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北京市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10008条记录
低温预贮及自发气调对豇豆冷害的控制

北方园艺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以豇豆为试材,采用低温预贮(low temperature conditioning,LTC)和自发气调(modified atmosphere,MAP)保鲜的方法,研究了LTC+MAP处理对豇豆冷害控制的影响。结果表明:LTC+MAP处理能够较好地维持豇豆的外观品质,延缓其水分、可溶性固形物、抗坏血酸等物质的损失,抑制豇豆的相对电导率和丙二醛(MDA)含量的上升,保护细胞膜的完整性,除此之外还能够提高其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进而增强自身的抗氧化能力。

关键词: 豇豆 自发气调 低温预贮 冷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花椰菜—黑芥体细胞杂种的性状演变和对黑腐病抗性的转育

园艺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对黑腐病(Black rot)感病的花椰菜(Brassica oleracea L.var.botrytis L.,2n=18,CC)‘Korso’和抗病的黑芥(B.nigra,black mustard,2n=16,BB)‘G1/1’的体细胞杂种(简称PFCN,protoplast fusion of cauliflower and Brassica nigra)高代自交及回交后代为材料,根据表型特征将其分为4大类:性状介于花椰菜和黑芥之间的中间型材料(M)、向花椰菜过渡的过渡型(M-K)、偏花椰菜型(-K)和花椰菜型(K)。连续5年的黑腐病人工接种鉴定结果显示:‘Korso’的病情指数在44~57之间,表现为耐病到感病;‘G1/1’在12~32之间,表现为抗病,从M、M-K、-K至K型,杂种后代病情指数总体上呈逐渐升高的趋势,其中M型和M-K型材料表现为高抗至抗病,-K型材料表现为抗病至耐病,K型材料表现为耐病。对2014年的15份典型-K至K型材料进行了形态演变及黑腐病抗性变化追溯:总体上,偏花椰菜的形态转变发生在S1BC4、S5、S1BC3和BC3(S为自交,BC为回交)世代中,伴随着形态的转变,黑腐病病情指数急剧升高;同一年中来源相同或者相近的株系病情指数相差不多。2015年进一步对2014年25个单株的自交后代进行黑腐病抗病性跟踪鉴定:整体上病情指数呈下降趋势,仅少数株系表现上升;来源相同的衍生株系变化趋势几乎一致,且差异不大,说明这些材料系内对黑腐病抗病性逐年趋于稳定。目前获得了6份相对于受体亲本‘Korso’表现出了对黑腐病抗性显著提高的材料:PFCN14-15-4.1、PFCN14-15-5.1、PFCN14-29-1.1和PFCN14-29-1.2,连续3年病情指数呈下降趋势,并最终稳定在30左右;PFCN14-14-1.1和PFCN14-14-1.2则连续6年保持在20~38之间。

关键词: 花椰菜 黑芥 体细胞杂交 黑腐病 抗性转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蓝种质资源根肿病抗性鉴定及CRa、Crr1a同源基因分析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来源于湖北长阳、陕西太白、河南新野3个地方的根肿病菌对22份不同甘蓝材料进行抗病性鉴定。采用同源比对的方法,对甘蓝基因组中的大白菜抗根肿病同源基因CRa和Crr1a进行分析;同时对不同抗、感根肿病甘蓝材料中的CRa和Crr1a同源基因序列进行了扩增、测序和比对分析。结果表明:供试22份甘蓝材料对3份根肿病菌存在较大的抗感差异,推测来源于3个地区的菌种可能不是同一个生理小种;筛选出的抗性品种BDH3、Chou hybride Tekila、SW-110、CGL-8、先正达品种、SW-109将来可用作根肿病抗源和抗性基因挖掘;在甘蓝7号染色体上存在3个预测基因为CRa的同源基因,分别是Bo7g107710、Bo7g107730和Bo7g107740,其中,Bo7g107730基因在抗病材料SW-110存在较大的序列变异,推测可能与根肿病抗性相关;在甘蓝3号染色体上存在1个预测基因Bo3g164040为Crr1a的同源基因,所分析的抗、感病材料中Bo3g164040基因序列一致性极高,没有发现与抗根肿病有关的位点,说明甘蓝中Bo3g164040基因可能没有根肿病抗性功能。

关键词: 甘蓝 根肿病 同源比对 抗性基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青花菜花球及叶片中硫代葡萄糖苷组分及含量分析

江苏农业科学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对12个青花菜(Brassica oleracea L.var.botryti L.)品种的花球及叶片中的硫苷含量及组成进行了分析测定,结果表明,青花菜中含有9种硫代葡萄糖苷,分别为3-甲基硫氧烯丙基硫苷(IBE)、2-羟基-3-丁烯基硫苷(PRO)、2-丙烯基硫苷(SIN)、4-甲硫基-3-丁烯基硫苷(RAA)、3-丁烯基硫苷(NAP)、4-羟基吲哚基-3-甲基硫苷(4OH)、3-甲基吲哚基硫苷(GBC)、4-甲氧基吲哚基-3-甲基硫苷(4ME)、1-甲氧基吲哚基-3-甲基硫苷(NEO)。青花菜花球中的硫苷含量是叶片中的1~5倍不等,不同品种之间存在差异性。RAA是青花菜中含量最多的硫苷组分。

关键词: 青花菜 花球 叶片 硫代葡萄糖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蓝莓花色苷对鸡胚成纤维细胞系生长的影响

