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包膜尿素在湖北省中稻试验中的研究结果初报
《湖北农业科学 》 2017
摘要:进行包膜尿素应用效果的中稻试验。结果表明,包膜尿素的应用不仅可以降低土壤中的铵态氮和硝态氮的含量,而且可以提高氮肥表观利用率。2号包膜尿素70%的用量与普通尿素全量水稻产量相当。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气相色谱法高效测定果蔬汁中百菌清残留
《农村经济与科技 》 2017
摘要:建立气相色谱法高效快速测定果蔬汁中百菌清农药残留。果蔬汁经C18固相萃取小柱富集和净化后,加入内标物,采用DB-1毛细管色谱柱分离,气相色谱电子捕获检测器分析,内标法定量。结果表明,该方法的回收率为78%~95%,检出限为0.004 mg/L,相对标准偏差为2.9%~6.2%,符合农药残留分析要求。在0.032 mg/L~0.64 mg/L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该方法简单、快速、灵敏、准确,完全能够满足果蔬汁中百菌清日常检测的需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UPLC-MS-MS法快速测定番茄中双炔酰菌胺的残留量
《农村经济与科技 》 2017
摘要:建立了番茄中双炔酰菌胺残留量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UPLC-MS-MS)快速检测的方法。样品用酸化乙腈提取,以分散固相萃取法净化,用(0.01%甲酸+0.05%氨水)水溶液-甲醇作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电喷雾正离子模式电离,多反应检测模式检测。结果表明,双炔酰菌胺在0.005~0.5 mg/L范围内,浓度和响应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为0.999。在0.005、0.01、0.05、0.2和1.0 mg/kg这5个添加浓度下,平均回收率在84.5%~98.4%,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3%~7.2%(n=5),双炔酰菌胺在番茄中的定量限(LQD)为0.005mg/kg。该方法满足番茄中双炔酰菌胺残留量的检测的要求。
关键词: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分散固相萃取 番茄 双炔酰菌胺 电喷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颖壳扭曲基因TWH1的精细定位和候选基因分析
《湖北农业科学 》 2017
摘要:在育种后代材料中发现1株水稻(Oryza sativa L.)颖壳扭曲突变体P303,遗传分析表明,突变体表型受1对隐形基因控制。根据TWH1基因的初步定位结果,利用F2定位群体对该基因进行精细定位。结果表明,TWH1基因被定位在RM14148和RM14167之间的0.6 c M区间。通过在目标区间设计SSR引物,TWH1基因最终被定位在SSR标记RML25和RML35之间,物理距离为11.9 kb。基因注释表明在该区间只有1个候选基因LOC_Os02g56610,该基因编码一个包含DUF640结构域、全长248氨基酸残基的蛋白质。序列分析表明,突变体在该基因第二个内含子区域发生了17个碱基的缺失,从而导致开放阅读框的改变。
关键词: 水稻(Oryza sativa L.) 颖壳扭曲突变体 精细定位 候选基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国菜用甘薯开发利用现状与展望
《湖北农业科学 》 2017
摘要:对菜用甘薯[Ipomoea batatas(L.)Lam.]的特点、育种现状、栽培技术、加工利用等进行了阐述,并对其广阔的产品开发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菜用甘薯[Ipomoea batatas(L.) Lam.] 育种 栽培 加工利用 开发前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魔芋飞粉/淀粉基共混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湖北农业科学 》 2017
摘要:以魔芋(Amorphophallus rivieri)飞粉、淀粉为主要原料,以甘油为增塑剂,通过流延成膜法制备淀粉/飞粉共混薄膜,以耐水性和力学性能优化飞粉/淀粉的质量比,并从共混膜的相容性和热稳定性角度进行表征,研究魔芋飞粉共混膜的制备条件和膜性能。结果表明,共混膜的最佳飞粉/淀粉质量比为1∶3,此时吸水倍数为0.20 g/g,断裂强度为475.68 N,断裂伸长率为8.85 mm。红外和扫描电镜结果表明,具有网状结构的葡甘聚糖提高了膜的相容性和均匀度,膜的断裂强度和拉伸性增强;纯淀粉膜、交联淀粉膜和共混膜热失重为三阶段式,最终质量损伤率分别为82.91%、93.21%和80.27%;第一、二阶段峰温分别为87、303℃,75、309℃和83、282℃。与纯淀粉膜相比,飞粉淀粉共混膜相容性有所改善,并且更易热降解。
关键词: 魔芋(Amorphophallus rivieri)飞粉 淀粉 共混膜 热失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超高压增压次数对小龙虾脱壳及虾仁品质影响的研究
《食品工业 》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解小龙虾超高压脱壳过程中增压次数对脱壳及虾仁品质的影响,通过对比不同处理条件下小龙虾的人工脱壳时间、虾仁得率和虾仁品质等方面的差异,综合评价超高压脱壳过程中增压次数对小龙虾脱壳及虾仁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所选的工艺条件下,超高压处理过程中增压次数对小龙虾的脱壳时间及虾仁得率影响不显著(p>0.05);热烫后超高压处理脱壳所得的虾仁含水率显著减小(p<0.05),但随着增压次数的增加,虾仁的含水率增加;虾仁pH和嫩度随着增压次数的增加变化不大;超高压处理具有较好的灭菌效果且随着增压次数的增加,菌落总数也有不同程度的减少;不同增压次数所得虾仁的硬度和咀嚼性变化不大。研究结果为超高压技术应用于小龙虾的脱壳提供了参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鄂西北植烟土壤养分现状及演变趋势——以十堰市为例
《湖北农业科学 》 2017
摘要:以鄂西北具有代表性的区域——十堰市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2011年采集于十堰市主产烟区549份土壤样品的养分指标,并与2001年相关数据进行比较,研究鄂西北植烟土壤养分现状及演变趋势。结果表明,十堰市植烟土壤平均pH为6.4±1.0,属于弱酸性范围;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分别为(18.7±7.9)g/kg、(1.7±0.7)g/kg、(114.6±35.4)mg/kg、(36.8±29.0)mg/kg和(162.3±84.0)mg/kg。2001~2011年,十堰市植烟土壤pH已由以中性至碱性为主演变为以弱酸性至中性为主,土壤酸化趋势十分明显。相对于2001年,2011年十堰市植烟土壤的有机质变化不大,但土壤全氮、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且以土壤速效磷和速效钾的提高幅度较大,其中土壤速效磷>40.0 mg/kg和土壤速效钾>150.0 mg/kg的样点占比较2001年分别提高了36.6和27.6个百分点。鄂西北植烟土壤养分演变趋势与其他农作物土壤养分的变化趋势有所不同,这主要与烟草施肥密切相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