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16365条记录
深水钻井浅水流地层井眼坍塌影响因素分析

石油钻探技术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定量评价和防治浅水流对深水钻井的危害,进行了浅水流地层井眼坍塌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流固耦合理论建立了浅水流地层井眼稳定理论模型,并分别根据Mohr-Coulomb准则和最大拉应力准则判断砂体的剪切和拉伸破坏,分析了各因素对井周最大破坏半径及砂体临界超压的影响。计算分析发现:超压将导致浅水流地层发生破坏,随着超压增大,其最大破坏半径随之快速增至大;水平有效地应力与垂直有效地应力的比值(K_0)越大,砂体埋深越大,浅水流地层越不容易发生破坏;砂体内摩擦角越大,砂体越稳定;井周最大破坏半径随着钻井液密度升高呈线性递减;浅水流地层存在临界超压,砂体埋深、强度和K_0越大,临界超压越大。研究结果表明,浅水流地层井眼坍塌的风险较大,井周破坏程度与超压、地应力、砂体埋深、钻井液密度和内摩擦角等因素有关,当砂体中的超压超过临界值时,整个砂体都将处于不稳定状态,而提高钻井液密度有利于浅水流地层的稳定。

关键词: 深水钻井 浅水流 超压 流固耦合 井眼坍塌 井周破坏 临界超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鳜弹状病毒调控谷氨酰胺还原性代谢途径促进自身增殖

中国水产科学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鳜弹状病毒(Siniperca chuatsi rhabdovirus, SCRV)复制增殖与谷氨酰胺还原性代谢(reductive glutamine metabolism, RGM)途径的相互作用关系,以鳜脑细胞系(Chinese perch brain cells, CPB)为增殖体系,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病毒拷贝数和RGM途径关键酶mRNA表达水平变化,并通过蛋白免疫印迹方法检测RGM途径关键酶蛋白表达水平变化.结果发现,当培养基缺失谷氨酰胺时SCRV拷贝数降低了99.5%,表明谷氨酰胺是SCRV增殖所必需;而SCRV感染上调CPB细胞RGM途径关键酶的表达,其中异柠檬酸脱氢酶2(isocitratedehy drogenase2,IDH2)上调倍数最大,表明SCRV感染上调了细胞RGM途径中关键酶基因的表达;同时,抑制细胞RGM途径关键酶的表达导致SCRV病毒产量显著下降,表明RGM途径有利于SCRV复制增殖;进一步敲降细胞IDH2基因表达可显著抑制SCRV N蛋白表达,而过表达细胞IDH2基因可显著促进SCRV N蛋白表达,表明IDH2在病毒增殖中具有重要作用.综上所述, SCRV感染可调控CPB细胞RGM通路以满足其自身增殖,其结果可为阐明鳜弹状病毒病致病机制和抗病毒治疗策略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 鳜脑细胞系 鳜弹状病毒 谷氨酰胺还原性代谢途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盐度胁迫对方斑东风螺行为活动及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渔业现代化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揭示方斑东风螺(Babylonia areolata)在应对低盐度和高盐度胁迫时的急性毒性及生理变化,以盐度30为对照组,盐度15、20、25、35和40为试验组进行3种消化酶活力分析.结果表明:试验剂量和试验时间均对各消化酶活力存在显著影响(P<0.05).与对照组相比,方斑东风螺经盐度胁迫后:1)在低盐度和高盐度水体养殖96 h后都表现出运动缓慢、逐渐翻背向上的现象;2)各个盐度处理的消化酶活性随时间的延长整体都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波动趋势;3)低盐度比高盐度对消化酶的活力影响更大;4)3种消化酶中,蛋白酶活力>淀粉酶活力>脂肪酶活力.可见,水体中的盐度高低会导致方斑东风螺产生应激反应.该研究对方斑东风螺的养殖及其他贝类盐度胁迫试验具有参考价值.

