键词: 农业 绿色发展 江苏省 发展现状 存在问题 发展思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洋葱CMS-T型育性分子标记的筛选与鉴定

西北农业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筛选便于鉴定洋葱细胞质雄性不育类型及育性相关基因型的分子标记,采用cob(s)、cob(n)、orfA501、Cpp1和orf725共5个与CMS相关分子标记,jnurf13、AcSKP1、DNF-566、RNS-357、OPT和PsaO共6个与育性Ms位点相关分子标记分别对洋葱CMS类型和育性基因型筛选与鉴定。在洋葱不育类型分子标记鉴定中,Cpp1标记不适合本材料CMS分类,cob(s)、cob(n)和orfA501 3个标记联合鉴定洋葱CMS-T类型,筛选出orf725标记适合区分不育株及其不育类型;在34份洋葱育性相关基因型鉴定中,DNF-566、RNS-357、OPT和PsaO4个标记鉴定结果与表型不一致,筛选出jnurf13和AcSKP1 2个分子标记能够鉴定洋葱保持系基因型msms、不育系基因型msms、育性恢复基因型MsMs及杂合子(Msms)。结果表明洋葱CMS-T材料由单核基因Ms位点控制,并且首次报道AcSKP1标记用于CMS-T材料验证,但AcSKP1标记采用混合PCR,鉴定成本相对较高。所以,orf725和jnurf13标记适合田间筛选洋葱不育株类型和育性相关基因型。

关键词: 洋葱 细胞质雄性不育系(CMS) 分子标记 Ms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黄绿苗辣椒生态型不育系的温敏性分析及杂交种子纯度鉴定

南方农业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分析黄绿苗辣椒生态型不育系YBM-EAB12的温敏特性,为黄绿苗辣椒温敏特异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辣椒材料YBM-A2、YBM-EAB12、YBM-A2×C和YBM-EAB12×C分别进行日温/夜温为20℃/15℃、25℃/20℃和30℃/25℃诱导后置于温室种植管理,观测各材料花粉的数量及萌发率,并进行各亲本育性和形态学鉴定及种子纯度鉴定。【结果】YBM-EAB12具有温敏特性,育性转化临界温度为22.5℃,在低温(日均温度低于22.5℃)条件下表现可育,可自交结实,日均温度越低其可育程度越高,在高温(日温/夜温为30℃/25℃)条件下表现完全不育。YBM-EAB12黄叶色性状受1对隐性核基因控制。YBM-EAB12×C F2代群体分离结果表明,胞质雄性不育与不育花器官特征紧密连锁,YBM-EAB12×C F1代育性由单一核显性基因恢复,不受低温影响。【结论】黄绿苗辣椒生态型不育系具有低温可育特性,利用其进行不育系繁种,可减少不育系与保持系杂交的步骤及辣椒不育系三系制种步骤,简化繁制种子程序。

关键词: 辣椒 黄绿苗 胞质雄性不育(CMS) 温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乙醛脱氢酶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及表达条件筛选

江苏农业科学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通过PCR扩增得到酿酒酵母乙醛脱氢酶基因ALDH长约1.6 kb的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ORF)序列,并将该序列与pET30a(+)载体相连,得到pET30a-ALDH重组质粒,使其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高效表达;对含有pET30a-ALDH重组质粒的工程菌进行表达条件分析,发现当异丙基-β-D-硫代吡喃半乳糖苷(IPTG)浓度为1.0 mmol/L、诱导温度为28℃、诱导表达时间为6 h时,ALDH酶相对活性达到最高,为30.2 U/m L。

关键词: 酿酒酵母 pET30a-ALDH 诱导表达 表达条件 ALDH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玻璃态贮藏条件下玉米粉类胡萝卜素的稳定性

