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16582条记录
授粉品种对绿宝苹果坐果和果实品质的影响

江苏农业科学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用6个苹果品种的花粉给绿宝苹果授粉,研究授粉品种对其坐果及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发现,摩力士授粉后,绿宝苹果的坐果率显著高于其他授粉品种,且果实出汁率最高;大红荣授粉后的果实横径最大,可溶性糖和可滴定酸含量最高;首红授粉后的果实纵径最大;嘎啦授粉后的单果质量最大;红富士授粉后的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显著高于其他授粉品种,且果实硬度最大。综合各测试指标及其隶属函数和主成分分析发现,各品种对绿宝苹果的授粉效果优劣依次为:摩力士、首红、大红荣、红富士、嘎啦、格力佛。说明在天津及立地条件相似地区种植绿宝苹果时,以摩力士、首红、大红荣为适宜的授粉品种。

关键词: 授粉品种 绿宝苹果 坐果率 果实品质 隶属函数 主成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施肥模式对菜地氮素径流损失与表观平衡的影响

水土保持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田间小区定位试验(2014—2015年)研究了自然降雨条件下农户习惯性施肥、减量施肥及减量施肥配施生物炭等不同施肥模式对太湖流域蔬菜地氮素径流流失、蔬菜产量及氮素表观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甘蓝种植季内菜地径流水量达1 729.20m~3/hm~2,且与降雨量呈显著线性正相关关系。农户习惯性施肥(T1)处理条件下,菜地TN径流流失量达47.66kg/hm~2。减量施肥(T2)和减量施肥配施生物炭(T3)处理显著减少了氮素径流流失量,分别达13.95%和23.68%。与T2相比,配施生物炭(T3)可显著降低菜地氮素径流流失量达11.31%。菜地径流氮素以NO_3~-—N损失为主,各处理条件下,其流失量占TN的比例达81.11%~85.94%。菜地氮素平衡盈余量达158.24kg/hm~2,且随着氮素输入量的减少,氮素盈余量显著降低。T2、T3处理条件下,盈余量显著降低29.03%~39.81%。同时,T2、T3处理显著降低甘蓝叶球产量达16.12%~19.11%,而球形指数则显著增加6.17%~7.41%,氮素偏生产力也显著提高24.39%~28.98%。与T2相比,配施生物炭(T3)处理可小幅提高甘蓝产量及氮肥偏生产力,但处理间差异不显著。

关键词: 蔬菜地 地表径流 氮素表观平衡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果树学科创新发展研究——以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为例

江苏农业科学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随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决策的出台,以及现代农业进程的快速推进和农业结构的多轮调整,江苏果树产业围绕优化品种结构、提高质量安全等方面发展规模不断提升。以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为例,探讨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如何培育优势学科,整合资源,重点突破,形成以点带面的学科发展格局,从而进一步顺应江苏省果树产业发展的要求。

关键词: 农业供给侧 果树学科 创新发展 体系构成 对策研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牛蒡根际土壤解磷菌的筛选、鉴定及生长特性

河南农业科学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提高牛蒡根际土壤的有效磷含量,以促进牛蒡的生长,采用解磷圈法及磷钼蓝比色法,从牛蒡根际土壤中筛选具有较高解磷能力的细菌,并对其进行鉴定,研究其生长特性。结果表明,筛选获得1株高效解磷菌JL-1,其在无机磷液体培养基发酵2 d,解磷量为50. 4μg/m L。对其进行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鉴定及16S r DNA序列分析,确定其为Acinetobacter indicus,此菌株在温度26~37℃、pH值6. 5~8. 0条件下,生长较好,最适温度为30℃,最适p H值为7. 0;可以耐受NaCl质量浓度为60 g/L,生长最适NaCl质量浓度为10 g/L。

关键词: 牛蒡 根际土壤 解磷菌 筛选鉴定 生长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六种杀螨剂对罗宾根螨和腐食酪螨的室内毒力测定

食用菌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筛选食用菌生产中防治罗宾根螨(Rhizoglyphus robini)和腐食酪螨(Tyrophagus putrescentiae)的药剂,采用胃毒触杀联合毒力测定方法分别测定了6种常用的杀螨剂对罗宾根螨和腐食酪螨的室内毒力。结果表明:药剂处理后第24小时,4.3%高氟·甲维盐乳油、4%阿维·唑螨酯水乳剂、100g/L乙螨唑悬浮剂、40g/L双甲脒乳油、240g/L螺螨酯悬浮剂和1.8%阿维菌素乳油对罗宾根螨的LC_(50)值分别为2.557、2.730、2.749、3.024、3.348、3.397 mg/L,对腐食酪螨的LC_(50)值分别为2.569、2.770、2.766、2.981、3.395 mg/L和3.566mg/L;药剂处理后第48小时,6种杀螨剂对罗宾根螨的LC_(50)值分别为:2.136、2.522、2.524、2.859、3.296、3.171mg/L;对腐食酪螨LC_(50)值为2.415、2.509、2.544、2.81、3.243mg/L和3.327mg/L。研究发现4.3%高氟·甲维盐乳油和4%阿维·唑螨酯水乳剂的杀螨效果较好,240g/L螺螨酯悬浮剂和1.8%阿维菌素乳油的杀螨效果较弱。

