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16365条记录
南海北部近海渔业资源密度概率分布特征

应用生态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根据2014—2017年南海北部近海8个调查航次渔获量数据,结合统计方法分析该海域渔业资源密度分布特征并探索其适宜概率分布类型,进而估算区域平均资源密度.结果表明:各时期资源密度变异系数(CV)在0.67~1.03,说明该海域渔业资源密度呈较高程度的不均匀空间分布,且渔获资源密度频率分布呈现明显的右偏特征,总体以0~1000 kg·km~(-2)资源密度为主导;单样本Kolmogorov-Smirnov检验结果表明,对数正态、伽玛和韦伯分布是该区域资源密度的适宜分布类型;在海域平均资源密度估算方面,对数正态所得结果与另两个分布类型在统计学上无显著差异,而伽玛和韦伯分布的估计值有显著差异.与1960—1970年代相比,该海域渔业资源密度适宜概率分布型已从单一类型转变为多类型,这主要归于渔业资源结构、捕捞强度以及气候变化等引起的低渔获量比例变化.

关键词: 资源密度 概率分布 南海北部 捕捞强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6种鲤科鱼肌肉脂肪的脂肪酸组成比较及相关性分析

中国油脂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鲤科鱼肌肉脂肪中脂肪酸组成及含量的差异,以鳙鱼、缩骨鳙鱼、翘嘴红鲌、鲢鱼、青鱼和脆肉鲩6种鲤科鱼为研究对象,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测定其肌肉脂肪的脂肪酸组成及含量,再采用IBM SPSS Statistics 22. 0对各脂肪酸组成进行相关性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6种鲤科鱼肌肉脂肪的饱和脂肪酸(SFA)含量为23. 83%~36. 35%,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含量为30. 87%~54. 34%,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含量为17. 92%~35. 07%,C20∶5+C22∶6(EPA+DHA)含量为0. 58%~16. 27%;主要组分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C18∶0与EPA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r=0. 900~1. 000),EPA与DHA呈显著正相关(r=0. 800~0. 899),C18∶1与DHA呈极显著负相关,与EPA呈显著负相关;聚类分析将6种鲤科鱼分为2组,第一组为缩骨鳙鱼、翘嘴红鲌、青鱼和脆肉鲩,第二组为鳙鱼和鲢鱼.6种鲤科鱼肌肉脂肪中均含有较多的不饱和脂肪酸,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开发利用潜力.

关键词: 脂肪酸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鲤科 相关性分析 聚类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性类固醇激素在虾夷扇贝性腺发育周期的分布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性类固醇激素不仅在脊椎动物性别分化、生殖、发育等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在部分软体动物中也参与生殖调控。本文分析了3种主要性类固醇激素(孕酮、睾酮和雌二醇)在虾夷扇贝性腺发育过程中的变化情况。首先通过组织学方法确定虾夷扇贝性腺4个发育阶段的周年分布:休止期(7—9月)、增殖期(10—12月)、生长期(1—2月)、成熟期(1—6月)。之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测定虾夷扇贝性腺各发育阶段中性类固醇激素的含量。结果表明,性腺中激素含量呈现孕酮>雌二醇>睾酮,它们分别约占激素总含量的60%、30%、10%;精巢中3种激素含量均呈显著正相关,但卵巢中仅孕酮和睾酮之间显著相关;研究还发现,虽然3种激素含量在性别、发育阶段之间差异均不显著,但睾酮比例和雌二醇/睾酮在生长期的精巢和卵巢之间差异显著,精巢睾酮比例高于卵巢,而卵巢的雌二醇/睾酮高于精巢。以上结果表明,性类固醇激素很可能参与虾夷扇贝生殖调控,在性腺发育、配子发生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关键词: 孕酮 睾酮 雌二醇 虾夷扇贝 性腺发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细鳞鲑对谷氨酸行为趋向的反应阈值

