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芥蓝新品种‘冬强芥蓝’
《园艺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冬强芥蓝’是利用自交不亲和系配制的杂交一代芥蓝新品种。中晚熟,品质优,商品性好。叶片近圆形,深绿色,叶长17.4 cm,叶宽18.3 cm;菜薹深绿色,长18.2 cm,粗2.1 cm,单薹质量132 g;田间表现较抗霜霉病和软腐病。广州地区适播期10—11月。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膳食多酚的糖稳态调节作用
《食品与机械 》 2019 北大核心
摘要:机体糖稳态是维持正常生命活动的重要基础,膳食多酚通过抑制碳水化合物消化酶活性、抑制葡萄糖转运和调节胰岛素抵抗等多种方式参与糖稳态调节的相关研究已经引起学界广泛关注。文章在查阅文献的基础上,对膳食多酚的种类和分布、调节糖代谢功效及作用机制进行了综述,并对膳食多酚调节糖稳态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肇实转录组测序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1
《中药材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肇实转录组信息.方法:采用高通量测序平台Illumina HiSeq 2500对肇实植株的叶片和叶柄进行混合转录组测序,利用转录组分析软件进行组装、注释和遗传标记开发.结果:通过测序和分析,共得到54 088 858个原始Reads,总长8 113 328 700 bp,经过滤、除杂后得到52 831 334个Clean Reads,总长7 285 427 215 bp.肇实转录组中GC含量49.71%,通过de novo组装并去冗余,获得190 889个Unigenes,N50为541 bp.与九大功能数据库比对和分析,共有89 555条约46.91%的Unigenes获得信息注释,其中3 288条基因在9个数据库中均能注释.在GO功能注释分为3大类,分别为20、26、22亚类(共68个亚类);在KEGG数据库中共发现216条代谢通路;KOG中按功能分为25个子类,获得49 976个功能注释信息.共检测到55类、24 917个植物转录因子;根据组装结果,共检测到44 584个SNP位点,7 386个InDel.结论:肇实转录组数据量大,遗传信息丰富,本研究可为深入解析肇实遗传背景、开展其功能基因组分析、分子标记开发、代谢组学研究提供参考,为肇实的综合利用与保护打下基础.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香蕉-甘蔗轮作模式防控香蕉枯萎病的持续效果与土壤微生态机理(Ⅰ)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近年来,珠三角部分蕉农采用香蕉和甘蔗轮作防控香蕉枯萎病,并取得一定成效,我国古籍《广东新语》也有香蕉-甘蔗轮作的记载,但是关于该轮作模式的作用、效果及控病机理尚不明确。本文研究了连作香蕉地轮作不同年限甘蔗对香蕉枯萎病的控制作用,并从土壤微生态角度探讨其作用机理。试验设置4个处理:连作香蕉11年(CK)、香蕉连作地—甘蔗1年—香蕉1年(GZ1)、香蕉连作地—甘蔗2年—香蕉1年(GZ2)和香蕉连作地—甘蔗3年—香蕉1年(GZ3)。研究轮作甘蔗不同年限对后茬香蕉枯萎病发病率的影响,同时通过测定土壤可培养微生物数量,并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土壤微生物结构,揭示轮作甘蔗影响后茬香蕉枯萎病发生的土壤微生态机制。结果表明,连作蕉地香蕉枯萎病发病率为49.15%,而轮作甘蔗1年后茬香蕉枯萎病发病率降至17.86%,轮作2年和3年甘蔗后茬香蕉枯萎病发病率仅为1.79%。土壤可培养细菌总数随着轮作甘蔗年限的增加而显著增加,可培养放线菌总数和尖孢镰刀菌则呈逐渐减少的趋势,真菌总数无显著变化。土壤细菌多样性指数随轮作甘蔗年限的增加而降低。假单胞菌目(Pseudomonadales)、浮霉菌目(Planctomycetales)、酸微菌目(Acidimicrobiales)和土壤红杆菌目(Solirubrobacterales)的细菌丰度呈随甘蔗种植年限增加而逐年增加的趋势,并与香蕉枯萎病发病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酸杆菌目(Acidobacteriales)、红螺菌目(Rhodospirillales)和军团菌目(Legionellales)的细菌丰度则呈随甘蔗种植年限逐年降低趋势,并与香蕉枯萎病发病率呈显著正相关。连作香蕉地轮作甘蔗,能够显著降低后茬香蕉枯萎病的发病率,并且随着甘蔗轮作时间年限的增加,发病率逐年降低。轮作甘蔗通过改变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而间接影响尖孢镰刀菌的生存环境,从而降低香蕉枯萎病发病率,轮作2年甘蔗,即可达到显著控病效果。此结果与《广东新语》中关于香蕉-甘蔗轮作年限的记载一致。