关键词: 方斑东风螺 盐度 消化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宁德地区养殖大黄鱼形态组织结构与品质特性

水产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宁德地区是我国大黄鱼养殖的主产区,揭示养殖大黄鱼的形态和消化结构与品质特性可为大黄鱼的精深加工和可持续养殖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本研究采用生物解剖和食品理化分析等方法,对大黄鱼的形体参数、各部分比例及采肉率,消化道各器官参数、肌原纤维直径、质构、色泽、蒸煮损失率、失水率、pH、氨基酸组成与滋味、脂肪酸组成等诸多方面的指标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显示,宁德地区养殖大黄鱼肥满度高,为2.25%,鱼片占到体质量的57.32%,采肉率高;鱼头、鱼排和鱼尾共占体质量的27.35%。消化系统中胃发达,有15条环形幽门盲囊,肠长度适中,体现了养殖大黄鱼饲料喂养的消化特点。其内脏占体质量的10.73%,而肝脏占内脏重的36.65%,内脏中鱼鳔较厚,占内脏重的15.74%,肝脏与鱼鳔是值得深加工的原料。养殖大黄鱼肌肉色泽洁白,pH 6.66~6.74,大黄鱼肌纤维直径为104.21μm、肌纤维密度153.13个/mm2,肉质较细嫩;其氨基酸种类齐全,必需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的41.93%,且赖氨酸含量较高,鲜味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的45.92%,鱼肉鲜甘甜;肌肉中脂肪酸以不饱和脂肪酸为主,占脂肪酸总量的62.04%,其中必需脂肪酸占总脂肪酸含量的28.45%,EPA与DHA占总脂肪酸含量的20.01%,是人体补充必需脂肪酸和高不饱和脂肪酸的优质食材。

关键词: 大黄鱼 养殖 形态结构 消化道结构 品质特性 宁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黄颡鱼溶血性腹水病初探

浙江农业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从濒死黄颡鱼腹水中分离到一株细菌HS01,对分离株理化特性及DNA序列进行检测,根据理化特性、16S rRNA和gyrB基因序列比对,分离株HS01为嗜水气单胞菌。人工感染该菌后发病鱼出现与自然发病类似症状,并表现强毒力,对黄颡鱼的半致死剂量为2.51×10~5 CFU·g~(-1),且从病灶中分离到与感染菌一致菌株,因此确定嗜水气单胞菌是此次黄颡鱼溶血性腹水病的病原。分离株对头孢唑肟、头孢噻肟、奈替米星及氟苯尼考等10种抗生素高度敏感;对头孢拉定、链霉素、新霉素及卡那霉素等6种抗生素中度敏感;对阿莫西林、青霉素、妥布霉素及红霉素这4种抗生素耐药。本研究为黄颡鱼溶血性腹水病防控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黄颡鱼 嗜水气单胞菌 分离鉴定 病理 高通量测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国内外麻痹性贝类毒素风险预警及管控措施的比对分析

海洋环境科学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麻痹性贝类毒素是一类神经肌肉麻痹剂,对人体的作用机理主要是阻断细胞钠离子通道,造成神经系统传输障碍而产生麻痹作用。为保护消费者生命安全,加强我国对PSP的管理控制措施,笔者收集了爱尔兰、澳大利亚、加拿大、欧盟、美国以及英格兰、北爱尔兰、威尔士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对PSP的风险预警及管理控制措施,比对分析了我国与国外发达地区在风险预警、监测频率、检测方法以及管理控制措施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并针对我国在PSP管理控制方面的不足提出了合理的建议,以期为我国行业主管部门建立PSP风险预警系统,进一步完善我国贝类养殖区有毒有害物质监控规划、科学监管贝类养殖生产区提供参考建议。

关键词: 麻痹性贝类毒素 风险预警 管控措施 比对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柳珊瑚来源的愈创木薁倍半萜生物碱化合物Muriceidine A体外抗肿瘤活性的研究