关键词: 高氟·甲维盐 阿维·唑螨酯 校正死亡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太湖流域低温室气体排放水稻品种筛选的初步研究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为筛选出太湖流域适宜种植的较低温室气体排放的水稻品种,采用静止箱-气相色谱法对该流域20个水稻品种甲烷(CH4)和氧化亚氮(N2O)排放通量进行观测。结果表明:所有供试品种CH4排放通量在抽穗期出现峰值,峰值变化范围为1.16~6.10mg·(m2·h)-1;N2O排放通量在成熟期出现峰值,峰值变化范围为0.19~0.60mg·(m2·h)-1。就温室气体排放强度而言,中粳稻品种中南粳9108的增温潜势为84.07kg·t-1;晚粳稻品种中镇稻18的增温潜势为116.27kg·t-1,苏香粳100的增温潜势为114.30kg·t-1,这3个品种因较高的产量和较低的温室气体排放,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关键词: 水稻 太湖流域 温室气体 排放特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日粮蛋白水平对商品蓝孔雀生产性能的影响

中国家禽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试验选用120只80日龄雄性商品蓝孔雀,日粮蛋白水平分别设置为17.06%、18.57%、20.07%、21.58%,能量水平为11.64 MJ/kg,研究不同蛋白水平对商品蓝孔雀生产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日粮蛋白水平的升高,商品蓝孔雀的采食量、体增重均呈上升趋势,料重比则呈下降趋势。综合体增重、料重比,81~180日龄商品蓝孔雀适宜的日粮蛋白水平为20.07%。

关键词: 蓝孔雀 蛋白水平 生产性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长三角地区设施作物上灰霉病菌的群体遗传结构分析

植物病理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长三角地区是我国设施作物生产水平和产量最高的地区之一,灰霉病在该地区发生普遍,严重影响作物的品质和产量。本研究从长三角地区(江苏盐城、南通、淮安、苏州、扬州、镇江,上海嘉定,浙江嘉兴、宁波)种植番茄、草莓等的温室大棚中采集了灰霉病菌195株,根据采集地点和寄主植物种类将这些菌株划分为16个群体,利用9对SSR引物对这些菌株进行了群体遗传结构分析。结果表明长三角地区灰霉病菌遗传多样性丰富,所分析的灰霉病菌的亲缘关系与采集地点的相关性不紧密,而与寄主植物种类有一定关系。进一步对27个大棚的菌株群体进行了遗传分析,在寄主植物相同的情况下,通常同一地点相邻大棚的菌株群体亲缘关系更近。遗传变异分子方差分析(AMOVA)发现灰霉病菌群体的变异主要来源于群体内部,但群体间的遗传变异比率非常高,表明群体间分化较大,温室大棚的存在对菌株的进化起到了明显的隔离作用。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分析温室大棚的使用对灰霉病菌遗传进化及病害流行的影响提供了基础。

关键词: 灰葡萄孢 设施作物 群体遗传 病害流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农业绿色发展制度机制创新:浙江实践

江苏农业科学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近年来,浙江省加强农业生态文明建设,农业生产逐步进入绿色发展道路,初步形成了一套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体制机制,但仍然存在市场机制发挥不充分、要素支撑体系不完备、农业绿色生产和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产品的标准和规范还比较匮乏等问题,须要进一步从市场机制、绿色生产支撑要素、标准化体系及综合评价体系等方面强化制度机制创新。

关键词: 农业 绿色发展 制度机制 创新 浙江 政策建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农业龙头企业社会责任履行行为表现研究综述与展望

江苏农业科学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在当今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全球化趋势下,农业龙头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既是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也是社会各界的期望,更是其自身转型升级的内在需求。目前,国内外学者对企业社会责任认知、行为表现评价、影响因素、以及行为表现与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但是,从目前看还存在一些缺陷,如缺少专门对农业龙头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缺少从企业家角度来探讨企业社会责任履行问题、缺少对农业龙头企业社会责任的科学评价,缺少对农业龙头企业社会责任行为表现前因后果的系统性研究。

关键词: 农业龙头企业 社会责任 行为表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