海洋渔业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筛选细鳞鲑(Brachymystax lenok)的氨基酸类诱食剂,通过Y型迷宫实验研究了细鳞鲑幼鱼对不同浓度谷氨酸(glutamic acid)刺激液的行为趋向及反应阈值。依据行为反应评分和偏好度分析结果,细鳞鲑幼鱼对1×10~(-5)、1×10~(-6)、1×10~(-7)、1×10~(-8)、1×10~(-9) mol·L~(-1)的谷氨酸刺激液的相对偏好度分别为0.396、0.436、0.381、3.801、1.142,表明细鳞鲑幼鱼对1×10~(-5)、1×10~(-6)、1×10~(-7) mol·L~(-1)谷氨酸有负趋向反应,对1×10~(-8)、1×10~(-9) mol·L~(-1)谷氨酸有正趋向性,其中对1×10~(-8) mol·L~(-1)谷氨酸的趋向性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嗅觉行为趋向的反应阈值为0.7×10~(-8) mol·L~(-1)。结果表明,谷氨酸可作为细鳞鲑潜在的氨基酸类诱食剂。

关键词: 诱食剂 嗅觉敏感性 细鳞鲑 氨基酸 行为反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鲤春病毒血症病毒截短糖蛋白的原核表达及抗体制备

淡水渔业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鲤春病毒血症病毒(Spring Virernia of Carp Virus,SVCV)shlj1分离株基因组RNA为模板,利用RT-PCR扩增获得SVCV糖蛋白(Glycoprotein,G)部分基因序列(420 bp),克隆至pET-32a原核表达载体,构建重组质粒pET-32a-G;将重组质粒转入大肠杆菌Rosetta表达菌株,利用SDS-聚丙烯酰氨凝胶电泳(SDS-PAGE)对截短G蛋白的表达及纯化情况进行检测;将纯化的G蛋白免疫小鼠制备鼠抗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和细胞间接免疫荧光抗体试验(Indirect fluorescent antibody test,IFAT)对抗血清进行鉴定.SDS-PAGE结果显示该重组截短G蛋白与预期大小相符(约为35 kDa),以包涵体的形式表达;ELISA结果显示,制备的鼠抗截短G蛋白血清效价为1:80000;IFAT结果显示,抗血清能够识别不同地区的SVCV分离株(黑龙江省3株,辽宁省2株),在FITC标记的羊抗鼠IgG作用下,呈特异性绿色荧光.结果表明,制备的截短SVCV G蛋白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利用其所制备的抗体能够识别我国不同SVCV分离株病毒表面天然结构的糖蛋白.

关键词: 鲤春病毒血症病毒 糖蛋白 抗血清制备 细胞免疫荧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斑节对虾TSG101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海洋科学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肿瘤易感基因101(简称TSG101)对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的免疫应答作用,了解在细菌刺激下斑节对虾的机体发生的变化机制,本研究以哈维弧菌(Vibrio harveyi)和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为实验组,以磷酸缓冲液(PBS)为对照组,通过荧光定量分析展开对斑节对虾对菌刺激的免疫应答作用.结果显示,斑节对虾的TSG101在各组织中均有表达,在肝胰腺中的表达量最高.在金黄色葡萄球菌刺激下,斑节对虾的TSG101在肝胰腺中的表达量与对照组相比呈极显著上调(P<0.01),第12小时的TSG101 mRNA的表达量达到最大(为对照组的21.60倍);在鳃中的表达量与对照组相比呈极显著上调(P<0.01),第6小时斑节对虾TSG101的表达量达到最大值(为对照组的3.64倍).在注射哈维弧菌第9小时,肝胰腺中的PmTSG101 mRNA表达量极显著上调(P<0.01)且达到最大(为对照组的2.50倍).实验结果初步表明,斑节TSG101参与斑节对虾的先天免疫反应,在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哈维弧菌的刺激的情况下,该基因RNA水平的表达情况发生明显变化.

关键词: 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 肿瘤易感基因101 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 哈维弧菌(Vibrio harveyi)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微酸性电解水冰对罗非鱼片的保鲜效果

食品科学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讨微酸性电解水冰对罗非鱼片保鲜效果的影响,对比分析微酸性电解水冰与自来水冰贮藏罗非鱼片的感官评分、pH值、总挥发性盐基氮含量、K值和菌落总数的变化.结果表明:与自来水冰处理组相比,微酸性电解水冰能抑制1℃贮藏过程中罗非鱼片的总挥发性盐基氮含量、K值、菌落总数的增加;微酸性电解水冰处理的罗非鱼片感官评分更高;综合来看,微酸性电解水冰处理可以将罗非鱼片的货架期延长3~4 d,能更有效地保持罗非鱼片的品质.本研究可为微酸性电解水冰应用于水产品流通环节的保鲜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 微酸性电解水冰 罗非鱼片 保鲜 总挥发性盐基氮含量 K值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氨氮胁迫对方斑东风螺六种免疫酶活性的影响

