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5920条记录
品种混植防治寒地稻瘟病流行效果的研究

中国农学通报 2010 北大核心

摘要:采用抗稻瘟病性不同的3个品种为材料,研究了品种混植对寒地稻瘟病流行的防治效果以及对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寒地早粳稻作区,利用抗病品种跟感病品种混植可以有效抑制叶瘟、穗颈瘟的发生,随着抗病品种比例的提高,发病率明显下降。不同品种组合抑制稻瘟病效果为-11.5%~-63.2%。品种混植后增加了产量,增产幅度1.5%~12.0%,外观品质和食味品质略有提高。

关键词: 水稻 稻瘟病 品种混植 防治措施 寒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杏新品种——龙垦玉黄杏的选育

果树学报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龙垦玉黄杏是从黑龙江省龙垦3号杏和山东红玉杏的有性杂交后代中选育出的优良品种。果实椭圆形,平均单果质量50 g,最大果实质量87.9 g;果皮底色黄绿,向阳面有红晕。果肉厚,肉质软、细,无纤维,口味酸甜,品质佳,可溶性固形物16.5%;离核、甜仁。该品种抗寒、早果、丰产,抗细菌性穿孔病。黑龙江省宝清地区7月中旬果实成熟,果实生育期73 d左右。

关键词: 新品种 龙垦玉黄杏 抗寒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连作土灭菌对葡萄生长及根系分泌特性的影响

果树学报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讨葡萄连作障碍产生的原因,采用盆栽模拟试验,对葡萄连作土壤进行蒸汽灭菌,研究连作土灭菌后葡萄植株生长及根系分泌特性的变化。结果表明,连作土灭菌显著增加了葡萄植株的株高和茎粗,其中以7月份的增加幅度最大,分别比连作土增加了1.51倍和0.14倍,地上和地下鲜质量随着生长期的延长也表现出显著增加的趋势,以9月份的增加幅度最大,分别增加了1.18倍和1.09倍。并且连作土壤灭菌后葡萄叶片SOD酶活性增强,MDA含量降低,根系活力随生长期的延长,表现出先下降再上升的趋势。另外,研究发现连作土壤灭菌后葡萄根系分泌的还原糖及氨基酸总量显著降低,分别比连作土壤降低了72.60%和91.10%;氨基酸的种类及其含量也发生改变,其中Ile、Leu和Tyr3种氨基酸未达到检测水平,其他氨基酸含量降低。可见,对连作土壤进行有效的灭菌后,可以改变根际微生态的核心因素即根系分泌物的成分及含量,促进植株的生长,减轻葡萄的连作障碍,进而证实了土壤生物因素是葡萄连作障碍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关键词: 葡萄 连作土 灭菌 生长 根系分泌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豆产量相关性状的多年多点QTL分析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前大豆和其他高产作物相比,相对产量偏低,提高大豆产量潜力是大豆育种的重要任务。产量是一个综合性状,受多个形态、生理以及农艺性状的影响。定位大豆产量性状QTL,具有重要的研究和应用价值。以美国大豆品种Charleston为母本,东北农业大学大豆品系东农594为父本及其F2:14代重组自交系的154个株系为试验材料,164个SSR引物经亲本筛选后用于群体扩增,并构建遗传图谱。在两年同一地点下对亲本间表现多态的12个与产量相关的农艺性状进行了调查及QTL分析。产量相关性状包括荚数、荚长、荚宽、百粒重等。QTL检测结果表明,在两年的种植环境下,12个产量相关性状共检测到QTL 33个。每个性状的QTLs在两种环境下共检出个数1~9个不等,其中6个QTLs在2个环境下被检测到,它们受环境的影响较小,为较稳定的QTLs。其他产量QTLs只在单一环境下被检测到,说明产量相关QTLs与环境之间存在明显的互作。与国内外对应农艺性状QTLs检测结果相比,多个性状的QTLs位点均一致,说明QTLs检测准确率较高。利用分子标记遗传图谱,定位控制产量相关性状的QTL,为利用分子标记改良大豆产量潜力提供了有力手段。

关键词: 大豆 产量性状 QTL SSR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黑龙江省玉米弯孢菌叶斑病病原鉴定及其产细胞壁降解酶和漆酶活性分析

玉米科学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黑龙江省感染玉米弯孢菌叶斑病的叶片进行采集,利用组织分离法对病原菌进行分离,并进一步单孢纯化,经形态学特征并结合真菌核糖体(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ITS)序列分析确认病原菌为新月弯孢菌(Curvu-laria lunata)。细胞壁降解酶和漆酶活性测定显示,病原菌可产生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聚甲基半乳糖醛酸酶(PMG)、纤维素酶(β-1,4-内切葡聚糖酶,Cx)和漆酶(Laccase),PG和PMG的活性在第4天有一个峰值,在第10天PG有一个小峰值;而Cx的活性较低且变化幅度不大。新月弯孢菌生长到72h漆酶酶活达到最高峰,随后酶活逐渐下降;各种酶可连续产生,首先是漆酶酶活迅速增加,其次是PMG,再次是PG,而Cx的变化较小。研究首次发现新月弯孢菌产漆酶,推断其可能也在病菌侵入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关键词: 玉米弯孢菌叶斑病 细胞壁降解酶 漆酶 黑龙江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黑龙江省不同积温区稻米品质现状调查研究

