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5920条记录
促进农民增收的实证分析

学术交流 2010 北大核心

摘要:加强农业是保持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基础,解决"三农"问题是我们面临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农民收入问题是"三农"问题的核心和根本。利用1995—2008年我国农业发展的相关时间序列数据,对农民增收的影响因素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模型方程的拟合结果显示,农业结构调整、改善财政支农结构、加大对农民教育的扶持、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等是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农民增收 多元线性回归 “三农”问题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寒地油豆角花粉电镜观察与聚类分析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油豆角(Phaseolus vulgaris L.var.chinensis Hort.)是我国北方的"名优特"蔬菜。通过扫描电镜法来观察油豆角孢粉的不同形态,并应用数量分类方法分析油豆角遗传背景差异,油豆角育种提供参考依据。对东北地区主栽油豆角的20个品种的花粉进行扫描电镜观察,并用SPSS软件对观测到的6个亚显微性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20份花粉分为三角形和近球形两类。花粉赤道轴长在27.43~58.78μm之间,属于小型花粉。萌发孔膜有突起和凹陷两种,覆盖纹饰主要是网孔纹饰,有的孔内有颗粒状附属物。聚类分析把供试材料分为四组,其中玻璃脆豆(7号)与其他油豆角的亲缘关系最远。

关键词: 油豆角 花粉 电镜 聚类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黑龙江省耐低磷水稻品种的初步筛选

中国农学通报 2010 北大核心

摘要:通过筛选种植耐低磷水稻品种,在保证水稻产量的同时达到改善退化土地的土壤肥力、降低土地资源消耗,对黑龙江省水稻生产和土地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采取盆栽沙培方式,以适合在黑龙江省第三积温带栽培的水稻品种(系)为材料,分析了低磷对水稻形态特征及产量的影响,筛选出耐低磷材料。通过在返青期叶片数量和穗长数据分析认为:龙粳29、04-582、485、05-397、01-107、龙粳21、03-805、龙粳25、00-108、05-4035、01-687、龙粳27、04-107、06-2351、05-4076,在返青期耐低磷胁迫性较强,其中龙粳29分类等级最高。穗长分类处理中04-582、龙粳29、龙花00-446、龙粳21、01-687、01-558、06-2351、05-4076、垦稻14类别较高,因此低磷胁迫抗性较强。综合返青期叶片数和穗长分析认为:龙粳29、04-582、龙粳21、01-687、05-4076、06-2351等6份材料对低磷胁迫适应性较强。

关键词: 水稻 耐低磷 返青 穗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龙园“LY-Ⅰ”型高效日光节能温室建造及利用

北方园艺 2010 北大核心

摘要:针对北纬45°以北地区的气候特点及目前日光节能温室在节能保温及各方面存在的问题,介绍了龙园"LY-Ⅰ"高效日光节能温室在材料选择、方位确定、倾角仰角、温室基础、采光屋面结构、保温墙体、高跨比及内部配套设施等方面的集成优化和组装,以期发挥温室的使用效率,达到节能、保温、降耗的目的。

关键词: 龙园“LY-Ⅰ”温室 高效节能 建造 利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影响甜瓜叶枯病病原菌菌丝生长因素的研究

北方园艺 2010 北大核心

摘要:试验从甜瓜叶枯病病株上分离出病原菌,并对影响甜瓜叶枯病病原菌菌丝生长的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适于甜瓜叶枯病病原菌生长的培养基为PDA培养基;病原菌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5℃;病原菌生长的最适pH值为6;最佳光照时间为12 h光照与12 h黑暗交替。

关键词: 植物病理学 甜瓜叶枯病 生物学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SLA-DRB基因的多态性与仔猪初生重和30日龄体重的相关性分析

黑龙江畜牧兽医(科技版) 2010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了解黑龙江野猪与北京黑猪杂交的F1代个体的SLA-DRB基因多态性与初生重和30日龄重的相关性,进行了SLA-DRB基因的多态性检测,并对不同基因型与新生仔猪的初生重和30日龄体重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SLA-DRB基因的5个外显子均存在多态性,但只有第3,4外显子处的Bcn Ⅰ和MbO Ⅰ酶切所产生的BB型和AB型个体可显著增加仔猪的初生重,其余的多态位点对这2个性状的效应差异均不显著.