海洋科学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文研究了氨氮对方斑东风螺(Babylonia areolata)的急性毒性及不同浓度的氨氮溶液(22、47.5、102和220 mg/L)对其体内六种免疫酶过氧化氢酶(CAT)、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KP)、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氨氮浓度越大,其毒性作用越强,方斑东风螺死亡率越高;500 mg/L氨氮处理组于24 h便出现(20.3±2.1)%死亡率,并且96 h后存活率降为0.而相同条件下,随试验时间的延长,方斑东风螺死亡率也越高.氨氮浓度和处理时间均对方斑东风螺免疫酶活力有显著的影响(P<0.05).与对照组相比,处理组CAT和AKP活性均表现出"诱导-抑制"的趋势,ACP和T-SOD活性表现出"抑制-诱导"的趋势,CSH-PX活性呈现"诱导-抑制-诱导"的趋势,而氨氮对处理个体POD活性的影响整体表现为抑制作用.可见,养殖水体中的氨氮会对方斑东风螺免疫酶活性产生较大的影响.本研究从生态现象和生理指标相结合的方式阐述了氨氮对方斑东风螺个体的致毒特性,将对方斑东风螺的养殖具有实用意义,同时丰富了氨氮对贝类毒理实验免疫性能层面的基础数据,并为其他贝类氨氮胁迫实验提供参考.

关键词: 方斑东风螺(Babylonia areolata) 氨氮胁迫 免疫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CFD-EDM的自动投饵饲料颗粒气力输送数值模拟

南方水产科学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针对深水网箱自动投饵系统颗粒饲料气力输送时易阻塞与破损的问题,为揭示自动投饵系统中颗粒饲料的气力输送运动特性,开展了管道颗粒饲料气固两相流的数值模拟研究。基于气固两相流理论,分别建立了计算流体模型与离散元模型,通过计算流体力学与离散单元法(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discrete element method,CFD-EDM)耦合求解,对饲料颗粒从气力输送管道初始阶段到稳定阶段的运动过程进行了分析,得到颗粒从初始状态到运动稳定阶段的颗粒位置分布情况。对不同位置管道内压力进行了分析对比,得到从管道入口到颗粒运动稳定状态时刻的压降。模拟仿真结果为自动投饵装备的模拟仿真与优化设计提供了参考,使其可以对饲料颗粒运动有更好的导向性,更好地降低弯管处颗粒碰撞的能量损失。

关键词: 饲料颗粒 流体力学与离散单元法(CFD-EDM) 自动投饵 耦合仿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长江口盐沼湿地不同亚生境的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组成和多样性差异

生态学杂志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15年7月-2016年6月每月在长江口盐沼湿地采集潮沟、光滩和盐沼(以海三棱藨草为主)三种亚生境的大型底栖动物样本,分析其群落组成和多样性差异.结果表明:共采集到大型底栖动物21种,隶属4门、5纲、15科,以软甲纲(7种)和多毛纲(4种)种类较多;潮沟和盐沼亚生境的优势种无差异;盐沼底栖动物物种数最高,潮沟次之,光滩物种数最低;盐沼底栖动物的密度和生物量均高于其他2种亚生境;三种亚生境的大型底栖动物密度两两间差异显著(P<0.05),而生物量无显著差异(P>0.05);盐沼底栖动物群落的Shannon多样性指数最高(1.08),光滩次之(1.03),而潮沟最低(0.63);光滩底栖动物群落的Simpson物种丰富度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值均高于潮沟和盐沼,反映光滩底栖动物群落种类密度的分布相比其他2种亚生境较为均匀;通过群落聚类和非度量多维标度分析发现,盐沼和潮沟亚生境的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较为相似,而与光滩差异较大,引起两者差异的主要贡献种是谭氏泥蟹、河蚬、背蚓虫等.

关键词: 长江口 亚生境 底栖动物 优势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