江苏农业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提高玉米粉贮藏期类胡萝卜素的稳定性,基于食品玻璃化贮藏理论,采用液质联用技术(LC-MS)和差示扫描量热法(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er,DSC)测定干燥玉米粉中类胡萝卜素种类及其玻璃化转变温度,比较了不同贮藏温度下玉米粉中类胡萝卜素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干制玉米粉中检测出13种类胡萝卜素,包括9种全反式和4种顺式类胡萝卜素。经DSC测定,当干燥玉米粉水分活度aw=0.11时,其玻璃化转变温度为3.13℃。常温(25℃)贮藏120 d,玉米粉总反式类胡萝卜素和总类胡萝卜素含量降低约40%;玻璃态贮藏120 d,总反式类胡萝卜素和总类胡萝卜素含量降低20%左右;其中,叶黄素和玉米黄质含量受贮藏温度影响显著,玻璃态贮藏条件下二者含量是常温条件下的1.4倍。常温贮藏时,干燥玉米粉色泽亮度L*值和色调角H值随贮藏时间增加显著减小;玻璃态贮藏时,随贮藏时间增加,亮度L*值显著增加,色调角H值显著减小但大于常温贮藏条件下玉米粉色调角H值。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仅玉米黄质和α-隐黄质含量与亮度L*值、色调角H值呈显著正相关(P<0.05)。

关键词: 玉米粉 玻璃态贮藏 类胡萝卜素 稳定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松菜对土壤中4种新烟碱类杀虫剂的吸收转运差异

江苏农业科学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为探究小松菜对土壤中不同新烟碱类杀虫剂的吸收转运差异,采用小松菜(Brassica rapa var.perviridis)与噻虫嗪、噻虫胺、噻虫啉、啶虫脒等4种新烟碱类杀虫剂,利用灌根法对土壤进行施药,采集不同暴露时间的土壤、蔬菜根、茎叶,利用Qu Ch ERS(quick,easy,cheap,effective,rugged,safe)方法对样品进行预处理,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diode array detection,简称HPLC-DAD)对4种农药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小松菜可以从土壤中吸收4种新烟碱类农药并向茎叶中转移,但不同农药的吸收转运差别较大。通过分析富集因子(enrichment factor,简称RCF)和转移因子(transfer factor,简称TF)表明,噻虫嗪最易在根中富集,不易向茎叶中转移;啶虫脒最易向茎叶中转移而不易在小松菜根部富集。

关键词: 农药吸收 新烟碱类杀虫剂 噻虫嗪 噻虫胺 噻虫啉 啶虫脒 富集因子 转移因子 蔬菜安全生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矮生菜豆新品种‘苏菜豆7号’的选育

中国瓜菜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苏菜豆7号’是以‘81-6’为母本,以‘丽水红花’为父本杂交后经系统选育而成的矮生菜豆新品种。中熟,花紫色,嫩荚扁棍形,荚绿白色。株高52.9 cm左右,平均荚长15.7 cm,宽0.9 cm,平均单荚质量7.5 g。从播种至采收嫩荚50 d。田间对病毒病、叶霉病和根腐病抗性能力强。种子为扁椭圆形,平均千粒重为345.2 g。每667 m~2豆荚产量800~1 200 kg。适合江苏省及长江中下游地区春秋季露地和大棚栽培。

关键词: 矮生菜豆 新品种 ‘苏菜豆7号’ 选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有机物料接种蚯蚓对设施菠菜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江苏农业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解决农村有机固体废弃物产能过剩及设施菜地生产力下降的问题,本研究拟建立"有机物料还田+蚯蚓"的生态农业生产方式,实现有机物料资源化利用,并提高蔬菜产量和品质。通过2个田间试验,研究不同种蚯蚓(赤子爱胜蚓和威廉腔环毛蚓)和有机物料种类及施用方式对菠菜产量与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腐熟牛粪的施用方式对菠菜产量和品质无显著影响,在施用腐熟牛粪条件下,接种赤子爱胜蚓和威廉腔环毛蚓分别提高菠菜产量32.78%~37.23%和18.70%~44.26%。而且,接种赤子爱胜蚓显著提高菠菜的可溶性糖和维生素C含量,同时降低了菠菜中Cu、Pb和Zn含量。另外,本研究还发现赤子爱胜蚓对菠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与有机物料种类有关,综合效果最佳的处理是施用腐熟牛粪+食用菌渣+赤子爱胜蚓。

关键词: 赤子爱胜蚓 威廉腔环毛蚓 有机物料 菠菜 产量 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