关键词: 仔猪 SLA-DRB PCR-RFLP 初生重 30日龄体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低温胁迫下粳稻耐冷种质的孕穗期耐冷性比较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粳稻孕穗期耐冷标准品种的建立和耐冷遗传育种研究提供优异基因资源,利用人工低温气候室,采用15℃、17℃、19℃3种胁迫温度,4d和6d两种胁迫时间,3×2交互式设计的方法,对来自黑龙江、吉林、辽宁和云南的12份粳稻种质进行了孕穗期耐冷性强度的研究。结果表明,随着低温胁迫的增强,各水稻品种的平均空壳率都随之增加;在15℃/6d胁迫下,供试品种平均空壳率的方差和变异系数达到最大,该胁迫强度可被选用于孕穗期强耐冷种质的筛选。依据15℃/6d胁迫下供试品种平均空壳率的方差分析及多重比较结果,空育131和龙稻3号具有极强的孕穗期耐冷性。不同地区可根据参试品种在本试验中的耐冷表现,并结合当地水稻种植区的光温条件选择相应的耐冷标准品种。

关键词: 水稻 人工气候室 孕穗期耐冷性 标准品种

不同熟期菜豆(油豆角)产量性状的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

中国蔬菜 2010 北大核心

摘要:对东北地区特色菜豆——油豆角的产量性状进行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在相关性分析中,早熟品种呈显著和极显著相关的性状有17对;晚熟品种呈显著和极显著相关的性状有9对,两类熟性品种只有4对性状同时具有显著相关性。在主成分分析中,二者各提取4个主成分,其特征值均大于1,可分别解释83.612%和84.293%的方差;在第1主成分中,早熟和晚熟品种的荚宽、荚厚、单株产量、嫩荚质量和荚长等性状的权重系数均较大,是构成油豆角产量的主导因子,其他3个主成分分别有偏重不同农艺性状的贡献值。

关键词: 油豆角 早熟品种 晚熟品种 相关系数 主成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玉米/辣椒间作复合群体生理效应研究Ⅰ.不同间作方式对玉米/辣椒光合速率和产量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2010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确定玉米/辣椒间作不同种植方式下,对玉米/辣椒光合速率和产量的影响,设置3种玉米/辣椒间作带型结构,带比分别为P/M2:3、P/M2:5、P/M2:7。从光合速率上看,在3种间作2:3、2:5、2:7中,玉米光合速率均为最高,其次是单作,辣椒光合速率最低,辣椒间作比单作光合速率降低6.78%~20.4%;从产量上看,3种间作方式在产量上均高于单产,且达到极显著水平,并以2:3间作方式的总产量最高,比对照高84.7%。综合来看,2:5间作方式产值效应最好。

关键词: 玉米 辣椒 间作 光合速率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20%烯肟菌胺·戊唑醇悬浮剂对几种苹果主要病害的防治

农药 2010 北大核心

摘要:20%烯肟菌胺.戊唑醇悬浮剂(爱可)是沈阳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研制的新型杀菌剂,于2008—2009年在西北地区测试了该药剂对苹果斑点落叶病、苹果白粉病和苹果轮纹病的防治作用。田间试验结果表明:20%烯肟菌胺.戊唑醇悬浮剂对上述病害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在100~200 g a.i/hm2处理剂量下,间隔10~l5 d,在生长季连续施药4~6次,能够有效控制上述苹果病害,防治效果优于腈菌唑乳油、甲基硫菌灵等常规药剂,且对供试作物安全。

关键词: 20%烯肟菌胺.戊唑醇悬浮剂 苹果褐斑病 苹果白粉病 苹果轮纹病 防治效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