中国海洋药物 2019 CSCD

摘要:目的对从高领类尖柳珊瑚Muriceides collaris中分离得到的1种愈创木薁倍半萜生物碱Muriceidine A进行体外抗肿瘤活性研究。方法 MTT法测定Muriceidine A对9种人癌细胞系的增殖抑制作用。流式细胞仪检测Muriceidine A对HeLa细胞周期及凋亡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Muriceidine A对HeLa细胞中周期相关蛋白、凋亡相关蛋白、E6/E7蛋白及其下游信号分子的影响。结果 Muriceidine A对受试9种人癌细胞均显示出较强的抑制活性,且对其中人宫颈腺癌HeLa细胞的抑制作用最强,IC50为17.40μmol·L~(-1)。流式细胞仪分析及Western Blot检测显示,Muriceidine A能够以剂量依赖性的方式使HeLa细胞阻滞在G2/M期,可通过激活Caspase依赖的线粒体凋亡途径诱导HeLa细胞凋亡。进一步研究表明,Muriceidine A能够通过降低HeLa细胞中E6/E7的水平,抑制ERK和STAT3的磷酸化。结论 Muriceidine A体外对人宫颈腺癌细胞HeLa具有较强的细胞毒作用。研究结果为后续对Muriceidine A的深入研究提供了有益的抗肿瘤相关生物学实验依据。

关键词: Muriceidine A HeLa细胞 增殖抑制 周期阻滞 凋亡诱导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多波束水体数据中旁瓣干扰处理方法研究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多波束水体数据是水下物体后向散射强度数据,也是国内外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系统的分析了旁瓣干扰对水体数据的影响,发现接收旁瓣干扰是影响多波束水体数据质量的关键因素。基于平坦海底情况下旁瓣干扰具有相同分布规律的特性,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平坦海底的多波束水体数据处理方法。该方法在保留最小倾斜距离(Minimum Slant Range,MSR)内水体数据的基础上,可有效剔除MSR以外接收旁瓣干扰。通过模拟水体数据处理验证以及实测水体数据处理分析,发现该方法提高了水体数据中目标的识别能力。

关键词: 多波束 水体数据 旁瓣干扰 目标探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周期性缺氧应激对花鲈肠道菌群结构的影响

南方水产科学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该研究基于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周期性缺氧应激下花鲈(Lateolabrax maculatus)肠道菌群结构的变化进行分析,为研究其幼鱼肠道菌群对环境缺氧的适应机制提供参考依据.结果显示,周期性缺氧导致花鲈肠道菌群多样性和丰富度显著增加(P<0.05),群落结构复杂化,缺氧组和常氧组群落组成存在较大差异.缺氧组肠道菌群分类操作单元相比常氧组显著增加(P<0.05),其特有操作分类单元(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OTU)数达1003个.门分类水平上,变形菌门、厚壁菌门和拟杆菌门为2组肠道菌群的主要组成菌门.与常氧组相比,缺氧组变形菌门相对丰度显著降低(P<0.05),而拟杆菌门相对丰度显著升高(P<0.05);纲水平上,缺氧组 α 变形菌纲和芽孢杆菌纲相对丰度显著降低(P<0.05),梭菌纲、γ 变形菌纲和拟杆菌纲相对丰度显著升高(P<0.05).此外,周期性缺氧应激还引起花鲈肠道内厌氧绳菌科、毛螺菌科、瘤胃菌科等厌氧或兼性厌氧菌和绿硫菌科等光合产氧菌类相对丰度升高.

关键词: 花鲈 肠道菌群 周期性缺氧 IlluminaMiSeq高通量测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克氏原螯虾对2种材质洞穴的选择和空间分布研究

南方水产科学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文章通过观察人工养殖环境下,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aii)在堆积的竹筒和PVC管2种类型洞穴中的分布情况,分析比较了克氏原螯虾对2种洞穴的选择适应性和空间分布占比规律,不同洞穴内外的雌雄比例分布规律,及单一洞穴内虾的数量分布及雌雄比例规律。实验结果表明,克氏原螯虾喜栖息躲藏于洞穴中(A组83.47%,B组89.87%),尤其喜栖息躲藏于竹筒洞穴中[B组竹筒(71.80%)和PVC管(11.63%)]。垂直摆放洞穴的上下位置会影响克氏原螯虾分布,克氏原螯虾更喜欢在中下层和下层洞穴中躲藏,其分布数量由下而上依次降低。克氏原螯虾具有一雄多雌同居一穴的现象,不同垂直空间雌雄分布比例没有明显规律,但雌雄比最高分别出现在A组的最下层(3.43∶1)和B组竹筒洞穴的最上层(2.86∶1)。

关键词: 克氏原螯虾 竹筒 PVC管 洞穴选择 分布规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