关键词: 香蕉连作 香蕉-甘蔗轮作 香蕉枯萎病 尖孢镰刀菌 土壤微生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肇实转录组测序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中药材 》 2019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肇实转录组信息。方法:采用高通量测序平台Illumina HiSeq 2500对肇实植株的叶片和叶柄进行混合转录组测序,利用转录组分析软件进行组装、注释和遗传标记开发。结果:通过测序和分析,共得到54 088 858个原始Reads,总长8 113 328 700 bp,经过滤、除杂后得到52 831 334个Clean Reads,总长7 285 427 215 bp。肇实转录组中GC含量49.71%,通过de novo组装并去冗余,获得190 889个Unigenes,N50为541 bp。与九大功能数据库比对和分析,共有89 555条约46.91%的Unigenes获得信息注释,其中3 288条基因在9个数据库中均能注释。在GO功能注释分为3大类,分别为20、26、22亚类(共68个亚类);在KEGG数据库中共发现216条代谢通路;KOG中按功能分为25个子类,获得49 976个功能注释信息。共检测到55类、24 917个植物转录因子;根据组装结果,共检测到44 584个SNP位点,7 386个InDel。结论:肇实转录组数据量大,遗传信息丰富,本研究可为深入解析肇实遗传背景、开展其功能基因组分析、分子标记开发、代谢组学研究提供参考,为肇实的综合利用与保护打下基础。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农业科学大数据资源平台在热区的实践思考
《农业大数据学报 》 2019
摘要:农业大数据在农作物栽培、田间精准管理、智能管控、气象分析、产量预测、农业生产决策等方面都得到了广泛的实践和应用。本文在梳理国内外科学数据资源平台建设和相关研究的基础上,综述了我国热区的贵州省、广东省和海南省的农业科学数据资源平台的建设情况,总结了热区农业大数据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了热区农业数据采集和处理等的标准化体系不健全、标准化水平不高,增大了信息资源共享的难度,核心数据缺乏和数据质量不高,热带农业数据体量大但底数不清等问题。并提出了加强大数据政策法规战略的制定及标准体系建设,加快农业大数据学科专业建设,开展农业大数据定制等增值业务,进一步推进大数据和热带农业的融合,探索建立热带农业科学大数据参建人员和参建单位的激励机制等对策和建议。建立完整的热带农业数据监测、数据分析和数据发布制度,能形成热带作物大数据"一张图"。开展农业科学大数据研究,能有效提高热带农业生产精准化和智能化水平,增强我国热带农业在国际市场上的话语权,影响力和国际竞争力。
关键词: 农业 大数据 资源 平台 科学数据管理 科学数据 农业大数据 数据平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主体化:工商资本下乡后的村庄应对机制——基于广东省珠海市X村和S村的调查研究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摘要:工商资本下乡通过流转土地和垄断农资等生产要素,无形中挤占了小农生产利润空间,分散小农需要组织起来提高市场竞争力。然而,当下盛行的农民合作组织模式,多数由资本企业主导,小农只是变成企业原料生产基地而获得微薄利润。调查发现,作为传统小农种养区域的珠海市斗门区X村和S村,在遭遇下乡资本挤压后,重建村集体经济组织,将分散小农组织起来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发挥村集体统一经营组织能力,为小农户提供土地、农资、技术等生产保障,规范小农生产,帮助小农扩大农业生产利润空间,同时通过壮大村集体经济,提高村集体服务农民的能力,形成农民的生产主体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敌草快二氯盐与二溴盐等药剂活性的比较
《杂草学报 》 2019
摘要:通过室内整株生测法,比较敌草快二氯盐和敌草快二溴盐的生物活性;并通过田间试验,比较20%敌草快二氯盐水剂和200 g/L敌草快二溴盐水剂等灭生性除草剂对常见农田杂草的防除效果。室内整株生测结果表明,敌草快二氯盐和敌草快二溴盐对稗草的抑制作用相对较弱,且二氯盐活性优于二溴盐,ED_(90)分别为1 557.164 6、2 156.398 8 g a.i./hm~2;在对狗尾草的抑制作用方面,敌草快二氯盐稍微逊色于二溴盐,ED_(90)分别为490.160 7、342.50 91 g a.i./hm~2;在对苘麻、碎米莎草的整体抑制作用方面,2种除草剂的效果相对较好,且二者活性相当,敌草快二氯盐、敌草快二溴盐对苘麻的ED_(90)分别为234.874 0、202.002 4 g a.i./hm~2,对碎米莎草的ED_(90)分别为144.631 2、133.243 1 g a.i./hm~2。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敌草快和百草枯的杀草谱、速效性基本一致,药后3 d对阔叶杂草的防效可达90%以上,对禾本科杂草的防效可达80%以上;敌草快二氯盐和敌草快二溴盐在同等阳离子用药量下,防效无显著差异;敌草快二氯盐比对照药剂18%草铵膦水剂的速效性高,但草铵膦对禾本科杂草的持效性优于敌草快。
关键词: 敌草快二氯盐 敌草快二溴盐 百草枯 草铵膦 生物活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