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亚麻炭疽病病原菌鉴定及药剂筛选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根据亚麻炭疽病病原菌形态特征和致病性等特点,考察了供试的10种杀菌剂对病原菌菌丝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对亚麻炭疽病病原菌菌丝生长有较强抑制效果的杀菌剂有退菌特、多菌灵、代森锰锌,其抑菌率分别为97.6%、97.6%、95.1%,其次为波尔多液,抑菌率为76.8%,甲基托布津抑菌率为74.4%。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石斛兰茎段组织培养再生体系的初步建立
《北方园艺 》 2010 北大核心
摘要:以石斛兰无菌苗茎段为外植体,通过在MS基本培养基中加入不同浓度的6-BA和NAA,筛选最佳培养基配方,从而初步建立石斛兰茎节的组织培养再生体系。结果表明:诱导茎节分化的最佳培养基是MS+6-BA 0.5 mg/L+NAA 0.1 mg/L,分化率为89.5%;最佳增殖培养基是MS+6-BA 2 mg/L+NAA 0.2 mg/L,增殖倍数为5.16;最佳生根培养基是1/2 MS+6-BA0.5 mg/L+NAA 0.1 mg/L,生根率为100%;移栽后成活率为97%。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黑龙江主要绿肥品种肥料价值和饲料价值的比较
《中国土壤与肥料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对不同绿肥植物地上绿色体产量及植株鲜样氮、磷、钾、粗脂肪、粗纤维等养分的测定,对不同绿肥品种的肥料价值和饲料价值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供试各绿肥品种株高和地上绿色体还田量的顺序是禾本科>苋科>菊科>豆科>十字花科,其中禾本科的苏丹草最高,为109.5 t/hm2,肥料和饲料价值植株含量最高的是豆科的紫花苜蓿,其中阿尔冈金植株含氮0.77%,粗蛋白质4.82%,粗脂肪0.42%。红苋R104植株钾含量为供试绿肥品种之首,高达1.08%。
原料奶贮存和运输过程中S.aureus的暴露评估
《中国乳品工业 》 2010 北大核心
摘要:以哈尔滨市地区为例,运用概率评估方法研究原料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的暴露程度,进而推断其肠毒素产生的可能性。整个暴露评估模型的建模方法采用概率评估法。模型采用Monte Carlo模拟技术,通过风险分析软件@RISK4.5对榨乳后不同冷却方式、贮存方式、运输方式等可能对乳中S.aureus造成生物性危害的可能性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个体奶户采用冷水降温方式贮存的牛乳中S.aureus可能引发的安全性风险最大,需严格控制贮存温度和时间,防止S.aureus在原料乳中的迅速生长繁殖及产毒,进而从源头上为乳及其制品的安全生产提供保障。
关键词: 暴露评估 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 原料奶 贮存 运输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有机肥和化肥不同比例配施对大豆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大豆科学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不施肥和常规施用化肥为对照,研究有机肥和化肥的不同比例配合施用对大豆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肥和化肥各按常规施肥量的50%混合施用时,产量最高,比不施肥增产44.7%,比常规施用化肥增产32.2%,与其它处理相比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单株根瘤数平均比不施肥多16.7个,比常规施肥多8.4个。有机肥高量(150%、200%)施用,与有机肥100%施用相比产量增产不明显。随着有机肥比例的加大,与常规施用化肥相比,蛋白质与脂肪总量呈增加趋势,且有机肥100%施用后,蛋白质与脂肪总量最高,蛋白质与脂肪总量比不施肥增加0.46%,比常规施肥增加0.28%。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利用花粉管通道法将抗虫基因(cryV)转入大豆的研究
《大豆科学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花粉管通道法,在大豆的盛花期将外源抗虫基因(cry V)转入到大豆中,转化成活率达43.88%,成荚率达33.6%。将收获的的种子种植在大豆所温室中,通过卡那霉素筛选、PCR鉴定,Southern-blot检测和RT-PCR检测,共检测出5株阳性植株,确定外源抗虫基因(cry V)已转入到大豆中,转化率达1.8‰。
关键词: 大豆 抗虫基因(cry V) 花粉管通道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一种新发生的大豆茎枯病病原菌鉴定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鉴定了一种新发生的大豆茎枯病病原菌。在酸化PDA培养基上所有病原菌分离物菌落呈白色,气生菌丝呈密集的卷毛状,有时部分区域显黄绿色;培养基背面开始无色,随后产生大的、扩展的黑色子座。在接种的大豆茎秆上产生大小不等的黑色子座和分散的分生孢子器。共产生2类分生孢子,其中α型分生孢子丰富,无色,单孢,椭圆至纺锤状形,大小4.05~7.57μm×1.48~3.25μm,含2个油滴;β型分生孢子极少见,无色,线形。在培养基及大豆茎秆上未发现有性态。致病性测定表明选择的分离物引起合丰25大豆100%植株发病和种子腐烂。用AluI、RsaI和HhaI酶切通用引物对ITS4/ITS5扩增的rDNA-ITS产物,所有分离物都产生与大豆拟茎点种腐病菌Phomopsis longicolla一致的酶切谱带;序列比对发现测序的2个分离物ITS序列与GenBank中9个P.longicolla分离物ITS序列100%同源。这是我国首次报道大豆田间发现P.longicolla,而且能引发严重的大豆茎枯病。
我国北方部分玉米自交系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玉米科学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SSR分子标记技术,分析我国北方部分玉米自交系的遗传多样性。从79对SSR核心引物目录中,选出43对引物对52份玉米自交系进行遗传多样性研究,共检测到174个等位基因位点,每对引物检测到2~8个等位基因,平均每个位点的等位基因数4.35个,平均多态性信息量为0.593。UPGMA聚类分析结果表明,52份自交系划分为兰卡斯特群、瑞德群、旅大红骨群、塘四平头群和综合种群5个类群。生产上主要推广杂交种的亲本大多来自不同的类群。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