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黑龙江省薄皮甜瓜大棚秋延后栽培关键技术
《中国蔬菜 》 2010 北大核心
摘要:黑龙江省是全国薄皮甜瓜的重要生产基地。2007年全国甜瓜播种面积35.27万hm2,东北三省为8.87万hm2,黑龙江省薄皮甜瓜为4.73万hm2。黑龙江省薄皮甜瓜生产主要以地膜覆盖露地早熟栽培为主,但露地生产上市期过于集中,品质和产量容易受采收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保护性耕作对土壤部分物理特性及大豆产量的影响(英文)
《大豆科学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了免耕和少耕对松嫩平原地区农田土壤温度、土壤水分、土壤紧实性等物理特性和大豆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春季大豆播种期,免耕处理(NT)土壤含水量高于少耕(RT)和传统耕作(CT)。在大豆生长前期,免耕条件下的土壤平均温度低于传统耕作和少耕,传统耕作和少耕接近,免耕模式的土壤温度日较差低于少耕和传统耕作。5~20 cm深度内,免耕条件下的土壤容重高于传统耕作,在10~20 cm深度内,免耕和少耕接近。不同模式间的土壤机械阻力表现出差异,在0~20 cm深度内,免耕高于少耕和传统耕作。不同耕作模式间的大豆产量差异不显著。短期保护性耕作试验结果表明:在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下应用少免耕模式,能够减少春季播种期间土壤水分损失和沙尘暴侵袭造成的危害,同时对大豆产量并没有造成不利影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豆窄行密植与垄三栽培主要性状的关联度分析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试验利用灰色系统理论对影响大豆产量的农艺性状进行分析,确定在垄三和小垄密植不同栽培模式条件下影响大豆产量的主要因素,为大豆育种和栽培提供科学依据。对大豆主要性状关联度的计算及关联序的排列。结果表明,在窄行密植栽培模式下,产量与主要性状的关联度大小依次为株高>单株粒重>主茎节数>有效荚数>百粒重>地上部干物重>单株粒数>底荚高;在垄三栽培模式下,关联度顺序为单株粒重>百粒重>有效荚数>株高>底荚高>主茎节数>单株粒数>地上部干物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白菜新品种龙白7号的选育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龙白7号大白菜是由鲁P1和02-086两个自交不亲和系配制而成的大白菜一代杂种。该品种生育期75 d,高抗病毒病,抗霜霉病和软腐病,产量为104 345.8~128 077.1 kg.hm-2,适宜黑龙江省及吉林省种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俄罗斯大豆根瘤菌与不同大豆品种的生态适应性
《作物杂志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接种俄罗斯全俄大豆所提供的两株根瘤菌H和K,通过筛选表明,不同大豆品种对根瘤菌的适应性不同,其中黑河38号、黑河48号对两种根瘤菌的适应性较好,合丰42号对H菌的适应性优于K菌,蒙豆9号对K菌的适应性优于H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豆胞囊线虫生理分化与致病性变异研究进展
《中国农学通报 》 2010 北大核心
摘要:大豆胞囊线虫(soybean cyst nematode,SCN)病是大豆生产中最严重的病害,这种病害最好的防治措施就是培育抗性品种。此文主要概述了国内外大豆胞囊线虫的致病性分化,生理小种划分及分布、HG专化型、生理分化的动态监测和致病性变异的最新研究进展,为大豆胞囊线虫的品种选育和防治提供参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外源物质对低温胁迫下番茄幼苗生理指标的影响
《北方园艺 》 2010 北大核心
摘要:研究了外源物质ABA、SA、CaCl2对低温胁迫下番茄幼苗体内游离脯氨酸、MDA、叶绿素含量、POD活性以及电解质渗透率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外源物质均能有效的提高番茄幼苗的抗低温能力;均能降低番茄的相对电导率,缓解低温胁迫后叶绿素含量的下降,保持相对较高的POD活性,削弱丙二醛(MDA)积累,保持细胞膜的完整性;外源物质使番茄幼苗渗透调节物质(脯氨酸)含量极显著高于对照,提高了幼苗的抗冷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浅谈蔬菜产业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北方园艺 》 2010 北大核心
摘要:目前蔬菜产业发展迅速,然而在多年来的粗放型管理,使得蔬菜生产中产生了一些问题,现主要针对我国蔬菜生产中存在的一些现象提出问题,同时探讨其解决途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