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5348条记录
基于酪氨酸的Bola型表面活性剂的合成及胶束化行为研究

精细化工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用L-酪氨酸和1,12-二氨基十二烷合成了Bola型表面活性剂1,12-二酪氨酸基十二烷基二胺盐(DADT),用1HNMR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通过电导率法和等温滴定量热法结合三维荧光光谱法考察了DADT在水溶液的自聚集行为。结果表明,其临界胶束浓度(CMC)为0.16 mmol/L左右,随温度升高,CMC值逐渐增大;随离子强度增强,CMC值明显降低。同时,DADT具有荧光信号,在浓度低于0.18 mmol/L时,荧光强度随浓度的增大而增大,当浓度增大到0.18 mmol/L时,由于发生自聚集导致荧光猝灭,从而荧光强度随浓度的增大而减小。研究还发现,DADT分子自身荧光猝灭浓度与其临界胶束浓度一致,为研究其胶束化行为提供了一种简便方法。

关键词: Bola型表面活性剂 1,12-二酪氨酸基十二烷基二胺盐 自聚集 荧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青花菜褐茎病的症状及其病原鉴定

浙江农业学报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青花菜褐茎病是近年来浙江省青花菜产区发生的一种新病害。对全省青花菜褐茎病的症状进行调查研究,对典型症状样本的病原菌进行了分离培养、镜检,发现青花菜褐茎病的病原菌不可分离培养,为专性寄生菌;病样镜检后发现病原菌孢囊梗呈二叉状分枝,小枝末端尖细,孢子囊椭圆形或卵形,大小为(24~27)μm×(15~20)μm,卵孢子球形,黄褐色,厚壁,直径30~40μm;用青花菜的褐色发病组织对健康青花菜花球和植株进行人工接种能引起与田间青花菜褐茎病相同的症状;PCR扩增该病原菌的rDNA ITS序列并进行序列比对分析,发现该菌与寄生霜霉Hyaloperonospora parasitica相似度达95%以上,结合组织培养获得的病原形态特征,明确青花菜褐茎病病原为寄生霜霉(H.parasitica)。

关键词: 青花菜 褐茎病 寄生霜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壬基酚聚氧乙烯醚硫酸钠微乳液拟三元相图及微观结构研究

日用化学工业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表面活性剂壬基酚聚氧乙烯醚硫酸钠(NPES)为对象,考察了助表面活性剂与复配表面活性剂对NPES形成微乳液体系的影响。通过比较微乳液区域(ME)在拟三元相图中所占比例,发现最优配比为m(NPES):m(DBSA)=1:1,m(复配表面活性剂):m(正丙醇)=1:3,此时形成微乳液区域面积最大,占57%;用电导率法与动态光散射(DLS)分析微乳液结构,结果表明,当w(H_2O)>60%时,形成微乳液为O/W型,粒径为34 nm;该体系对温度不敏感。

关键词: 壬基酚聚氧乙烯醚硫酸钠 微乳液 拟三元相图 电导率 粒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产杂交晚粳稻新组合八优315

杂交水稻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八优315是用BT型不育系8204A与恢复系浙恢H315配组选育而成的杂交晚粳稻新组合,具有植株繁茂、穗粒兼顾、高产稳产、生育期适中、中抗稻瘟病等特点,2009年2月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关键词: 杂交粳稻 八优315 选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四个带有标记性状的棉花CMS恢复系的主要农艺与光合生理特性

棉花学报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克服细胞质雄性不育恢复系恢复基因鉴定难和保纯难的问题,选育了丛生铃恢复系、鸡脚叶恢复系、海岛棉恢复系和无腺体恢复系。对这4个标记恢复系进行了产量、品质和光合生理特性的比较。结果表明,丛生铃恢复系的产量、品质和光合生理特性总体表现最优;鸡脚叶恢复系具有早熟、通透好、烂铃少和纤维品质较好的特点;海岛棉恢复系的纤维品质最优,铃数最多;无腺体恢复系除了棉副产品综合利用的优势外,在光合生理特性、产量和品质性状上表现仅次于丛生铃恢复系。4个恢复系的标记性状明显,在三系杂交棉育种、制种和繁种中具有良好的利用价值。

关键词: 棉花 标记性状 恢复系 杂交棉制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蓝型油菜雄性不育基因BnaX.MS1.a的克隆及其amiRNA载体的构建

浙江农业学报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根据拟南芥MS1基因已知保守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分离克隆甘蓝型油菜中与拟南芥MS1基因同源的基因片段。应用PCR-Walking技术获得甘蓝型油菜核雄性不育基因BnaX.MS1.a,其全长3 424 bp。BnaX.MS1.a基因与拟南芥MS1基因全长序列同源性为60.3%,编码序列同源性为89.5%。根据基因序列比对结果推测开放阅读框长2 004 bp,编码667个氨基酸,分子量为76.5 kD,等电点为8.01。BnaX.MS1.a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与已知拟南芥MS1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达93%。构建BnaX.MS1.a基因的amiRNA载体转化甘蓝型油菜,旨在研发核不育基因工程油菜。

关键词: MS1 BnaX.MS1.a 甘蓝型油菜 amiRNA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黄瓜果实弯曲性状的QTL定位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果实弯曲的黄瓜品种L18-10-2和果实顺直黄瓜品种D9320为父母本,获得F2分离群体,研究黄瓜果实弯曲性状的相关SSR分子标记并定位QTL。采用SSR分析技术及BSA法,通过对116对引物的筛选,得到7个SSR标记位点与黄瓜果实弯曲性状相关,其中4个即CSWCT27、CSWCT29、CSWACC02和CSWATT02位于同一连锁群上,标记间距离分别为12.1、17.5和18.2 cM,连锁群长约47.8 cM。检测到1个与黄瓜果实弯曲性状相关的QTL位点,距离最近标记的图距为2.5 cM,贡献率为9.33%。

关键词: 黄瓜 果实弯曲性状 SSR QTL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沼液农灌对土壤质量和青菜产量品质的影响

浙江农业学报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规模养殖场沼液灌溉青菜的田间试验表明,不同沼液灌溉量处理与常规施用化肥的对照处理相比,对土壤质量基本无影响,等氮条件下用沼液可替代或减少氮肥使用量,对青菜产量基本无影响。合理施用沼液进行农田灌溉不仅可以减轻规模养殖场污水处理的排放压力,还可以减少化肥施用量,提高青菜的品质。

关键词: 青菜 沼液 土壤质量 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堆肥中产纤维素酶真菌的筛选及其产酶条件

浙江农业学报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集牛粪及其堆肥样品,通过纤维素—刚果红平板培养基初筛和摇瓶发酵复筛得到1株分解纤维素能力较强的真菌菌株F12,经形态学初步鉴定为青霉属(Penillium)。对该株真菌进行了产纤维素酶的适宜碳源、氮源、初始pH、接种量、培养时间和温度等培养特性的研究,结果显示:F12菌株的适宜碳源为麸皮和微晶纤维素复合碳源,氮源为硫酸铵,最佳培养条件为:pH值在5~6之间,接种量为5%左右,培养时间120 h,培养温度30~35℃。在此条件下,该菌株的CMCase活性达到47.5 IU/mL,FPA活性达11.1 IU/mL。

关键词: 堆肥 真菌 纤维素酶 培养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对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基础研究发展的引领作用分析

中国科学基金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浙江省农业科学研究院创建于1911年,目前已发展成为浙江省最大的综合性纯公益性I类农业科研单位。经过近百年的发展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我院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创建一流现代院所,创新一流科研成果,创造一流服务业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