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猪CAPN1基因mRNA表达特性分析
《黑龙江畜牧兽医 》 2010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进一步揭示CAPN1的功能,研究以野猪、大白猪及野家杂交猪为研究对象,利用相对定量RT-PCR方法研究其编码基因的表达特性。结果表明:CAPN1基因在组织中普遍表达,但表达量存在差异,并且野猪和大白猪具有不同的表达模式;在大白猪肌肉组织中表达的发育性变化为波浪型;在360日龄大白猪和野家杂交猪肌肉组织中的表达量存在显著差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抗寒早熟李新品种‘绥李5号’
《园艺学报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绥李5号’李是从‘绥李3号’与‘月光’的杂交后代中选育出的优良抗寒早熟新品种。果实鲜红色,卵圆形,果顶尖,平均单果质量68.0g,最大89.0g,粘核,风味酸甜,可溶性固形物13.10%,可溶性糖6.03%,果实整齐度好,较耐贮运,果实发育期近80d,属早熟品种,抗寒力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豆离体培养及高频再生基因型的筛选
《植物生理学通讯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建立一个高效的大豆再生体系用于大豆的遗传转化,选用3个东北主栽品种‘黑农35’、‘黑农41’和‘黑农58’的子叶节和胚尖作为外植体,分别建立了3个品种的子叶节和胚尖再生体系,并研究了6-BA对大豆再生的影响。结果表明,‘黑农41’子叶节最适芽诱导培养基为MSB5+1.0mg·L-16-BA+0.2mg·L-1IBA,胚尖最适芽诱导培养基为MSB5+0.2mg·L-16-BA+0.2mg·L-1IBA。‘黑农41’再生体系在出芽率、出芽数和芽伸长数上均远高于‘黑农35’和‘黑农58’,是一个优秀的大豆转基因受体材料。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盐碱土中可培养中度嗜盐菌的研究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调查大庆盐碱地的中度嗜盐菌资源,采集重度盐碱化的土壤样本进行嗜盐微生物的分离纯化,获得45株中度嗜盐细菌.形态学特征显示,40%菌落呈黄色,其余为乳白色;细胞为直线或弯曲的杆状,G+和G-细菌比例为19:26.进一步的生理生化特征分析筛选出8株进行16S rDNA基因序列的测定及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它们分别属于Bacillus(3株),Halomonas(2株)和Alkalibacillus(3株)属的菌株.菌株15-2应为现有种Bacillus agaradhaerens,X10-1(或X10-7)可能为Bacillus属潜在的新种,15-7(或X10-2)可能为Halomonas潜在的新种,有待于进一步的验证.研究虽然仅获得了有限的中度嗜盐菌资源,但却丰富了我们对大庆盐碱土中可培养中度嗜盐菌多样性的认识,为今后合理开发和利用大庆地区的嗜盐微生物资源提供了素材和参考.
关键词: 中度嗜盐菌 分离 生理生化特征 16SrDNA 系统发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施氮水平对大豆氮素积累与产量影响的研究
《核农学报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绥农14为材料,利用砂培和15N标记的方法研究了施氮水平对大豆氮素积累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施氮水平的提高,大豆全株氮素积累量及叶柄、荚皮、籽粒中氮素积累量呈现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高氮水平增加了叶片和茎中氮素积累量,N150较N0处理叶片的氮素积累量增加了3倍,而茎增加了5倍,但减少了根中氮素积累,降低了大豆全株和籽粒中根瘤固氮量及其所占比例,降低了肥料氮和根瘤氮的收获指数,其中根中氮素积累N150较N50处理降低了60.3%,全株根瘤氮和籽粒中根瘤氮N150较N0分别降低了74.9%、85.7%,肥料氮的收获指数N150较N50降低19.8%,根瘤氮的收获指数N150较N0降低25.5%。随着施氮水平的增加,大豆产量也呈现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施氮水平的增加促进了大豆植株株高、结荚高度和始荚节位的显著增加,但对节数没有明显影响,N150和N0比较株高增加了55.2%,结荚高度增加了199.7%,始荚节位增加了142.9%。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耕作措施对大豆光合特性和产量影响
《土壤通报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黑龙江西部干旱地区,研究了秋旋、深松、春旋和原垄卡4种耕作措施以及中耕对大豆初花期光合特性、水分利用效率和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原垄卡和深松能有效的提高大豆初花期光合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延缓叶绿素的降解,增加干物质积累。中耕后各处理光合速率降低0.8~1.28μmolm-2s-1不等,水分效率最高降低12%,不利于作物抗旱。两年产量数据显示原垄卡和深松耕且不中耕能极显著提高该地区大豆产量,两年最大增幅达18.3%和32.2%。在干旱年份,传统旋耕特别是春旋和中耕措施不同幅度上降低了大豆产量,不适宜该地区农业耕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肇东苜蓿和Pleven6苜蓿离体再生体系的建立
《中国农学通报 》 2010 北大核心
摘要:以肇东紫花苜蓿和Pleven6紫花苜蓿的子叶、下胚轴为外植体,建立离体再生体系。结果如下:最佳愈伤诱导培养基:肇东苜蓿为MS+2.0mg/L2,4-D+0.5mg/LKT+3%蔗糖;Pleven6为MS+1.5mg/L2,4-D+0.5mg/LKT+3%蔗糖;分化培养基:MS+2.0mg/L6-BA+0.5mg/LNAA+3%蔗糖;分化继代培养基:MS+0.3mg/L6-BA+0.1mg/LNAA+0.3mg/LKT+3%蔗糖;生根培养基:1/2MS+0.5mg/LNAA+1.5%蔗糖。2个品种的子叶均较下胚轴分化时间短、分化效率高,肇东苜蓿诱导率和分化率明显高于pleven6苜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