中国农学通报 2010 北大核心

摘要:通过多点取样,调查研究了黑龙江省不同积温区主栽品种稻米品质,以明确黑龙江省不同积温区稻米品质现状。得出调查研究结果如下:一积温区稻米整体糙米率高于二、三积温区;精米率、整精米率则是二积温区高于一、三积温区,三积温区高于一积温区;稻米的外观品质垩白率一积温区最小,三积温区最大,二积温区居中;垩白度则以二积温区最小,一积温区最大;长宽比一积温区粒型较长,三积温区稍短;营养品质中蛋白质含量一积温区小于二、三积温区;直链淀粉含量则是一积温区的较高,三积温区次之,最小的是二积温区的品种;食味品质以二积温区稻米食味品质要好于一和三积温区,三积温区食味品质最差。

关键词: 水稻 积温区 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哈尔滨市城市土壤重金属空间分布特征及相关分析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GIS软件和地统计学方法分析哈尔滨市土壤重金属镉、铅、铜、锌(Cd、Pb、Cu、Zn)元素在市区内的含量分布、空间异质性以及元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样品为2008年10月在哈尔滨市区内采集的53个土样,采样面积为7 086 km2。分析结果表明,土壤重金属元素Cd、Pb、Cu、Zn块金值与基台值之比C0/(C0+C)都在25%~75%之间,属于中等的空间相关性;Cu和Zn、Cd都存在极显著正相关,Zn不仅与Cu、Cd存在着极显著正相关还与Pb存在着极显著正相关。Cd元素分布表现出明显的阶梯状,由道外区向道里区逐渐降低,道外区域整体偏高含量在0.22~0.26 mg.kg-1之间,属于轻污染级(0.2~0.4 mg.kg-1);Pb元素平均含量为41.1 mg.kg-1,在轻污染级别以内(35~70 mg.kg-1),其中较高区域是南岗区和平房区;Cu元素的分布特征是东北部的道外区高于整个市区的平均值(34.54 mg.kg-1),而南部的南岗区、道里区、平房区、阿城地区低于平均值(34.54 mg.kg-1);Zn元素平均含量为108.6 mg.kg-1,略高于Zn的警戒含量100 mg.kg-1,其中道外区属于中污染级(200~300 mg.kg-1),含量在239.5~287.4 mg.kg-1。

关键词: 土壤重金属 空间分布 地统计学 相关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白菜抗根肿病“临时保持系”的选育方法研究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现有的抗根肿病大白菜雄性不育甲型"两用系"CRAB742为不育源向本地主栽品种转育,采用同一轮回亲本,分别回交转育雄性不育甲型"两用系"和"临时保持系"。根据复等位基因遗传模式设计3种转育抗根肿病"临时保持系"的方法。结果表明:方法3得到的"临时保持系"抗病性及经济性状与来源同一材料的雄性不育甲型"两用系"最接近,均达到转育要求,可利用其配制抗根肿病的雄性不育系。

关键词: 大白菜 根肿病 临时保持系 选育方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大豆功能叶片硝酸还原酶活性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2010 北大核心

摘要:采用盆栽试验探讨植物生长调节剂G-ABA和S-ABA对大豆品种‘东农163’(高油品种)和‘东农42’(高蛋白品种)功能叶片硝酸还原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同一品种不同处理间大豆功能叶片硝酸还原酶活性均表现为单峰变化趋势,其中G-ABA影响顺序为:20mg/kg>15mg/kg>25mg/kg>30mg/kg>0mg/kg>35mg/kg,而S-ABA影响顺序为:35mg/kg>30mg/kg>25mg/kg>20mg/kg>0mg/kg>40mg/kg;生育期内不同基因型大豆不同处理间功能叶片硝酸还原酶活性(NRA)的变化动态基本相同,表现为中期高、前期和后期低的趋势;但影响效果高蛋白品种明显好于高油品种。

关键词: 大豆 植物生长调节剂 硝酸还原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甜瓜白粉病苗期接种方法和接种浓度的研究

北方园艺 2010 北大核心

摘要:将孢子悬浮液接种浓度设为104、105、106个孢子/mL,分别采用摩擦法、刷叶法和喷雾法对甜瓜白粉病进行接种试验,拟为甜瓜抗白粉病育种工作奠定基础。结果表明:当孢子悬浮液接种浓度为106孢子/mL,采用刷叶接种法发病率最高,可达到99%,且操作简单、精确,最适宜进行甜瓜白粉病抗病鉴定研究。

关键词: 甜瓜白粉病 接种方法 接种浓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