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北京市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10008条记录
迷迭香和绿茶提取物对茄香酱汁贮藏品质的影响

食品科技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研究添加迷迭香和绿茶提取物对茄香酱汁贮藏过程中品质的影响。在茄香酱汁中分别添加迷迭香提取物0.1、0.25 g/kg,绿茶提取物粉0.05、0.1 g/kg,评价其在4℃贮藏过程中品质的变化。结果表明,迷迭香提取物和绿茶提取物均未对茄香酱汁的风味产生显著影响,但均显示较强的抗氧化能力,其中迷迭香提取物在0.25 g/kg计量时与Vc在0.05 g/kg时的抗氧化能力相当。当迷迭香提取物的添加量为0.1 g/kg时,茄香酱汁中微生物的生长明显受到抑制,在货架期第22天,综合感官评价值优于其他各处理组。因此,添加迷迭香提取物(0.1 g/kg)有效保持茄香酱汁的品质,延长其货架期。

关键词: 茄香酱汁 迷迭香提取物 绿茶提取物 抗氧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ATR-THz波谱结合PLS-DA对陈化小麦快速无损鉴别研究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16 EI SC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ATP附件采集了人工控制条件老化小麦样品的太赫兹波谱数据,并在PCA综合得分基础上对数据进行分集,建立陈化小麦的快速无损鉴别PLS-DA模型,并对其进行外部验证。结果显示,针对吸收系数谱,所建模型的校正集实验组、对照组以及交互验证实验组、对照组正确率分别为84.2%,94.7%,84.2%和81.6%,外部验证集实验组、对照组正确率分别为73.7%和100.0%;针对折射率谱,所建模型的校正集实验组、对照组以及交互验证实验组、对照组正确率分别为84.2%,92%,76.3%和76.3%,外部验证集实验组、对照组正确率分别为84.2%和89.5%。研究表明,ATR-THz技术在陈化小麦无损鉴别方面具有一定的应用潜力。

关键词: 太赫兹波谱 衰减全反射 小麦 综合得分 判别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风送式水稻侧深精准施肥装置的设计与试验

农业工程学报 2016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针对中国水稻施肥机械化程度低,传统撒施肥料利用率低、施肥量大的现状,结合侧深施肥农艺特点,对风送式排肥方法进行了理论分析,研制了风送式水稻侧深精准施肥装置。该装置采用模块化设计与乘坐式插秧机配套使用,采用电机驱动排肥、风送肥料、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 system,GPS)测速的工作原理,侧位深施化肥的施肥方式,采用车辆行驶速度与排肥驱动电机转速实时匹配的精准施肥控制方法。设备在黑龙江七星农场开展了田间实际作业试验。试验表明,该装置与插秧机配合使用时能一次性完成插秧与侧深精准施肥作业,当预置施肥量为300 kg/hm2,车辆稳定行驶速度为1 m/s时,施肥量偏差控制在5.82%以内,能够较好的满足实际生产需求。该研究为开展水稻变量施肥控制技术研究和水稻侧深施肥装置的研发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 农业机械 设计 农作物 风送式 精准施肥 侧深施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三维点云的玉米果穗几何建模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果穗是玉米产量的构成器官,为构建高精度玉米果穗几何模型,提出了一种基于三维点云数据的玉米果穗几何建模方法。针对玉米果穗形态结构特征,选取Artec Spider三维扫描仪搭建玉米果穗点云数据快速获取系统并获取果穗点云,然后通过点云配准、重采样和孔洞修补操作得到高质量果穗三维点云,最后基于Voronoi图的网格重建方法重构果穗网格模型。结果表明,所重建的玉米果穗具有较高的真实感,且与基于计算机视觉算法相比精度大幅提高。基于三维点云的玉米果穗几何建模对于玉米果穗的种质资源保存、基于三维数据的果穗考种、玉米器官三维模板资源库构建等工作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 玉米 果穗 三维重建 点云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油菜素内酯对豇豆冷害的控制

食品工业科技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油菜素内酯(Brassinolide,BR)处理对豇豆冷害现象的控制,将豇豆分别用0.5、1、2、4、8μmol/L BR溶液浸泡10 min后沥干,用0.03 mm厚度的PE保鲜膜包装后置于4℃冷库中贮藏,每2 d测定豇豆的感官评分和冷害率,通过此研究发现1μmol/L BR处理效果最佳;然后将豇豆用1μmol/L BR溶液浸泡10 min后沥干、用0.03 mm厚度的PE保鲜膜包装后置于4℃冷库中贮藏,每2 d测定与成熟衰老相关生理生化指标。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1μmol/L BR处理能够延缓失重率、相对电导率、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的上升,抑制可溶性固形物(TSS)含量的下降,提高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活性,抑制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PPO)和脂氧合酶(lipoxygenase,CAT)活性,保鲜效果显著(p<0.05)。

关键词: 豇豆 油菜素内酯 冷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智能出入库设备的农产品流通追溯方法