食品与机械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花色苷含量为21.34%的蓝莓花色苷粉末为原料,采用MTT法、显微镜观察法,同时利用细胞计数仪测定细胞活率,3种方法共同检测蓝莓花色苷作用于鸡胚成纤维细胞系的细胞毒性,以完成细胞试验模型的建立。结果表明:50~100μg/mL的蓝莓花色苷可以促进鸡胚成纤维细胞生长,高于100μg/mL的蓝莓花色苷,对细胞生长产生抑制作用。该结果可为进一步拓展花色苷功能性研究,以及以鸡胚成纤维细胞为模型的生物功能性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蓝莓花色苷 鸡胚成纤维细胞系 MTT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北京城市森林PM_(2.5)质量浓度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生态环境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北京西山森林公园为林内观测点,北京海淀植物园为林外对照点,研究城市森林PM_(2.5)质量浓度变化特征,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林内外PM_(2.5)质量浓度日变化呈"双峰双谷"型,8:00和21:00左右是一天中的两个峰值,15:00和4:00左右是一天中的两个谷值,PM_(2.5)质量浓度林内(104.02μg·m~(-3))>林外(82.52μg·m~(-3))。一年中PM_(2.5)质量浓度在冬季最高,春季次之,夏季最低,PM_(2.5)质量浓度年变化林内为冬季(115.46μg·m~(-3))>春季(112.39μg·m~(-3))>秋季(106.37μg·m~(-3))>夏季(81.87μg·m~(-3)),林外为冬季(97.35μg·m~(-3))>春季(94.07μg·m-3)>秋季(93.17μg·m~(-3))>夏季(61.86μg·m~(-3))。气温、降雨均与PM_(2.5)浓度呈负相关。晴天时,温度高、空气对流旺盛,PM_(2.5)浓度较低;降水对PM_(2.5)有很好的消减作用;风有驱散PM_(2.5)的作用。在高温高湿天气下,PM_(2.5)浓度高于其他天气情况。该研究可以丰富森林净化大气的理论,为环保部门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

关键词: 林内(北京西山公园) 林外(北京海淀植物园) PM2.5质量浓度特征 影响因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纳米膜和PVC膜包装对西兰花贮藏保鲜的影响

食品工业科技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纳米膜和PVC膜对西兰花的保鲜作用,分别采用0.03 mm厚的纳米膜、PVC膜和0.04 mm PE膜(CK)包装西兰花,于常温下贮藏,对其感官、生理指标和营养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室温下贮藏,纳米膜和PVC膜包装有效延缓了西兰花外观品质、水分及TSS、V_C、叶绿素等营养物质含量的下降;纳米膜和PVC膜包装可显著抑制西兰花的黄化及MDA积累,增强西兰花POD和CAT活性。这说明纳米膜和PVC膜包装对西兰花的保鲜效果有显著影响,PVC膜包装的西兰花保鲜效果更好。

关键词: 西兰花 纳米膜 黄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北京地区14份柳枝稷生物量及分配差异研究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14份柳枝稷开展盆栽试验,研究了在北京地区条件下其生物量差异及分配规律。结果表明,低地型柳枝稷Kanlow生物量最高,其茎秆、地上部和整株生物量分别达到175.48 g/株、299.18 g/株和447.66 g/株,而高地型柳枝稷Nebraska生物量最低,其茎秆、地上部和整株生物量分别为29.86 g/株、58.08 g/株和140.51 g/株。就柳枝稷整株植株而言,Kanlow地上部生物量分配比例最高,达到63.13%,S2最低,为40.55%,Kanlow地上部营养器官生物量分配比例最高,达到48.67%,Nebraska最低,为31.88%。就柳枝稷地上部而言,Alamo、Kanlow和Trailblazer茎秆生物量分配比例及茎叶比均较高,分别为35.91%和2.75,37.09%和2.56,34.39%和2.48。起源纬度显著影响了柳枝稷的生物量及其分配,就柳枝稷整株植株而言,起源纬度与柳枝稷生物量显著负相关,与地下部生物量分配比例显著正相关,与地上部、种子和茎生物量分配比例显著负相关。就柳枝稷地上部而言,起源纬度与茎生物量分配比例及茎叶比显著负相关,与叶和鞘生物量分配比例显著正相关。生物量的差异及其分配规律反映出柳枝稷对生态环境长期适应的生殖与生长策略。本研究为柳枝稷遗传资源引种和品种选育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 柳枝稷 起源纬度 生态型 生物量分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常压室温等离子体对玉米种子及花粉萌发的影响

分子植物育种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常压室温等离子体(ARTP)处理玉米种子和花粉,研究其对玉米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和花粉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ARTP处理5 min、15 min、30 min对玉米种子出芽率没有作用,但是影响了其幼苗的生长: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幼苗干重逐渐增加;同对照相比,ARTP处理30 min幼苗显著增长,而幼苗根长/苗高比值降低。随着ARTP对玉米花粉处理时间的增加(0 s,18 s,54 s,90 s,144 s,180 s,270 s,360 s),花粉萌发率大幅度降低,处理360 s时,花粉萌发率接近为零。本研究将有利于ARTP在玉米诱变育种中的应用。

关键词: 玉米 ARTP 种子萌发 花粉萌发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激光平地与精准播种对冬小麦产量和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初探

灌溉排水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河南省长葛市冬小麦为研究对象,以当地农民常规耕作和播种方法为对照(CK),研究精准播种单项技术、激光平地和精准播种的集成技术对冬小麦产量和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精准播种处理没有显著增加冬小麦产量,显著增加了土壤C/N,收获后土壤硝态氮和铵态氮的残留显著降了25.22%和46.25%;精准播种和精准平地处理使冬小麦产量和氮吸收量分别显著增加22.51%和26.94%,同时显著增加土壤C/N和土壤pH值,显著降低了收获后土壤铵态氮残留,对土壤硝态氮残留的降低不显著。

关键词: 激光平地 精准播种 产量 氮素残留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