中国农机化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解决农产品出入库过程中物流与信息流的融合,为提高农产品在生产和流通环节的信息对接与追溯能力奠定基础。在农产品出入库过程中引入自主研发的智能出入库设备,作为物流追溯信息采集与关联的载体。基于该设备提供的无线传输、条码扫描、气缸剔除和显示控制装置,开发控制农产品出入库过程的自动装卸货软件系统。实现出入库环节中的产品滚动扫描与订单自动核查,使农产品追溯从订单级别提高到产品级别;将本方案应用于北京市某农产品合作社,通过测试表明,经过初选的待选产品中订单查出率和核查成功率均达到100%以上,单一产品的核查时间为1.5s,明显快于人工操作。智能出入库设备能显著提高农产品在流通过程的追溯能力。

关键词: 农产品 追溯 智能出入库 订单核查 信息对接

喷雾干燥技术制备饲用乳酸菌微胶囊制剂的研究进展

中国畜牧兽医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乳酸菌微胶囊技术是将核心菌体包覆于胃不溶、肠溶性的安全、特殊壁材中,可增加菌体对不良环境(胃液、胆盐等)的抵抗力,使其顺利到达肠道以发挥益生作用,且利于储存、加工和运输。利用喷雾干燥技术进行微胶囊制备具有包被速率快、生产成本低、适用于连续化生产等优点,但由于其存在较高进出口风温度及快速脱水过程,对于饲用乳酸菌的微胶囊制备在壁材物质及制备参数等方面具有严格的要求。为此,作者从工艺过程、壁材选择、工艺参数选择及其产品效果分析等方面,对近年来喷雾干燥技术在乳酸菌微胶囊制备方面进行了综述,以期为推动乳酸菌微胶囊制剂的研制及其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提供依据。

关键词: 喷雾干燥技术 微胶囊 喷雾干燥 饲用乳酸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阿特拉津胁迫对菖蒲的生理毒性效应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阿特拉津对菖蒲的毒性效应,本文通过水培实验研究了阿特拉津浓度和培养时间在抑菌和不抑菌条件下对菖蒲叶绿素含量、叶绿素a/b值、丙二醛含量(MDA)、抗氧化酶(SOD和POD)活性和最大光能转化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抑菌条件下,叶绿素a和叶绿素总量随处理浓度的增加和培养时间的延长逐渐降低,叶绿素a/b值无显著变化;MDA含量随着培养时间延长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至培养第5周,≤2 mg·L~(-1)处理的MDA含量恢复至对照水平;SOD和POD活性随培养时间延长和处理浓度增加均无显著变化;最大光能转化效率(Fv/Fm)随处理浓度的增加而降低,0.5 mg·L~(-1)处理与对照无显著差异,≥1 mg·L~(-1)处理培养1~4周显著低于对照,第5周时恢复至对照水平。抑菌条件下,培养第1周叶绿素含量和Fv/Fm均显著低于不抑菌处理,培养4~5周时,≥1 mg·L~(-1)处理Fv/Fm亦显著低于不抑菌处理;整个试验期间≥2 mg·L~(-1)处理Fv/Fm均显著低于对照水平。可见,菖蒲对阿特拉津胁迫具有较好的耐受能力,水培系统中的微生物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阿特拉津胁迫对菖蒲的毒性效应。

关键词: 阿特拉津 菖蒲 生理特性 水污染 抑菌条件 耐受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利用全基因组关联分析获得白菜A01染色体定位的霜霉病抗病位点和相关分子标记开发

植物生理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对202份大白菜自然群体材料进行简化基因组测序(Specific Locus Amplified Fragment Sequencing,SLAF),并通过测序深度、SLAF标签的多态性与参考基因组的相似程度等指标的筛选,获得了全基因组均匀分布的960个SLAF分子标记。结合相应材料的霜霉病病情调查结果,利用所述960个SLAF标记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结果显示:(1)在A01染色体上检测到1个新的与抗霜霉病关联的SLAF标记,即SLAFMarker A0124655323;(2)根据SLAFMarker A0124655323左右两翼最近标记之间的距离确定此热点区间为A01染色体24573724~24755150的物理范围;(3)利用该区间内的一个SNP开发出适用于KASP分型技术的SNP分子标记,在各亚群选择准确率均在80%以上;(4)在此区间找到抗病相关基因13个。本研究获得的新的抗病位点和开发的SNP分子标记,将有助于大白菜抗霜霉病分子育种。

关键词: 大白菜 霜霉病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简化基因组测序 竞争性等位基因特异性PCR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短波紫外线处理对青椒采后生理特性的影响

北方园艺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以青椒"丰甜王"为试材,采用短波紫外线照射方法,研究了不同剂量UV-C处理对青椒保鲜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0.250kJ·m-2 UV-C处理能有效维持青椒良好的外观品质和硬度,抑制相对电导率和丙二醛含量的上升、失重率的下降,除此之外,还能够有效抑制青椒可溶性固形物(TSS)、可溶性蛋白质、维生素C含量的下降,较好的维持了青椒的营养物质。

关键词: 青椒 UV-C 相对电导率 可溶性固形物 丙二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